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网站 > 浙江师范大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网)

浙江师范大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网)

锁定 排行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为浙江师范大学传统优势学科,现为浙江省博士点建设学科。目前已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省级教学团队、校级教学团队、省级科研创新团队、校级创新团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文学研究所、儿童文学研究所、余华研究中心(设有网站)、硕士点、省级精品课程(设有网站)等。
网站指数
2021-3-6 01:26
最近修复
编辑次数
2022-12-26 22:10
最近更新

浙江师范大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网)网站详情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简介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为浙江师范大学传统优势学科,现为浙江省博士点建设学科。目前已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省级教学团队、校级教学团队、省级科研创新团队、校级创新团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文学研究所、儿童文学研究所、余华研究中心(设有网站)、硕士点、省级精品课程(设有网站)等。 04;2XQ7~5Rg7~3Z

本学科自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9年被列为浙江省重点扶持学科。1994年起一直被列为浙江省重点学科。1999年、2004年被评为浙江省高校优秀重点学科。 y9!8jm,.5qL1+8O

本学科现有21人,老中青搭配,是一支结构合理的学科梯队,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9人,博导1人,硕导13人,博士18人,博士后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人,浙江省“151”人才第一、二层次3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全国优秀教师1 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学科成员多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等著名大学名牌专业。 n2?4th3:8KB4.8z

学科负责人高玉教授是全国优秀教师、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 s1?2uR41VT1;5I

近十年来,学科成员完成或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9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4项,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5项,浙江省社科规划项目30余项;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等高级别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学术专著50多部;获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项,浙江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二、三等奖共17项,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浙江省教学成果奖6项。 Y8?8jb6:6M05-8I

该学科特色研究方向主要有: J7.2gZ9;3UU37X

1.文学思潮研究。该方向努力追踪学术前沿,探讨现当代文学思潮中最关注的问题,诸如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女性主义文学思潮、延安文学思潮、形式主义批评、语言文学思潮研究等,都产出一批具有全国影响的学术成果; e,=6AW2~6DD8;3p

2.两浙文学与文化研究。该方向积累深厚,特色显著。两浙地区有着深厚的文学、文化底蕴,特别是在中国新文学史上,以鲁迅领衔的浙江作家群,阵容壮观,地位显赫,素来有“占半部中国现代文学史”之称。本方向有效运用这一丰富学术资源,将文化学、民俗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引入地域文学研究,从特定地域入手探寻中国现代文学发生、发展规律,对现代文学研究有较大的提升与深化,也有力地推动了地方文学与文化建设; I27Ir8=3TB5!8i

3.儿童文学研究。该方向有深厚的学术积淀,研究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具有国际影响。该方向1979年在国内最早开始招收儿童文学研究生,学术上具有开创性和系统性,把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儿童文学理论体系作为一项基本任务,不但出版了一批具有填补空白性质的著作,在海内外同行中产生广泛的学术影响,还注重前沿性研究,尤其关注当代儿童文学创作思潮、新时期儿童读物创新研究等,显示了本方向应有的学术敏感和不断开拓创新精神。 t,?2Zl25eL9;,L

浙江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简史

浙江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与学校同龄。 R15UU2+3or1=1a

1956年6月,浙江师范大学前身杭州师范专科学校成立,设立中文科,招收专科生,开设“现代文学”课程,学科首任负责人是中文科副主任戴林淹。 L8-7Li8:6Jy2~8B

1958年,学校更名为杭州师范学院,中文科更名为中文系,开始招本科生。 y8=4Vy8=1J03;7Y

1962年8月,杭州师范学院与浙江教育学院、浙江体育学院合并,更名为浙江师范学院。 k8=7Ty4?9Wn8~6z

1965年8月,浙江师范学院迁至金华。 G7;6vl3!2nd9.2P

1970年7月,学院被“一分为三”,中文系教师分流去金华师专、台州师专、丽水师专三校任教。 I8+6ta8!5UW5.3w

1974年6月,“三校合一”恢复浙江师范学院,中文系进入全面恢复时期。 07.2UL6!8ms17L

1977年,中文系各学科发展速度加快。1977年9月10日,浙江师范学院中文系建立“文艺理论”教研组、“汉语”教研组、“写作”教研组、“现代文学”教研组、“古典文学”教研组、“历史”教研组。其中,“现代文学”教研组组长为戴林淹,副组长为许洪莲。 c,~1KO1+,xJ,:4G

1979年,学科设立的“儿童文学研究室”成立,蒋风任主任。 X7?5Kc,?6RZ,9a

1979年,学科开始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与杭州大学联合培养),蒋风任硕士生导师。 A7;8oh6=1Ju,;5r

1982年7月,学科教研组更名为教研室。中文系副主任戴林淹兼任“现代文学”教研室主任,文心惠任副主任。 X6!,XQ1~8z0,!9h

1984年9月,中文系成立“现(当)代文学研究室”,戴林淹任研究室主任。 R39SJ1-5AW5-9F

1985年2月,浙江师范学院更名为浙江师范大学。 d5:8FB8-3mc,?9Y

1986年12月,学科下设两个教研室。戴林淹任“现代文学”教研室(A)主任,韦俊识任副主任,赵午生任“现代文学”教研室(B)主任。蒋风任“儿童文学”教研室主任,黄云生任副主任。 H2+3vM3+5IZ9=9V

1988年,“儿童文学研究室”改建为“儿童文学研究所”,为院级研究所。第一任所长为蒋风,任期为1979年至1996年;第二任所长为黄云生,任期为1996年至2001年。 b7~,TE9.3ep2!9r

1989年,学科被列为浙江省重点扶持学科,蒋风任学科负责人。 S51wj1;7hl8=,j

1994年,学科开始被列为浙江省高校重点学科,王嘉良任学科负责人。 U9!,MS8.1fD1!3c

1996年,学科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点,王嘉良任硕士点负责人。 f5!6ds8-4oF7:5s

1999年1月,学科被评为“浙江省高校优秀重点学科”。 l2=7go,.3l08=4Q

1999年12月,中文系和历史系合并成立人文学院。 M8,bT4+1Gp6.2g

2000年3月,学科设立的文学研究所成立,为校级重点研究所,王嘉良任所长。 V4+2Fx9+4xV8!8A

2001年7月,儿童文学研究所成被列为校级重点研究所,方卫平任所长。 f31a07-2Kx1-,T

2003年5月,学科下设三个教研室。汪亚明任 “中国现代文学”教研室主任,陈其强任“中国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周晓波任“儿童文学”教研室主任。 W5-4Gz6+6iC3-7Y

2004年1月,学科再次被评为“浙江省高校优秀重点学科”。 R1!9HV8:4uK8!6Q

2005年6月,以学科儿童文学研究所为基础的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成立,梅新林兼任院长,方卫平任常务副院长。学科原有儿童文学研究所保留。 f17nd4+3oT7=2S

2005年,学科被列为浙江省A级重点学科。 K7.6NP2~4fS1=5V

2006年,高玉任学科副负责人。 z,=1IF4:3ym8.2F

2006年,高玉任文学研究所副所长。 A55BO8+2GI8;5W

2006年2月,以本学科为主,整合中国古代文学学科,成立的“中国现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研究”基地,被批准为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王嘉良、梅新林任基地负责人。 a8!8sF5:3AT5=3U

2007年10月,学科设立的“余华研究中心”成立,属院级研究中心,洪治纲任中心主任,王侃任办公室主任,作家余华任学校特聘教授。 y8?3Di7.,wl18V

2009年1月,高玉任学科负责人。 U,?3Ju56PL2-3q

2009年,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团队被列为校级教学团队,高玉任负责人。 Q8+50c7;3hm2?8e

2009年3月,中国现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研究团队被列为校级创新团队,高玉任负责人。 z9-8Ge7~2rZ59P

2009年3月,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被列为浙江省博士点立项建设学科,高玉任学科带头人。 W5?4nV3=1Zp3~,I

2009年10月,曹禧修任学科副负责人。 n8:5pv8+9fo9=7C

2009年10月,中国现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研究团队被列为浙江省高校科研创新团队,高玉任负责人。 Z4~3Lg2~6dx8:6b

2009年12月,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团队被列为浙江省省级教学团队,高玉任带头人。 f12Kw3=4PP6;9E

2010年10月,学科设立的“余华研究中心”被列为校级研究中心,洪治纲任名誉主任,王侃任主任。 k6?9mA9+8Dl4!9u

2010年,曹禧修任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点负责人。 V,!1Yj,:6IU5+3I

2010年,高玉任文学研究所所长。 Z9=6Va9+3Ol9-1a

2010年7月,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团队被批准为国家级教学团队,高玉任团队带头人。 v8:8UZ2~1oM1~3Z

2010年,高玉、葛永海任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研究)负责人。 V4-5fJ9-6Ea8=8B

2011年3月,潘正文任余华研究中心主任。 a7:3Ho8.2IT6;4q

2012年,中国现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研究所成立,高玉任所长,刘江凯任执行所长。 E9!8hL3~8nb6!4m

2012年7月,中国现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研究基地升格为“十二五”浙江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重点研究基地,张先亮、高玉任基地负责人。 K1=6HS,.8RB8!9g

本学科设有三个研究方向:1、两浙文学与地域文化研究;2、文学思潮与审美批评研究;3、儿童文学研究。 U6?1pZ7!4Bp5;1J

本学科现有成员: D7~,Np5!9GI2~3m

高玉、曹禧修、方卫平、周晓波、李蓉、付建舟、马俊江、潘正文、首作帝、常立、徐勇、倪玲颖、钱淑英、朱利民、刘江凯、俞敏华、吴翔宇、吴述桥、王冰冰、黄江苏、杨荷泉。 E7!,Gc9;,Gr6!,N

已经离退休和曾经在学科工作过的成员: T2+2Zw9-3ev8.5f

戴林淹、蒋风、王嘉良、韦苇、黄云生、许洪莲、韦俊识、徐金奎、阮向阳、文心惠,赵午生、张洪元、张毓文、陈庆英、陈顺宣、周序昌、蒋海涛、胡尹强、陶东风、韩伟岳、郑德明、徐忠明、陈其强、金永汉、杜士银、陈庆英、方能熊、王晓华、张乐初、陈力强、姜云飞、吴晓、陈晓云、吴晓平、楼飞甫、吴其南、陈华文、章轲、朱寿桐(聘期为2002至2004年)、汪亚明、郑欢欢、范家进、袁盛勇、骆寒超(聘期为2002至2010年)、叶志良、王侃等。 h1=,OE3?4tQ7!1B

中国现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研究所简介

“中国现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研究所”由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于2012年正式创建成立。我们希望通过这一平台,系统收集相关资料,努力形成科研成果,有效整合各种学术力量,共同促进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本所由高玉教授担任所长, 刘江凯博士为执行主任,负责具体事务。 E8!3WD2=4Z01-2q

http://mwz.zwzzw.com/html/site_imcclgc.zjnu.edu.cn.html u6=1dV2~6Xr7-1Q

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简介

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中国语言文学”重点研究基地 h6?2Ye4~3Zs4:9C

本一级学科1956年与校同建,1979年开始硕士研究生招生培养,1993年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建立硕士学位点,2006年获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同年,经浙江省教育厅批准,以本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为基础成立了“中国现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研究基地。2009年本学科被浙江省政府确立为博士点立项建设学科,并于2011年7月顺利通过中期检查。本学科已拥有1个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和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创新团队和三个省级精品课程。本学科已涵盖了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古典文献学、比较文学与文论五个二级学科。 S87OO3?7WM9?5G

本学科现有教师55人,其中,教授27人、副教授19人,讲师9人;博士44人,高级职称占83.6%,博士占82%;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和浙江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各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2人,教育部跨世纪和新世纪优秀人才各1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4人,浙江省特级专家1人,省151第一、二层次7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7人,兼职博导4人,师资队伍力量雄厚。 u8.2qz3;7wX1:7Q

本学科各研究方向的特色和优势较为明显,以下四个领域在国内学界有一定的领先优势:(1)儿童文学研究。该研究领域有深厚的学术积淀,研究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具有国际影响,在国内最早招收儿童文学硕士研究生,最早成立儿童文学研究所,最早成立儿童文学系,被誉为“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心”。方向带头人方卫平教授是目前国内最知名的儿童文学学者之一。(2)文学地理与江南区域文化研究。文学地理学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旨在通过文学与地理的跨学科研究,达到揭示中国文学地理的表现形态与演变规律,建构中国文学地理研究的学术体系,推进中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创新。(3)敦煌学与近代文字研究。该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长江学者张涌泉教授是汉语俗字和敦煌文献研究的杰出学者,参与了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中华字库”大型项目,获子项目研究经费1700余万,在省属高校中,这种资助力度堪称罕见。(4)楚辞研究及文献整理研究。以黄灵庚教授为代表的楚辞文献研究,成绩斐然,使本学科成为目前国内不多的楚辞学研究中心之一。研究成果《吕祖谦全集》、《新编金华丛书》等在国内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此外,以高玉教授为代表的“文学与语言”研究、以张先亮教授为代表的汉语语法及教学语言学研究、以梅新林、王嘉良、陈玉兰、葛永海等教授为代表的文学古今演变研究,在国内学界具有一定的影响。另外,甲骨文研究、鲁迅研究、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传记文学研究、音韵与训诂研究等领域,发展势头强劲,也产生了良好的学术影响。 N2?2yA2+4kd6=9Q

目前,基地学术队伍呈现为高学历、高职称、年轻化趋势,各方面建设都呈现为可持续发展态势。基地建设前景是早日成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申请省级重点研究基地很有必要:一是完善学科布局,有效运用学术资源,服务文化大省建设的需要。二是提高办学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施教育强省战略的需要。三是充分发挥本研究基地的优势和发展潜力,提升整体研究水平的需要。 d8=4Fx4~5aY6=,X

本基地今后将进一步强化优势,凸显特色,弥补不足,以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基地为载体,建立学科方向之间的有机联系和互动机制,努力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进一步推动优势研究方向的建设,将学科优势转化为高水平的成果,保持可持续发展动力,并不断扩大本学科在国内外学界的影响,服务于当代学术、教育发展及地方文化建设,为浙江乃至中国文化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N7~2Ng1.1bj7~5r

(以下是以前资料) G94Wz,=3zz9,0

中国现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研究基地简介

本研究基地于2006年2月,经浙江省教育厅批准成立为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地首任负责人王嘉良、梅新林教授,现任负责人高玉、葛永海教授。基地的设置,以浙江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为基础,整合了古代文学学科的部分研究力量,旨在加大科研力度,以期在中国文学的整合研究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协力完成重大科研项目,为中国文学研究的学术提升,为在文学研究领域贯通古今、总结历史经验以促进当代中国文学的繁荣与发展,为推动浙江文化大省的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w7+4WH3!,QO4.3r

基地拥有一支较强学术队伍。现有基地成员35人,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10人;博导(兼职)3人,硕导 28人;有博士27人,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基本达到博士化;全国优秀教师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人,浙江省“151”人才第一、二层次4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6人。 o,?9dO2!9yj8-7T

本基地设有以下五个有独特优势和特色的研究方向: c9?5Y091LG,;,y

1、文学思潮与审美批评研究: v8:7XK4?6cd6.7S

注重从文学思潮和审美批评视角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从理论建设和批评实践性层面上建构新的文学研究格局,一直是本学科研究的努力方向。在文学思潮研究方面,本方向成员站在学术前沿,探讨当代文学思潮中最关注的问题,诸如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女性文学思潮、乡土文学思潮、延安文学思潮、语言变革与文学思潮的关系等;在审美批评研究方面,重视审美批评理论建构,同时积极参与当代文学批评,确立全新文学理念,对当下文学创作作出适时的反映与评价,提升当代文学创作的艺术价值。 H1:3HS,;,Hf7~3a

该方向成员标志性成果有高玉教授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现代汉语与中国现代文学”、教育部基金课题“中西诗学话语研究”、专著《话语视角的文学问题研究》、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等。 Y2.3AZ12sU7;9m

2、两浙文学与地域文化研究: y1-3VW8~1oj43J

两浙地区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学资源极其丰厚,尤其是鲁迅领衔的浙江新文学作家群居于全国绝对领先地位,长时间引领中国现代文学潮流,对其研究极具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方向将社会学、民俗学、文化生态学等多学科知识引入地域文学研究,揭示特定地域文学的生成原因,探讨其独特文学品格,有助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规律的探寻,有利于中国文学的历史经验总结。近年来学科以较大精力投入现当代两浙文学与文化研究,并因“江南文化研究中心”成立进一步将其拓展为江南文学与文化研究,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社科基金20余项,其中在国家权威刊物《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发表论文20余篇,充分显示了该方向的研究实力。 s6!8ah87YM7=4I

该方向成员标志性成果有王嘉良教授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浙江新文学作家群与20世纪中国文学”、专著《浙江文学史》、论文《地域人文传统与浙江新文学作家群的建构》(载《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第4期)等。 c2!4dU,~7ff46l

3、儿童文学研究: w6?3vh9~4ue7~6f

本方向由中国儿童文学学科开创者之一的蒋风先生首创,历史悠久,积淀深厚,是国内儿童文学界最早招收硕士生、成立研究所的单位,又拥有国际格林童话奖唯一的中国评委,曾被国外学者誉为“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心”,吸引众多海外学者来此访学。其成员已承担和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出版学术专著50余部,成果引人瞩目。其研究特色,一是学术上的开创性,把建设具有本土和本学科特色的儿童文学理论体系作为基本任务,出版一大批具有填补空白性质的著作,在海内外同行中产生广泛影响;二是理论建设上的系统性,在史、论、评等方面都做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工作,为我国儿童文学基础理论研究形成了相当完整的格局;三是注重前沿性,尤其在当代儿童文学创作思潮、作家作品研究、童话美学研究等方面,广为人们关注。 Z2.6wR9~5ql5~9j

该方向成员标志性成果有方卫平教授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繁荣我国儿童文学事业”、专著《方卫平儿童文学理论文集》(共四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一项等。 C7:4oe8-7zA3!5d

4、文学古今演变与现代转型研究: G2.7oT5?1dR6:3X

本方向旨在打破长期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与古代近代文学研究之间形成的壁垒,着重研究中国文学从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型的历史进程与表现形式,从古代—现代、本土—世界、文学—文化三个层面展开,系统总结中国现代新文学诞生的内在规律与历史经验,从而推进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在研究视野、领域、观念、方法上的创新。这一方向目前鲜有研究,带有开创性。本学科成员多年致力于此,与复旦大学等校联合多次召开全国性学术会议,研究已取得显著成果: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在《文学评论》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即将出版大型研究项目《中国学术编年》(12卷本),对于“打通”古今研究,推进学术创新,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X5?9Nb5+3ku,:1n

该方向成员标志性成果有梅新林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浙东学派编年史及相关文献整理与研究”、全国高校古委会重点项目“中国学术编年史”、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新闻出版署第二届“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图书奖1项等。 u1?6Mf3:2zj2.2X

5、传记文学研究: U2!6tK5:,ZA5~3n

本方向注重传记文学理论体系建设与传记文学创作研究,着重探讨古今传记文学研究的融合和未来传记文学研究的走向,旨在推进传记文学研究的深层次开展。该方向在国内学界独辟蹊径,别具特色,是目前全国唯一招收硕士生的研究方向,且经过长时期学术积累,研究成果突出,被学术界誉为“全国高校传记文学教学研究中心”。已出版《中国传记文学史》、《中国传记文学理论研究》等一系列具有填补空白意义的著作,在《新华文摘》、《文艺报》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引起较大社会反响。本方向的设置与大批研究成果的推出,对于促进传记文学创作与研究的繁荣,对于文学学科研究领域的拓展,都起到重要作用,而“传记文学研究中心”地位的确立,进一步扩大了本学科的影响。 q83HP8=1gC3?7B

该方向成员标志性成果有俞樟华教授的专著《中国传记文学理论研究》、《传记文学谈薮》、《古代杂传研究》、《王学编年》等。 O,+4Wd5=3FE,?9N

余华研究中心简介

余华研究中心是经浙江师范大学批准,于2007年10月20日成立的研究机构,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一个特色研究机构。成立之初,余华应邀担任特聘教授,洪治纲任中心主任、王侃任办公室主任;2010年10月,该中心升级为校级研究中心,洪治纲任名誉主任,王侃任主任。2011年3月,潘正文任研究中心主任。余华研究中心已经设立网站,功能是介绍余华创作动态、余华研究动态。 l1!5Jq1?,wr,?3A

余华是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从1983年开始写作至今,已出版长篇小说3卷、中短篇小说集6卷、随笔集3卷。其中《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同时入选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九十年代最具有影响的十部作品”。其作品被翻译成英文、法文、德文、俄文、意大利文、荷兰文、挪威文、韩文和日文等在国外出版。曾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1998年),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2002年)。近年来,余华研究也是当代中国作家研究中最具学术价值的研究对象,同时身为浙江人,他是继现代几位重要的浙江文学名家之后,在当代文坛最具影响力的浙江籍作家。成立余华研究中心,对深入研究地域文学、当代浙江文学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该中心的成立也将会促进我校现当代文学学科的发展,提升该学科的科研水平,繁荣中国当代文学的研究。 Z8.6rx,;5wu6~2q

本研究中心具体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k4+2Sf9?,dS6?3h

一、较为全面、深入开展对余华的多层次、多侧面研究,包括余华的生平研究、创作思想研究、创作实践研究、与中外作家的比较研究等,并有计划地推出余华研究专著、余华研究论集、余华传、余华评传等学术著作; Q23Vc7+5fL5=3h

二、系统收集、整理余华研究资料,出版国内外较为完善的余华研究资料专集。中心同时建立起余华资料库和资料陈列室,除陈列余华创作研究资料外,还将存放余华本人的一系列重要手稿、原始资料、影像图片等,使之成为全球余华研究最权威的中心资料库; K8.,XP3!,Of1:1k

三、定期举办学术研究活动,迅速、及时发布余华创作动向,展示初步学术研究成果。开展大型或小型余华创作研讨会、作品研讨会每年不少于1次。根据余华创作动态,必要时可在第一时间举办余华最新作品研讨会,邀请国内有影响的作家和专家参加会议,开展学术研讨,研讨信息即时在国内有影响的报刊发表。 d5.2Dd7.2qI1?3l

“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点简介

该硕士点于1979年开始正式招收硕士研究生,与杭州大学联合培养,并授予杭州大学学位。199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批,建立硕士点,独立招收、培养硕士生,迄今已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百余人,他们在高校、政府机关等教育、科研、行政事业单位都做出了突出成绩。 I2.,mB5=5Je6.1T

本学位点所在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为浙江省高校重点学科。硕士点首任负责人是王嘉良教授,现任负责人是曹禧修教授。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12人:高玉、曹禧修、潘正文、李蓉、付建舟、马俊江、朱利民、俞敏华、吴翔宇、徐勇、首作帝、吴述桥。 o3:9dy2.3YP,7y

近年来,学科成员完成或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8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7项,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4项,浙江省社科规划项目30余项;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等高级别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学术专著50多部;获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项,浙江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二、三等奖共17项,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浙江省教学成果奖6项。 U7!3lt9+4hG8;3L

研究方向与研究内容: P18PE9;,VL2?2F

1、现代文学:研究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整体特征及其发展、流变状况,文学思潮影响下形成的各种文学流派(含地域文学群体),现代文学史上的作家及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文体、现代文体变迁的内外机制。 k1!7hw8.6pG1:8U

2、当代文学:研究当代文学思潮与文学现象的理论描述与批评,当代文学史上的作家及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文体、现代文体变迁的内外机制。 g6:,Ta9?,bG3;7k

3、儿童文学:研究儿童文学史、基础理论、作家作品。 V2?8ck2.,IL4-2K

主要课程设置: d8!9dc7?6ug9!6f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英语、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法、中国20世纪文学思潮史论、西方文艺学专题研究、文学研究方法论、儿童文学原理、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论。 M3:1Sq3:9RQ7;9V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浙江师范大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网)相关热词
浙江师范大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网)子站详情
浙江师范大学 共收录 个子站
浙江师范大学本科招生网

主办:浙江师范大学招生办公室 ;地址: 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迎宾大道688号详情>>

更多>>
最近收录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