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简介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组建于 1995 年,是在原哲学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B1=5eg8;9MH4;4C
学院概况
回顾哲学社会学院的历史,大致经历了三个重要发展时期: L8!6qw3=5nM,-5j
(一)哲学系创建时期(1958—1977年) d19ob,=,ex1:6x
哲学系是1958年在我校原哲学教研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1959年招收了第一届五年制本科生。在哲学系的创建时期,以刘丹岩教授为代表的哲学系创始人,为哲学系的发展确立了方向、奠定了基础,对哲学系的发展壮大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j48pP6?8DK2:6D
(二)哲学系发展时期( 1978 —1995 年) k1?3Al9+9fD7;1u
改革开放后,哲学系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1981年建立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点,同年建立自然辩证法专业并招收了第一届本科生;1982年建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西方哲学、科学技术哲学四个硕士点,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4年建立科学技术哲学博士点,这是我国第一个科学技术哲学博士点;1985年哲学系开始招收首届博士研究生。 d,=8FK6~1rn1:7l
在此期间,以高清海教授、舒炜光教授、车文博教授、邹化政教授和乌恩浦教授为代表的第一代学科带头人,打破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统教条理解,使哲学面向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成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哲学界最有影响的学术群体之一,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 h42sM7=8Zo4:6y
(三)哲学社会学院建立与发展时期(1995年—至今) c1.2Vz1?1Qy1-3i
1995年5月,学校建立哲学社会学院。目前,学院现已发展成为拥有4个系:哲学系(1958年建系)、社会学系(1989年建系)、心理学系(1995年建系)、劳动和社会保障学系(2005年建系);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5个本科专业:哲学、社会学、社会工作、应用心理学、劳动和社会保障;13个硕士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技术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宗教学、社会学、应用心理学、基础心理学、社会保障、人类学、社会工作硕士、应用心理硕士;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科学技术哲学、社会学、社会保障;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哲学和社会学;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哲学和社会学)的学术重镇。2018年1月,哲学学科被确立为吉林大学一流建设学科,社会学被确立为一流学科建设支撑学科。 P19QW3?7GI5-4Q
在此期间,以孙正聿教授、孙利天教授和邴正教授为代表的第二代学科带头人,在哲学和社会学的科学研究、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E4~,KT6+4eb2+1E
哲学社会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批国内外著名的学科带头人和国内学术界有影响的教学科研骨干。孙正聿教授曾任教育部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孙利天教授被评为第二届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以及“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孙正聿教授、孙利天教授是首届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贺来教授、田毅鹏教授、王庆丰教授、白刚教授入选国字号人才;贺来教授、王庆丰教授分别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邴正教授、贺来教授、田毅鹏教授、董才生教授、白刚教授、王庆丰教授等入选教育部跨世纪和新世纪优秀人才;孙正聿教授、姚大志教授、孙利天教授、贺来教授、田毅鹏教授、林兵教授、贾玉娇教授获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 l,-6Kh3=5HS3:1F
哲学社会学院与国内外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界有着广泛的学术交流。学院教师先后在美国、加拿大、英国、瑞士、荷兰、韩国、日本、澳大利亚、德国等国和香港、台湾地区世界著名一流高等学府以及国内一些高校进行学术交流,攻读学位、从事科研讲学和访问学者,并邀请了一批知名的国内外学者来校讲学,主办的高水平的国内、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深远影响。 t2~5um7~9XM3!7n
学院在教学体系、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实行重大改革的同时,学院还为学生提供更多交流访学的机会与平台,近年来学院选派各专业学生赴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台湾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罗格斯大学、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奥地利萨尔茨堡大学、韩国首尔大学、成均馆大学等学校进行交流访学,取得了突出成果,拓宽了学生学术视野,加强了各院校之间的学术交流,增进了友谊。 C8!1lC6?7es5!7b
哲学社会学院现拥有本科生606人,硕士生359人,博士生279人。学生的学术活动及文化生活活跃。学院还设立了由校友资助的华天通奖学金,现在学院累计已有70人受到资助。从2014年至2017年,全院毕业生保送和考取研究生共计250余人,占毕业生总数的40%,其中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150余人,哲学基地班保送80余人,占基地班毕业生总数50%。毕业生多分配到国家机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其它企事业单位,在国家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他们中间,涌现出大批知名而有重大影响的校友。 G8.,mm,2iB3=6k
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哲学社会学院造就了自己的核心理念:“为人为学其道一也”,积淀成自己的学术传统和治学风格。在哲学系建系30周年庆典上,以高清海教授为代表的老一代学者,把它具体概括为四种精神: f8=,AC8=1jI5~2q
(一)为人治学一致的高尚精神:这是刘丹岩教授经常教导学生的话,学会做学问,首先要学会做人;一个真正的学者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坚持理性,勇于探索。不唯上、不唯书,不迷信、不盲从,不趋炎附势、不顺风转舵,即使身处逆境,也要忠于真理。 O26Pe2~7zg6;3a
(二)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做学问一定要有老实态度,要在基础理论和基本著作方面下功夫,力求功底扎实;要经历严格的专业训练,学会哲学的理论思维方式,处理好历史、理论和现实的关系,理论的根基在现实,理论的依据在历史。理论的研究与创新源于现实,同时又符合历史。这就是理论和实际、逻辑和历史相一致的学风。 r1+1Jl4~9mj3!6s
(三)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我院几代教师一直坚信,马克思主义与任何形式的教条主义是格格不入的,马克思主义没有结束真理。因此,刘丹岩教授经常教导学生和青年教师,学习马克思主义不能拘泥于词句,要把握精神实质,要立志发展创新。高清海教授从80年代初开始,带领我院教师,打破传统哲学教科书体系,深入阐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使哲学面向改革开放的实践,使我院的哲学学科处于我国理论研究前沿,为我国社会转型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面做出了另人瞩目的成绩。 h3;8rV7!6Rz6~6H
(四)百折不挠的坚韧精神:哲学是一门境界至高而又充满歧见的学问,从事哲学事业必须具有开阔的心胸和高尚的境界,要有奉献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否则是搞不好这门学问的。同国内一些兄弟院校老专业相比,我们建系较晚,在学术联系、资料积累、学者队伍建设等方面都需要不断强化。50多年来,学院全体同志振奋精神,艰苦奋斗,呕心沥血,不断发展我们的事业,使学院快速成长起来,跻身国内同专业前列。 S1:8rb3;3tN9.9Z
在未来的建设与发展中,哲学社会学院将继续坚持和突出特色与优势并重的特点,紧密关注和跟踪学科发展前沿,在发展哲学基础研究加强教学与科研实力的同时,适应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需求,注重哲学与社会学、心理学和其他学科的综合研究,为我国社会发展提供战略性、前沿性和对策性的研究成果。 n5=5bg,30N5!8t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 F4-,uY6:9fc7;9E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