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网站 > 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锁定 排行
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03年12月获批依托武汉大学建设,2006年10月通过国家科技部建设验收,2008年、2013年、2018年通过国家评估。实验室面向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水电工程建设运行中的科学前沿和国家需求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设有五个研究方向:(1) 水资源时空演变与综合调度;(2) 农业节水及环境效应;(3) 河流水沙运动与江湖治理;(4) 水工结构与库坝安全;(5) 水电站安全运行与控制。
网站指数
2020-9-10 02:59
最近修复
编辑次数
2022-10-2 20:49
最近更新

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网站详情

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简介

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03年12月获批依托武汉大学建设,2006年10月通过国家科技部建设验收,2008年、2013年、2018年通过国家评估。实验室面向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水电工程建设运行中的科学前沿和国家需求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设有五个研究方向:(1) 水资源时空演变与综合调度;(2) 农业节水及环境效应;(3) 河流水沙运动与江湖治理;(4) 水工结构与库坝安全;(5) 水电站安全运行与控制。 q95Ds5+3LP5:9P

实验室现有固定研究人员78人,流动研究人员32人,技术与管理人员9人。在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在重要国际学术组织或学术刊物任职48人次。 D7.4yi9!3AX4=3t

近五年取得的标志性研究成果包括“流域径流形成与转化的非线性机理”、“水稻灌区节水-增产-减排理论与技术”、“大型冲积通航河道整治关键技术”、“库坝系统性能演化理论与控制技术”、“水电站-抽水蓄能电站过渡过程与控制”等,促进了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领域的科技进步,为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科学技术整体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作出了应有的贡献。2004年以来实验室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3项,其中主持5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与自然科学奖39项,其中主持完成的一等奖17项;出版学术著作60多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上作特邀报告百余次。每年发表SCI论文200多篇。研究成果应用于三峡、龙滩、锦屏、溪洛渡、瀑布沟、白鹤滩等大型水电工程以及南水北调中线、淮河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国家大型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 W3:5lR6:2kM3?1a

实验室总建筑面积达12,200平方米,自2003年实验室立项建设以来,引进和自主研发了大型仪器设备43台套,实验室仪器设备总资产近8000万元,可以开展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领域各种复杂、综合性的研究实验,其中灌溉排水与水文水生态综合实验系统、水电站过渡过程与控制实验系统、抽水蓄能实验系统等在国内外独具特色。 J6;7lo2~2YG1-4f

多年来,本实验室一直坚持大型仪器、设备、平台面向国内外开放共享原则,为国内外学者来实验室开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与水利水电工程等重大工程项目科学实验研究工作提供服务,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在83%以上。 k,=1Fb1~5jd2-6A

实验室是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领域的科技创新平台,遵循“开放、流动、竞争、联合”运行机制,实验室在5个研究方向均设有开放基金课题,欢迎国内国外研究人员申请。 e5!2wF2!5Rk,-4M

地址:中国.湖北.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299号 c7-5eE7,pF26v

邮编:430072 N23RB3=6GM55u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相关热词
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子站详情
武汉大学 共收录 个子站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武汉大学历史学科创建于1913年,是我国高等院校中较早成立的历史系科之一,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积淀。著名学者李剑农、谭戒甫、吴其昌、杨人楩、唐长孺、吴于廑、姚薇元、彭雨新、方壮猷、石泉、王宗华等史学名家先后在这里执教,严耕望、高敏、张泽咸、谢桂华、彭泽周(伊原泽周)、张海鹏等知名学者在这里毕业。详情>>

更多>>
最近收录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