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简介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以下简称“青藏高原所”)于2003年12月成立,是中科院党组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需求和国际科学前沿发展趋势,在知识创新工程科技布局和组织结构调整中成立的研究所之一,是目前国内唯一专门从事青藏高原综合科学研究的国立研究机构。青藏高原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院党组的决策部署,不断强化使命驱动的建制化基础研究,立足青藏、深耕高原,以“引领科学前沿、面向国家需求、服务区域发展”为宗旨,坚持“高水平、国际化、重服务”理念,艰苦创业、追求卓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和重大突破,推动我国青藏高原研究事业进入了国际第一方阵。 j,-3Tc2~2Av3:1Y
青藏高原所实行北京部、拉萨部和昆明部“一所三部”的运行模式,北京部瞄准高水平人才基地、科学实验基地、学术交流基地、国际合作基地和综合协调基地建设,拉萨部瞄准高水平研究的科考-观测-实验基地、服务西藏持续发展基地、西藏科学普及教育基地建设,昆明部瞄准青藏高原极端环境下的生物遗传资源研究基地建设。还在加德满都、伊朗、挪威建有海外科学中心。研究所融合形成环境变化与地表过程、大陆碰撞与高原隆升、高寒生态与人类适应和三极观测与大数据4个研究中心,下设10大研究团队;建有青藏高原地球系统与资源环境全国重点实验室和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已在青藏高原上部署10个野外观测台站(中心),分布于纳木错、珠峰、那曲、藏东南、阿里、慕士塔格、墨脱、昌都、玉树、阿尼玛卿等地,其中纳木错高寒湖泊与环境、珠穆朗玛特殊大气过程与环境变化、那曲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站成为国家级野外台站。研究所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科技合作,与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与国内相关院校、研究所、业务单位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和多种合作模式,也是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秘书处的挂靠单位。 M3=1iV7;,Du3.2h
截至2021年底,青藏高原所共有职工352人、在读研究生314人。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特聘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特聘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人、国际维加奖获得者1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5人(含双聘2人)、“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0人,各类人才约占在编研究人员的1/3。研究所现设有自然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构造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生态学、固体地球物理学、考古学等9个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在读研究生中留学生50余人。研究所强化青藏高原地球系统多圈层综合观测研究,正在牵头推进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国家专项、中科院“丝路环境”A类先导专项和国家基金委青藏高原地球系统基础科学研究中心项目的高质量实施,并积极推进“三极环境与气候变化”国际大科学计划和碳中和示范基地等国家重大科技任务,此外还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各类基金等项目。近五年来,研究所在青藏高原地球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一批原创性的突破成果,部分入选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由Science杂志评选的2019年十大科学突破,中科院“率先行动”计划第一阶段重大科技成果及标志性进展等,“青藏高原碰撞隆升”研究集体荣获2020年度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累计发表SCI论文2000多篇。2021年发表SCI论文500余篇,其中在Nature、Science、PNAS等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成果20篇。 x4=,XA2:,VY5:1Y
2014年,青藏高原所首批进入中科院“率先行动”计划,实施了一批面向世界科技前沿与国家战略需求的重大科技任务,形成了专注于青藏高原地球系统科学的精锐人才队伍,为推动部署全所“十四五”规划和“率先行动”计划第二阶段打下坚实基础。2017年,研究所牵头协调全国力量,联合国际伙伴共同开展的第二次青藏科考在拉萨启动。习近平总书记就第二次青藏科考专门发来贺信并作出重要指示,为青藏高原研究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2019年,第二次青藏科考国家专项正式启动实施。“十三五”期间,研究所致力于组织实施“丝路环境”A类先导专项与第二次青藏科考融合发展、一体推进青藏高原地球系统基础科学中心项目等重大任务高质量实施,积极建设“泛第三极环境”综合探测平台,拓展研究所发展空间,持续支撑并推动重大成果产出。 x9.9Mj51lK8?1V
青藏高原所秉持和发扬老一辈科研人员“脚踏实地、勇于探索;协力攻坚、勇攀高峰”的青藏科学精神,努力开创“十四五”工作新局面,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积极推进青藏高原地球系统与资源环境全国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野外科学观测联盟等科技平台建设,以青藏高原多圈层作用的机理和影响为核心,持之以恒开展地球系统科学研究,努力产出一批具有世界影响的重大原创成果,培养一批基础研究领军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为支撑青藏高原可持续发展、推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促进全球生态环境保护做出重要贡献,逐步建成以地球系统科学为核心、引领泛第三极研究的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t7;7Zm9+3Pt9?8w
(2022年1月) j5:2ST,?7iF,.5u
历史沿革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以下简称“青藏高原所”)是中国科学院党组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需求和国际科学前沿发展趋势,在知识创新工程科技布局和组织结构调整中成立的研究所之一。 w7=3vf3:5Bs6+3N
2003年3月3日,中国科学院正式任命了青藏高原所的领导班子成员,12月2日,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复字〔2003〕165号文件《关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等单位机构编制的批复》,正式批准了青藏高原所的成立。 X87Kr8+8Yx2~2y
青藏高原所实行北京、拉萨和昆明“一所三部”的运行方式。北京部的主要功能是科学实验基地、学术交流基地、国际交流基地和综合协调基地;拉萨部的主要功能是科学观测研究的野外基地、国际合作研究的野外基地、西藏高水平科学实验基地、西藏社会经济发展的服务基地和西藏科学普及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昆明部的主要功能是青藏高原种质资源保存基地和极端环境下生物的生态适应性及遗传资源研究基地。 U,!1ad1.6oa2~6f
青藏高原所成立以来,经历了初期建设、全面提升、卓越发展阶段: i5;1hq,;,Vk,+4T
2003年至2009年,在初期建设阶段,青藏高原所组建了一支“站在高原、研究高原”的国际化、高水平研究队伍,先后开展了青藏高原环境变化与地表过程、大陆碰撞与高原隆升、高原生态与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对发展我国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推动青藏高原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K9;6uv2-3ra7=6K
2009年至2013年,青藏高原所通过实施“一三五”规划,不断凝练科学目标,优化领域布局,精炼创新队伍,引进杰出人才,完善运行机制、强化国际合作,在论文数量和质量、重大科技奖励、重大项目以及科研经费等方面稳步增长,学术地位显著提高,推动中国青藏高原科学研究能力不断增强,实现研究所的全面提升。 L6:1th5?1qz1=6O
2013年至2017年,青藏高原所通过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建设,进入卓越发展阶段,围绕青藏高原地球系统科学前沿,研究深部圈层和深部-表层相互作用及其远程效应、地表圈层作用过程和机理及其相关重大科学问题,作出了独创的、里程碑式的重大科学成果,发展地球系统科学理论,引领国际青藏高原研究。 G3!2hj3+4NY3.9c
目前,青藏高原所处于从卓越发展到跨越发展的新时期,2017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专门给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致贺信,指示“聚焦水、生态、人类活动,揭示青藏高原环境变化机理,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推动青藏高原可持续发展,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全球生态环境保护”,为青藏科考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青藏高原所启动了青藏科考和“泛第三极环境变化与绿色丝绸之路建设”A类战略先导专项等重大任务,必将为守护好世界上最后一方净土、建设美丽的青藏高原服务,为“一带一路”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为全球生态环境变化研究做出重要贡献。 t66Tx,;1nn4?6j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