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网站 > 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

锁定 排行
中山大学是由孙中山先生亲手创立,有着100多年的办学传统,由原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是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工学、医学、药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在内的综合性重点大学。
网站指数
2020-9-29 11:55
最近修复
编辑次数
2022-10-9 14:09
最近更新

中山大学网站详情

中山大学简介

中山大学由孙中山先生创办,有着一百多年办学传统。作为中国教育部直属高校,通过部省共建,中山大学已经成为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综合性大学。现由广州校区、珠海校区、深圳校区三个校区、五个校园及十家附属医院组成。中山大学正在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努力成为全球学术重镇。 t3~6nE6:4tH34t

中山大学具有人文社科和理医工多学科厚实基础,不断追求学术创新,以国际视野开放办学,现已形成了“综合性、创新性、开放性”的特色。学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以“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为人才培养目标;以“面向学术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基本导向;树立了“三校区五校园”错位发展、合力支撑的发展思路。学校正在努力推进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由常规发展向主动发展转变,由文理医优势向文理医工各具特色、融合发展转变。现在,中山大学正站在新的起点上,为建设成为“国内高校第一方阵、世界一流大学行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 p4;1iv7:1Ei8,L

基本数据(数据截至2019年12月31日) Z4+9cE1!1aI7:7X

专任教师 4062人 T4?8BZ6+2mk3.9z

正高级 1640人 B99GA7?9eP9:4A

副高级 1695人 J7:3bB69aW,!4G

全日制学生 52977人 u,!4oC8!5Rg2:6w

普通本科生 32100人 X1+8RF,:6Er92F

硕士研究生 14023人 K7!7iU5?20O6!7l

博士研究生 6565人 N3+3mz5;1ht,;9q

本科专业(办学权) 136个 H2!6kM2;9Ei1~,x

博士学位授权点(一级学科) 49个 H8:,Eo,.3hX9~8R

硕士学位授权点(一级学科) 59个 j8+4pt8;8gK2!4K

专业学位类别 37种 P1=2gi1;6Dl31h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45个 Q,?7dX1=1qP,,t

校园 5个 l,=3rE9:,dD2;8E

广州校区(含南、北、东三个校园) 3个 d17bj4?9Pd1.,X

珠海校区 1个 E9.2tQ3;,sS2:5O

深圳校区 1个 u6:3rj8.,Fd,!7b

附属医院 10家 t5-6KU3=9uZ6.4d

国际合作学院 1所 j2~3rd5-1Az7;1j

国家级研究机构 27个 Q,?3Ud,;2UY3~4T

省部级科研机构 189个 H5-,NR5~2zO2!8M

地方研究院 10家 j1!6LO4.,Ll46p

重大平台 7个 v2:2AZ2~4wi6!2f

关键办学指标(数据截至2019年12月31日) X,=3eq9!,HU61V

办学总经费增长迅速:2019年学校决算总收入超过91亿元人民币。 z1=,SJ1:1xv,~6U

学校学科实力强,影响力突出:有19个学科领域进入ESI世界前1%,入选学科领域数量仅次于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并列国内高校第3位,其中有16个学科领域进入前0.5%,3个学科领域进入前0.1%。在第四轮全国学科水平评估中,学校50个学科参评,A类学科数(A+、A、A-)14个。根据国家公布的“双一流”学科名单,我校11个学科入选,入选学科数全国并列第8。 q3-6Ss4+1h02=9e

师资力量雄厚:现有院士(含双聘)22人,国 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8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2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入选者54人,高层次人才数量居国内高校前列。 H4.2bY4!3en5+6x

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效果逐步显现,人才培养质量高:拥有10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经济管理等多个本科专业通过了国内、国际认证。入选教育部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卓越医学人才教育计划、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教育计划,与法国民用核能工程师教学联盟等国际一流大学开展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顺利通过相关国际认证。 r4+6cl8!2OI1.,J

本科毕业生升学深造率不断提高:中山大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把“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作为根本要求,以“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面向学术前沿”为导向,着力营造“学在中大、追求卓越”的优良校风学风,培养德才兼备、具有领袖气质和家国情怀的卓越人才。我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就业率高,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近年来,本科毕业生升学深造率不断提高,2019年共有2400多名本科毕业生在国内“双一流”高校升学,有1300余人在境外或国外高水平大学深造。我校研究生主要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医疗卫生领域、各级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就业。在校生在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国际遗传工程机器设计竞赛(iGEM)、ASC世界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GMC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美国数学建模竞赛(MCM/ICM)、国际空中机器人大赛(IARC)、MathorCup高校数学建模挑战赛、“挑战杯”全国竞赛优胜杯、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等学科竞赛中成绩优异。2019年,在美国数学建模竞赛(MCM/ICM)中获得最高奖项、MathorCup高校数学建模挑战赛中获得最高荣誉奖。 O6?2yO4?7Jj5=2m

科研创新能力大幅提升:2019年共获得35.59亿元科研经费。“十三五”以来,学校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63项,居全国高校前6位;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年度项目立项数位居全国高校第一位,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立项数位居全国第二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受理期获资助项目数位居全国高校第二位。学校建有一批科技创新能力强、国内外学术影响力高的科研创新平台。 X5?4FJ8.4UX7+8r

医疗规模和实力居全国领先行列:拥有10家直属附属医院(其中7家综合医院,3家专科医院)。在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2018年度医院排行榜(综合)中,我校5家附属医院进入排名前100,肿瘤防治中心、附属第三医院、孙逸仙纪念医院进入排名前50,附属第一医院进入排名第6;2018年度40个专科排行榜中,21个专科进入排名前10,7个专科进入排名前5,中山眼科中心在其专科排行榜中位列第一。 o2=4zQ9+50X7;9r

(数据截至2019年12月31日,更新时间:2020年11月) K6;1HN5.,Zm6-8W

办学历史

1924年,孙中山先生亲手将广州地区实行近代高等教育模式的多所学校整合创立国立广东大学,并亲笔题写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 、笃行”。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学校于1926年定名为国立中山大学。 G4-1YJ,4GT7!9C

今日的中山大学,由1952年院系调整后分设的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于2001年10月合并而成,是一所包括文学、历史学、哲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理学、医学、工学、农学、艺术学等在内的综合性大学。 U3?4Xk6?,kZ5;3V

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及学术传统。鲁迅、郭沫若、冯友兰、傅斯年、赵元任、顾颉刚、周谷城、俞平伯、陈寅恪、戴镏龄、商承祚、容庚、梁方仲、姜立夫、高由禧、蒲蛰龙、高兆兰等蜚声海内外的专家学者都曾在中山大学任教。柯麟、梁伯强、谢志光、陈心陶、陈耀真、秦光煜、林树模、周寿恺、钟世藩等著名医学专家曾在中山医科大学任教。学校名家大师荟萃,他们优秀的品格和精湛的学术造诣熏陶着一代代莘莘学子,形成了良好的学术风气,许多才华横溢的毕业生成为了社会各界的杰出人才。 u4:8oD7+8xL7:9o

使命和愿景

学校使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的优秀人才;传承优秀文化,追求卓越创新,促进国家社会文明事业发展。 U5:,iC6;2zL,;9U

战略目标:扎根中国大地,加快进入国内高校第一方阵步伐,努力迈进世界一流大学前列。 Y5+9MX49Ii6+3S

办学理念: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办学方向,培养“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守护大学精神、文化和价值,守护现代大学制度;倡导 “大学是一个学术共同体”,守护绝大多数人的利益。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和师资队伍的学术水平;确立教授在学校事务中的学术主导地位。 R3-1mG4?6bT4+6Z

指导思想:紧紧抓住学科建设这个高校发展永恒的主题,坚持面向学术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文理医工的全方位融合发展。 d3?6RN5!8rG2?60

办学特色:综合性、创新性、开放性。 U2~5O03=5hC4!5T

发展模式:综合性:多学科融合发展;研究型:突出学术研究的地位;开放式:对国际与海外、社会开放办学。 R99uI2;3Ve4~9p

人才培养

培养目标:以“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为人才培养目标。 V43gQ3+6dM6!,i

培养模式:在本科教育方面,学校进一步突出人才培养核心地位,加快推动教育教学内涵发展,围绕“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的十二字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学科与专业、德育与智育、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本科生培养与研究生培养、科研与教学“五个融合”卓越人才培养体系。在多年实践基础上,形成并强化了“通识教育、大类教学、复合创新”的本科人才培养教育观念,不断提升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优质教学科研资源的投入,使得“厚基础、宽口径、重个性、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特色得到拓展,服务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办学理念,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步伐。 a,!4kp4;6qL91X

在研究生教育方面,以“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为人才培养目标,弘扬“学在中大,追求卓越”的学风。坚持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主线,以结构调整为重点,以扩大规模、规范管理、提升质量为目标,以培养模式创新和体制机制改革为着力点,全面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激发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实践创新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以提高科研创新能力为目标,完善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推动硕博贯通培养,强化科教融合,加大研究生国际交流资助力度,大力提升博士研究生和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科研水平,培养学术精英;以培养职业能力为导向,探索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构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岗位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机制,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加强行业实践和职业能力培养,培养行业领袖人才。 q4?6IJ8!8Mr4:,T

专业设置:中山大学现有本科专业办学权136个。 x,.,GI9-2Tn7-7I

院系设置:学校共设有63个院系,其中: d9;5bE1-6dm2.7Y

广州校区:设有35个院系,包括中国语言文学系、历史学系、哲学系、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博雅学院(人文高等研究院、通识教育部)、岭南学院、外国语学院、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中英国际海事法学院)、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管理学院(创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心理学系、传播与设计学院、资讯管理学院、数学学院、物理学院、化学学院、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国家保密学院、网络安全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山医学院、光华口腔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逸仙学院、体育部、艺术学院、系统科学与工程学院。 G2+3hz2;1zq3:,N

珠海校区:设有18个院系,包括中国语言文学系(珠海)、历史学系(珠海)、哲学系(珠海)、国际金融学院、国际翻译学院、国际关系学院、旅游学院、数学学院(珠海)、物理与天文学院、大气科学学院、海洋科学学院、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海洋工程与技术学院、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微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 u1?7bh8;7hb3;,R

深圳校区:设有10个院系,包括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深圳)、药学院(深圳)、材料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智能工程学院、航空航天学院、农学院、生态学院。 g1-6aB,.4aH2;6s

培养基地:学校拥有3个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哲学); 4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拥有9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学、法学、经济管理、基础医学、临床技能、信息技术、公共卫生等, 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医学),6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拥有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拥有首批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以及中国第一个大学生体育训练基地。 W2;5qE3.,pi1+9t

(数据截至2019年12月31日,更新时间:2020年11月) F9!,Hf1-1ux,:4p

师资队伍

中山大学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全校专任教师4062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640人、副高职称1695人;研究生导师5847人(含兼职导师),其中博士生导师2743人。 J64pH5+4TO8:8O

有一批著名学者和学科、学术带头人,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7人(含双聘9人)、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含双聘2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入选者54人(其中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7人,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4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青年拔尖人才22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8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0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15人,人社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0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73人,全国高校教学名师获得者10名,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9人。 H8~1Dk5+8ge4+8V

截至2019年底,以中山大学为依托单位,学校已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87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71项。此外,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9项,教育部创新团队项目9项,“广东珠江人才计划”团队项目27项;共有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63人次,农业部“十三五”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项目负责人2人次,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负责人32人次。 x9~4jq8?6yc,;2v

(数据截至2019年12月31日,更新时间:2020年11月) K3:2KV,3qi2+6X

学科优势

中山大学学科门类覆盖面广,研究生教育已涵盖了除军事学外的所有学科门类,是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学科门类最齐全的学校之一。现有4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博士专业学位,33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于2016年组织开展的第四轮全国学科水平评估中,学校50个学科参评,A类学科数(A+、A、A-)14个;根据国家2017年公布的“双一流”学科名单,学校11个学科入选,入选学科数全国并列第8,表明学校学科总体实力居于国内高校前列。中山大学学科国际学术影响力突出,根据ESI(基本科学指标)统计,学校有19个学科领域进入ESI世界前1%,入选学科领域数量仅次于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并列国内高校第3位。 z6;,ZQ8=,xR1.4K

(数据截至2019年12月31日,更新时间:2020年11月) z4=2hU4:6YZ92b

科学研究

学校科学研究紧密围绕“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面向学术前沿”的“三个面向”指导思想,以大科研项目、大科研团队、大科研平台“三大建设”为抓手,坚持目标导向,顶层设计谋划发展路径,学校原始创新能力、服务国家战略实施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服务文化传承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科研事业进入高度活跃的快速增长期。 g590h4!6gP5:8K

学校面向国际学术前沿、服务国家需求能力不断提升,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以及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不含专项)立项项目数之和连续4年保持全国高校第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申报期立项项目数连续3年位居全国高校第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自2016年实施以来立项总数位居全国高校第六。 N9-7sI5.2Eh4;4z

学校大力推进智库建设,提升我校文科影响力。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围绕港澳发展动态、港澳治理以及粤港澳合作发展等重大问题,积极服务党和政府战略决策的重大需求,已发展成为粤港澳研究的中坚力量。国家治理研究院、“一带一路”研究院等智库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为国家重大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贡献中大智慧,做出贡献。 u4=1bq2.1Pd9~6g

学校着力推进“三大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天琴中心、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精准医学科学中心、中大谱仪等重大平台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支撑未来发展的创新体系正在形成。 F1~4ay,+3yX6+9b

天琴中心成立于2016年,以推动“天琴计划”实施为核心任务。“天琴计划”是我国科学家主导、我校牵头发起的空间引力波探测计划。经过几年的建设,“天琴计划”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激光测距台站建成,国内首次成功测得月球表面全部五个激光反射镜信号,测距精度达到了厘米量级,使我国在精密测量技术领域跻身全球三甲;2018年9月,第S45次“天琴计划与国际合作”香山科学会议在广州召开;2019年12月,国内首颗由国家立项面向空间引力波探测的技术试验卫星——“天琴一号”顺利发射升空开展关键技术在轨验证,“天琴计划”正式进入太空试验阶段。 T88kt68KS4?2s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 实验室于2018年正式获广东省人民政府授牌成立,在海洋环境与资源、海洋工程与技术、海洋人文与考古等三大研究领域组建了18支创新团队,布局8大国际一流水平的公共科研平台;目前,已汇聚802名科研人才,其中院士9人;以“崇尚首创,力争最优”为标准,重点布局海陆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效应、环南海地质过程与灾害响应等重大创新任务,服务国家海洋战略、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2016年,学校启动“中山大学南海科学考察计划”,首航至今组织了包括“重返西沙”在内的5个航次9个航段科考活动,出海师生超过200人次。 C,!7eI2!,Ts6!9M

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是目前国内设计排水量最大、创新技术高度集成的新一代综合性科考船,具备无限航区(毗邻冰区)全球航行能力。科考船2016年6月获教育部批准立项,预计2020年底试航。科考船建成后,将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面向全球开放的多学科、多领域、多功能的海上移动科研平台和人才培养基地,满足国家对深远海科学研究、高新技术研发以及高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大需求。 B4+,Gy5.4BQ1;4R

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是国内首个由高校运营和管理的国家超级计算中心。截至2019年底,超算中心直接用户已近4000家,系统平均利用率达到75%,峰值利用率超过90%,已成为全球用户数量最多、利用率最高、应用范围最广的超算中心之一,是国内唯一入选全球最强大超算中心(Dominate Sites)五强的超算中心。 U6-1uX8?8EG9-3q

精准医学科学中心以重大慢性疾病和重大传染病为切入点,整合优质医疗资源和生物医药科技创新成果,建设国际先进、高度集成、开放共享的医学创新中心。中心重点建设的生物医学样本库-示范库已试运行,具备800万份的样本储存能力,居国内前列。 t3:,UH5~9Pm4-4z

中大谱仪是我校在中国散裂中子源上布局建设的国内首台具有中高能磁激发谱和声子谱探测能力材料动力学性质研究谱仪,2019年正式立项启动建设,预计2022年投入使用,建成后将填补国内空白,突破相关基础与应用领域前沿研究的制约。 n49qf1:2Tk8:9N

学校积极推动各学科“入主流、立潮头、走出去”,科学研究取得系列重要成果。近三年,出版了《夏书章著作选辑》《李锦全文集》《孙中山史事编年》《“中国语言文学文库”丛书》《出土战国文献字词集释》《中国考古学理论与方法十讲》《清水江研究丛书》等丛书和著作,曾昭式教授《先秦逻辑新论》入选2017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肿瘤防治中心徐瑞华教授研究团队完成的成果“消化系统肿瘤分子标志物的发现及临床应用”荣获2019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物理学院王雪华教授团队在国际上率先制备出高提取效率、高纠缠保真度和高不可区分性的“三高”量子纠缠光子对源,成果入选2019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肿瘤防治中心马骏教授团队的“吉西他滨+顺铂”新方案建立了鼻咽癌高效低毒用药新体系,形成国际领先的新标准,相关成果在全球排名第一的临床医学期刊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发表,入选2019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孙逸仙纪念医院宋尔卫院士团队的靶向肿瘤微环境的抗肿瘤治疗新策略入选2018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物理与天文学院罗俊院士团队与华中科技大学合作测出截至目前世界上最为准确的G值,成果获2018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P3;3zU9;5qg2~9a

学校原始创新能力稳步提升,服务国计民生。附属第一医院何晓顺教授领衔的器官移植团队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器官功能修复系统”,并于2017年成功实现了全球首例“无缺血”人体肝移植术,打破了国际上器官移植传统理念,有望推动我国成为器官移植这项医学尖端技术的领跑者。中山眼科中心刘奕志教授团队开发出一种再生医学新方法消除婴幼儿先天白内障,使残存干细胞能再生出功能性晶状体,团队还创建了近视眼人工智能预测模型,对青少年近视的有效干预和防控具有重大意义。生命科学学院苏薇薇教授团队研究化橘红成药性,促使当地形成超过十万亩的规范化种植基地,带动了广东省尤其是化州市中药材种植以及中成药生产等相关产业链的全面发展,帮助粤西北地区农户脱贫致富,其创新药物红珠胶囊以2000万元价格实施成果转化,是我校近年来签订的单项成果转化金额最高的项目,标志着中山大学在新药研发领域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K,.3Sf,=,IZ6~1d

(数据截至2019年12月31日,更新时间:2020年11月) X1?9fb1=7rl2:5O

交流合作

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山大学坚持“以我为主”,大力推进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广泛深入的国际和港澳台交流与合作。 C8+7DZ8?3cV1=3o

学校目前已与全球近40个国家和地区的逾200所院校签署了校级合作协议,开展与高水平大学多层次、宽领域务实合作。 M3=7g04:9qF4?1j

学校积极参与和主导重要的国际科研合作计划,努力推动重大国际合作平台建设。近年来,我校与20多个国际知名大学或研究机构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开展实质性合作,例如:我校化学学院与诺贝尔奖获得者Jean-Marie Lehn(杰-马里•莱恩)教授合作建立“中山大学莱恩功能材料研究所”、我校物理与天文学院与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领导的AMS合作体开展战略协作等。 w5!6DN,=4Qy7!8s

学校积极开拓和支持各种层次的学生赴海外学习与交流活动,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和竞争力。学校已与美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200多所知名大学或科研机构建立了本科交换或交流学习平台,不断拓宽本科国际化办学空间。 j8=5Vx9-1uL6;4b

学校积极引进海外优质教育资源,优化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国际化师资队伍。我校与法国民用核能工程师教学联盟合作建立了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着力培养国家急需的核工程领域人才。2016年,学院已获得法国工程师职衔委员会(CTI)国际认证和欧洲工程教育认证(EUR-ACE)。标志着学院办学水平已经达到了法国及欧洲的精英教育水平。2016年6月,学院荣获中法两国政府联合颁发的“中法大学合作优秀项目”奖项,为推动中法合作办学起到积极示范作用。 P7;5nv2?9DB3-80

学校重视引进外国专家和高水平访问学者来校授课、讲座、访学和交流。目前,共设立了国家外国专家局和教育部“111 基地”10个,地理学国际化示范学院入选国家外国专家局和教育部“高校国际化示范学院推进计划”试点单位。 t8~3hT6~7lA1!8N

学校积极配合国家的人文交流战略,推进孔子学院建设,全面提升我校现有三所孔子学院的办学质量。围绕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学校进一步扩大留学生招生规模,提高留学生生源质量,不断推进校园国际化和学生同质化融合培养机制。 K8.30l6.9ec5-9s

学校毗邻港澳,与港澳台高校及教育机构交流密切。目前在校的港澳台籍学生逾1500人,招生规模在内地同类高校中名列前茅。我校与港澳多所高校共建有十余个研究中心和联合实验室开展高水平科研合作。我校与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于2016年底正式牵头成立粤港澳高校联盟,三地共计37所精英高校入盟。联盟以深化粤港澳三地在教育与科研的务实合作为宗旨,于2019年初被正式写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成为国家认可的粤港澳三地教科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之一。在联盟框架下我校推动成立空间、海洋、超算、图书馆、研究生教育等多个学科领域和专业事务相关的专业联盟,进一步深化联盟三地院校间的务实合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贡献更多“中大智慧”与“中大力量”;我校长期与香港中文大学、岭南大学保持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文、理、医、工多个学科领域构建校际常态化的合作发展机制;此外我校与港澳台高校积极开展师生交流项目,每年邀请港澳台师生近千人次到我校参与各类科学研究、课程学习、社会服务、文化交流等活动,有效促进了港澳台地区和我校青年学子的了解互信、共同成长。 H6=,zn6!3GM5:1m

(数据截至2019年12月31日,更新时间:2020年11月) M4;4eM3=6oG7.4i

服务社会

地方服务: F2?6aO4?1Zh9!3p

中山大学立足广东,面向全国,围绕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和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等部署,坚持以文化创新、科技创新和医疗服务推动国家和区域社会经济进步。 F7~3R0,~9MA5!8S

在广东高等教育发展中长期发挥领头羊作用,是广东考生最喜爱的本地大学,也是国内各省报考热度较高的大学之一,培养了一批“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的创新人才,毕业生深受各级政府、企业和事业单位的欢迎。 P5;7PF6.,HO9+3I

积极探索多形式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先后与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肇庆、湛江、中山、清远、阳江、揭阳、潮州、梅州等广东地市以及江西南昌、河南平舆、福建厦门、广西百色等地建立了校市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各地方政府共建了10家地方研究院,与企业和行业主管部门共建了多家联合研究平台,与国内外1500多家企业开展了技术研发合作及科技成果转化,取得了丰硕的产学研成果。 P3:3wk4+2sg4!4z

学校坚持服务广东文化传承与创新,针对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与热点问题开展战略性、前瞻性研究,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决策提供智力支持。近年来,学校先后与广东省有关部门共建了中山大学广东决策科学研究院、中山大学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中山大学地方立法研究评估与咨询服务基地、中山大学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中心和广东创新驱动发展研究院,成立了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中山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中山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三大智库”,为国家和地方政府提供咨询服务与决策支持。此外,学校还在广东韶关丹霞山、广西桂林等地的旅游规划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a32KK8~4ZI1-3U

学校围绕汽车、造船、重大装备等先进制造业以及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工业设计、生物医药与生命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要,学校运营与管理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依托世界超算TOP500排名六连冠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打造面向领域应用的世界一流超算服务平台,为先进制造业、新文化产业、新能源产业等战略产业发展提供加速引擎,大幅缩短企业研发周期,提高生产效益,促进地方支柱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服务社会民生政务和城市公共安全。 Z2.4BZ3+6rW7-1V

医疗服务: B8=7Tg5!6YX,:1S

学校拥有10家附属医院,其中7家为综合性医院,3家为专科医院,35家教学医院(含10家非直属附属医院),构成了门类齐全、设备先进、实力雄厚、优势互补的医疗救治服务网络体系。我校附属医院承担着广东省乃至华南地区的疑难危重患者收治工作,医疗服务范围辐射全国乃至东南亚各国。同时,学校与地方政府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医,为当地人民提供高水平的医疗服务。长期以来,中山医品牌伴随其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先进的医疗技术已深入人心,享誉业界内外,在推动医学人才培养、攻克医学难关、服务人民医疗保障、基层帮扶和应急救援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D7=6xV4=8kr2~3G

(数据截至2019年12月31日,更新时间:2020年11月) Q8+1BA9;4st,+8J

校园环境

中山大学共有三个校区五个校园,总面积达9.151平方公里,分别坐落广州、珠海以及深圳。其中,广州校区南校园占地1.239平方公里;广州校区北校园占地0.209平方公里;广州校区东校园占地0.989平方公里;珠海校区占地3.571平方公里;深圳校区占地3.143平方公里(选址红线面积)。 d5:2Im,+4KQ8!6s

学校图书馆总建筑面积11万余平方米,拥有纸质馆藏745万册(件)、电子图书272万册、电子期刊12万种、数据库1038 个、音视频资源20.58万小时。学校已建成了跨广州和珠海2座城市,覆盖4个校园的大型校园网络。基于IPv4/IPv6双栈技术构建,互联网出口带宽32Gbps(其中IPv6出口带宽为1Gbps),入网用户数约计57000,最高并发IP数量达80000。无线网采用独立组网模式,基于扁平化架构设计,覆盖四校园行政办公、公共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学生宿舍等220多栋楼宇,部署无线接入点22000余个。 r,!9Ff,?4MS4~3a

(数据截至2019年12月31日,更新时间:2020年11月) a4+3hx9+2X07;1a

校园文化

中山大学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校训精神,以“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为人才培养目标,着力营造“学在中大、追求卓越”的优良校风学风。 I3;6jj9+1fw,7X

一、树立品格——校园精神文化 q6+5UW5+7RO5;3a

思想引领方面:一是深入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着力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完善党员领导干部联系支部的制度机制,下大力气选优配强辅导员队伍。截至2019年12月31日,学校专职辅导员师生比例达到1:170,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专职辅导员比例达到56.9%,具有高级职称的辅导员近60%。学校获批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海洋科学学院获批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二是加强党建“四化”建设,强化示范引领。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高质量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大力推进党建标准化、规范化、品牌化、信息化建设,组织全校党支部书记培训,召开全校党支部建设工作会议,成效明显。在全国党建工作“双创”培育创建和全省党建工作创新案例评选中,多个二级党组织和党支部入选。三是全面推动“党团班”一体化建设。100%实现标准化设置班委会,把“一切工作到支部”的要求落到实处,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四是推动形成学生马克思主义学习教育长效机制。持续开展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研修班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举办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专题展览。五是提升党员队伍质量,本科生群体发展党员比例不断提升,高知识群体发展党员人数有较大提高。六是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每年举办“七一”表彰大会以及开展主题党日、主题团日、主题班会、社会调研、团体辅导、党建品牌活动如红色诗文朗诵大赛、“微党课”大赛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学思践悟。组建国旗班,每周定期举行升国旗仪式。七是举行“彭华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王磊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等,开展先进典型教育。八是完善师德师风制度,落实师德建设主体责任,健全师德师风考评机制,开展教师岗前培训及常规培训,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不断提升。九是先后开展“畅谈十八大以来变化,展望十九大胜利召开”“建言十九大”“我看改革开放新成就”“我看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成就”等系列活动,引导离退休教职工通过谈、写、画、唱等多种形式讴歌新时代、展示新面貌。组织参加教育部关工委开展的“我和我的祖国”为主题的“读懂中国”活动,获评最佳征文2篇、优秀征文2篇,最佳微视频1个、优秀微视频1个。3个最佳作品于2019年10月在中国教育电视台1台播出。 s,+5wp9;,Gx1;2B

大学精神塑造方面:一是立足国家需求,形成了新的办学理念。包括“三个面向”的办学思想,“三个首先想到”的办学标准,“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办学思路以及“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的人才培养目标等。在这些办学理念的熏陶以及成功的办学实践中,全体师生员工的集体意识和责任意识显著增强。师生思想观念完成了从优秀到卓越、从前列到引领、从一般到一流的深刻转变,精神气质得以升华。二是坚持校领导为新生上第一课的传统,分批组织学生参观校史馆,发挥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庆典仪式的作用,增强学生荣誉感。三是依托校史文博资源,挖掘红色基因。打造“红色中大”三部曲,综合运用合唱、交响乐、戏剧、朗诵、舞蹈等艺术手段感染学生。音画诗剧《中山情》、音乐话剧《笃行》参演学生达5千余人次,受众近6万人,取得了良好的演出效果。其中《中山情》获评教育部第四届“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展示项目。四是凝聚校友,举办如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校友活动、校庆晚会、“寻访中大校友足迹”等各类校友活动46场次。 U8-1bl9;9tn6=6G

二、营造氛围——校园环境文化 S6=,eb4:1NS,;9P

学校对校园环境和人文景观进行整体规划,致力于建设和谐美丽中大。利用学校悠久的历史资源,建设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地标及文化群落。成立文献与文化遗产管理部,加强图书馆、体育馆、档案馆的建设和管理,推进完善校史馆、博物馆的建设。推进学校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的实施推广,构建以楼宇、道路及山湖命名,形象标识、文化衍生品等为代表的文化载体。统筹规划“三校区五校园”的建设,通过道路建设及维护、绿化改造、危旧建筑拆除、修缮教职工周转房、改造学生宿舍等方式对各校区(园)的环境进行整治改善,构筑绿树婆娑、芳草萋萋、红墙绿瓦的家,建设百年校园,成效显著。 Y8:2nn1;1Gt76v

三、追求卓越——校园学术文化 D7!4ju3~1gb2;4Q

除日常的课堂教学之外,学术讲座、学术报告活动、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大赛等已经成为校园文化生活最为活跃的组成部分,校园学术氛围浓厚。 S33UC1-,gb1-2l

学校每年举办讲座论坛约2300场,讲座内容涵盖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各个学科领域。国内外知名学者登台开讲,中山大学诺贝尔大师系列讲坛、逸仙大讲堂等系列讲座精品启迪学生探求真知的学术精神。学校加强与世界一流学校、学科的实质性深度合作与学术交流,已与全球40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所院校签署了校级合作协议。 g3=9ew,:5fJ4~3C

近年来,学生在学科竞赛中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不断增强。我校本科生已多次在世界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际基因工程机器设计大赛等国际影响力较大的学术竞技中表现突出。在第十四届“挑战杯”中获两项特等奖并获优胜杯;在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获两项金奖和集体奖;获“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的四项金奖、两项银奖,总分全国第三并夺得“优胜杯”;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总决赛中,连续四年以总分第一的成绩创下了“四连冠”的优异成绩。我校研究生积极参加“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并在大赛中表现优秀。2019年,我校成功举办“案例中心杯”第三届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2支队伍获得一等奖,并获得大赛“最佳案例奖”和“最有价值队员奖”。 i6?8iv3.1xu7:,Q

学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着力培养高水平拔尖创新创业人才。先后荣获“全国青年创业教育先进集体”、团中央“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国家“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国家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等称号,形成了人才培养体系、科研成果转化到项目孵化和产业化的全链条覆盖,构建全环节渗透、全资源聚集、全体系服务的创新创业教育特色。我校已顺利入选国家创新创业示范校、广东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基地。 G4-3MO9:3lb3~9a

四、打造品牌——校园文体艺术活动 i7:3xi7+4IR,:3Z

学校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持续开展校园文艺活动。每年组织举办研究生五四“星海之声”合唱节、中华传统文化节、校园艺术节、校园原创音乐节、草地音乐节、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深入开展学生的美育教育。此外,面向教工开展教职工合唱舞蹈汇演、“中大人风采展示”、主题电影展、新年晚会、书画摄影作品征集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每年为教工提供合唱、舞蹈、瑜伽、电钢琴、书法绘画等各类培训服务。面向离退休教职工举办集体祝寿、户外健体、健康讲座等重阳敬老月系列活动以及元旦游园、新年联欢等形式多样的活动。 n3:5iv3.2kA8!3M

强化本科生体质健康工作,我校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参测率接近100%,达标率已提高到98.47%。建设6支高水平运动队,其中5支高水平运动队已发展为国内高校一流强队。目前田径团体总分排名全国第十、男子团体总分排名全国第二,游泳稳居全国高校前三,击剑全国高校排名第二,男排获得南方赛区冠军和全国季军,女排获得南方赛区冠军和全国亚军。20支普通生运动代表队在排球、篮球、武术、健美操、游泳、跆拳道、赛艇、龙舟、棒垒球等10多个项目上获得100多枚全国比赛奖牌,在国内高校中具有较大影响力。 D,~,Ob8=6B092I

截至2019年12月,学校共有153个注册学生社团,覆盖学术科研、思想理论、体育竞技、志愿服务和文化艺术等五大领域。学校体育类学生社团数发展到42个,“康乐杯”全校性系列体育赛事和品牌赛事已扩大到18项,每年近2万人次参赛,篮球、排球、足球、校园马拉松、龙舟赛等已成为中山大学校园品牌赛事。 G1!1OT3?2Uw9:9k

五、扩大阵地——校园网络文化 I2=9qz5!6io8;3E

学校网络文化建设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建立有效的文化传播模式,整合校报、校园网、官微、电视台、广播台等不同传媒渠道,加强规范管理,促进优秀网络文化内容创作,形成强大的文化传播力量。2019年学校官方网站推出了25个专题宣传策划,1200余篇新闻报道;学校官方微信全年推送600余条,推送微视频32条,关注用户超过30万,阅读量约超过470万;学校官方微博全年发布1900余条,关注用户逾58万,用户点赞超过18万。加强与中央和省级媒体合作,先后与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南方日报等媒体合作。开展网络文化素质养成教育,加强校园网络信息安全监督与管理,倡导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 M5+,eb5-3dS4.8g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35号(广州校区南校园)、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小谷围街道贝岗村外环东路132号(广州校区东校园)、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中山二路74号(广州校区北校区)、广东省珠海市高新区唐家湾镇大学路2号(珠海校区)、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公常路66号西园1栋(深圳校区) K5~8Xx6:8Gz,:6P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中山大学相关热词
中山大学子站详情
中山大学 共收录 个子站
更多>>
最近收录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