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简介
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是一个集本科、硕士和博士3个办学层次的教学研究型学院。 e68Ak6!7QS4-5j
一、历史沿革 P7~1yP5:4By1!8k
学院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原昆明农林学院20世纪50年代成立的土壤农业化学教研组,1990年成立云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土壤农业化学系,1994年成立云南农业大学农学院环境科学系,2001年4月,土壤农业化学系、环境科学系组建成立资源与环境学院。下设植物营养系、土地资源系、生态环境系及土壤肥料研究所、生态环境研究所。 r61Cz6?2xx9;6n
二、学科专业 G,!,El6=1gD8-9O
学院有农业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与工程及植物营养学3个云南省重点学科,是云南省生物多样性重点学科群组成学科之一,为云南省环境科学与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其中,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列入云南省高原学科A类进行建设。 R6-2DF2;9jw6.5L
有农业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及植物营养与病害控制博士点。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植物营养学、土壤学、农业环境保护、环境科学、环境工程、设施栽培与环境、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3个专业硕士学位点: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资源与环境、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6个本科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省级重点专业)、环境科学(校级重点专业)、土地资源管理、环境工程、生态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b,;7lM7?,ub,+8U
承担了省级教学团队、省级精品课程、省级双语课程、省教学名师工作室、校级教学团队、校一类课程建设项目、校级教改项目等质量工程项目。有《土壤肥料学》、《环境生态学》2门省精品课程、《土壤、植株与环境分析》省双语示范课程。 s5!6Ot8-1Bi,:6k
三、师资团队 C7-8MB7;,MA3!,O
学院注重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培养,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师资队伍年龄结构合理、素质较高。有教职工62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高级实验师25人;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3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才6人、云南省教学名师1人、云南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7人。 p6=6rS7=6Km6?4h
学院有4个科研与教学团队:云南省土壤资源利用与保护创新团队、云南省农田无公害生产省创新团队、云南省高校农业资源与环境科技创新团队、云南省农业环境保护教学团队。 D6?3dT4=,iu3?5o
四、科研平台 l,;8ny7:4fr3+,c
学院有农业部云南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云南省农业环境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工程实验室、云南省土壤培肥与污染修复工程实验室、魏复盛院士工作站、云南省农业资源与环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云南省高校农业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校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工程研究中心,植物营养、生态环境、土地资源校级实验室,以及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等15个校外教学实习基地。 b32bs4:8aD85I
五、科学研究 q2=,gG4?7KW2:4H
学院立足低纬度、高海拔的区域农业资源和环境条件,针对我国西南高原地区土肥水资源分配极不平衡、农业资源利用低效、水土流失与土壤退化、高原湖泊面源污染、土壤重金属污染等资源环境问题,以作物增产、产品优质、资源高效、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利用为目标开展科学研究,在养分资源高效利用、高原特色作物营养调控、坡耕地水土保持与退化土壤改良、农田重金属污染修复、高原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等方面形成明显的区域特色和优势。 b,:,No96Ft,~5B
近年来,主持承担国家重点研发专项课题、973计划子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60余项,横向科研项目50余项。其中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余项(联合基金1项、国际合作课题1项),目前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8项。累计到账经费5600余万元。获省部级科研奖励18项,国家专利授权32项。 A8=8tk6~3xi5~3l
六、合作交流 K2.1Dq8;4LO2+6y
学院立足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与英国胡弗汉顿大学、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澳大利亚西澳大学、美国田纳西大学、日本冈山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国内外院校,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G8;4GM26Ai9.3y
学院将立足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基于学院学科专业特点和优势,以促进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绿色发展为根本目标,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培养资源与环境高层次人才。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稳步推进传统学科优势,深入拓展学科领域,进一步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形成多领域综合协调发展的新局面,努力建成特色鲜明,区域一流,全国同类学院先进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学院。 N3!30k9;8c06?1O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