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水网_太原师范学院汾河流域科学发展研究中心简介
2010年5月,山西省教育厅批准太原师范学院“汾河流域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为山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基地成立以来,在山西省教育厅和太原师范学院的支持下,以汾河流域环境变迁和科学发展为主要研究领域的历史流域学学科,凝练学科方向、突出学科特色、加强硬件建设,各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 C2-8DS2!,ie3;1I
一、团队建设 q5+8Vg7+1ze2+1O
中心共有20名专职教学科研人员,具有高级职称的有9名,其中博士学位教师14人,博士学位教师所占比例为70%。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12人,占总人数的60%,40-50岁的中年教师3人,占总人数的15%,中、青年合计占75%,学科队伍规模较大,构成较为合理,为学科建设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在学科结构方面,中心研究人员汇集了专兼职的地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城市规划、环境科学、地理信息科学及数据工程等多学科的优势资源,研究人员具有良好的跨学科知识背景。在主干学科地理学研究队伍中,已经产生一批在国内、省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教学研究人员中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山西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和山西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1人,山西省高校工委联系专家4人,山西省旅游资源规划开发质量评定委员会专家库专家3人,国家级学会理事、专业委员会委员7人,山西省规划委员会专家委员1人,山西省国土咨询专家3人,省级学会理事以上人员12人,山西省高校“131”领军人才工程、“优秀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入选人员6人。“三晋英才”入选10人。 k,;1aN5:8gA7?6U
二、科研条件 K1-7lV97Ih6:,C
利用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建设等资金,先后建立了流域环境变迁实验室、树木年轮实验室、城乡规划与设计实验室、环境监测与修复实验室,实验条件基本满足科研、教学需求。基于研究历史文献需要,自2011年来基地加强对历史古籍类图书资料的建设。图书资料的购置任务已经基本完成,重点补充的图书资料有《中国地方志集成》、《著名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系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明实录》、《清实录》等。图书总量由原来的1.2万册增加到2.4万册,期刊由原来的88种增加到110种。 d2=4VL15oB8!8N
三、重大任务 s3!6If7-5cW6-2o
(一)科学研究 K2;1lB1=3DF7+5U
根据国家新时期对于新常态下“生态环保、社会建设、民生改善以及文化传承”等重点突破领域以及山西省转型综改的总体需求,结合基地近年来承担和完成的项目情况,未来四年科学研究主要考虑: U,;9mz86OH,+8a
1、研究的承接性和延续性。近年来基地科研任务主要基于流域学体系构建和汾河流域“面上”的初步研究,未来四年将进一步加强对于“点”上的典型地域和案例区的研究。 q1:6zQ8!7wi2?3I
2、现实需求导向。未来四年基地科研还要考虑山西省转型综改实践需要,面向当前汾河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政府决策提供建议。 07:7te8-5DR,!7G
3、突出特色和优势。继续突出基地四个研究方向的特色和优势,进一步提升本领域科研水平。 a8.3qV3-2xV4!1y
(1)流域环境变迁与历史流域学方向:继续深入历史流域学理论研究,加强汾河流域生态环境变迁和现状评估和汾河流域历史人文地理的研究,争取在历史流域学的理论体系以及历史文化与地理环境交叉学科研究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未来四年致力于提升历史流域学在地理学科中的地位,继续发挥学科建设领头羊的作用,整合研究力量,拓展横向、交叉研究流域,进一步提升学科在全国的影响力。 A1~7jT,?9ke5:8M
(2)流域人居环境与经济转型发展研究方向:继续围绕“山西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深化研究特色,重点对汾河流域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发展问题、汾河流域主体功能区背景下布局优化及区域政策、汾河流域农村人口转移和市民化等问题开展系列研究,并开展工业遗产、城市更新等方面的研究。 w72en8.4Do4-,n
(3)流域文化与旅游开发研究方向:继续挖掘汾河流域文化特色和机理,加强对流域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传统村落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开展汾河流域文化旅游研究。未来四年本方向聚焦于汾河流域文化资源整合、流域传统村落的保护与社区重构以及乡村旅游的发展研究。 p31oQ6;4kt56b
(4)流域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恢复方向:继续围绕在“流域生态恢复与可持续发展”方向达到国内先进、省内领先水平的目标,进一步加强对汾河流域生态环境系统的解构,重点开展汾河流域土壤环境、水环境的变迁及现状评估和生态修复策略,资源环境对流域经济水发展的承载力研究,优化科研环境。 v4:5Tl8.5lM7?1p
(二)人才培养 y,?1xY5.2EE2=8Z
针对基地年轻科研人员,鼓励涉足学科的前沿领域,提供良好的科研平台。对优势学科课题组和重大科研任务组,加强人力资源配置,争取增设以博士、硕士研究生为主的流动人员。坚持和加强科研人员继续教育制度,鼓励硕士学位的青年人员攻读博士学位。鼓励研究人员积极申请国外访学、交流项目。 d8-5VV1.4ud5;5T
鼓励和推出有水平、有能力的青年人员参与各类型项目的申请。加大引进优秀人才的力度,给科研水平较高的博士生预留工作岗位。 T5!4rL3~,Tu1=3o
加强地理学应用型人才培养。依托现有本科专业,面向社会需求,以拓宽基础、加强应用为方向进一步调整优化课程体系,加大课程改革力度,不断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本科生的教学质量。 E6,Ev4=2jL6!2R
目前地理学专业已招生硕士研究生,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除加强学生的理论和技能学习以外,让学生参与到具体项目研究过程中,定期举办或参加学术论坛、讲座,并与外校专家或研究机构交流学习,拓宽学生的科研视野,全面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 B5!,TT4.9YL7;1t
(三)咨政服务与智库建设 X7:3GX7-,RH49q
与山西省发展研究中心、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省住建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文化旅游厅等建立密切的研究合作关系,积极开展重大问题的联合攻关,促进研究成果应用于山西省经济社会建设。建立以“专家牵头、骨干教师为主导、年轻教师为主体”的科研咨政研究团队,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和力量,提升研究成果的质量。 a1-4LG,!7XK9-2k
推进科研咨政工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科研经费保障长效机制。强化考核激励制度,在完善基本科研咨政任务和管理责任考核基础上,制定科研咨政管理和激励制度,促进科研咨政成果的增量提质,成为服务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库。 l7~1yL,?3cP6!4W
(四)学术交流 c9:8BZ15rq9.6S
围绕基地研究特色和研究人员专业组成,积极参与中国地理学会、中国历史学会、中国生态学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以及相关学术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学术会议,主办或协办2-3次全国性学术会议;围绕基地研究项目和流域科学发展中的热点问题,依托“汾水论坛”每年组织2-3次小型专题研讨会。 p57Dz2?3Qc18t
每年邀请一定数量的国内外专家进行学术交流;四个方向每年都要派主要研究成员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每年派出相关研究人员去重点院校作学术交流或学术访问。 j8!9bf7+2FX4~1D
(五)实验室、资料和信息化建设 c7=6ve6=9FZ6+4E
维护完善“汾河流域科学发展研究中心”网站,成为基地研究信息发布与学术交流平台。 K3-6YV,?3kx5-3D
完善土壤生态、树木年轮、植被生态、元素分析、环境监测等实验室建设,以满足科研、教学需求。 m4;3CX95sx4.7h
依托地理信息实验室,积极申报平台项目支持,加快建设汾河流域人口、资源、环境数据资料共享信息库。 x7:4at5+4kd7;2l
加强中心图书资料实建设,重点补充历史地理、流域发展类图书资料,建设专业资料数据信息库。 F6-9RW8=3lp7-2L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