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网站 >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锁定 排行
主办: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德胜门外祁家豁子华严里40号
网站指数
2022-7-9 01:02
最近修复
编辑次数
2022-10-6 09:21
最近更新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网站详情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简介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起源于1928年由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先生创立的国立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1950年1月,中国科学院将气象、地磁和地震等部分科研机构合并组建成立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1966年1月,根据我国气象事业发展的需要,中国科学院决定将气象研究室从地球物理研究所分出,正式成立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所是中国现代史上第一个研究气象科学的最高学术机构,目前已发展成为涵盖大气科学领域各分支学科的大气科学综合研究机构。 U1?7XF18WX4?4F

研究所“十四五”时期的使命定位是:作为我国大气科学领域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以地球大气科学为主攻方向,建设代表中国最高水平的“理论创新—技术研发—科教融合”三位一体的国际一流大气科学研究中心,成为与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美国地球物理流体动力学实验室、德国马普气象研究所齐名的国际顶级研究所,成为驱动我国大气科学研究创新发展的战略引领者、我国大气科学重大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的策源地、以及我国大气科学最重要的高端人才聚集地和培养基地,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安全。 l5-2l06;,YD5~2j

以建设大气科学国际一流研发机构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目标,明确“十四五时期”三个主攻方向:新一代地球系统模式研发及应用,气候变化与气象灾害,大气环境变化与碳中和;四个新兴前沿方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大气科学中的应用,行星大气过程研究,极地大气关键物理过程研究,临近空间大气环境研究。 D7?,WB8;70o2+5R

大气所现有1800余人(包括在职职工、博士后、在学研究生、劳务派遣人员、客座人员、离退休人员等),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人、欧亚科学院院士2人;国家人才计划若干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8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3人。 G7?6vm8?8ca1.2N

大气所是198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之一,现设有大气科学、海洋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等3个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点,大气科学、海洋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资源与环境(专业型)等4个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并设有大气科学、海洋科学等2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共有在学研究生546人(其中硕士生206人、博士生340人),在站博士后99人。 T2~5hE6:6lC1-8N

大气所目前有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别为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LAPC)。积极参加国重重组改革试点工作,紧扣国家重大需求,整合研究所资源,合并原有国重、院重以及相关的所级实验室,以LAPC为基础组建的大气物理与大气化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已进入中科院首批国重试点名单。LASG为基础的大气科学和地球系统数值模拟全国重点实验室也已纳入中科院第二批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此外,目前还设有3个院重点实验室、6个所级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气候变化研究中心挂靠大气所。另外还设有支撑部门所公共技术中心、编辑室、香河大气综合观测实验站、所创新转化基地。拥有包括河北兴隆站、安徽淮南站、吉林通榆站、西藏羊八井站、甘肃敦煌站、浙江上黄站、山东沾化站、湖南宁乡站以及北京325米气象铁塔等组成的大气观测网。 位于北京怀柔科学城大气所密云园区的“十二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于2021年6月23日提前一年试运行,建成了我国首个自主知识产权的完整地球系统模式。 I1!2bT1!7LC4;3V

大气所共荣获各类成果奖18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1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6项,省部级奖130余项。叶笃正和曾庆存两位先生均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和世界气象组织最高奖(WMO奖),11人获得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2人获得陈嘉庚奖,先后25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14人获得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资助,3人获得中国青年科学家奖。 Y3.5kf6~5Qn8~6Q

大气所保持与高校、科研院所、业务部门、国防部门、地方政府以及企业等的紧密合作与交流,发挥研究所在大气科学领域的引领示范作用,服务于国家和社会需求。共同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资源共享,协同创新,推进学科进步和人才建设;与气象、环保、海洋、农业、航空航天、水利、资源、国防等业务部门开展科技合作,为我国防灾减灾、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国防安全、工农业生产等提供科技支撑;与地方政府、企业合作,推动产学研结合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Y9:20Q,+80E68l

大气所致力于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挪威、日本、韩国、俄罗斯、泰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家级科研机构、著名大学等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开展国际间项目合作、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建立联合研究中心等。科学家获得世界气象组织最高奖WMO奖,世界防灾减灾最高奖—联合国灾害防御奖、德国埃文·薛定谔奖、韩国环境部部长奖等国际奖项。科学家积极参与国际科学组织建设,现有40个国际组织任职,75个国际期刊任职。目前有在学外籍留学生23名。 E5+4VL9!6Ac2.8a

大气所主办的刊物有:《大气科学》(中文版)、《大气科学进展》(英文版)(SCI收录)、《气候与环境研究》(中文版)、《大气和海洋科学快报》(英文版)。世界气候研究计划中国国家委员会(CNC-WCRP)、中国气象学会动力气象学委员会、大气环境学委员会、统计气象学委员会挂靠大气所。 G1!7Rp6!,CS4=3m

历史沿革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前身是1928年成立的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开始规模较小,直至1949年,研究人员尚不足30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气象和地球物理科学研究工作得到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由于发展的需要,合并组成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对外称地球物理和气象研究所)。经过十多年的迅速发展和壮大,又经过一个增值过程,1966年分成四个研究所,于是有了包括整个大气科学各分支的所---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p7!9iW6:9zT3~10

大气物理研究所是中国最早从事现代自然科学研究的八个研究所之一,也是中国气象事业的雏形。首任所长是竺可桢,他为创办气象研究所和创建中国的气象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当时气象研究所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有“全国气象人才摇篮”之称,著名的气象科学家赵九章、涂长望、卢沃、叶笃正、顾震潮和陶诗言等,都在气象研究所学习和工作过。赵九章是气象研究所的第二任所长,是中国第一位将数学、物理和流体力学原理引进气象学中的学者。全国解放前夕,他顶住国民党当局胁迫,团结全所同仁坚决拒迁台湾,使气象所留在大陆,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1月,由气象、地磁和地震等部分科研机构合并组建成地球物理研究所,对外称地球物理和气象研究所(Institute of Geophysics and Meteorology),成为当时中国科学院13个研究所之一。所属气象研究室由前气象研究所人员组成。赵九章任所长、卫一清任党委书记,分别从美国和瑞典回国投身我国气象事业的叶笃正和顾震潮担任气象研究室的主任。在赵九章所长领导下,叶笃正、顾震潮、陶诗言和杨鉴初等老一辈科学家对中国气象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1950年,叶笃正代表赵九章与气象局共同领导筹建了“联合天气预报中心”(顾震潮任主任、陶诗言任副主任)和“联合天气资料中心”(先后有张宝堃 、杨健初(音)任主任、朱岗昆任副主任),建立了我国气象分析预报业务;以后他们又对东亚大气环流、东亚季风气候和寒潮进行了系统研究;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开创大气运动的适应理论和数值天气预报研究;开辟了云雾物理试验及云和降水物理研究;发展了中小尺度动力学和大气探测研究。经过10年的发展,气象研究室的研究队伍和技术力量有所壮大,成为当时国内大气科学研究中心。 y5?6jD7~1JX5?6k

1966年根据我国气象事业发展的需要,中国科学院决定气象研究室从地球物理所分出,成立大气物理研究所,下设五个研究室:雷电物理研究室,云物理研究室,中小尺度动力学研究室,大尺度大气动力学研究室和低纬度气象研究室。 K3-5nA9+9j07+6u

1972年大气所恢复了党组织的生活。院党组任命张成梅为党委书记。翌年又任命顾震潮为所长。 t62rH6?9ot2~8h

“文革”动乱的10年间,广大科技人员出于对发展大气科学的责任感,排除干扰,在曲折中前进,使研究所在基本建设、探测仪器研制及科研工作的某些领域仍取得一定进展。如1973年开始建设位于河北省香河县城关的大气综合观测试验站,以后该站成为我国第一个平流层高空气球观测基地。1976年又开始建设325米高的气象观测塔,1979年正式投入使用,为城市大气环境研究发挥了重要作用。1975年建成了TQ-6百万次计算机房。 U3-9Cf51Gb2=9Z

大气所在“文革”期间还承担了10多项军事科研任务,如我国核弹发射的气象保障任务,核污染扩散观测,激光雷达、激光测云仪和激光武器的研制及与高空飞行有关的气象问题研究,战时天气预报等。陶诗言和顾震潮因圆满完成核试验气象保障任务而分别荣立一等功。此外在探测设备的研制方面填补了我国不少空白。1966年研制出我国第一台红宝石激光雷达,1969年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自动卫星云图接收设备,1974年试制成功单点声雷达测温系统,1975年底完成超声风速温度仪的研制任务并做出了样机。与此同时,研究工作也取得了进展,如开展了我国大气污染研究,卫星气象研究,青藏高原气象考察等;数值天气预报研究获重大进展;在大气遥感理论研究中做了许多开拓性的工作。 M1:6hC6:1lq2=7a

1976年以后,先后有叶笃正、曾庆存、洪钟祥和王明星任所长,杨晓峰、索天桥、赵同庄、任丽新和吴北婴任党委书记。 v6=8Vn5+6gJ5!8Z

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大气所有18项科研成果获全国科学大会奖。获奖项目研究内容覆盖大气动力学、云物理学和云动力学、数值天气预报、大气污染、卫星气象、大气遥感、高山科学考察和中国暴雨等方面。叶笃正、陶诗言和曾庆存等还获大会先进个人称号。 A,-5Zb6=1Hc99o

1978年起,大气所恢复了招收研究生制度、职称晋升考核制度等,科研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p3~2Pu6=6Px8~1u

此后,叶笃正所长又提出大气所气象和大气物理的发展方向,主持制定出大气所科研发展规划(草案),其中包括战略设想、八年规划和三年计划,为大气所今后10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B6;7II8~4aj4:8F

从1984年起,大气所伴随着祖国的脚步进入了蓬蓬勃勃的改革发展时代,经历了科技体制的重大变革。根据改革形势和大气所发展要求以及世界大气科学的发展趋势,曾庆存所长主持制定了“大气所办所方针和改革设想”,使全所的职工真正面向全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b,5fD12wy2+3j

从1993年开始,为了适应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大气所在洪钟祥所长领导下,制定了大气所结构调整方案和“九五”以及2010年科技发展纲要,积极稳妥地进行了科研结构调整,准确定位,明确目标。1997年大气所成为中国科学院认定试点所。 H3=4nC9=9Lf6:2R

1997年7月份,王明星所长主持大气所工作,提出12项任期目标,明确提出要在2010年前把大气所建设成具有国际水平的、有持续创新能力的大气科学综合研究中心。1999年7月院党组批准大气所知识创新工程试点方案,在院党组和有关业务局的领导下,大气所从科学目标凝练、组织落实、结构调整、创新运行机制建立、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经费管理使用等各方面有计划、有步骤地全面展开,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C9;3UJ3?4nD8!8M

2001年8月,王会军研究员出任常务副所长,主持工作。与此同时,大气物理所知识创新工程全面推进阶段的工作开始,并将重点开展现代科学研究所的体制建设、文化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园区建设及相关的配套改革,努力把大气物理所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的具有现代化运行体制的研究所,为大气科学及相关学科的发展,以及国家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经过几届所领导及数代科学家们和全所职工的艰苦创业,大气物理所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展,研究队伍逐步壮大,已成为国内大气科学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为我国大气科学事业的发展、进步,为国家、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国际上享有较高声誉。 r6!6rY6+1dA8;1m

2005年5月,王会军研究员担任大气所所长。创新二期试点工作在院评估中获得优秀,被评为A类研究所。制定创新三期方案并部署实施。 E99Lz4~3Cx92R

2006年,大气所开始全面部署知识创新工程三期工作,进一步完善研究所战略定位,制定近中期战略目标,凝练六大学科领域方向。 l1!8aZ57hs1:8n

2009年至2014年,制定了大气所“十二五”和“创新2020”发展战略规划。凝练确定了五大主要学科方向和七个重点研究领域。制定“一三五”规划并全面推进实施。成为中科院首批“创新2020”整体择优支持单位。作为试点单位参加了院组织的“一三五”国际诊断评估。 s3?,Gb9=2fR9~,m

2014年5月,朱江研究员担任大气所所长。按照中国科学院“三个面向”和“四个率先”要求,以“三重大”成果产出为中心,进一步凝练科技目标、优化科研布局,继续推进“创新2020”和“一三五”规划任务的落实,研究所各项事业取得新成果。 F1?7Zy3;2Yp2=8Y

2015年,在中科院组织的“十二五”验收工作中,重大突破方向“亚澳印太‘泛亚澳季风区’气候系统动力学研究”以及重点培育方向“气候异常预测新理论和新方法”和“典型陆地生态系统的地气碳氮交换和模型研究”被评为优秀,在国际上处于领跑地位。制定部署研究所“十三五”发展战略规划,为学科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凝练“十三五”“一三五”目标,确定了三个重大突破和六个重点培育方向,并进行全面部署实施,推动取得重要原创性和系统性成果。 X7;4XW5!4yk3~9y

2014年至2019年,大气所积极参与北京市怀柔科学城建设,推动国家“十二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的立项、评审到开工建设工作。 f,+,Zm8?1IA21c

2019年9月至2020年10月,周天军研究员担任大气所副所长(法人,主持工作),带领班子成员深入调研,围绕学科评估、四类机构申报以及 “十四五”规划等积极开展各方面工作,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为推动研究所各项事业发展继续努力。 h5!3Vh3:8fN3~1o

总之,大气所是我国大气科学基础研究的最高学术研究机构,聚集了一批科技英才,代表我国大气科学基础研究的水平。“创新”和“国家需要”是大气物理所立足的根本。从建国初期东亚大气环流和季风理论研究,五十年代云物理研究的开拓及数值天气预报和方法的提出,六十年代空气污染气象学的发展,七十年代卫星气象学、大气遥感理论和大气探测技术研究的开展和应用,八十年代的气候数值模拟和预测研究,九十年代的全球气候与环境变化和自然控制论的创立,到二十一世纪的地球系统模拟装置的建设…,大气所科学家们以其特有的科学洞察力,高瞻远瞩,始终抓住创新和高起点这两个关键问题,这是大气所基础研究长期保持高水平的主要原因,也是大气所能不断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动力所在。 K9;9XM9~7Ey1~,d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相关热词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子站详情
更多>>
最近收录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