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交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简介
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的前身是1958年由北京铁道学院(现北京交通大学)和唐山铁道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成建制迁兰组建成立的电机系,是建校初我校首批建立的五个系之一。1982年更名为电信与自动控制系,1999年更名为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2006年6月,学校根据专业、学科建设需要,成立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 J2:5ys8!4vV5+6s
学院现有教职工9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8人,教授21人,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35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86人。现有在校全日制硕士、博士研究生490余人,本科生2680人。 D6?1Dq,!5aD6~3M
学院设有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3个本科专业,2019年3个专业均获批甘肃省一流本科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2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学院现有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国家级“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和自动化专业设立“茅以升”特色班。 X3.3zq,=7HV3+8q
学院现有3个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专业型硕士领域;有3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0个研究所。 v1~2id,5RK4~2n
学院主动适应铁路建设人才需求,加强铁路特色专业建设,积极开展铁路全电子化微机联锁、基于BIM的轨道交通四电工程管理、智能网联交通、自主移动机器人、数字化智能工厂、轨道交通装备质量测试与评估、轨道交通专业技术人员能力提升与评估、牵引交通供电安全及质量分析、轨道交通高压设备特性分析与结构优化设计等方面的科学研究。 s1.5TN2~3Lk22L
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以建设区域一流的高水平特色学院为办学目标,坚持走育人为本、内涵发展、质量立院、人才兴院、特色强院之路,大力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及文化传承创新。为铁路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思想作风朴实、基础理论扎实,自主学习能力强、工程实践能力强、专业创新能力强、社会适应能力强的“两实四强”人才,为实现学校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目标而不懈奋斗。 g7?2qb3=6hH,.3D
学院发展史
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的前身电机系,是兰州铁道学院1958年建校时首批建立的5个系之一。当年招收首批通信、信号本科学生和电力机车专修班学生。随后连续招收6届通信和铁路信号本科学生和2届电力机车本科专业学生。文革期间,1966年~1970年全国高校停止招生,1971年~1976年我系招收了有线通信和铁路信号两专业的工农兵学员。1977年全国恢复高等学校招生,我系继续招收有线通信和铁路信号两本科专业学生,1979年国家教委开始专业调整和学科建设,并开始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1980年我系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79年经铁道部教育司批准创办了自动控制本科专业,并于当年开始招生。针对电机系当时只招收有线通信、铁路信号、自动控制三个本科专业,于1982年更名为电信与自动控制系,简称电信系。1985年经铁道部教育司批准创办了计算机应用本科专业。1992年教育部制定了按大类招生的目录,电信系的铁路信号和自动控制两本科专业,归并为自动化类,按自动化专业招生。1993年原铁路信号专业更名为自动控制专业,原自动控制专业更名为工业自动化专业,简称自动化专业。1997年全国高等教育进行了大规模的扩招,并对本科专业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整,实行学校、学院二级管理体系。1999年任恩恩教授等人又创办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1999年电信系更名为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简称信电学院。2002年经甘肃省教育厅批准成功申报电子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并于2003年开始招生,2003年经甘肃省教育厅批准成功申报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专业,并于2004年开始招生。2003年成功申报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博士点,并于2004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随着招生人数和专业设置的不断扩大,到2006年信电学院在校本、专科学生超过3500名,有7个本科专业,9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006年6月,学校根据学院的专业特点,为了便于管理,增强办学实力,将信电学院分成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和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两个二级学院。 L8;8lv2~9gb1~,s
建校初期,电机系由有线通信专家孙祺荫教授、电机专家姜嘉猷教授、无线电技术专家班冀超教授、铁道信号专家王钟麟教授为代表的京、唐两院等30名教职工组建成立。下设通信、信号、机车、电工4个教研室,由孙祺荫教授任首届系主任,李崇安老师兼任党支部书记。当年招收我系首批通信、信号本科学生50余名,电力机车专修班学生30余名。1959年和1960年扩大招生,通信和信号本科专业各招3个小班,电力机车供电本科专业招1个小班,两年分别招收了196名和233名学生。1960年下半年适逢教学改革和技术革新的“双革”活动,学校从本系和外系58级、59级、60级选调部分学生,成立了“2号”和“3号”专业。1961年遭遇国民经济困难时期,“2号”专业改为信号专业,“3号”专业改为通信专业。 w2:3jp4;8uc4!8m
当时,师生们抱着建设祖国的远大志向,奋发向上、艰苦朴素、刻苦钻研、严谨治学,形成了良好的办学校风。1960年至1962年三年自然灾害时,电机系的师生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仍坚持办学。1962年进行专业调整,撤销供电专业,该专业学生转入信号专业学习,随后电力机车专业下马,已招电力机车61级学生全部转入唐院学习。同年,甘肃工业大学下马,部分学生转到电机系学习。当时,正逢学校由天水路老校址迁至安宁区新校址,由于运输工具和能源短缺,全系师生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肩扛手抬,将部分教学设备与生活设施步行搬到安宁区新校址。为了度过困难时期,部分师生去兴隆山等地采集橡子、野菜渡荒,其艰难程度令人难以忘怀。在这个期间,师生们发扬延安抗大的精神,自力更生,共同参加了大量的建校劳动和实验室建设工作,为电机系的办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电机系的建设和发展付出了辛勤的汗水。 X94Oc4?1Pd8~2X
1964年至1966年全国开展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电机系60、61、62、63级学生和部分教师奔赴张掖、庆阳、平凉等地参加了这一运动。电力机车专业撤销后,其相关教师十多人调至唐院、株洲电力机车厂和科研所等单位。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学校停止招生,1967年“停课闹革命”,1968年开始“复课闹革命”,在全系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在64、65级学生中成立了通信小分队和信号连队,一边进行生产劳动,一边进行实践教学,为64、65级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把停课的损失降到最低,使这两届学生在后来的工作中受益匪浅。1971年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进大学,从1971年至1976年通信、信号两专业共招收580余名学生。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因文化程度差异很大,从补习必要的基础文化知识入手,突出生产实践,学习专业知识。师生们先后到上海通信工厂等铁路现场进行感性认识,去中卫、平顶山化肥厂专用线、沪宁线等地进行施工,参加陇西纵横制交换机自动故障测试等专业知识的学习,到酒泉坦克部队进行军训。使这几届学生迅速成长,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实践经验都得到了很好的训练,他们毕业后已成为各个路局、站段和地方部门的骨干力量。 X8-6Ui4.8xn6~9y
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制度,电机系迎来了恢复高考制度的第一批本科生,即通77和信77。1978年秋又招收了通78和信78。学校为了增强师资力量,从各系抽调学生在电机系成立了电子师资班。1979年由班冀超教授等人创办了自动控制本科专业(1993年后改名为工业自动化专业,简称自动化专业)。为了适应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从1984年开始招收电务干部专科班。1985年由时天保教授等人创办了计算机及其应用本科专业。1988、1989年还为北京联合大学代培了84、85级两届通信和信号本科专业生,1993年春季招生又招收了两个班。从1977年到1997年这二十年里,学校的教育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电信系除了主办四个本科专业外,还办了多路通信、电气技术、计算机应用和自动控制四个专业的专科和电务干部专修班以及成人教育、函授教育。 g2-6Yr3?3VX4~6G
1997年后全国高等教育进行了大规模的扩招,1999年由任恩恩教授等人创办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2002年至2003年信电学院又成功申报了电子科学与技术和电子信息工程两个本科专业。这时信电学院由1997年前的四个本科专业发展成七个本科专业。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的学生人数由1997年的1700余名发展成3500余名,成为兰州交通大学最大的二级学院。 W3=2Ok4+5kA7~7J
改革开放,深化教育和教学改革使电信系在专业设置上得到了迅速发展,与此同时在学科学位建设、科学研究、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也得到了迅速成长,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x,!1kz3;6kj7?,o
198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批准,铁路运输自动化与控制学科成为我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点。此前,班冀超教授已于1980年招收了第一批研究生,班冀超、孙祺荫教授于1981年招收了第二批研究生。铁路运输自动化与控制学科后改名为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学科,并被定为省级重点学科;1995年新增了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1998年又新增计算机应用技术和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两个硕士学位授予点;2003年在学科学位建设中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绩辉煌。首先是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学科取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并于2004年招收博士研究生;同时,以我院为主联合自控所、运输学院、机电学院共同承建的交通运输一级学科顺利入选为省级学科,其下属的二级学科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通信与信息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也入选为省重点二级学科;同年还新增了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电路与系统等5个硕士点,共计1个博士点和9个硕士点。 B9;2yf9;8tA5.1r
在科学研究方面,1978年李忠民教授等人研制的红外线测温测轴装置项目和姜昌沿、霍玉田等人研制的高频对称电缆串音耦合图示仪项目均获铁道部和甘肃省科技进步奖,开创了我系从事科研项目的先河;1988年王维汉教授研制的DC-1型程控电话调度系统获铁道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2年范多旺、郑以则教授等人研制的大型真空钎接炉微机测控系统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年郭进教授等人研制的成钢微机连锁控制系统获冶金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7年范多旺教授、魏宗寿高工等人研制的超大型系列铝真空钎接炉计算机测控系统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998年李积宪副教授、沈康乐高工等人研制的EMIS安全型车站信号微机连锁系统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年范多旺、邓志杰教授等人研制的新型系列汽车灯具镀膜设备计算机控制系统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0年王维汉、徐岩等人研制的车站数字专用通信机项目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2年党建武教授的模糊神经计算机理的基础及应用研究项目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3年范多旺、任恩恩、王晓明教授等人的铁路车站全电子化模块高原适应性研究项目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在2002年至2003年,有科研项目44项,科研合同额达到1517.4万元,创信电学院历史上最高纪录。从1978年至2005年信电学院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九项,三等奖四项,厅局级奖十二项。特别值得指出的是车站信号微机连锁控制系统项目,我院在全国高校中最早进行研制,并在铁路和冶金系统等十余个车站开通实施,也是科研促进教学的一个典范,使自动控制专业的教学更上一层楼。 K8.8Vi55iA2:5I
在教材建设方面,自1963年班冀超教授编写的晶体管电路教材在学生中讲授以来,深受学生的欢迎,该课程当时在全国也是处于领先地位,促进了我系的教材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我系参加了铁道部教育司组织的教学和教材指导委员会,1992年董保生、陈珍两位教授等人主编了集成电路教科书,并由铁道出版社出版;1993年倪侠渔教授参编了电信网络上下册,由西南交大出版社出版,并于1997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截止到2005年我院出版学术专著、译著和高校教材44本;同时,积极参加教改立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获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六项,二等奖五项;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六项,二等奖五项;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 t7:5nB,!2ni7+5r
在实验室建设方面,经过不断的改革更新,使各个专业的教学实验设备齐全,应开出的教学实验完好率在90%以上,并成立了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和专业基础实验中心。在此基础上,还成立了三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即甘肃省高原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重点实验室,铁道部通信与自动化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光电技术与智能控制重点实验室,确保了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K,?6tM,;3ex2-8p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除建校初期四位教授外,从1977年至1997年改革开放二十年,造就、提升了副教授以上职称39名,其中教授13名,占师资队伍总数的35%以上,职称结构趋于合理;近十年来,又造就、提升了中年教授20名,更值得指出的是硕士生以上学历的教师占师资队伍总数的60%以上,使师资队伍中的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更加趋于合理,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O6~5Pr7;,Te1;,S
电信系在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始终坚持严谨治学、教书育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上狠下功夫,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随着科技和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突飞猛进的向前发展,为了适应发展的需要,从1993年至1998年曾先后进行了四次大的教学计划的修订,以后逐年有对教学计划进行了多次修订,目的在于在培养人才和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方面狠下功夫,以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并取得了较大的成果。电信息学生在参加全国性各类比赛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如计89级董占军同学获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迅达杯二等奖,名列全国第四名;计90级冷晗生同学获全国大学生科技发明二等奖;动93级曹韶同学获97年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科技制作大赛奖;控93级黄康同学获铁道部茅以升奖学金;国家四、六级外语考试的通过率逐年提高,平均通过率已达65%以上;学生在参加省级计算机竞赛多次名列榜首;参加国家数学建模竞赛,多名学生获得国家一、二等奖和省的特等奖,一、二等奖;从2001年开始参加每两年一次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连续四次参赛六个队,获国家级二等奖和省特等奖,一、二等奖,名列甘肃省高校榜首。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除了学习专业、文化知识外,在德智体美等方面也得到了全面发展,形成了良好的校风和学风,涌现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1994年铁道部团委命名电信系团总支为部先进团总支;计91班团支部为部级先进团支部和全路先进班集体;控95级刘丽英同学被铁道部团委授予先进团员称号;通91级高帆、动91级唐龙、控92级刘金梅三名同学为全路三好学生;信电学院团委从2000年至2005年连续六年被授予甘肃五四红旗团委的称号;2000级朱丹同学获2003年度甘肃省三好学生称号;自动化00-1班获2003年度全省先进班集体称号;信电学院党员学生“三个代表”社会实践服务团获2002年度暑假三下乡社会活动优秀团队;信电学院党员大学生到少数民族地区“三个代表”社会实践服务团获2003年甘肃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 s4?6QJ5~6B0,=4q
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自1958年建校至今已有50年的历史,培养全日制本、专科学生近9000人,硕士生200余人,其中不乏在国内外同行内有着重要影响的一批校友。 z1;5Dp4!6Rz5;7u
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现有1个博士点(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和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系统分析与集成)。交通运输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方向)、控制工程和电气工程3个领域可招收在职和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3个本科专业:自动控制(原铁道信号)专业、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原铁道供电)专业。2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1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重点学科:交通运输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3门省级精品课程:电工学、计算机控制技术、单片机原理。4个重点课程群:电工学、电力电子技术、控制理论与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嵌入式系统。 g8;,PC,+6Fe7+6x
学院设有3个系和1个教研室,即:自动控制系、自动化系、电气工程系和电工学教研室;设有12个研究所:电子与显示技术研究所、综合自动化研究所、铁道信号应用技术研究所、电气工程技术研究所、控制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电机电器及其控制研究所、城市轨道交通智能控制研究所、计算智能与信息处理研究所、铁道电气化与自动化研究所、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化研究所、交通信息技术研究所、先进控制技术研究所;拥有铁道部“通信与自动化”重点实验室,甘肃省“高原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重点实验室。 R6~8ML3-8GS3~3l
学院现有教职工9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名,教授14名,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28名,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75名,7人获甘肃省“555人才工程”和学校“青蓝工程”资助。在校全日制硕士、博士研究生共350余名,本科生2400余名,自考生670余名。 m6.1aC9-8Mr7=1Z
学院主动适应铁路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加强铁路特色专业建设,开辟了“城市轨道交通信号”、“机车车辆控制技术”、“接触网工程”、“城市轨道交通供电技术”等专业方向,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围绕铁路“高速、重载、安全”的主题,重点扶持特色科研方向和团队,依托“光电技术与智能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绿色镀膜技术与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积极开展铁路全电子化微机联锁、列车运行控制、机车车辆控制、工业自动化、风力发电控制技术、铁道供电系统、电力牵引及其自动化等方面的科学研究。“ZR-1416-8型大型铝板翘式换热器真空钎接设备计算机测控系统”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被国家科委列入《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车站信号微机联锁系统”被列入国家级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铁路车站全电子化模块高原适应性研究”、“新型智能网络化电子引导系统研究与应用”、“计算机联锁系统”、基于软计算的工业控制优化一体化软件平台开发及应用等6项成果获甘肃省科技进步奖。 L1=2wl,=4tX52x
2018年度学院获得学校院级教学工作年度考核第一名;学院成功举办了第十二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获得学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优秀组织奖;任冰、赵珊鹏获得2018年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校级二等奖。吴晓春教授主持完成的“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实践教学系统的开发与应用”项目,获批甘肃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于晓英老师获得甘肃省第四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工科组)二等奖;章宝歌教授获批学校教学名师奖,缪仲翠、任丽苗、赵霞获批学校教学优秀奖;侯涛、田铭兴、董昱、贺清获得学校教书育人奖;李强副教授主持的“高速铁路信号综合仿真培训系统”项目获得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第五届全国高等学校教师自制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创新大赛三等奖;闵永智教授主持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获得校级教学团队;侯涛、武晓春、贺清、赵霞入选学校教学类“百人计划”。 x1-8PZ7=,gB5=8c
2018年新增科研项目24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5项,省级项目7项,地厅级项目1项,横向项目11项,科研经费到账518.98万元。共发表各类论文189篇,其中SCI 4篇,EI 49篇。获授权专利31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5项。 d9:7uo2?5sO9.8c
2018年学院学生工作连续第七年荣获学校“学生工作先进集体”第一名;学院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国家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12人次获奖;中国工程机器人大赛暨国际公开赛,获国家特等奖项 ,铜奖一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17人次获奖;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获国家二等奖2项,国家三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3项,省级二等奖5项,省级三等奖6项,18人次获奖;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省级铜奖2项,8人次获奖;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获国家一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1项,2人次获奖;“恩智浦”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西部赛区),获省级二等奖4项,12人次获奖;“西门子杯”中国智能挑战赛(西部三赛区) 省级二等奖3项,9人次获奖。“能源智慧未来”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二等奖1项;高校创新创业创造教育精品成果展省级三等奖1项。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长期关注残疾人士、智障儿童、自闭症儿童等社会弱势群体,全年累计提供志愿服务9000余小时,参与志愿者达1800余人次,并在2018年荣获第八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甘肃省首届项目大赛银奖;学院现有院管社团8个,分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会、军事爱好者协会,歌唱艺术协会,翼轮滑协会,电子竞技协会,编程爱好者协会,国学爱好者协会和我爱微电影协会。本年度共开展各类社团活动30项,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 l8?4xq3?3rE5.6u
积极开展继续教育工作,扩大专业影响,建立了3个工程硕士教育基地;先后与8个铁路局、1个地铁公司、1个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多个厂家和工程公司成功举办了新技术、专业技术培训;与近30多家单位建立了联系,校企培训合作呈现出铁道信号与电气工程专业并举,学历教育和短期培训共存,品牌与特色鲜明,质量不断提高,规模逐步扩大的良好局面。2018年共接待国内外来访人员220余人次,教师出国境2人次,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22人次,进行铁路技术人员培训760余人次。 M,~8qc,!9bc4!8i
在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以教学和科研为中心,制定了建设区域一流的高水平特色学院的办学目标,大力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及文化传承创新。坚持走“内涵发展、育人为本、质量立院、人才兴院、特色强院”之路,确立了自动控制专业品牌发展,自动化专业特色发展,电气工程专业快速发展,电工学“大”基础发展的办学思路,致力于构建铁道信号、铁道电气化和机车车辆控制技术三位一体的特色专业群,造就高水平教学和科研团队,为铁路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两实”(思想作风朴实、基础理论扎实)、“四强”(自主学习能力强、工程实践能力强、专业技术能力强、社会适应能力强)人才,努力为学校实现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目标做出新的贡献。 C4:3lc2;,qG,8a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