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简介
信息工程学院成立于2009年,是由原计算机网络工程系(1998年)与信息技术系(2005年)合并组建而成。学院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五个学士学位授予点,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获批2020年“双万计划”陕西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我院新增电子信息硕士专业学位点,2023年起正式招生。学院现有在校生943人。 l9+,Ir3!1HR64p
建院以来,学院秉持“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办学理念,立足于信息工程学科发展的前沿,先后与华为、达内签订专业共建协议,同神州数码、亚信科技、奇安信等大型科技公司合作建立12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致力于将学院打造成为陕西省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 j2;9dD9!6XA6:9Y
学院拥有一支教学能力强、科研水平高的师资队伍,现有专职教师48人,均毕业于“985、211”高校。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26人,博士10人。陕西省杰出学者1人,陕西省“科技新星”1人,陕西省教学名师1人,榆林市有突出贡献专家4人,华为、IBM、富士康等著名企业工作背景教师4人。 K8+8JC9:7bP9~6s
学院现有榆林市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榆林学院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中心、榆林市环境与智能感知重点实验室、榆林市农业物联网重点实验室、北京西普网络安全实验室、榆林学院大学生创新项目实验室以及16个专业实验室,面积1600多平方米,实验设备1521台(套),总价值2000多万元。学院现有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6门校级精品课程,获得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近五年来,学院已取得国家发明专利21项、实用新型专利52项,软件著作权65项;发表科研学术论文553篇,其中SCI收录56篇,EI收录130篇,榆林市优秀自然论文24项。学院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0项,厅、局级项目123项,横向课题6项,科研总经费1000万元。 w,;4Ot9!9of8:8k
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四年) 工学学士学位 O74nt2!7wr9-9n
学科介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研究计算机的设计与制造和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获取、表示、存储、处理、控制等的理论、原理、方法和技术的学科。 k7-,JL7:5bx4!5E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爱国进取、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跟踪计算机前沿领域发展的能力,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扎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技能,面向IT行业的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能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相关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及其应用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和系统维护等工作,能使用现代工具和外语,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B,~9Se4=9qR64x
专业特色:本专业理论性强、实践性强、发展迅速,按一级学科培养基础扎实的宽口径人才。在培养过程中重视数学、逻辑、数据结构、算法、电子设计、计算机体系结构和系统软件等方面的理论基础和专业技术基础,前两年半注重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后一年半在专业方向课程的设置上,增加可选性、多样性、灵活性和方向性,突出学科特色,体现最新技术发展动向。 Q2;9xD5:1Gr9;4d
主要课程: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组成原理与汇编语言、计算机网络、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数据库原理、操作系统、离散数学、编译原理、单片机与接口技术、嵌入式系统原理、软件工程、JavaWeb开发基础、移动互联开发技术等。 s9~4ha6?,Ee4?9Z
就业去向:学生毕业后可在软件企业、国家机关以及各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的信息技术部门、教育部门等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相关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及其应用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和系统维护等工作。 I2,Yx9=8sF8-1F
二、物联网工程(本科四年) 工学学士学位 N5:6vy9:5xR,=2r
学科介绍:物联网专业是跨学科、跨领域的新型学科,物联网与新能源、绿色制造等并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专业主要面向智能交通管理、智能安全防范、智能安全生产管理、智能卫生医疗、智能生活服务等领域,研究智能感知与识别技术、普适计算、云计算、泛在网络系统融合应用。 X9,Fh7.7DS5!3Y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系统掌握物联网相关理论、方法和技能,具备电子技术、传感与射频技术、软件技术、网络技术、无线通信技术、控制技术、嵌入式系统设计等专业知识,掌握物联网工程的基本理论与应用系统设计方法,能从事物联网感知与控制、有线/无线网络与传输、软件与信息服务的研究、开发、集成、应用和管理工作的高级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s6-1ug9.2oS6?5e
专业特色:物联网工程专业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方向,本专业综合性强、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突出工程化系统工程能力,并具有理论基础与系统集成实践的特征。专业依托信息工程学院,通过学科交叉、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等方式,以物联网工程应用为切入点,采取宽口径、强基础、重能力的培养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及创新能力。 F,3Dk2-4hM6+1J
主要课程:物联网工程导论、C程序设计、离散数学、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通信原理、传感器与检测技术、RFID原理及应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嵌入式系统原理、无线传感网络、物联网安全、JAVA技术及应用、数据库原理及应用、Web技术、Android技术及应用、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等。 k77SB9;2Dm4;4L
就业去向: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于电力、能源、交通、运输、医疗、贸易、物流等与物联网相关的企业、行业和政府管理部门,可从事物联网系统开发、物联网硬件开发、物联网软件开发、大数据分析、系统测试、算法工程、网络工程、工业设计等工作。 v1+,xl21xv6;9H
三、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四年) 工学学士学位 V4!6pF6.3Hs9?,i
学科介绍: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是新兴的交叉复合型学科,是面向大数据时代巨大人才需求的新专业,属于计算机类专业。专业主要面向数据管理、系统开发、海量数据分析与挖掘领域,研究大数据技术、数据管理与挖掘、算法工程、大数据平台应用开发等。 W7!3Lh1!,MW39s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立足榆林、面向行业、着眼国际,具备扎实的基础和专业知识、良好的动手能力,掌握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完整理论知识体系、具备全面应用分析技能,能在相应的领域从事各行业大数据分析、处理、服务、开发和利用工作,能够从事数据有关教学、科研、开发和应用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C3:,yc8.6lW6?7M
专业特色:1、本专业以能力本位、市场需求、职业适应为导向,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路径,采取“理论平台+实践训练+竞赛强化+基地实习”的教学模式。2、依托校企合作,在实践课程中引入企业职业认证课程内容。 U7!,ZM1~4tL8;2s
主要课程:操作系统原理及应用、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Python编程、大数据技术原理与应用、数据采集与预处理、大数据平台及编程实践、计算机网络等。 z7=,dB,-7oR4~6W
就业去向: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有大数据系统研发类、大数据应用开发类和大数据分析类。具体岗位有:大数据架构师、大数据分析师、大数据工程师等。 C6!70i2?9Ag8:9v
四、人工智能(本科四年) 工学学士学位 H8.8Ne5-2uF4:5q
学科介绍: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科学,是数学、系统学、控制学、计算机科学、认知科学等学科交叉形成的综合性学科。该学科的研究领域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 U6=1VI3-,ZU5;1S
培养目标:人工智能专业致力于培养符合国家战略及榆林市能源化工、新材料和现代农业等产业升级发展需求,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与道德修养,具备良好的信息科学、数理统计基础、计算机系统知识及扎实的编程基础,掌握人工智能核心原理和思维,能够熟练运用数据思维、人工智能模型、工具、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图像处理等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毕业生毕业后可在政府部门或企事业单位从事智能系统集成、智能软件设计与开发、智能应用系统的管理与运维及智能无人系统应用与开发。 R3=8br49gG4?4U
专业特色:本本专业依托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优势及华为ICT学院,利用我院在计算机视觉、大数据处理及软件工程等领域的师资力量,突出人工智能技术与榆林市能源化工、新材料和现代农业等产业的交叉与融合,为本科生构筑扎实的人工智能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体系;注重强化学生的人工智能建模与算法分析设计能力、解决能源化工、新材料和现代农业等行业人工智能应用问题的实践能力,强调学生的个性化科学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能够进行人工智能算法分析与设计、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和人工智能等复杂工程问题分析与解决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e8~7UP8:9gz,;9N
主要课程:机器学习、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机器学习工具与平台、数据结构与算法应用、数字信号处理、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网络、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视觉、无人机遥感影像处理、大数据分析与应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与应用、语音识别与深度学习、商业智能与数据挖掘、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智能感知与检测及无人机技术与应用等。 J9+7PE5!8Ix8!7l
就业去向:人工智能的发展与应用前景广阔,各行业长期具有旺盛的人工智能人才需求,是国家大力支持的人才紧缺性新兴专业。毕业生可从事人工智能算法设计、数据分析、软件开发等方面的工作。就职单位涵盖各行各业,包括:互联网科技企业、高新信息技术企业、银行与金融企业、交通运输企业、医疗机构、科研机构和国家机关等单位,并可继续攻读智能科学及相关和交叉学科的硕士、博士学位。 X6~4Pr4~2GJ9-4d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