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网站 > 铜仁学院

铜仁学院

锁定
铜仁学院是2006年2月经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其前身可追溯至1920年创办的明德中学。2010年4月学院获得高等学校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资格。
网站指数
2016-1-8 09:51
最近修复
编辑次数
2022-9-22 08:09
最近更新

铜仁学院网站详情

铜仁学院简介

铜仁学院位于素有“梵天净土·桃源铜仁”美誉的贵州省铜仁市,坐落于梵净山麓、锦江河畔的川硐教育园区,菁菁校园,宏丽庄重,气象万千,是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建设高校、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奖”获奖高校、教育部科学工作能力提升计划建设院校、贵州省首批向应用型转型发展试点高校和全国及省级文明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贵州省“三全育人”示范标杆高校,是中国高校水产学科发展联席会理事单位和中国新农科水产联盟单位。百年薪火相传,砥砺奋进,学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数万人才,涌现出了一大批学术精英、行业翘楚、党政干部、教学名师,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l9!1oT1?2UV71o

学校办学起源于1920年创办的明德学校,几经传承演进,2006年升格为本科院校。2010年通过学士学位授予单位评估;2013年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核批准,学校成为2020年审核增列的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实现了办学层次的跃升,开启了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B9:5Sm2.,Rk92x

百年筚路蓝缕,弦歌不绝。学校围绕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愿景目标,立足贵州大地、黔东大地办教育,深入推进内涵发展、特色发展、融合发展,铸就了“明德·致用”的校训,培育了“苦心励志·追求卓越”的大学精神,凝练了“铜仁需求·国家标准”“依托梵净·服务发展”的办学理念和“扎根山区·服务地方”的办学特色,深入实施“小而精”和“育人为本、科研先行”的发展战略,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推动形成了以区域一流学科为引领、学科专业一体化融合发展的办学新格局。 b4.,kY7+2Pa6:8P

学校占地796亩,实验实训中心7.4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11万册,电子图书300万册。 L7=9TS5.6yH8,f

学校现有10个二级学院,2个特色学院——乌江学院(校政协同办学示范学院)和写作研究院(专攻写作与沟通的特色学院),1个研究生院,1个国学院,1个继续教育学院。有34个本科招生专业,涵盖教育学、工学、理学、文学、管理学、艺术学、农学等学科门类,其中外国语言文学类、化工与制药类、林学类、教育学类、计算机类实现了大类招生。 q1~9ND3:,ms2~8v

学校现有在校生8793人,教职工993人,博士199人,硕士409人;正高级职称181人(二级教授1人,三级教授18人);博士生导师2人、校内研究生导师57人,校外兼职硕导112人;“双师双能型”教师353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管专家5人,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市管专家12人,“梵净文化人才”3人。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3人,贵州省“千”层次人才18人,贵州省千人创新创业人才1人,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4人,贵州省青年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人才1人,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先锋4人;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十大创新团队3个、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先锋号1个;贵州省科技厅创新人才团队1个、贵州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12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贵州省民汉双语服务基地1个,贵州省民族古籍研究基地1个,省级教学管理团队1个,铜仁学院基础教育创新团队、铜仁学院民族学创新团队等校级人才创新团队22个。 f9=2xz4+3AD,!5t

学校始终坚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凝练出独具特色的“山”字型人才培养新模式,人才培养能力逐步提升。现有国家二级师范认证专业4个(美术学、学前教育、体育教育、历史学)、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1个(农村区域发展)、国家级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1个(视觉传达设计)、贵州省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4个、贵州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贵州省特色专业2个、贵州省一流本科专业10个(学前教育、英语、园林、农村区域发展、视觉传达设计、美术学)、省级一流课程38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门。建有贵州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辅导员工作室1个、贵州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中心1个(铜仁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中心)、贵州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1个。三年来,学校获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及产教融合项目47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91项、省级297项。 t9;,uJ8~8uf6:,Z

学校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加强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现有“教育发展与山区乡村振兴”区域内一流建设学科I类学科群1个,贵州省区域内一流建设培育学科1个(教育学)、省级特色重点学科1个(民族学)、省级重点学科5个(含支持)。建有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大学科技园1个、省级众创空间1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1个、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基地1个、省级科普示范基地1个、省级人文社科示范基地1个、省高校特色重点实验室3个、省高校工程中心5个、省高校产学研基地5个、省高校人文社科基地1个、省教育厅国别区域研究中心1个,省级专业技术基地1个、省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1个,铜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个,以以及梵净教育研究院、梵净民族文化研究院、梵净生态研究院等校级科研机构13个。三年来,学校获科研项目总经费10754.3万元、承担课题922项,其中国家级课题29项、省部级课题106项。发表学术论文2148篇,其中,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557篇;获得授权专利875项,出版专著133部、教材91部;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26项,其中,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4项,贵州省科技奖11项。 V19We7?,dQ1;9Q

学校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2016年成立了研究生院,是最早经教育厅批准与贵州师范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市州高校,累计培养100余人,与重庆大学、中南民族大学等其他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累计100余人。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核批准,学校成为2020年审核增列的硕士学位授予单位,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和材料与化工硕士、农业硕士增列为硕士学位授权点。 F6;9eE4~5Wn8-5F

学校主动服务贵州省乡村振兴和大数据、大生态发展战略和铜仁创建绿色先行发展示范区的定位,不断深化与政府、行业企业的务实合作,深入推进社会服务和产教融合发展,创造性地形成了“引社会服务之水,灌人才培养之田”的社会服务与人才培养融合模式。三年来,横向项目到账经费超过6210万元,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和“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水平显著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提升明显。 i8=4Lf7!,Bv8;6e

学校坚持国际化办学战略,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至今,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1568人次;与柬埔寨教育部、老挝琅南塔省教育厅、老挝沙湾那吉省教育厅、沙耶武里省教育厅、万象省教育厅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先后与美国、英国、韩国、泰国、柬埔寨、老挝、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境)外84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友好合作关系,选派学生573人次、教师115人次赴国(境)外交流访学;重点推进“一带一路”教育国际合作,围绕十大重点学科在泰国、老挝、柬埔寨国家建立海外实习实训基地10个;建立集学术研究、人才培养、政策咨询为一体的老挝国别研究机构即“老挝研究中心”。 u8.,Hd3~,OX8=6L

学校一贯重视校风和学风建设,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育人,注重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明德印记”思政工作体系,锤炼“厚重·灵性·担当”的大山品格,人才培养质量不断跃升。先后涌现出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和“中国五四青年奖章”张蕾,贵州最美警嫂、铜城仁者田仁碧,贵州省“最美劳动者”陆艳、梁正其,贵州省优秀共青团干部龙禹,“全国优秀学生干部”王时江,“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候选人何林霞,“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学金获得者常晓华、林婷娟,“贵州省最美大学生”王满怀等一批明德楷模。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材料化学研究团队党支部和农林工程与规划学院第一支部成功创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j9.7pK4;7FI5;9F

赓续百年初心、担当育人使命。展望未来,铜仁学院将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全面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不移地推进内涵发展、特色发展、融合发展,不断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努力把铜仁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服务型大学,为奋力谱写多彩贵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贡献铜仁学院的澎湃力量! z2.,La8=8V09~7l

(2022年9月16日) I,:3vW32QG4+5J

校史沿革

一、私立明德学校时期 u55Gc4-1nQ5?3a

民国9年(1920),铜仁基督教会在铜仁北郊两板桥(今铜仁师专附中所在地)创办私立明德中学。铜仁福音会美籍传教士卫理担任首任校长,基督教徒朱跃先担任校董事会长。民国24年(1935),卫理在长沙病故,长沙差会派美籍牧师色格尔(又名色格菲)担任校长。由于色格尔不是遵道会的教徒,不久就离开了明德中学。民国27年(1938),美籍女士乌乐尔接任校长。但乌乐尔很少到学校来,学校事务主要由教导主任张丞叔负责。由于乌乐尔是一名挂名校长,不利于学校工作开展,长沙差会又重新委派秦裕禄来担任校长。其后,明德中学校长又数易其人,先后有谭安琪、彭义禄、张剑桥、李学炳等。民国32年(1943),戴一真主持教会时,聘请贵州省第六行政公署专员谢贯一(留美生)为名誉校长,张国勋为副校长并主持教务工作。民国34年(1945)后,校长更迭频繁,先后有王宗石(兼)、杨大华、孙达德等。 W4.1vb6;3wX61P

明德中学创办初期,学制3年,设3个班,每班学生10名左右,校长、教员共6人。随着经费和校舍条件的改善,学生、教员也随之增多。开办初期不收学生学费,抗日战争时期学生每学期交费5元,经费缺额由教会补贴。课程设置有国文、英文、圣经、劳作、史地、音乐、体育、算术等。学校图书室有2000余册图书,其中文学、科技书籍200余册,其余都是宗教书籍杂志。学校有部分理化仪器和化学药品,天平和显微镜各1台。民国27年(1938)后,学校曾一度并入湖南雅礼中学,易名为雅礼中学铜仁分校。 1951年春,学校被铜仁专署接收,并入铜仁中学。 q1+2Z04!6VC35K

二、贵州省立铜仁师范学校时期 l79za6=4tj8~6c

民国29年(1940)贵州省立铜仁师范学校成立,其前身为国立三中师范部。原国立三中师范部设在城南月亮坝文庙内(现铜仁市农业局宿舍和市中级法院所在地),首任师范部主任为吴学增(湖南人)。初期开设7个班,高师4个班(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3年);简师4个班(招收小学程度学生,学制4年),学生共约300余名。由于文庙狭窄,只能将大成殿改作礼堂兼饭厅,殿前平房两排,设教室7个,其余作教员休息室和办公室,殿后公房及少数民房,为住校学生宿舍,女生与多数教师均在外租房居住。1940年,改为省立铜仁师范学校后,除校长由上级任免外,其它如校舍、师生、班级等均无变动。省派首任校长为章廷俊(江西人),次年徐毅继任(江苏人)。抗战胜利后,吴庆鹏继任校长(广西人)。民国36年(1947),改由广西人刘秉线任校长。1950年,铜仁公署接管铜仁师范学校,改名贵州省立铜仁中学师范部,首任师范部主任杨千民,副主任顾文钧,共培养学生44人。1952年,迁址两板桥(原私立明德中学校址),开设初师、中师6个班,学生278人。不久,独立建校,改名铜仁师范学校,由副校长翁锡益主持工作。 F4!9cL2+6gU8.,P

1953--1957年,师范学校除办中师班外,还先后举办速师班和短期师训班。1957年,学生达401名。1958年,增办师范专科班。“文革”期间,学校曾改名为贵州省铜仁工农兵师范学校,停止招生达6年之久,1972年恢复招生。1977年恢复招生考试制度后,学校教学秩序逐步得到恢复。1978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铜仁师范学校更名为铜仁师范专科学校。 n9!1Cp4:6nk6!6s

三、铜仁师范专科学校时期 i3;3Mj1~2uB6:5z

1958年春,铜仁师范学校试办1年制师范专科班,学制一年,学生171名。1959年,专科班学制定为2年,开设文、理3个班。1961年,国民经济调整,专科班停办,铜仁师范学校仍继续开办。1977年秋,经教育部批准,在铜仁师范学校内设立贵阳师范学院铜仁大专班,设中文、政教、体育等8个专业。1978年4月,铜仁师范学校更名为铜仁师范专科学校。学校座落在铜仁市北郊两板桥(原私立明德中学校址)。首任党委书记为安华宝,校长为李振人,副校长为李凤学、陈时道、蒋中华。1982年,学制由2年改为3年,在校学生846名。学校附设小学、中学各1所。 G6.8DS1~,vL4=8n

四、贵州省铜仁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时期 O9-4dI8+4wo1;3k

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铜仁地区教育学院与铜仁师范专科学校合并,校名更改为贵州省铜仁高等师范专科学校。首任党委书记为孟庆慰、校长为牧邦喆。设有中文、英语、政史、数学、物理、生化、体育、艺术、教育、计算机10个系18个师范专业和文秘、教育管理、计算机工程技术、财会电算化、电子技术应用等6个非师范专业。设有马列室、教育科研室、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成人教育部和附属实验中学。2001年,开始与贵州师范大学联办全日制本科,开办汉语言文学、英语、数学三个师范本科专业。2002年3月,贵州省政府批准贵州省铜仁民族师范学校并入,组建贵州省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初等教育分校。2002年5月,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贵州师范大学与铜仁地区行署合作,在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设立贵州师范大学铜仁学院。2004年11月,为了筹建本科,铜仁行署将铜仁地区林业教育培训中心和铜仁地区苗圃场整合并入,学校形成了校本部、新校区(原东风林场所在地)、北校区(原贵州省铜仁民族师范学校所在地)三地办学的格局,校园面积增加到3490亩。2006年2月14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贵州省铜仁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为铜仁学院,结束了铜仁无全日制本科院校的历史。 Q32xz8?6gW7-2R

先后并入铜仁学院的学校(单位)历史沿革 D5?9XA3?6Lc,~6Y

(一)铜仁地区教育学院 Z9-5dR8!5vW7~4G

钢仁地区教育学院原为铜仁专区教师进修学校,1959年创建。当时,校舍是借用铜仁师范学校的一间教室,工作人员只有10人。1961年夏,全区教育调整,学校停办。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963年2月,学校恢复改名为铜仁专区中学教师进修学校,校址迁至瓦窑河新建的师专大楼,当时的主要任务是对全区在职中学师进行短期培训。“文革”开始后,学校被迫再度停办,26个教职员工被分调至各中学或列入地区教育局编制。1973年,地区决定恢复教师进修学校,将原校址让给铜仁第三中学,在城外磨刀湾原耕读中学基础上重建。当年秋季,开始师资培训。从1980年起,学院还附设了铜仁地区中学教师函授站,举办专科函授,设语文、数学两个专科班和物理1个预科班。全区初中教师参加函授学习的达1582人。有专兼职辅导教师88人,分24个点进行辅导。学院已成为全区初中教师的培训中心。 C3+7xg7;1FS7.8P

1983年1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建立铜仁地区教育学院,承担本地区中学教师的培训任务。1992年,经国家教委批准,铜仁地区教育学院并入铜仁师范专科学校,更名为贵州省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m3?,sM4,DY2+1F

(二)贵州省铜仁民族师范学校 d1-2XN3.9Nj4.,P

1978年上半年,铜仁县创办县级师范学校(当时全地区每个县均创办有县级师范学校),学生由坪茶中学代培,招生1个班。1978年下半年,学校迁址市内官塘新修的师范学校。1979年,选址城北桐梓坳喻家园(即现清水南路51号),征地19亩,新建校园。1980年,开办4个班,学生近200名,教职工13人。1982年,改属地区教育局领导,更名铜仁师范学校,学制3年。1987年6月,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铜仁师范学校更名为贵州省铜仁民族师范学校。该校是贵州省八所重点民族师范之一,是中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加强师资培训项目学校,贵州省国家义务教育工程师资培训基地。1999年9月,学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002年3月,并入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5年,更名为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初等教育分校,增设计算机应用、艺术、体育专业。2006年,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初等教育分校并入铜仁学院,成为铜仁学院的北校区。 b1;7Oe7;6iU5?,H

(三)铜仁地区林业教育培训中心 o4-9cK8.3yM3;,x

1984年,经铜仁地区编制委员会批准,铜仁地区林业局林业干部培训班成立,编制10人,隶属铜仁地区林业局。张庆臣任主任,张忠禹任副主任。1988年,张忠禹接任主任。1992年6月10日,铜仁地区编委下文批复“铜仁地区林业干部培训班更名为铜仁地区林业教育培训中心”,杨光大任主任。培训中心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 T6-5TW3!8qK7~8q

1988年,开办中央农广校铜仁分校林业专业班,招生42人。1991-1995年,铜仁地区林业教育培训中心,与黔东南自治州森工技校联合办学,开设铜仁技工班,招生3届,共计148人,其中80%以上为林业系统内部职工子女,毕业后均安排在区内林业场站工作。1992-1997年,铜仁地区林业培训中心与贵州省林业学校在铜仁地区开始单独招生,共招收学生267名,其中林业系统内部职工子女169人。1998年,国家首次开考林业生态环境管理专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经贵州省林业厅和贵州省生态环境管理专业自学考试中心审定,铜仁地区林业教育培训中心被确定为林业生态环境管理专业自学考试首批助学单位。2004年11月并入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V6~5WS,9rq2!2Z

(四)铜仁地区苗圃场 F2,Yn3~6qG4=2B

苗圃场筹建于1956年,建成于1958年,隶属于铜仁县。1964年,铜仁县综合林场移交铜仁专署林业局管辖,并改名为铜仁专署林业局锦江林场。1967年又改名为铜仁专署林业局东风林场。1979年,改建为铜仁地区苗圃场,共有职工46人(含合同工6人),经营面积8000余亩。历任领导有聂凤云、梁廷举、赵连举、李文戌、张发明、黄俊清、杨卫和、张大清、崔会德、唐善成等。2004年11月并入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B9;4Fk15LX4:,X

地址: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川硐教育园区铜仁学院 Z4:6AG6:5XL8;7z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铜仁学院相关热词
更多>>
最近收录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