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学院图书馆简介
黄山学院图书馆创建于1978年,其前身分别是徽州师专图书馆和黄山高专图书馆。2002年2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黄山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黄山学院,我馆也正式更名为黄山学院图书馆。黄山学院图书馆采用计算机集成管理系统,集采访、编目、典藏、流通、阅览、公共查询、期刊管理、统计信息和读者信息查询等功能为一体,实现了图书馆全部业务流程的自动化和网络化管理。 G,-7mY1.7MQ1!,Y
黄山学院图书馆现有率水校区逸夫图书馆和横江校区图书馆两座馆舍,建筑总面积38076平方米,其中率水校区逸夫图书馆31480平方米,横江校区图书馆面积6596平方米。现有各类型阅览室15个和1个密集书库,阅览座位1400余席,各阅览室实行集藏、借、阅一体的开架服务模式,平均开馆时间101.5小时/周,所有电子资源24小时网上免费服务,同时开通了电子资源的校外访问服务。 p6:2uP,;2Ah4~7q
根据学校专业设置和教学科研的需要,图书馆目前已基本形成印刷型文献与电子文献并存,实体资源与虚拟资源的有机结合,初步建立起包括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及徽州文化特色馆藏等多种类型、多种载体的、涵盖全校各学科专业的、能够满足我校本科教学需要的综合性藏书体系,其中徽文化资料的收藏是本馆的一大特色。截止到2021年9月30日,图书馆文献资源总量达564.2844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58.5525万册(件),电子图书201.7152万册,电子期刊204.0167万册;在订中文期刊971种,报纸52种。 l5.2Qs95oI8-2B
现有订购、共享和自建中外文数据库56个,其中自建特色数据库1个,另有免费试用数据库85个,搭建了移动图书馆和“微图”两个服务平台,实现了图书馆服务的移动化。 U78dE7+9hm4.6e
全馆现设有办公室、采编部、流通部、期刊部、技术部、参考咨询部、教师资料中心、特藏部,有在职工作人员33人,其中正高职称1人,副高职称4人,中级职称17人;硕士学位8人,本科学历15人,另有编外工作人员24人。 l8=3ZI,-2kI5+2K
黄山学院图书馆作为徽州地区文献信息中心和知识传播中心,在校不仅担负着为教学、科研服务的职责,而且逐渐扩展服务职能和服务范围,积极走出去为社会服务。为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还与黄山市建立了共建合作关系。作为我馆的特色馆藏——徽州文化资料中心积极参与各类徽州文化学术研究活动,承担了国家、省、校各项徽州文化科研项目,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出版、发表学术论著,收集徽州文献资料,为推动徽州学成为和藏学、敦煌学齐名的显学作出贡献。 H3~1wu,~8iH2-5F
特色馆藏
【中心简介】 w7?2ri1;3QL7?6T
中国历史文化资料有五大发现:甲骨文、汉晋简牍、敦煌文书、明清大内档案和徽州契约文书。正是由于徽州契约文书的大量发现,才出现了徽学这一学科。如今,徽州文化是与藏文化、敦煌文化相并列的三大地域文化之一,它展示了华夏文明的历史,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徽州文化博大精深,是古徽州文明的结晶,也是汉文化精髓的缩影,它内涵丰富,形态特异,体系严实,它的品类之多,范围之广,年代之久远,保存之完好,在全国实属罕见。徽州文化的形成、发展以及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已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每年有欧美、日本、韩国以及我国港、澳、台地区和国内学者来徽州(今黄山市及周边地区)进行学术交流和考察。本中心也多次接待过中外学者。 C3-6gE5?7OT2.2H
徽州文化是一个宏博的体系,它主要包括:徽商、新安理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州建筑、徽派版画、徽派三雕、徽派金石篆刻、徽派盆景、徽州文房四宝、徽剧、徽菜、徽州方言等。徽州历代教育昌隆,它是徽州文化兴起和繁荣的重要支撑。徽州历史上出现过众多的著名教育家和学者,如:朱熹、戴震、胡适、陶行知、黄宾虹等。因此,发掘、整理、保存、编研徽州文化资料并为国内外徽学(亦称徽州学)研究者提供有关的信息,是本中心的应尽之责。本中心主要收集内容反映徽州自然和人文,或由徽州籍人士著述、制作的文字资料和实物资料,目前重点收集反映历代徽州人口、土地和宗法制度的契约文书及谱牒、方志。 N3?6XQ2~5cR42A
一、徽学研究资料。徽州文化研究是我校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面重点发展的特色项目。近年来我校已成功主办和协办了40多场国际国内徽学学术研讨会。收集了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徽学研究方面的期刊论文和会议论文3000余篇,有关徽学研究的现代图书近6000册。 V3=6uJ,.2GU4.,G
二、谱谍。谱谍是历史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一个家族的历史反映历史、人口、经济、人类、遗传等学科,它以独特的方式反映着一个群体,一个区域的历史文化,成为各方人士寻根谒祖的重要凭据。目前收藏古徽州及周边地区谱谍300余部,涉及50余姓氏。 G8:4Uf7?6yg4:7S
三、徽州文书。徽州是中国契约文书保存量最大的地区之一。徽州文书主要集中于明、清两代, 其数量之多,涉及面之广,内容之丰富, 在国内实属罕见。本中心已收集徽州文书约80000余件(册)。 j8-1dv2;1pP8;9C
四、徽州古籍资料。徽州人杰地灵,人文荟萃,遗存了大量文化典籍,现收藏了古徽州一府六县地方志、山水志及人物志五十余种;收集了徽州人所著(或刻)古籍图书以及反映徽州政治、文化、经济、民俗、人文等古籍、手稿、手抄本等文献一千余册。 O4?3Ar7;3Hl1?8l
【徽学研究】 S5=5ac4:9es5=8v
徽学是以徽州文书档案、徽州典籍文献、徽州文物遗存为基本资料,以徽州历史文化为研究对象,进而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门综合性学科。2001年5月江泽民总书记在视查黄山市时指出:“如此灿烂的文化,如此博大精深的文化,一定要世世代代传下去,让它永远立于世界文化之林”。江总书记对徽州文化的深刻理解和赞赏,对推动徽学研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徽学以其特有的魅力得到海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本资料中心收藏了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有关徽学研究的图书、期刋论文、国内国际徽学研讨会提交的会议论文约3000余篇,有关徽州地方社会、文化、历史、经济、地方人文等各类现代图书近6000册。 E6;9ZW9~6EP1=4L
【徽州文书】 j,-6rf41Eu9?9Q
徽州文书是千百年来产生于徽州民间百姓生产、生活中的原始民间文献。徽州文书的大量面世,推动了徽学这门新学科的发展,也是徽学研究的重要资料。到目前为止,通过民间征集方式已收藏约八万余件(册)徽州文书。最早的文书为宋政和年间的石质冥契,纸质契约为明洪武年间赤契。根据徽州文书的内容和形式特点,将文书分为10个大类:土地关系与财产文书,赋役文书,商业文书,宗族文书,官府文书,教育文书与科举文书,会社文书,社会关系文书,民间文化文书,其他文书。在10个大类下,设置了129个二级类目,156个三级类目。我们现已建立了徽州文书特色数据库,自主开发了应用管理软件,用以检索、保存、管理这些珍贵资料。 b6;6oJ3;9Nb9:7A
【徽州谱牒】 06=6UD1?5Aj8.1j
古徽州历有修谱习俗,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历史,反映了一个家族迁徙、兴衰情况,它维系的是一个家族,更是一个民族。家谱不仅是研究宗族演变发展的重要资料,也是研究区域经济史、社会史、人口学、遗传学等重要资料。目前收藏古徽州及周边地区的宗谱三百余部,五十多个姓氏。最早的宗谱是明代正德四年编纂的《毕氏宗谱》,距今已有500多年。 F3!7zM7-8Sn8?4I
【徽州古籍】 m5:9lT2:9mq6~8a
本中心收藏了古徽州一府六县地方志、山水志及人物志50余部。另外还收藏了反映徽州地方人、地、事及徽州人著述的古籍图书,手稿、手抄本等资料近千册。 f6:8iA1+6co6!1V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