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体育学院武术学院简介
武术学院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上个世纪50年代建院初期,由我国著名武术家、中医骨伤科专家,原中国武术协会主席郑怀贤教授主持下创建形成。先后拥有一大批全国知名的武术专家,如猴王肖应鹏、武术家王树田、绵拳名家兰素贞,曾被前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体委主任贺龙元帅赞誉为“成都体院两枝花”之一。 I6+4So4~,PT9=2s
学校于1959年设武术与重竞技系,1992年成立中华式术系,2017年6月27日,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积累与沉淀,学校正式成立武术学院。50余年风雨历程,武术学院所辖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已被批准为:四川省特色专业、四川省重点学科、国家级特色专业;武术学院被授予:全国青少年武术套路培训基地、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学院拥有《武术》、《传统体育养生》省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教学团队1个,培养了一大批式术与民族传统体育的专业人才,享誉西南,闻名全国。 O,9t09-4Xz8.,C
行健不息,积健为雄,弘扬武术,开拓创新师资力量:武术学院共计有专业教师20多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8人,讲师10余人。教师中有国际裁判和国家级裁判10余人。在1995年“中华武林百杰”评选中,原系主任、学科带头人习云太被评为“十大名教授”之一,王树田、肖应鹏、张选惠、彭英名列“武林百杰”。该系师资力量雄厚,结构合理,既有武术界享有名望的中、老教师,又有近年来在国际、国内重大比赛中获得金牌的一代新秀。武术学院很多老师在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武术及开展武术科学研究方面颇有成绩,近十年来已编著出版武术专著10余种。习云太教授所著《中国武术史》,填补了中国武术史上的空白,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还参加了《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中国武术精华》、《中国武术大辞典》、《中国武术拳械录》和《中国散手》等颇有影响的著作的撰写工作;撰写论文百余篇,其中多篇论文在国际和国内武术研讨会上获奖。此外,历届全国体育院校武术统编教材均有该系教师参加编写,曾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特等奖。办学理念:以武传文,以武修他,德技双修,文武并进。办学类型定位:高水平,有特色,国内领先,国际知名。学科专业定位:以武术学科为主干,传统体育养生与民族民间体育为两翼;学科专业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体,适度发展研究生教育,积极开展留学生教育。人才培养定位:对接国家和社会需求,培养德才兼备,专业基础扎实,专业技术过硬,武术技术特色鲜明,具有"郑怀贤武学"、峨眉地域武术"特色,具备"能打、擅练、精养生"的"一专多能"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H,!7pQ86is7=9u
研究生培养: z,:3dN4!5Pd8?4M
1984年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85年获得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是全国体育学院中为数不多具此资格的院校之一;2000年获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成为全国首批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2013年我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迄今,学校已招收硕士研究生40届,现有在校硕士研究生1283人,学校于2014年开始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现已招收博士研究生63人。学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并鼓励研究生参与各项社会实践,提高综合素养。我校研究生在各项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充分发挥专长,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导师介绍:博士导师:陈振勇、赵斌、王明建硕士导师:邬建卫、肖进勇、艾泽秀陈振勇、龚茂福、李春雷、冉学东、孙超、王明建、温佐惠、辛双双、曾杨、张勇、赵斌、卿光明、文烨、刘伟、谭达顺、刘志钢、任刚研究方向(2020版):传统养生理论与方法,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理论与方法,武术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武术散打理论与方法,武术套路理论与方法,武术专项,武术专项(非全日制)传统养生理论与方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A,;7T043Dm,:3h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