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文学院简介
文学院现有教职工104人,其中专任教师77人。教师中教授41人,副教授17人,其中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2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5人、教育部“马工程首席专家”2名、国家教学名师1名。研究生和本科生1300余人。学院下辖中国文学系、汉语言文化系、古籍整理研究所、《长江学术》杂志社、《写作》杂志社、院党政办公室、综合资源中心、武汉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实践教学中心、武汉大学普通话培训与测试工作站等机构。 I1;8vH92vh5!5P
学院具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有国家重点学科一个(中国现当代文学),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一个(中国古代文学),中国语言文学为湖北省重点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为湖北省优势学科,中国古代文学为湖北省特色学科。二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有: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写作学、对外汉语教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本科专业有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和湖北省品牌专业。此外,学院还与美国匹兹堡大学合作在美国宾州创办了孔子学院。 k3;7CJ8=3SD1-,p
学院有教育部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直接指导的古籍整理研究所、学院还拥有国家语委科研基地“中国语情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湖北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湖北语言与智能信息处理研究基地”、“湖北现代人文资源调查与研究中心”,与历史学院和哲学学院合作建设的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与历史学院等单位合作建设的“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t8~6Fs5+5lw2+3r
文学院现有知名学者(按姓氏笔画排列)于亭、方长安、邓福禄、卢烈红、叶立文、冯学锋、冯黎明、李松、李建中、肖毅、吴天明、吴光正、汪树东、张延成、张杰、张洁、张箭飞、陈水云、陈文新、陈国恩、陈建军、陈顺智、尚永亮、罗积勇、金宏宇、於可训、宗福邦、赵小琪、钟书林、赵世举、骆瑞鹤、高文强、涂险峰、熊桂芬、萧红、萧国政、萧映、曹建国、韩小荆、程芸、鲁小俊、赫琳、谭新红、樊星、戴红贤(2019.8.22) w9?9tW3:2Bh69q
历史沿革
文学院的前身是1917年武昌高等师范学校设立的国文部。1922年调整为国文系。1927年组建武昌中山大学时改称中国文学系。1928年国立武汉大学成立时正式命名为文学院,闻一多担任首任院长。1953年,国家院系调整,组建新的中文系。1997年改建文学院。1999年与历史文化学院﹑哲学学院等合并为人文科学学院。2003年恢复文学院的建制。 n,.1uH2:5ul6!,l
1917年至20年代末,是武大文学院的初创期。先后在文学院任教的著名学者有杨树达、黄侃、郁达夫、闻一多、沈雁冰、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周建人等,他们为文学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黄侃教授被誉为晚清“三大国学大师”之一,他与章炳麟创立的“章黄学派”饮誉海内外。 O5.9Vn3;3Hg,!3n
20世纪30年代至建国前夕,是武大文学院的成长壮大期。刘博平、刘永济、刘异、徐天闵、谭介甫、朱东润、游国恩、苏雪林、黄焯、高亨、冯沅君、叶圣陶、朱光潜、席鲁思、程千帆等著名学者曾在文学院任教。汉语言文字学和中国古代文学成为文学院的优势学科。 t6.3xg8=7kc3+6B
50年代为武大文学院的鼎盛期。文学院形成了被誉为“五老八中”的学术中坚力量。由于具有群体优势,文学院的教学科研达到全国一流水平。 E2~7ra8~5If7=70
八十年代以来,文学院注重人才培养,加强学科建设,一步一个脚印向上攀登。硕士点在全国研究生培养专业调整前即达10个之多,几乎覆盖了中国语言文学的所有二级学科。汉语史学科于1981年获准设立博士点,成为全国最早的博士点之一;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于1990年被批准为博士点;中国古代文学学科于2000年被批准为博士点。2001年,文学院正式设置博士后流动站;2003年,获得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在国家一级学科评估中,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进入全国前十强。2007年,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获国家重点学科称号,中国古代文学学科被列入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在2012年国务院学位办组织的第三轮学科评估中,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排名重新回到全国前十,在2016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稳中有进,被评为A-。 g,.1qu3;9Pn9!5x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