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大学水利电力学院简介
青海大学水利电力学院成立于2010年11月,其前身为重建于1973年的青海大学水电系。 r8:1tY,;5We6~9S
本科专业:学院现有水利类(含水利水电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两个本科专业,其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水利水电工程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i5=4fP2;3GB5=4e
学科现状:学院目前设有水利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下设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水利水电工程和水工结构工程四个二级学科。水利工程为省级重点学科,是三江源生态一流学科的支撑学科之一。学院分别在电子信息和土木水利专业学位类别中设有电气信息工程和水利工程专业硕士招生领域。 U7=7WI8;6eY6.9b
师资队伍:学院现有全职教职工56人,其中专任教师49人,教辅人员7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23人,具有博士学历12人,在读博士15人。学院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全国水利工程学科带头人1人,霍英东优秀教师1人,宝钢优秀教师3人,青海省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学科带头人5人,青海省“135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学术领军人才1人,青海省高端创新人才 Thousand Talents program 9人,青海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青海大学教学名师2人。 R6-9rr,.3VS1;,B
人才培养:学院目前本科生在校规模1405人,研究生34人。水利水电工程毕业生可在水利水电相关行业从事研究、设计、施工、管理和教学等工作。电气工程毕业生可在电力相关行业从事系统运行、电气设计、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和经济管理等工作。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均保持在90%以上。每年有20名左右本科毕业生被免试直推研究生,绝大部分到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天津大学、四川大学等985高校。硕士研究生中有1/3继续攻读博士学位。近五年,本科生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大赛中累计获奖200余项。 N6~1ZA5+,ag5:1z
教育教学:学院高度重视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工作,鼓励教师长期坚持不懈地进行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近年来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各方面勇于改革创新,特别是在探索实施MOOC、SPOC、翻转课堂、雨课堂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方面改革成果显著。近五年,学院教师承担课程建设项目十余项,其中“电工基础与电子设计”慕课为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电工电子学”为省级精品建设课程,“电路原理”为电工电子在线开放课程联盟“线上线下”精品课程。承担省部级教研项目10余项,发表教研论文20余篇,获省级教学成果一、三等奖各1项。设有国家级水利水电工程卓越工程师计划示范班,校企合作强化实践育人,重点培养优秀工程人才。 u1.,gN,.1pt4~8D
科学研究:近五年,学院获批科研项目77项,共计经费6000多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19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专题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课题3项),省部级项目18项(青海省重大科技专项1项,青海省重点研发与转化计划3项)。鉴定科研成果5项,获青海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SCI收录30余篇,EI收录20篇,申请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10余项。 O9~3Vq8=2vc82x
平台条件:学院各类实验室占地面积2700多平方米,实验设备总资产2180余万元,保证了各类实验、实践和实训教学水平。水利水电实验中心为省级重点实验室。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和水利水电实验教学中心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3年12月,清华大学水沙科学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在青海大学设立分室;2015年12月设立三江源生态与高原农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2019年8月获批三江源生态系统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水学科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野外科学观测站的重要方向之一,目前实验条件达到西部高校一流水平。 e6?2XI7+30U4-,B
对外交流: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和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分别对口支援学院水利水电工程和电气工程两个学科专业建设。以对口支援为契机,学院加强与支援高校院系的对接和合作,与清华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美国科罗拉多州里大学等共同开设《世界流域管理》国际课程。加强科研合作,发挥联合攻关优势,实施重大攻关项目开展。学院每年支持优秀师生20余人次赴国外深造学习,加强与国外高校、研究所的联系交流。先后与青海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国家电网青海省电力公司、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等10余家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建设校外学生实习实践基地20处。 w8-5CS95XN4-2G
师 资 骨 干
长江学者
◎魏加华,男,汉,出生于1971年9月,博士,中共党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4年至今在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工作,2007年12月至2009年1月美国康奈尔大学访问学者。2014年9月由清华大学对口支援青海大学,现任青海大学水利电力学院常务副院长,省部共建三江源生态与高原农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水文学及水资源方向首席科学家。 F8=8fd5?3wN1~1m
主要研究方向:水文学及水资源、水信息学、流域水量调度、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蓄、空中水资源开放利用等。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重点研发计划、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重大工程咨询等课题4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合编专著5部。先后获得中组部、人事部、中国科协第十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2),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等奖3项。 l7~4RZ6:4Pv8?3e
◎钟德钰,男,汉,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主要从事河流动力学、泥沙运动力学、治河防洪工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研究以大尺度流动中物质输移为主要研究对象,集中于两相流理论及其在江河治理、开发与保护中的应用,形成了完整的泥沙运动的动理学理论体系。近期,从多相流的角度开展了以大气水汽输运问题研究。先后负责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和水利部公益性行业专项等20余项项目的连续资助,出版专著1部,发表期刊及会议论文130余篇,在Journal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ASCE、Powder Technology、Geomorpholo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diment Research等国际重要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大禹水利科学技术一等奖,以及行业机构奖等。 i1?4aV,-2LA,-6I
昆仑学者
◎邵颂东,出生于1968年6月,1992年清华大学水利系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1992年- 1998年,师从于费祥俊教授/王光谦院士,攻读并获得博士学位;1998年-2013年中先后在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日本京都大学、英国普利茅斯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水电学院、香港大学、英国布拉德福大学、英国布拉德福大学工作。现于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工作,任青海大学三江源研究院研究员,青海大学“昆仑学者”。 0,.8aa9-8G01:5K
邵颂东研究员长期从事数值模型的开发工作,具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并熟悉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他的无网格不可压缩SPH法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SPH在自由面水流应用的创始人之一。近年来在国际有名期刊上发表了接近30篇有影响力的SCI 论文,在SCI中的论文总引用量超过600次,在2013年被列为全球工程界SCI期刊最高引用率学者之一。世界同行中使用的不同形式SPH模型,绝大部分基于本人所创建的理论框架。此外,邵颂东研究员开展广泛国际合作,从英国基金委获得了项目资助,并担任日本海岸工学(Coastal Engineering Journal)与科学世界(Scientific World Journal)两个SCI期刊的编委。 u99nS5.1oR63V
◎李铁键,男,博士,出生于1981年,天津蓟县人,清华大学水利系河流所副研究员,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青海大学水利电力学院昆仑学者讲座教授。分别于2003年和2008年在清华大学水利系获学士学位和博士学位。2010年起在清华大学任教,2014年起参加青海大学对口支援工作。 w6:2FG6=4WB7?5W
主要开展河流动力学、水资源分析和水信息学领域的研究工作,成果涉及流域泥沙动力学模型、流域模拟技术、河网几何学、空中水汽通道和云水资源分析、河流大数据等方面。建立了黄河数字流域模型和数字流域平台,提取了全球高分辨率数字河网Hydro30,开展了河流大数据方向的探索型研究。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专著2部,其中SCI收录20余篇,SCI引用200余次。2015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第2完成人);专著《流域泥沙动力学模型》于2010年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IEEE等学术组织会员,Water Resources Research, Journal of hydrology, Hydrological Processes等期刊审稿人。 z9=4ZK1~8rl9.,w
学科带头人
◎解宏伟,男,出生于1966年8月,教授,中共党员。现任青海大学水利电力学院院长,青海省首批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学科水利工程带头,青海省中青年骨干教师,2007年被授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称号;2010年被青海省政府授予学术领军人物。 R2.40D1+7kK1~7K
主要研究方向:主要从事水利工程学科本科和研究生的教学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水工结构。 f47Ej7!6EI8~5e
个人工作简历:1986年7月~至今在青海大学水利工程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1996年9月~1999年6月在浙江大学读水工结构硕士学位,2002年9月~2005年11月在西安理工大学攻读水工结构博士学位。 j17I0,.9jH4.6A
科研项目:先后主持、参与了2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和教育部教改项目,主持完成国家“863”计划项目1项,主持完成教育部项目2项。在国内各类各类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3篇。 Y,?5VR41om4=3z
◎潘起来,男,出生于1964年12月,教授,硕士生导师。1985年毕业于青海大学水电系农田水利工程专业。 i9=3Go2:5xj6:2d
青海省“小岛奖励金”获得者,青海省第二批自然科学学科带头人。多年来,主要从事岩土工程、水工结构工程和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曾先后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春晖计划”和青海省重点科研攻关资助等项目。 v7-,0S9:9cO2?5r
◎李钊年,男,出生于1967年12月,教授,中共党员。现任青海大学水利电力学院副院长,青海省动力与能源工程学科带头人,青海省中青年骨干教师,青海省“新农村规划建设”首批特聘专家。 k,;3Zj8-9hu92L
主要研究方向:主要从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和研究生的教学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光伏发电技术、电气设备在线监测等。 K2.2Uw7~2FH4=9n
科研项目:参加国家“863”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教改项目1项;主持教育部科学技术重点项目1项,主持横向项目2项。主编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1部,参编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1部。发表学术论文32篇。 i1!,my6=,Xk2!7d
教授、副教授
◎刘春艳,女,毕业于兰州理工大学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工学硕士,教授,中共党员。研究方向为电子技术,从事电气工程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及科研工作。主要承担电工电子学、电子技术基础、电力电子技术等课程的理论及实验、实习指导、毕业设计指导等教学任务。 x8.5HR2~5af5!6k
发表学术及教学改革方面的论文共14篇;主持并参与完成校级重点课程建设工作5项;主持并参与校级教改项目6项。主持完成校级中青年科研基金项目1项;参与校级科研基金项目5项;参与国家“863计划”项目1项;参与完成3项省级横向项目;参与省科技厅项目3项。主编教材一部《电子技术基础》,主要参与编写 “十二五规划教材”两部《电工电子学》、《电工电子学实验指导书》。 Y8?1Cz6.,aq5~5q
2009年、2014年和2015年青海大学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2010年“全国电子专业人才设计与技能大赛青海赛区优秀指导教师;2012年9月获“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青海赛区优秀指导教师”;2015年荣获青海省教学成果三等奖(第五完成人)、青海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三完成人)。 w2:,cZ1+8xt4~4n
◎张金霞,女,教授,出生于1965年9月,1987年毕业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工学学士;工作以来一直从事电类课程的教学工作。主讲《电路原理》、《电机学》及《电力拖动与控制》等课程;先后在浙江大学电机系学习过2年、东北师范大学留日预校学习过半年、日本琉球大学电气工学部学习过1年;曾主持教育部“春晖”计划科研项目一项,校级教改项目一项,参与科研教改项目多项。在国际刊物发表过论文1篇(SCI),国内刊物发表过论文10余篇(中文核心多篇)。 f6-7Nk2=2wm3.4G
代表作:Jin-xiaZhang,Yen-weiChen,ZenshoNakao and Tomoko Tateyama: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 for Classification of Remotely Sensed Images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novative Computing, Information and Control(SCI) Y,!8cy6!4bD5=8F
◎张海峰,男,出生于1977年,硕士,教授,1999年7月同济大学工业自动化本科毕业,2005年3月浙江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硕士毕业。 q7!2uJ,+7Bg7;5B
主要研究方向:单片机控制与应用。主讲课程: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微机原理及应用、电路原理、电子设计自动化。曾讲授电工电子学、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电力拖动与控制、电气控制与PLC、电力系统远动、电力电子技术等。承担课程相关的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任务和毕业设计任务,承担电子工艺实习等的实习任务。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和各种课外项目。参与编写《电工电子学》、《电工电子学实验教程》、《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实验与实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利用慕课资源实施翻转课堂的实践》。 V2+,Zg3:4Rj1!7C
科研成果:主持和参与校级项目6项,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春晖计划”项目1项,横向项目3项,主持和参与校级教改项目和课程建设6项。 T5!2Nt,?4qA3:1Y
◎李若东,男,1962年6月出生,教授,九三学社,现任青海大学水利电力学院教师。 z7;5qP2~3aT4:2q
主要从事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本科和研究生的教学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水利工程施工。科研项目:主持横向项目1项,参加1项,发表学术论文7篇。 b9?8NF15dm9=9k
◎陶凤玲,女,1970年10月出生,教授,水文与水资源专业,本科毕业于武汉水电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于西安理工大学。 u,?8tY1=3li8-8M
目前主要从事工程水文学,资源环境经济学教学工作。研究方向:水资源系统工程;科研及成果:主持江苏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项目2个;参与省科技厅项目2项;参与横向项目2项;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M9=2IP8~6nP1=4M
◎孙新建,男,出生于1976年09月,副教授,水利水电工程及铁路工程注册一级建造师,硕士生导师,2012年06月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水利工程专业,并获工学博士学位;2014年04月至2016年04月在清华大学水利工程学科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p99Oi5?9to3.4G
主要研究方向:爆破震动损伤、地下工程与高边坡、土石坝稳定性分析等;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EI收录2片;科研及成果:主持青海省科技厅项目1项,清华大学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1项,参与横向科研项目5项。 J6.9Yk,:8ju7:1x
◎张强,男,出生于1981年5月,副教授。研究领域:水文预报,水资源优化配置。 D4-6O04:9XW3?4i
近年来,以第一作者在国内外发表论文7篇,其中SCI刊源1篇,EI刊源2篇,核心期刊4篇。承担水文预报、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水工建筑物等多门课程。 V9=4lz7;3p07=4E
◎金福宝,出生于1981年4月,博士,讲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共党员,2015年6月获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技术系电气工程专业博士学位,现任电气工程教研室副主任一职。 W2-1Vn9;,ui6=7V
教学研究:2007年进入青海大学水利电力学院任教,主要承担《高电压技术》、《电子技术基础》等课程,年均课时量600左右,曾承担3项校级课程建设任务,现主持《高电压技术》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与考试综合改革项目2项,作为主要参与人参与《MOOC电工电子学教学改革》等项目3项。 S9?4WD3~8Fz,=3l
科研及成果: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电压绝缘与电介质绝缘材料的电气特性研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参与“973”国家重点研究项目1项,国家电网公司重点攻关研究计划项目5项,现主持青海省科学技术厅基础研究计划项目1项,上海交通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1项,现发表论文12篇,其中SCI收录2篇,EI收录9篇,曾2次赴国外参加专业学术会议,并进行分会场报告,获得同行专家的好评。 e5:5Qn3.2Ot8?1w
主要论文:1.Effects of Thermal Aging on Creepage Discharge in Oil-impregnated Pressboard under Combined AC-DC Voltage. IEEE Transactions on Dielectrics and Electrical Insulation, Vol. 22, Issue 5, pp. 2737-2746, October 2015(SCI). J7:8cl6?9v09~4p
2.Effects of DC Prestressing on Partial Discharge in Oil-impregnated Pressboard Insulation. IEEE Transactions on Dielectrics and Electrical Insulation, 2016, 23(1):460-468. (SCI) R,:4zR9!2ah8~2y
◎李明,女,出生于1977年11月,副教授,硕士。2000年7月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电力工程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主要从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四年制本科学生教学工作。 u2+2iF9~2rS,?8k
先后担任继电保护、电路理论、电机学、电力系统分析、高电压技术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期刊上发表论文7篇,其中两篇核心,两篇EI。主要研究领域:电力市场、电力系统保护及稳定性等。 O,-1HM2,gW3~7b
◎唐岩,女,出生于1979年11月,满族,工学硕士,副教授,中共党员。主要从事电工理论与电力电子技术相关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O3:3J08-4mT3~1o
主讲课程:《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电工电子学》等。参编“十二五”规划教材《电工电子学》等教材4部,发表科研及教学改革方面的论文共13篇。主持和参与的教学研究项目共10项、课程建设项目共10项、科研项目共8项。 U9=2ME4-6YN2+2H
获奖情况:2011年获得青海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优秀奖;2013年获得青海省首届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三等奖;2015年获得青海省第五届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作品优秀指导教师、201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青海赛区)二等奖作品优秀指导教师、全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2016年获得青海省教学成果三等奖。 E7:1rb5-5qe6.,w
◎李积花,女,出生于1971年10月,副教授,主要从事水利水电工程教学工作。 g6+3tq6~7cm4.8O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