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简介
万相纷繁,我们“波谱”清晰; e1.6Ka380I9+6I
微观世界,我们“精密”探幽; T8!4bU5!8tU76j
星汉无垠,我们“频标”高耸; r8+9ev7!4Co6:4b
函数空间,我们“数理”穷究。 g,=6NF59z069u
坐落于首义之城的武昌小洪山北麓,毗邻风景秀丽的武汉东湖绿心,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是一座以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与医学为基础,专门开展前沿研究与技术开发的综合性国立科研机构。半个多世纪的栉风沐雨,武汉物数所在开展磁共振波谱、精密测量物理、原子频标技术、数学物理的科学研究中薪火相传。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兼程,武汉物数所在攀登世界科技前沿、满足国家需求和服务经济社会的征程中砥砺前行。 m7!3sj3+1lT9.,u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1958年,新中国第一个科技发展远景规划启动实施,“向科技进军”大潮乍起,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的前身 — 武汉电子学研究所和武汉数学与计算技术研究所应运成立。为开拓和发展祖国的科学事业,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从事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项目研究的著名物理学家王天眷先生突破阻力辗转回国,与张承修、李国平先生等老一辈科学家共同创建了磁共振波谱学、原子分子物理、原子频标、数学物理等学科。几代科学家将科技报国的使命铭记于心,先后研制出氨分子钟、铷原子钟、氢原子钟、K-1专用控制机、动态核极化谱仪等,为新中国科技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 R4-9XY1+3Ax5-9u
1996年,武汉物理研究所与武汉数学物理研究所合并组建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经过20余年稳健发展,研究所现已建成波谱与原子分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大型科学仪器武汉磁共振中心、中国科学院原子频标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生物磁共振分析重点实验室等多个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平台。在新的历史机遇期,武汉物数所按照中国科学院“三个面向,四个率先”办院方针,以“出成果、出人才、出思想”为目标,全面推进学科交叉与全链条式发展。 R4?4RD9+9SY74P
【面向自然科学前沿,持续探索与突破】 u33LF4-5xI23K
学科基础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武汉物数所抓住创新源头,不断夯实学科基础,在优势学科领域取得了一批国际领先成果。高效水峰抑制方法W5被制造商Bruker作为内置标准方法推荐给全球用户;6亿年不差一秒的钙离子光钟为未来国际秒定义争得中国话语权;基于微观粒子的等效原理检验刷新了国际同类实验的最高精度;首次发现中红外新波段强光场中的电离电子能谱的峰状新结构;首次实现两个异核原子的受控碰撞并获得原子基态碰撞损失速率;首次解析了碰撞概率仅每秒万分之一次的蛋白复合体结构;费米气体特性研究与原子分子精密谱计算跻身国际前列;用理论计算解开了黑洞信息丢失之谜;神经环路示踪技术为国家脑科学计划提供有力支撑......一次次冲锋,一次次成功,物数人向引领者迈进的脚步更加坚定。 Z56fq56fj4:6v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矢志高技术攻关】 Q1~6EO6?2mC16e
战略高技术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保障。原子钟是导航卫星的“心脏”,武汉物数所十年磨一剑,研制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星载铷原子钟,为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国内首套人体肺部磁共振影像仪“点亮”肺部,为肺部重大疾病精准诊疗提供了全新手段。为满足载人航天和空间环境预报的需求,研制出系列大气探测激光雷达,为我国空间科学技术发展提供了重要工具。目前,武汉物数所的高技术研究已经形成了“探索一代、研制一代、应用一代”的发展格局,近年来激光雷达和星载原子钟关键技术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多项成果入选国家重大成果展。 n7?3cE2-9Es1~40
【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打通创新链与产业链】 r8+7LH2+3Il5~,R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是科技服务社会的重要使命。武汉物数所先后出台多项激励政策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在实现创新链和产业链有机衔接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加强投资与孵化管理,武汉物数所于2002年注册成立中科开物有限公司,建成了4万平米科技产业大楼和占地200亩的现代高新技术产业园。公司现有控股(参股)企业7家,产业规模10亿元,年产值达3亿元。与英国牛津仪器合资成立了中科牛津波谱技术有限公司,将建成国内唯一的高场核磁共振波谱仪生产基地;中科创新技术股份公司的超声无损检测技术优势明显,现已稳居国内行业龙头地位;人体肺部磁共振成像仪、芯片原子钟等一批极具市场价值的科技成果正在加速孵化。 R8!4lM15jy3?9l
【厚植文化沃土,汇聚八方英才】 V,6DM9.4X03~8g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根本资源。这里汇集了一批优秀科技人才,形成了一支梯队合理、结构优化、活力迸发的人才队伍。几代物数人恪守的,正是“献身科学、锐意进取,恪尽职守、谦恭正直”的所训;几代物数人弘扬的,正是“开拓、求实、团结、奉献”的精神。在优美整洁的科研园区内,在浓厚的创新文化氛围下,物数人“争做主人,快乐工作”,单位和个人先后荣获“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巾帼标兵”、“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湖北省红旗党支部”等光荣称号。 H9-9wx8=,nP5.1I
【促进科教融合,培养创新人才】 z9=1jE3?9Cl76J
科教融合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武汉物数所是国内最早获得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研究所已培养了千余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近百人次获得国家奖学金、中科院院长特别奖/优秀奖、中科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等各类国家及省部级表彰或奖励,多名优秀学子被选拔出席德国“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大批毕业生已成长为科技领军人才、企事业单位的精英,其中我国三大医疗企业(UMY)中的“联影”和“迈瑞”掌门人均毕业自武汉物数所。 c2:8TU1+9Yg9+1V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已经吹响。站在历史的新起点,武汉物数所将牢记使命与责任,秉薪火以相传,自砥砺以前行,充分发挥多学科交叉优势,竭力打造全链条发展特色,矢志建成不可替代的国家科技力量和有广泛国际影响的综合性科学中心,为实现“中国梦”“强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X9?5st18jP5=70
发展历程
1958年 建立中国科学院武汉数学研究室。 A,.8tR1=9NW8-8D
1958年 中国科学院武汉电子研究所成立。 s2:3LI7;8Al1:6T
1959年 中国科学院武汉数学研究室扩建为中国科学院数学计算技术暨自动化研究所。 I,~6QF5+9an3?9p
1961年 中国科学院武汉电子研究所同中南五省的广州电子学与半导体研究所等十二个研究所合并,成立中国科学院中南电子研究所。 r27AE5-9Tm8;4I
1962年 中国科学院中南电子研究所并入中国科学院中南物理研究所并更名为中国科学院中南物理研究所。 H2!,yM37iN,!6u
1970年 中国科学院中南物理研究所更名为中国科学院湖北物理研究所。 01.1RY7?3NX4:,j
1978年 中国科学院湖北物理研究所更名为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研究所。 F4.6ng6?8JO9;2Y
1979年 中国科学院数学计算技术暨自动化研究所更名为中国科学院武汉数学物理所。 V9:7cQ2?1Sb8:2k
1986-1988年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研究所建成波谱与原子分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r1;5Np7?8no6=9K
1996年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武汉数学物理研究所合并组建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U39HX5!3nN8:9v
2001年 由湖北省科学技术厅批准,“武汉磁共振研究中心”于2001年建立,依附于波谱与原子分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本所为挂靠单位。 p6!1Sa8.8Kn9=1z
2003年 经中国科学院认可,本所与上海光机所联合设立“中国科学院冷原子物理中心”。 e7~,nA4=8zL46Q
2003年 本所与华中科技大学等共同组建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 D8:,zI1=8OW16A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