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法学院简介
中山大学法学院肇始于1924年孙中山先生手创的国立广东大学法科学院。其历史还可追溯至晚清的广东课吏馆,1905年广东课吏馆更名为广东法政学堂,后又更名为广东公立法科大学。1926年8月,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国立广东大学改名为国立中山大学,原国立广东大学法科学院亦改称国立中山大学法科学院。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大调整时,中山大学法学院被撤销。1979年7月,经教育部批准,中山大学复办法律学系。1993年7月,法律学系与政治学系、社会学系以及中山大学人口研究所一起组建成立中山大学法政学院。2001年9月,中山大学撤销法政学院,并在原法律学系的基础上复建中山大学法学院。 z2-8LF7~,aT4:4r
法学院拥有法学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权(设有10个专业方向)、法学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权(设有10个专业方向)和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设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全国首创立法学和港澳基本法研究两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拥有教育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育部应用型复合型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等。学院以国际法、民商法、法律文化研究为学术龙头,以港澳法律、地方立法研究、法律实践及交叉学科教育为特色,以环境法学和立法学为新兴发展方向。 a9~1hs5!2Xz6-9A
法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5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各26人,讲师及专任教员3人;有博士生导师14人。学院现有专职科研系列人员6人,其中特聘副研究员5人,助理研究员1人。专任教师入选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 p3?5Ec5;7EG,+1B
法学院在校生共1734人,其中本科生815人,法学硕士研究生168人,法律硕士研究生289人,博士研究生75人。法学院在人才培养上注重理论与实践并重,宽口径的培养模式造就了学生的多元化发展,每年有50%以上的学生进入国内外一流高校攻读更高学位;毕业生主要去向为各级党政机关、司法机构、大中型国有企事业单位以及外资企业、高端律师事务所等。 w2=7fl8+5XH4;6P
院徽 h,8hC4;40y9?70
整体上还原“中大牌坊”及珠江流水的校园布局。“法”字变形构成的流水图案线条寓意中大法学院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同时流水之平缓清澈寓意法度公平如水。 T1,UZ7~4Cp1?3X
院训 P65cu8:9Ck1.9i
明德笃志 崇法守正 j4?2ro9?2Ql6:,S
释义: D2!9Ct5?8So7:7q
“明德”出自《大学》首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F,-8rh9;7zy2~6K
“笃志”出自《论语·子张》:“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指专心一志,立志不变,坚守自己的志向之意。 T6=3pq5~4oK6?6i
“崇法”即崇尚、尊重法律的意思。 H4-5Im4-4Ku3?7H
“守正”出自《史记·礼书》:“循法守正者见侮於世,奢溢僭差者谓之显荣。”有恪守正道之意。 T3:4BC8;5RJ5?1l
法学图书馆 O4;7dA3~3If6~5n
中山大学法学图书馆于2010年7月在法学院资料室的基础上成立,是联合国出版署指定的国内首批四所联合国资料托存图书馆之一,是法学院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法学图书馆位于中山大学广州校区东校园图书馆一楼,占地面积约850平米,馆内设有阅览座位88个,包含学生阅览区和教师阅览区。法学图书馆馆藏丰富、学术氛围浓郁,馆藏图书以法学学科为主,哲学、政治学、历史学等为辅,收录了中、英、法、德、日等语种和港、澳、台地区的图书近五万册,报刊累计约200余种、4000余册。目前,法学院自购法学专业数据库2种,同时还藏有历年法学院教师部分科研著作及法学院出版物等。法学图书馆以读者服务为中心,建立了独立的网站,结合线上和线下服务等方式即时为广大师生提供有效服务。 y6+2vi6:3wH2+3n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