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网站 > 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

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

锁定 排行
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前身英国文学系早在1924年孙中山先生创办广东大学时便已设立。经过8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外国语学院已成为一个以外国语言、文学、文化、翻译为重点的教学和科研机构。
网站指数
2020-9-8 09:48
最近修复
编辑次数
2022-10-9 11:25
最近更新

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网站详情

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简介

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前身英国文学系早在1924年孙中山先生创办广东大学时便已设立。经过8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外国语学院已成为一个以外国语言、文学、文化、翻译为重点的教学和科研机构。学院现有英语、法语、德语、日语四个本科专业,英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和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五个硕士点,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两个博士点,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外国语学院教师队伍国际化,除了配备各专业语种的外籍教员,同时引进国外资深学者加盟教师团队。 T1?3eA4;3QE4:,J

近年来,外国语学院强化学科建设,办学层次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高层次的人才。多年来,外国语学院的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 x9~,SM3.2iY9:,m

英语专业 g2:1Yx9;6Pq9~7t

英语专业成立于1924年,具有悠久的学术传统。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是我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英语语言文学”本科专业是校级名牌专业和省级名牌专业;“英语语言文学”学科是广东省重点学科和国家重点学科。该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语言基础、较深的中西文化修养、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的英语人才。 t,.4xC,;1GL1-2j

法语专业 A1!,UQ8!8PS16P

法语专业成立于1957年,是我国中南和华南地区最早成立的法语专业。二十世纪50-60年代,著名作家和翻译家梁宗岱教授曾任教于该专业。法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授予点于1999年开始招生,设有法语语言文学和法语语言文化两个方向。 Q79Bp3+7wh3:8s

德语专业 P,-3JK8!4vO4?1J

德语专业成立于1958年。2004年建立德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授予点,设有德语文学与文化和德语语言与翻译两个方向。德语专业的任务是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及德语运用能力的学生,为学生走出校门后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v6+6wD1!1eE7.70

日语专业 d1-1Nx72yE9;,F

日语专业成立于1978年,1998年设立日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授予点。日语专业本科课程以日语语言训练为主,硕士课程设有日本文学、日本文化、日语语言等三个研究方向。 U5.6av5!7pt44u

学院历史

中山大学外语学科发展90年纪实 f4:4006+,El8-3d

崔殿斌 曹天忠 m1!9FO3~3tl,~6r

2014年11月,中山大学及其外语学科迎来了90华诞。在中山大学外语学科走过的90个春秋里,很多著名的学者,如郁达夫、洪深、梁实秋、林文铮、戴镏龄、梁宗岱、王宗炎、谢文通、俞大絪、周光耀、王多恩、桂诗春、区鉷(新中国培养第一位英语语言学博士)、黄国文(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等,先后任教于此,名师荟萃。他们学贯中西,治学严谨,为中山大学外语学科的发展注入了灵魂,作出了重要贡献。经过90年的积淀,几代外语人的努力,中大外语学科形成自己优良的传统:老实做人,认真为学;老中青传帮带,提携团结;语种覆盖齐全,重点和优势突出;语言教育强调基础,“听、说、写、读、译”均衡发展;教学与科研并重;精英与大众、理论与致用结合;本土意识与国际化一体。现有教职员工200多人,在校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有3000多人。外语学科在华南地区和全国外语界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学科水平位居全国外语教育前列。 y1?4nW6:,IL8-2p

学科沿革与专业结构 J1=4Hc8=5sx4!7N

学科沿革。在90年历程中,1949年以前外语学科主要隶属于文科学院或文学院,以英语为绝对主力语种,一枝独秀;1949年之后,外语学科独立发展成为系,甚至组建学院,以英语为主,各语种逐步增加,全面发展。外语学科名称在不同时期,先后有多个沿革和变更,颇为复杂。国立广东大学时期为外国文学系,仅“暂设英国文学系”(1924)——国立中山大学初期,更名“英吉利语言文学系”(1925)——“英国语言文学系”(1929)——“外国语学系英文组”(1938)——“外国语言文学系”(1945)——“外国语言文学系和俄文专修科(1949)——外国语言文学系(简称“外文系”,1950)——“西方语言文学系”(1952)——“外国语言文学系”(简称“外语系”, 1958)——外语系整体迁出到广州外国语学院,仅保留公共外语小组(1970)——复办外语系(1973)——升格为外国语学院(1992,由原中山大学外语系、中山大学广州英语培训中心,中山大学汉语培训中心组成)一一翻译学院成立(2005,现下设翻译系、商务外语系、对外汉语系、国际事务系、西班牙语系、阿拉伯语系、朝鲜语系、俄语系8个系)——外语与翻译大学院(2014,下辖外国语学院和翻译学院,成为中山大学首批两个大学院之一)。第一位系主任为陈长乐,江绍原、刘奇峰、张葆恒、张宝树、蓝思德(R. F. Lankester)、洪深、黄学勤、张掖、周其勋、林文铮、戴镏龄、李根洲、吴增生、吴之桐、黄国文、王宾、常晨光等先后担任系主任或院长。现任外语与翻译大学院院长为黄国文。 06?7Tt8.8kW12V

专业构成和办学层次。中山大学外语学科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形成了具有国际化与本土意识特色的办学理念,学术研究与社会应用结合,精英与大众化一体;专业外语和公共外语齐头并进,专业构成和办学层次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专业外语方面,以英语为重点和优势;日语、法语、德语、俄语次之;并增加了西班牙、朝鲜语、阿拉伯语。公共外语,本科以英语为主;研究生以英语为主,日语、法语、德语、俄语、西班牙语、朝鲜语、阿拉伯语为第二公共外语。总体而言,无论本科生,还是研究生,公共外语以英语为主。办学层次方面,从单一本科教育发展到包括本科、硕士研究生(学术型和专业型)、博士研究生、博士后、成人教育五个层次和类型。截至2014年4月,共有英语系、德语系、法语系、日语系、翻译系、商务外语系、对外汉语系、国际事务系、俄语系、西班牙语系、阿拉伯语系、朝鲜语系等12个学系;设有英语、法语、德语、日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朝鲜语、翻译等多个本科专业。中山大学的外语学科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一级学科硕士点。获得了英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等5个硕士点,拥有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2个博士点以及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其中,1979年,外语系经教育部批准,英语语言文学专业重新招收研究生,延续了文革时期中断多年的高级专门外语教学和研究人才的培养,成为了外语学科发展历史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1981年,外语系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成功申报博士点,这是全国第一批外国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点,也是中山大学获准设立的首批为数不多的博士点之一;该学科带头人戴镏龄教授也因此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英语语言文学专业首批博士生导师之一,并培养了新中国第一位英语语言文学博士。1986年7月,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成功申报全国重点学科。1996、2007年,该专业两次蝉联了国家重点学科。这些表明该专业在二十多年间始终保持着全国最高层次的教学和科研领先水平。 K,?2Dy33MS5-6N

人才培养 V9.6Yk2=6Zv6;6j

外语学科经过长期探索,逐渐形成了以精英学术研究与大众应用相结合的办学方向。前者坚 持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强化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之间的联系,突出语言学和文学的学科建设,从整体上向文、史、哲人文学科进行跨学科靠拢。后者,通过设立翻译学院,以培养“复合型、应用性、国际化”外语人才为宗旨体现出来。 U2!7Py1!3eH9;9o

课堂教学方面。进行各专业语种教学和公共外语教学,一直是外语学科肩负的双重的使命和 任务,为外语学科本身人才培养和中山大学全校公共外语教学水平的提高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在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山大学外语学科在各项工作恢复发展的基础上,开始对外语教学、 学科建设和办学条件进行全面改革和充实提高, 并且不断创设新的教学组织和机构。1982年之后,随着改革大潮的兴起,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外语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水平和培养外语专业人才成为了迫切的任务。在学校领导的重视下,外语系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数次修订各语种教学方案,力求在“听、说、读、写、译”等五个方面均衡发展,制定分阶段、分级别的培养计划,实行全面教学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各专业外语本科生多次在全国性的统考和全国、区域性口语演讲、外语辩论、写作比赛中取得突出的成绩。1999年3月25日,中山大学本科教学评优领导小组,一致同意批准外国语学院为本科教学工作优秀院系。在此之后,外国语学院为整个中山大学参加全国评优的工作,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与此同时,为加强本科、研究生公共外语的教学工作,外语系对公共英语同样进行了教学改革,并于1986年 12月成立公共外语部。外国语学院建院后,同样重视学校的公共基础教学,除了延续原外语系的本科英语公共基础教学,并且开始承担全校研究生的英语公共基础教学,教学改革走在全国前面,为提高学校四、六级英语统考水平作出了积极贡献。由于教学力量和师资水平的不断增强,成立了对外语言教育机构,并获得了主持国家和广东省有关考试单位的资格。1980年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合办的广州英语培训中心(1985年后由中山大学独办),是外语学科教学水平的重要体现和成果。 g8=6bF3-7HA1+3W

课外活动方面。中山大学外语学科历来重视学生课外工作。在党总支(党委)领导下,外国语学院和翻译学院团委的具体指导下,在多年的实践总结后,开创了一系列具有自身特色的学生课外工作活动。例如,结合专业特点和优势,成立了多语种的口语协会,组织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口语活动;成立英语演讲辩论社、外语志愿服务队、为残疾人服务的“All Share”社团,开展“外语节”系列活动,并且组织学生参加“亚运会”、“大运会”、“国际友人运动会”、“全球中小企业领袖峰会”和“中国企业走进拉美”论坛等一系列外事志愿活动,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增见识、长才干,积累社会经验,提升职业能力。除此之外,学院还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项赛事,以提升综合素质,开拓视野。学生们专业实力雄厚,多才多艺,在全国、省级、市级、校级各项专业外语演讲比赛、歌舞比赛等赛事和活动中屡有斩获。中山大学外语学科培养了大批毕业生,在外语学科任教逾50年的著名英语语言教育家王宗炎教授、新中国第一位英语语言文学博士区鉷教授等多位学者;出身外语学科的学校中层以上的干部为数不少,这与他们的外语专业背景和较强的综合能力,显然不无关系。涌现出了许多杰出校友,有著名的翻译家、教育家、外交家、文学家、企业家、社会学家、语言学家、法学家等等,供职祖国各行各业,遍布世界各地,努力上进、业务精通、能力卓越,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沟通中外交流,贡献了自己的聪明才智。 g3.5iL1!6dF,;6f

学术研究 B5~9GT4~2uG9=5t

外语学科在担负繁重的多个专业外语语种和全校本科生、研究生公共外语教学的同时,也十分重视科研工作。早在20世纪30年代,中山大学研究院时期就设立了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组;到60年代设立以戴镏龄教授为主任的英美语言文学研究室,下设语言研究、文学研究两个小组,共有12名教师,取得一批比较重要英语语言文学研究成果,并成为日后承担国家翻译联合国文件的基本力量,在外语学科学术研究上具有承先启后的作用。到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伴随中山大学建设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需要,外语学科学术研究跃上新台阶,10余个专门研究机构纷纷设立。它们包括中山大学翻译研究中心、中山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中山大学英美语言文学研究中心、中山大学海外中国学研究中心、中山大学英语创意写作研究中心、外国语学院俄罗斯语言与文化研究中心、外国语学院德国问题研究中心、外国语学院法国语言文化研究和交流中心等10个中心,中山大学语言研究所、中山大学功能语言学研究所、外国语学院英诗研究所等3个研究所,现代语言学、国外汉学和翻译学等3个科研平台等。这些研究机构和平台的设立,大大拓宽了学科研究领域,不断提高了学科的学术水平。 v42Cr8:4mR,~30

外语学科多年来承担了多个国家、省级重点和一般科研项目,硕果累累,发表、出版了数目众多的论文、专著、教材、工具书、译著、小说、译文、论文集等,并且获得了广东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等多个奖项。翻译出版了《乌托邦》(戴镏龄)《浮士德博士悲剧》(戴镏龄)、《光荣与梦想》(王宗炎等)等外国文学经典作品,集体编著了《英语自学丛书》 (7册)等影响广泛的教材。经过多年的发展,学科科研能力不断进步,并形成了特色和新的优势。其中,功能语言学与语篇分析、英诗研究、翻译研究等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处于明显的领先水平。由学院发起的 “系统功能语言学活动周”、“功能语言学与语篇分析高层论坛”、“珠江诗会”、“第18届世界英语大会”、“第40届国际系统功能语言学大会”等学术活动,在国内外学术界具有广泛影响。黄国文教授为首的功能语言学团队建立的“中山大学韩礼德语言学文献中心”,是目前国际上最大的系统功能语言学资料中心,中心主编 Halliday Library Functional Linguistics Series, 由德国 Springer 出版公司出版,是一套功能语言学研究系列丛书。由黄国文、常晨光主编的国际学术期刊 Functional Linguistics(由德国 Springer 出版公司出版,ISSN2196-419X)以及区錤教授团队在加拿大注册了海外刊物英文期刊EPSIANS (ISSN 1925-573X),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 K3~1OA5-7re4:7f

对外交流 F6?4Ku2=,NB6~5S

外语学科由于自身涉外的特点,在国立广东大学时期的创建之初,就十分重视对外学术交流, 将办学国际化视为学科发展的重要特色和优势,有意识聘请有国外留学经历的人任教。国立中山大学时期,外籍教授蓝思德、畸理等任教外语学科。文革时期,民主德国的朱白兰在中大外语系担任教授,即使外语系整体迁到广州外国语学院时,也不曾离开。在外国语学院组建前,外语系主要以聘请外教、邀请外国学者来中大讲学、指派部分教师前往国外或港澳地区学习、进行博士后研究及访问等形式开展对外交流工作。外国语学院组建后,学院明确了“送出去、请进来”的策略,在选送本院教师到国外进修的同时,积极邀请外国教授到校开设讲座。例如曾多次邀请国际著名语言学家及系统功能语言学派创始人韩礼德(M.A.K. Halliday)教授、国际知名语言学家哈桑(Ruqaiya Hasan)教授等学者来中大讲学,为师生提供接触学科最前沿顶尖学者的机会。学院还长期坚持聘请外教以加强教学,并于2009年通过学校“百人计划”聘请Wendy Lee Bowcher博士为教授,并确认为博士研究生导师。2014年,学院引进了著名学者Peter Swirski教授。在教师队伍日趋国际化的同时,外语学科还利用自身的特点,积极开展与香港、美国、法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的多家大学的学术交流活动。学院多位教授与剑桥大学、威尔士大学、东京大学、香港大学等国外、境外高校或学术机构保持长期稳定的学术合作关系。 p5?6cc1-6iJ7=9t

外国语学院、翻译学院与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丹麦、西班牙、葡萄牙、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约旦、埃及、韩国、日本、菲律宾、墨西哥、智利、古巴、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著名高校均签有人才联合培养或教育、文化交流的协议。 v9?7UG,.2Ip,;7R

英语专业方面,英语系与南丹麦大学英语系签署本科生交换协议,互派本科生到对方学校学 习。英语系与南丹麦大学、德国科隆大学、开姆尼茨工业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曼切斯特大学、格拉斯哥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卫斯理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高校签订交流协议。目前50%以上的本科生可以在三年级选择到境外高校交换或留学一年。外国语学院还与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语言学系达成合作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和合作科研项目的意向。德语专业方面,2007年11月,外国语学院(广州南校区)和翻译学院(珠海校区)与科隆大学哲学学院(德语语言文学研究I所和II所,东亚问题研究室)和德语外语教学中心达成合作协议。 2013年,外国语学院与德国开姆尼茨工业大学英语系签署合作与交流协议。学院与德国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该中心定期向外国学院派遣德语教学专家和语言教师;学院与德国科隆大学每年互派研究生和本科生进行交流学习;德国的WHU大学每年派遣应届新生40名来学院交流。法语和日语专业方面,法语系与法国里昂三大、里尔政治学院签订了本科生交换与联合培养协议,每年派出约15名学生赴法国学习交流。日语系与早稻田大学、神户大学、广岛大学、福山大学、福冈大学、创价大学、大东文化大学、樱美林大学、亚细亚大学、关西学院大学等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每年派出约15名学生赴日本学习交流。此外,翻译学院在形成“多元语种教学、广泛国际交流”的办学特色中,英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朝鲜语和俄语等不同专业,都多与国外知名的大学建立派遣学生进行短期留学或实习合作办学的关系。翻译学院与国外17个国家的36所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涉及9个语种;2005至2014年间,翻译学院累计派出交换学生达800余人/次,每年也有60名左右的外国留学生在翻译学院学习或交流。 E2;1CL9+6Om3!4j

此外,翻译学院在形成“多元语种教学、广泛国际交流”的办学特色中,英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朝鲜语和俄语等不同专业,都多与国外知名的大学建立派遣学生进行短期留学或实习合作办学的关系。 翻译学院与国外17个国家的36所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涉及9个语种;2005至2014年间,翻译学院累计派出交换学生达800余人/次,每年也有60名左右的外国留学生在翻译学院学习或交流。 l79Dd8!,dg9;5C

这些从教学到科研,包括教师和学生在内的双向对外学术交流关系的频繁展开,对外语学科的学生、老师,乃至整个外语学科来说,都至关重要,无疑有力地促进和加重该学科国际化的水平和特色。 U1!7jG9:6YW,;7c

结语 02+9mn5.3Ep1-3U

时光如水,岁月如歌,回望中山大学外语学科90年的峥嵘历程,每一个中大外语人都会为此而自豪。在即将迎来办学90周年纪念之际,“外语与翻译大学院”的组建为外语学科的发展搭建了更大的平台,这成为了外语学科新的发展机遇,外语学科的综合实力及核心竞争力将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90周年,是一个时代的终点,同时又是新时代的起点,中山大学外语人将再次踏上征程,为中山大学外语学科更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04=,0S4~5AF5=4L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相关热词
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子站详情
中山大学 共收录 个子站
中山大学体育部

中山大学体育部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授5人,副教授29人,高级讲师3人,专任教员9人,讲师20人,教员4人。教师队伍中,取得博士学位的13人;国家级健将14人,国际级健将6人;国家级裁判员6人,国际级裁判员4人、奥运冠军4人。已然形成一支结构合理,教学、科研及训练水平较高,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师资队伍。详情>>

更多>>
最近收录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