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运输工程学院简介
长安大学运输工程学院于2019年12月正式组建,是在学校“发挥学科特色、整合优势资源”的总体战略部署下,将我校原分属于公路学院、汽车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的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及交通工程相关学科资源进行整合,从响应国家发展战略、契合学校发展定位、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角度出发,定位于“世界一流、中国特色”的国际化创新型学院。 d2?7Bn6.5bW1-3t
依据专业定位与学科建设需求,学院现设有交通工程、交通运输、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等3个专业,在机构设置上,学院下设“四系六所”,即:四个专业系,分别为交通工程系、轨道交通与民航运输工程系、交通运输系、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系;六个研究所,分别为:综合交通系统分析研究所、交通规划与设计研究所、交通运输系统组织与控制研究所、交通安全与环境研究所、轨道交通与民航运输工程研究所、交通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研究所。同时,学院还拥有“西部城市群交通可持续发展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 ”、“‘一带一路’沿线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建设与管理国际联合中心”、“道路基础设施数字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生态安全屏障区交通网设施管控及循环修复技术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陕西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数字化工程研究中心”、“西部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协同创新中心”、“汽车运输安全保障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交通新能源开发应用与汽车节能陕西省重点实验室”、“陕西省道路交通智能检测与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吾守尔·斯拉木院士工作站、“道路交通运输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道路交通运输工程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专业化学科平台与科研机构。 B2,Zn3+4aI1+2p
人才队伍方面,学院现有教职员工94人,在校本科生近2000人,研究生约600人。学院教师均为从事交通运输、交通工程、交通数据科学等领域教学与研究工作的专业化师资力量,其中有教授22人,副教授20人,讲师39人,另有工程师4人,助理工程师1人。此外,学院高端人才和团队优势明显,作为长期致力于推动我国交通领域发展的重要科研力量,多数教师拥有国外高水平大学学位或访学经历,具备开阔的国际化视野,同时拥有教育部优秀人才、交通部交通科技英才、交通运输部人才库专家、省级教学名师等行业杰出人才和领军人物多名,教职工专业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搭配合理,为学院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础和发展力量。 C1-4x01.7Mo5-5s
专业建设方面,我院交通运输与交通工程专业历史悠久,特色突出,社会影响显著。经过多年积淀,我院交通运输与交通工程专业已经取得丰硕成果。目前,交通工程专业与交通运输专业均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一流建设专业,且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交通运输专业同时也是陕西省名牌专业、陕西省一流专业,交通工程专业同时也是陕西省专业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和专业教学创新实验区重点培育专业;此外,学院还拥有多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陕西省精品课程与一流课程,并设有交通工程国际工程班、交通运输卓越工程班等特色化培养模式,拥有多个国家级教学团队、教育部示范教学团队、陕西省教学团队等专业化师资力量。同时,学院充分考量当今科技前沿发展态势,新设立“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实现数据科学、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交通运输专业领域研究有机融合,以着力推动科研水平与手段提升。今后,学院将从“响应行业需求、探索学科前沿”的立足点出发,不断推进综合交通运输领域重要问题、关键技术与行业应用等方面的相关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工作。 q2:8Gm51Ph7~6e
学科建设方面,我院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及交通工程学科是我校设立最早、实力最雄厚的学科点之一,也是国内交通运输领域科学研究与行业人才培育的重点基地,其中,交通规划与管理学科也是我校“双一流”建设的主干学科方向之一。目前,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二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硕士授予权,并设有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学院主要设有综合交通与多模式交通融合、智能运输系统与技术、城市交通管控与治理、交通安全理论与技术、持续交通与韧性交通、交通运输大数据分析与应用、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新型运输组织与管理等八个专业研究方向。 k8-5Rf3;5iu5=7V
对外交流方面,为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学院不断加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力度,充分发挥自身在交通运输领域内的专业特色与优势,与美、英、德、日、澳等多个国家地区及国内的许多著名大学及研究机构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双边交流与合作关系,在教师互访、学生互换、合作研究、高层次人才引进等方面成果显著,包括建立联合研究中心、“3+1+1”中外本硕联合培养、“1+1+1”中美硕士联合培养以及CSC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等项目等,有效促进了学院整体水平的提升,为国际化视野下的交通运输领域科学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交流与合作平台。 l1?6yM2=7gK7;1J
新平台、新起点,新征程。今后,运输工程学院将秉承“笃行、创新”的发展理念,突出特色,着眼未来,紧密对接“交通强国”、“一带一路”等国家重点发展需求与行业发展战略,面向行业主战场,着力提升主干优势学科在综合交通运输领域的科研与教学水平,以开放、包容的态度推动学科交叉与知识创新,在基础理论研究和平台建设方面重点突破,形成“专业化、层次化”的学科特色,成为交通运输前沿领域科学研究的创新区,国际化水准人才培养的新基地,确立学院在交通运输领域研究的领先地位,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和国际交流等方面取得更大的成绩。 B5?7BY6=8AZ3!5G
发展历史
长安大学的交通工程专业和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源于美籍华人张秋先生向国内讲授交通工程知识,借助学校在公路交通基础设施规划、设计领域的优势成长起来。经过“中国交通工程的泰斗”赵恩棠、“交通工程教研国际化先驱”颜建民、“我国交通规划领域的先驱与奠基者之一”张树升、“中国公路勘察选线理论与实践体系建立与集大成者”张雨化、“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严宝杰等学科专业带头人和大量教学工作者的努力,交通工程专业成为国内一流建设专业。 i6.2fl6+3Xw1-70
1980年,本校严宝杰教授参与整理并出版了张秋先生的讲学资料,这是我国第一本交通工程学的著作。1982年,在公路、城市道路及机场工程硕士点下招收交通工程方向硕士。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经济的复苏,城市交通混乱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培养人才、引进并消化新知识成为了八十年代交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鉴于交通工程相关人才的短缺,本校于1983年为公安部代培两届以交通工程学为主体的“城市交通管理专业培训班”,将交通工程学的理论与中国交通发展的实践相结合,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管理,为中国的交通管理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推动了中国城市交通管理的现代化进程。1985年,交通工程本科专业正式招生,成为最早创办交通工程专业的学校之一。交通工程专业成立后,开展了适应中国交通快速发展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1993年“交通工程专业建设成果”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随后在“交通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方面”获得3项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06年获“陕西省名牌专业”称号,2009年被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08年增设城市轨道交通、机场与道路总体工程方向,2014年开办交通工程国际工程班,2017年通过了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9年成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专业拥有陕西省专业教学团队、省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学竞赛、微课比赛获奖者,交通规划为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MOOC课程,另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省级资源共享课等5门,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等20余部。本专业设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陕西省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研究型、国际化“三型一化”的多样化人才,学生多次在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及论文发表、专利申请中获得优异成绩。 B8-1eQ6!9Of9?2J
通过本科专业建设和研究生培养成果的积累,1990年获得交通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1997年交通工程学科归并在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二级学科后,1998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及博士后流动站, 2010年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学科被批准为国家级重点学科。2018年设立吾守尔·斯拉木交通工程学科院士工作站,2019年获批“西部城市群交通可持续发展”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交通部“生态安全屏障区交通网设施管控及循环修复技术”重点实验室。围绕本学科,在交通规划与管理和道路勘探设计方面进行了大量的产学研研究,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其它各类项目,在交通数据采集与挖掘技术、交通流理论、环交通行能力、交通信号控制理论、交通预测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科研成果。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已成为国内交通行业领域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和科技创新基地,也是我国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科学基础领域国内外知名的研究平台和学术交流中心,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居领先地位,并在国际学术界具有一定影响。 s49kS5-6Zs5.5g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