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网站 >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锁定 排行
中山大学的社会学、人类学有着悠久的学科历史及深厚的学术底蕴。全国高校20个社会学系只剩下中山大学和云南大学的社会学系,中大社会学系由广东高校社会学系合并而成。一年后,中山大学社会学亦停止招生。
网站指数
2020-9-8 09:51
最近修复
编辑次数
2022-10-9 11:28
最近更新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网站详情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简介

中山大学的社会学、人类学有着悠久的学科历史及深厚的学术底蕴。 H1:1lB5:1wN1!6j

社会学的学术传统可追溯到国立中山大学和私立岭南大学。国立中山大学创办之初就开设了社会学课程,1931年在文学院建社会学系,招收本科生,授文学学士学位,后又设社会学所,先后有周谷城、何思敬、傅尚霖、胡体乾、许地山、邓初民、萧隽英等学者在此任教。1939年,社会学系划归法学院。期间,社会学系师生开展了“石牌郊区生活调查”、“广东工商业调查”、“广东劳动调查”、“海南黎族调查”及“台湾社会调查”等,还编辑出版了关于劳工、统计、人口等方面的著作。私立岭南大学的社会学最初与历史学、政治学同属历史政治系,亦称社会科学系。20世纪30年代,岭南大学社会学日渐成熟,1932年设社会研究所,1937年更名为西南社会调查所,1948年又更名为西南社会经济研究所。该研究所集中岭南大学社会、政治、经济、历史学方面的著名学者和专门人才,对西南社会和经济进行深入研究,产生了许多极具特色的研究成果,如沙南蛋民研究、新凤凰村调查、三水河口蛋民调查、海南黎苗调查、广州人力车夫调查、广州回族社区调查、江村调查等。其中由杨庆堃先生主持的广州近郊鹭江村的实证调查与研究,意义深远,其著作《中国社会:家庭和乡村》已译成日、意、英、法等国文字,在国际社会学界享有极大声誉。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岭南大学在这次调整中被取消,中山大学迁移至原岭南大学旧址。全国高校20个社会学系只剩下中山大学和云南大学的社会学系,中大社会学系由广东高校社会学系合并而成。一年后,中山大学社会学亦停止招生。 O5:8ct1=3Vg6~5P

pic-123 Y5=7xU3-1Vr2:9R

人类学的学术传统可以追溯到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该所1927年8月筹办(傅斯年任筹备主任),1931年改名文史研究所、文科研究所。傅斯年、顾颉刚、崔载阳、容肇祖、杨成志、罗香林、钟敬文、商承祚等人均在此耕耘著述。当时,语史所下设人类学研究组,由俄国学者史禄国负责。该所倡导“实地收罗材料,到古文化的遗址去发掘,到各种的人间社会去采风俗”的田野调查实践,主张利用语言学、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民族学、考古学、天文学等作为研讨学问的工具,并开启了西南民族调查之先声,调查结果以《西南民族研究专号》、《猺山调查专号》、《广东民族概论专号》、《蛋户专号》、《云南民族调查报告》等五种专号出版。此后,该所利用地域优势,多次对南方少数民族做实地调查和研究工作,产生了一批标志性研究成果,如广西瑶人调查(1928年,辛树帜、黄季庄等)、云南罗罗调查(1928年,杨成志)、广东北江瑶人调查(1936年,杨成志、江应樑、王兴瑞等)、海南岛黎民调查(1937年,王兴瑞、江应樑、杨成志等)、云南摆夷调查(1937年,江应樑)等。1938年广州沦陷,中山大学辗转于云南和粤北地区,仍坚持人类学田野调查研究。1948年中山大学文学院建人类学系(杨成志任系主任)时,在职教师有杨成志、戴裔煊、岑家梧、梁钊韬、张为纲、顾铁符等。不久之后人类学系被取消,部分教授到了台湾、美国,部分教授调到北京、武汉等地参加民族学院的筹建,其余的进入社会学系。1953年中山大学社会学系被取消后,人类学系教师在历史学系继续开展人类学研究和招收研究生。 h3,do9;3tK4.6z

1981年,中山大学在全国率先复办人类学系,梁钊韬教授任系主任,并首批复办社会学系,何肇发教授任系主任;同年,人类学获博士授予权(国家首批博士点单位),社会学获硕士授予权;人类学系成为国内人类学唯一具有博士、硕士、学士三个教育层次的办学单位。自此,人类学和社会学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2000年获社会学专业博士点;2002年人类学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06年获社会学博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人类学专业通过国家重点学科复评,社会学专业被批准为广东省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008年12月,人类学系、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联合组建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网站公布2012年学科评估高校排名结果显示,中山大学社会学学科名列第四。 T5+8RF3=9Gb7~7h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62人,其中教授26人,副教授27人,高级讲师1人,讲师5人,教员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2人,硕士生导师52人。此外,还有专职科研系列人员24人,科研博士后21人。师资队伍学源结构合理,主要来自英国、美国、日本、香港和中国大陆多所著名大学,博士学位获得者占90%。近年来,教师中 7 人入选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人才,2 人入选中央或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工程首席专家,1 人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获得“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称号,1人为珠江青年学者,13 人入选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其中省级 2人)。 F4:9wc2!1Dc5-9K

学院办有学术刊物《南方人口》(CSSCI来源期刊),建有人类学博物馆,并设有社会工作实验室、人类学实验室、考古学实验室。学院与国外、境外诸多著名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同时由于毗邻港澳,与香港中文大学、科技大学建立了稳定的学术联系。(数据截止2019年3月) d52kI4-3rO2:5L

::学科专业设置:: X2-1gI5!1Ph1:9v

博士后流动站(3个) O82CW83yN,.70

社会学、民族学、考古学 C,~7Fr9:1Hr4-2r

博士授权点(7个) Y9!8va3!6Rp9+9B

社会学、人口学、人类学、民俗学、民族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文化与认知 m8-1df8.,xD6=1j

硕士授予点(7个) J73uB4:2mc,-6C

社会学、人口学、人类学、民俗学 w1-2qT45tQ66f

民族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社会工作 c7;7ue2!1Ko8?5z

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2个) m3~7pc8~7eZ6-4s

社会工作硕士(MSW)、文物博物馆硕士 r3-20F3~6cR5!,c

本科专业(5个) g7!9jh6!80l,!2r

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考古学、社会工作 N7?3cv3?7Om1.2y

::研究机构设置:: u3=9DV6~2ln4=9D

研究机构名称 m8+1vW4=7pH3?3X

成立时间 g38dS8:7OG5=3p

中山大学人口研究所 S5~3KK5.3iq2.8d

1979 p3~3qC1~6El,-40

中山大学人类学博物馆 G,~5fm8?5KD1?,P

1987 D12BS6-5w0,-,n

中山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 S9:6mU1.2Sy1+7Z

1997 s1;2Vu,+4Fe22X

中山大学中国族群研究中心 p6!2An85mR,?6I

2000 X9:2yg5-6TN9+6k

中山大学社会复杂性与人工社会研究中心 Y9?3yX4-7Kt5+2c

2000 k6.6GT6-5pV8:2j

中山大学民俗研究中心 (与中文系合建) l1=2ZM,~9KH6+6n

2001 G3=,jY9-,kP,;6w

中山大学健康与人类发展研究中心 G71qQ5;,ec1!9y

2002 P,-8je,=3JO2.1r

中山大学华南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与教学中心(与广东省博物馆合建) r4+9fP8=,hn1!6k

2003 S1?2ac7!50H8:7K

中山大学劳工研究与服务中心 G4!6TX2=7dE9.5Q

2004 a7=2GJ4?,LX9-,n

中山大学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中心 E8+4tT2:6Im27l

2004 l7.6Ik4!5jg2+,I

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与历史系合建) y5!7FH3!8ZW2-8D

2004 E9.3bB9:1tI6:,b

中山大学华南农村研究中心 (广东省重点研究基地,与哲学系合建) c,!6Ld6!60C7-8d

2004 J1.5ac1-,bZ,;1L

中山大学城市社会研究中心 (广东省重点研究基地) J1!9gp7=,Ow3-8s

2006 n2~8RC3;9Tf7.9s

中山大学消费与发展研究中心 u1~,tR6,we1;4D

2006 C4;9YC3,pq4-2g

中山大学社会科学调查中心 V7!7OU3~8UK4=9E

2008 c,1ZO2;7Tz88p

中山大学社会工作实验室 f6!2sK7+,ur4!10

2009 P3?2Z0,.8EP4.9Y

中山大学南中国海考古研究中心 l4,EU98Iq9+8L

2009 T,.1WF8=6it2+,w

中山大学环境与身心健康维护研究中心 Q,2sh9+9Fj3;9L

2009 K2~8bl4?7YO6.4a

中山大学移民与族群研究中心(广东省重点研究基地) R4?6hq53Rg9-4R

2011 n,!6VO3.1Gf6;5o

中山大学中国公益慈善研究院 w3=2Yx5-,eG,-1v

2011 F2+4oe6;3Zs3.,P

中山大学人类进化与科技考古实验室(广东省重点实验室) J89Hq49aQ1.7h

2013 J5=4Av95CH6.2j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非洲研究中心 C5!1nq2-4pJ,?8x

2016 y5=2da8:4pT9~,j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文化与认知研究中心 T3+9af8?8DU1-5g

2017 J3!5nC1~5CG9!4t

::师资队伍:: F9:,EV6~3Lv1+7n

教工人数 x1+1XO6;5hF7+3g

134 x4~2sR7-5wY1.1d

教授 F2.5To9~8LL,?2J

26 M37Zb6+2Bw4,C

副教授(含副高) p,+2PW3+6Pz1?9n

28 U5+1bz,:8UG,?50

马工程项目首席专家 u2=8QU8+,V068X

2 A5:4Ed7!,Jv2~5M

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r1;9Gz9:8rc2-4i

1 B2=1bg4?2mt1!3E

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及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I6=8nl,?8UV1=6A

7 F1~9Mg8=1Px2=9b

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 01?7lY4!5gr1;5C

1 g6:,0n6?2Ut8!9R

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省级) j62Pk6?9sj3,q

2 R8;6yV8~4Kn2;3J

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校级) N5.3PZ8?9fn7.6q

11 p5!,pu9~2Rx4!7o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相关热词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子站详情
中山大学 共收录 个子站
中山大学体育部

中山大学体育部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授5人,副教授29人,高级讲师3人,专任教员9人,讲师20人,教员4人。教师队伍中,取得博士学位的13人;国家级健将14人,国际级健将6人;国家级裁判员6人,国际级裁判员4人、奥运冠军4人。已然形成一支结构合理,教学、科研及训练水平较高,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师资队伍。详情>>

更多>>
最近收录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