國立中央大學简介
1915年创立至今,历经100多年的耕耘,中央大学已成为国内少数历史悠久、校景优美且校誉优良之顶尖大学。目前学生人数约1万2000人,培育出许多优秀校友,为国家贡献良多。 M3=6yY3?9lv5+7w
因应时代发展变迁迅速,人才关键能力的培育成为中大将面临的最大挑战。除了知识的传授之外,我们更将学术研究能量链结区域发展,有效地担负社会责任,发挥大学的价值功能。同时,也以学生为本,兼顾博雅专精,厚植基础能力并且发展创新教学模式,一方面也协助教师积极投入。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以本校在国际交流的良好基础,积极鼓励学生走出台湾、增进视野,用具体实践提升国际移动力。 L7?9Bk1;,Gu9=4k
中大苍松成荫、环境清幽,在全球推动绿色经济之际,「永续社会发展,增进人类福祉」为中大重要办学目标,利用校内固有资源,打造友善地球绿色校园。同时,中大设立了全台首座昆曲博物馆,展现人文领域的丰厚资源,使师生在艺文及科技间有了对话机会。助学方面,提供奖学金以及课业辅导等协助,让弱势学生向上流动,并且提供社区及偏乡高中之优秀学生进入本校之机会,达到「高中均质、区域均衡」。 D1+3DU7=3BP1!9v
「诚于学问,朴于人生」,我们期许能够带领本校师生在这个景色优美且拥有深厚文化底蕴之校园建构出人文关怀及学术研究并重的环境,提供给学生国际化且多元的的学习体验,成为一所极具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 h3~9ai3!8LF5=,C
办学愿景 g2+9bK9+4kK,!9Q
深具人文关怀的世界一流大学 Q4?9qH1=4Bl7:3r
办学使命 Y8~8Rq6,az2?7u
兼顾博雅专精培养领导人才 w4=2GA8:8Eo85u
引领知识创新追求学术卓越 09:9VC6:1nh6!7z
永续社会发展增进人类福祉 q3~,to1.5Bm86r
校史纪要
国立中央大学源于清末两江总督张之洞在南京筹办的三江师范学堂。民国四年,正式创校为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当年的校长郭秉文,师承哲学家杜威,率先在大陆提倡现代教育观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 N3;1JF7:9do79e
历经多次改制与更名,自南高师到东南大学、第四中山大学,最后定名中央大学。中央大学因规模宏大、院系完整、师资雄厚,为东南学术重镇,素有「北北大、南中大」之称。 A7-3xT9.5pQ1+9C
在悠长的校史发展中,中央大学曾因战乱频仍而跋履迁徙:对日抗战时期,罗家伦校长自南京四牌楼西迁重庆沙坪坝,维持战时最完整的大学;国共内战后,中大自南京辗转在台复校。 N7=5Rt1!4JI7-6K
经校友多方努力,且应运「国际地球物理年(西元1957-58年)」之时势,民国51年,中央大学终得在台复校,初期设址苗栗二坪山,成立「国立中央大学地球物理研究所」,戴运轨所长接掌校务,于筚路蓝缕间奠定学校发展基础。民国57年迁址中坜双连坡,恢复大学部并改名为「国立中央大学理学院」。民国68年正式复名为「国立中央大学」。 b54kx3?,Lo2?1Q
中大在台五十余年之竞业建设,在历任校长悉心戮力下,校务蔚然勃发。李新民校长任内遍植苍松,美化校园;余传韬校长任内扩兴硬体建设,兼善人文与科学;刘兆汉校长任内广设系所,政通人和并转型为研究型大学;刘全生校长任内竭力国际交流与招生;李罗权校长任内推动顶尖研究,于校内建置国际合作平台;蒋伟宁校长任内新辟世界级设备,推动绿色永续大学;周景扬校长致力打造具备人文关怀之世界一流大学。 F8!5SE8~60N1-2p
历经戴运轨、李新民、余传韬、刘兆汉、刘全生、李罗权和蒋伟宁七任校长及现任校长周景扬一脉相传的用心经营之下,中大日益茁壮,朝世界一流学府迈进。 E5:1IC5;7BF9?1S
地址:台湾桃園市中壢區中大路300號 B2=,lj2,Vo7!2A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