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网站 > 安徽农业大学省部共建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安徽农业大学省部共建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锁定 排行
省部共建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15年1月20日获批建设。实验室是在老一辈著名茶学家陈椽、王泽农教授等创建的茶学专业实验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并先后获批为农业部(1997年)、安徽省(1998年)、教育部(2003年)重点实验室,2016年获批建设教育部茶叶化学与健康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2017年,依托的茶学学科入选安徽省世界一流学科奖补资金项目,2018年3月成为安徽省实验室(首批十个之一)。
网站指数
2021-5-19 11:00
最近修复
编辑次数
2022-12-13 20:34
最近更新

安徽农业大学省部共建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网站详情

安徽农业大学省部共建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简介

省部共建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15年1月20日获批建设。实验室是在老一辈著名茶学家陈椽、王泽农教授等创建的茶学专业实验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并先后获批为农业部(1997年)、安徽省(1998年)、教育部(2003年)重点实验室,2016年获批建设教育部茶叶化学与健康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2017年,依托的茶学学科入选安徽省世界一流学科奖补资金项目,2018年3月成为安徽省实验室(首批十个之一)。 D7=1TF8:7fn6-5j

实验室现有使用面积12000㎡,固定研究人员60人,兼聘6人。固定人员中:教授30名,副教授20名,具有博士学位52人,留学回国人员29人,博导23名,国家知名人才10名、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与后备人选9人、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人。兼聘人员中:国家级人才3名,讲席教授3名。已形成了一支拥有15个PI研究团队、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队伍,并获批为安徽省首批省级科技创新团队、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全省十大优秀产业创新团队”、第五届“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f5=7rx1~2og5=3u

实验室坚持面向安徽和全国茶产业发展重大需求,立足学科发展前沿,聚焦茶树生物学基础研究与资源高效利用等重大基础理论和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的创新和突破,打造国内重要的茶叶科学与技术的研究基地、优秀科技人才荟萃之地、高层次人才培育基地,为我国茶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人才保障和科技支撑。 j2~3fC2+8is4?5n

一、实验室研究方向及构架 t7+5xH1=8Rq3:6h

1.茶树生理生态与种质创新。重点开展茶树生理生态研究、种质创新与利用、茶树基因组学及茶树种质资源收集与鉴定。 c3+2ui760l5-4x

2.茶树次生代谢与品质化学。重点开展茶树次生代谢机理和茶叶品质化学研究。 w1.,yG,-5Qh6=,b

3.茶的健康功能及作用机制。发掘茶叶特征性成分的健康新功能及其在人体内的吸收、转化机理。 Z4-5qA1!1YH28M

4.茶叶质量安全与加工利用。重点开展茶叶加工工艺与技术、茶叶质量安全控制技术与茶叶综合利用技术研究。 J7~4mV3;2la2-5e

二、主要创新成果 T2+7pH5!4yl7.,P

(一)破解了中国种茶树全基因组密码 09=3yT38BN2~3P

首次获得高质量中国种茶树的参考基因组,首次从基因组层面系统解开了茶叶中富含独特的风味物质之谜。该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论文自发表以来,一直被美国国家医学与健康公共图书馆(PubMed)收录为热点论文(Trending articles)。 L2+5gx5=6ls5?1X

(二)揭示了茶树多酚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及其转化与调控机理 E860Y5:6Li4-1T

系统研究了酯型儿茶素C环没食子酰基化和儿茶素转化新机制,发现了茶树酚类物质生物合成的分子调控机制,建立和发展了茶树多酚类物质研究的相关技术体系。成果获2016年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二等奖。 J3+,Pm4.8IJ6?5E

(三)选育系列茶树新品种 L2~5gB7=3fM,=8l

选育了发芽早、抗寒性强、产量高的国家级品种--皖茶91、茶农98,选育了高香、高氨基酸的白化、黄化等特异新品种,以及适制安徽绿茶的省级茶新品种7个。成果获2015年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K4!3vG7;5AP5;4Z

(四)分离鉴定了祁门红茶中新的功能化合物 I2:,IL6?2AQ9;8y

首次从祁门红茶中分离鉴定出三种生物碱成分,并通过细胞实验发现这三种生物碱对神经细胞有保护作用,为发掘祁门红茶具有新健康功效提供证据。 u3~6bG68HU3~1c

(五)首次证实黄大茶具有显著的降血糖功效 e,.2Hf5!4Zq5:9q

利用小鼠为模型,发现并证实了黄大茶具有很好的降血糖、降血脂效应,为开发以降糖为健康导向的功能性茶产品,促进我国夏秋茶资源的深度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与思路。 S7?9cg4;1Rt,=6A

(六)引领现代茶叶加工及质量安全技术 p7=6zc2-6ti6;3u

开发集成了连续化和洁化加工、数字化品控和夏秋茶资源综合利用6项关键技术;研建了国内首条绿茶、红茶加工的清洁化、连续化生产线,以及综合利用生产线22条,快速提升了全国茶叶加工技术与装备水平;开发出金寨红茶、速溶黄大茶等新产品19个;获地理标志产品证明商标7个。成果获得2014-2016年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成果合作奖,2018年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O1;2Np7!2ZE8!8y

(七)主导制定系列茶叶标准 06+8qj2?2Mk3;2d

主导并开展了茶叶分类、乌龙茶、绿茶术语等3项国际茶叶标准的制定,提高了中国在国际标准上的话语权;制、修定10余项国家标准,获安徽省“实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先进单位”。 B2:8fw5?,CW,1q

围绕上述成果,近年来共发表论文450多篇,其中SCI收录300余篇,主编出版教材专著9部,参编出版外文专著3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0多项;选育国家级品种2个,省级品种6个;制定国际标准1项、国家与省级标准16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14项。 m1;4Co4!3IH1~3W

三、未来展望 E54bZ,-7NO1~5V

大力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和团队,加大投入、创新机制、优化学科队伍,实现重大项目、国家级人才和创新团队新突破。 N3;8ao,;1kV5~7Z

在科学研究与技术研发上,重点聚焦茶树基因组学、转基因技术平台、优异茶树品种选育、茶树次生代谢网络、茶叶加工化学、次生代谢物健康新功能和新机制、茶叶机采和机制技术配套、数字化品控技术装备、茶资源创新利用与新产品研发与转化应用、茶叶国际标准等领域协同创新,争创一流成果。 f6!1Rv6!3bw3;8X

地址:长江西路130号 A3:2ke,.9tS2:,o

研究方向

方向1.茶树生理生态与种质创新 i3;1nz1~7Ia5.5j

围绕茶树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为核心问题,以创新优良种质和提供优质原料为目标,重点开展以下研究: G9=4GN9!5Sn9+3j

(1)茶树生理生态研究。 g5=6Ax5?9lF7?5K

(2)茶树种质创新与利用。 I5-5oM8:8xK1=,j

(3)茶树基因组学研究。 f9?5Xx7!6LX9-9c

(4)茶树种质资源收集与鉴定。 B6.2MT8=6eb1;6w

方向2.茶树次生代谢与品质化学 e7;,Tx1.,Ct,?9k

针对茶树主要特征性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途径、转化规律和茶叶加工对其转化的影响,开展以下工作: F2?6Kk7+,lF6.6n

(1)茶树次生代谢机理。 k,.,Si8:9hG5?3X

(2)茶树次生代谢工程。 m4?8mT7=9Wp8+3o

(3)茶叶品质化学。 Z1!4rU3+3ES3!8i

方向3.茶的健康功能及作用机制 M,:4sZ9?4OO6+4s

以发掘茶叶特征性成分的健康新功能及其在人体内的吸收、转化机理为重点,为拓展茶叶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提供理论依据。 B9!7KB7=8xT4.4r

(1)茶叶健康功能及其机理。 09!2tP5:1yr,+4n

(2)茶叶健康功能成分的安全性评价。 h9+1vr8+2Hq4:7d

方向4.茶叶质量安全与加工利用 v8!4Lu1.9Sp3:7h

(1)茶叶加工工艺与技术。 x37wE1.6Zp9=1G

(2)茶叶质量安全控制技术。 q7.3jn31fK3-2w

(3)茶叶综合利用技术。 03?8rF4-3ki5=2C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安徽农业大学省部共建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相关热词
安徽农业大学省部共建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子站详情
安徽农业大学 共收录 个子站
安徽农业大学信息化办公室、党政办公室

安徽农业大学信息化办公室、党政办公室 地址: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长江西路130号详情>>

更多>>
最近收录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