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网站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锁定 排行
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重庆南路227号
网站指数
2021-2-8 08:33
最近修复
编辑次数
2023-1-6 15:47
最近更新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网站详情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位于创新求索、文化荟萃、包容并蓄的黄浦腹地,红墙映日、梧桐环绕。其前身是由圣约翰大学医学院(1896-1952)、震旦大学医学院(1911-1952)、同德医学院(1918-1952)于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合并而成的上海第二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1997年,学校通过了“211工程”立项。2005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合并,成立了新的由教育部、上海市政府重点共建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进入“985”高校行列。2010年11月,学院成为卫生部与教育部合作共建的第一批十个重点高校中的一员。两校合并以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充分发挥“部市共建”、“部部共建”的体制机制优势,遵循综合大学的发展规律和医学学科的特殊规律,保持医、教、研、管的相对完整性,不断探索实践在综合性大学中发展医学院的模式。 t4?5SA5=8P0,;3z

历经百余年的春华秋实和六十九载的风雨征程,医学院秉持“团结、勤奋、求实、进取”的院训及“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的学院精神,深入探索“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上海风格、交医特质”的交大医学院发展道路,努力打造具有“厚基础、强实践、重转化、塑规范、融国际”的交大医学“精品化”卓越医学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医学院始终以谋国家之强盛、求科学之真知、践医学之神圣为己任,与时代同呼吸、与社会共命运,在医疗卫生事业的壮美画卷中留下了诸多浓墨重彩的笔触,为社会输送了7万余名医学人才。学院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享有较高国际声誉,师资力量雄厚,优势特色明显,学术成绩卓著,集医、教、研以及社会服务全面发展的研究型、创新型院校,综合实力稳居全国前列,在多项学科综合排名中均位列全国医学院校首位。 Z6=7KG,?2nw8!7n

医学院现拥有重庆南路、闵行两个校区。为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对标国际一流医学院标准,进一步夯实学校科研基础、凸显学科特色,应上海市市委市政府“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的总体要求,2019年浦东校区项目正式立项。2020年11月,交大医学院浦东校区盛大开工,历经百余年的上海交大医学院拉开了从浦西延伸到浦东,从黄浦卢湾拓展到张江科学城,从新天地融入到国际医学园区的序幕。 Y2=,Ly3.5rG1:4g

医学院坚决贯彻“人才强院”的主战略,切实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大师云集、人才荟萃。现有教职医务员工39575名,专任教师752名,在职高级职称421人,博士生导师940人、硕士生导师1203人。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5人,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2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人,美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2人,英国皇家内科医师学院院士1人,法国国家医学科学院院士2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4人,国际牙医学院院士1人,美国人文与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法国国家医学科学院外籍通信院士1人,英国皇家外科学院院士1人,美国护理学科学院院士2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8人次,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20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9人,教育部海外名师1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名师19人,上海市教学团队5个,上海市教学名师8人。2011年,王振义院士荣获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c7~4sl9+8Yl5=5A

医学院将培养有灵魂的卓越医学创新人才作为根本任务,经过多年实践探索,逐步形成了“将一批今天优秀、极具创新潜质的学生和不断超越自己、极具创新思维的优秀老师在一起相互激励、共同超越,使我们的学生更加优秀,使我们的老师更加卓越,产生使学生和老师都终身受益的创新能力和智慧”的办学理念,建立了卓越医学特色教学体系,开创了极具特色的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医学教育新模式。近年,医学院持续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加强以基地建设与临床优势为依托,以转化医学理念为内涵的“卓越医学教育体系”建设,坚持提升医学生职业胜任力的教育方向,形成以“精品化”职业素质教育为主线的“一个模式、两个主体、三个层面、四个贯通、五个特色”的医学教育架构,实现扎实基础、主动学习、启迪智慧、提升能力、完善人格的人才培养目标。 B5~8wZ48XD4=6F

医学院共有24个学院(系),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护理学、生物学)及4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有临床医学八年制(含口腔方向,授予博士学位)、8个本科专业(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儿科学、生物医学科学、预防医学、医学检验技术、食品卫生与营养学、护理学),其中,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医学检验技术、护理学为国家特色专业;临床医学八年制(法语班)、临床医学八年制(4+4硕博班)、儿科学“5+3”、临床医学五年制(英语班)是学院的特色班级。2016年以培养生命科学领域卓越领军人才为目标,新增生物医学科学专业。2019年交大医学院高质量完成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医学院作为中国唯一院校接受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WFME)专家组全程观摩,获得中外专家高度评价。医学院目前在校学生9007名,其中本科生3098名,研究生5608名,留学生301名。2010年起,医学院率先探索和实践临床医学专业“5+3”及“5+3+X”改革,深度参与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2020年,新招录住院医师1103名,专科医师规培生409名,分别占全市招录总人数的33%和41%。 k18Kh2-1Cj67R

作为教育部基础医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教育部口腔医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国家级临床技能实验示范中心学科组长单位及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医学院具有临床模拟功能齐备、师资团队雄厚、医疗资源丰富、操作平台先进的基地优势,并通过器官系统整合式课程、临床技能操作、客观化临床考试等全面提升医学生临床技能和创新意识。拥有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4个,国家级临床技能实验教学培训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2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项。2012年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并担任上海市卓越医学教育计划专家组组长单位。历年来,医学院共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1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0门,国家级资源共享课程5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公开示范课8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6门。《常见慢性病的健康管理》成为国内首门护理专业的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图书馆总藏书量近100万册,其中电子图书50余万册,电子文献数据库86个,覆盖临床医学、基础医学、药学、护理学、公共卫生及循证医学等生物医学各领域。此外,图书馆还拥有Primal Pictures、Access Medicine系列等丰富的医学教学资源以满足医学教学需求。 Z2!7fS2-2Kp37y

医学院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和上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首推“健康中国”思政课程,打造“中国系列”课程品牌,通过理论授课、CBL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等多种形式,组织全国劳模、新科院士、医学大家等与师生面对面,依托“宣誓、授袍、缅怀、授帽、感恩”五项仪式教育,深化育人内涵,进一步加强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围绕“卓越医学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搭好课上与课下、线上与线下、本科生与研究生三大互动平台。深化“双师联动,协同育人”工作机制,整合班导师与新生导师工作制度,实施全程一贯制模式配备本科生班导师,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医学思政教育体系。依托新媒体优化工作模式,通过“易班”、“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积极联动,强化网络思政育人功能。深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功能,搭建心理健康服务“医教结合”与“网格化”的关怀体系,建立心理疾患转介绿色通道。建立全程性且有序衔接的职业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全面建设在线就业信息服务平台。 i5.8oS7;,Bb4?5e

从医学教育的本质是终身教育出发,合并原成人教育分院和网络教育分院,新组建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坚持以国家卫生事业发展和社会需求为导向,面向医疗卫生大健康行业,依托医学院内外一流的学科和教学科研师资队伍,整合优质教育资源。目前,学院共有4个国家级继续教育基地,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放射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肾脏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液科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科。为响应“从治疗为主到兼具预防、治疗、康养的生命健康全周期医学的新理念”的“新医科”建设,携手打破“门户”,实现医学教育资源共享,开启长三角医学教育高质量一体化、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促进中西医并重发展的新局面,2019年交大医学院联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南京医科大学、苏州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浙江大学、温州医科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医科大学等高校倡议发起的长三角医学教育联盟正式成立。疫情期间医学院积极推动联盟高校间课程共享、名师互聘、学生交流、联合科技攻关等项目的开展,2020年4月起推出“与你谈科学”系列网络共享课程。 F3?6yb46Yw9?1R

医学院紧紧围绕国家“双一流”的战略决策,以整体提高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内涵为出发点,以培养卓越医学创新人才为落着点,推动世界一流医学院和一流医学学科建设。整体布局、重点突出,稳步推动国家转化医学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积极发挥国家级创新功能性平台在人才培养、平台运行与保障机制、科技成果产出与共享等方面的示范效应,以高峰高原学科和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带动新一轮学科布局优化。医学院现有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三级学科)16个,临床学科、口腔学科、基础学科、药学(与交大药学院共建)等四个学科成为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 D4-9pL7+5QJ81a

学科影响力持续提升,学科排名稳中前行。根据最新美国ESI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统计,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神经科学与行为科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精神病学/心理学等8个学科跻身全球研究机构前1%,其中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和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进入前1‰。在2020年US News世界大学排行榜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17个医学相关学科进入排名,其中临床医学、胃肠病学与肝病学、肿瘤学、内分泌与代谢学、环境与职业卫生、细胞生物学、生物与生物化学、药理与毒理学等8个学科进入世界百强;外科学、胃肠病学与肝病学、环境与职业卫生等3个学科居中国内地高校首位;肿瘤学、临床医学、心脏与心血管病、精神病与心理学、生物与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内分泌与代谢学等7个学科均位居中国内地高校前三。在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ARWU)中,临床医学世界排名201-300,药学51-75。在QS世界大学排行榜中,临床医学排名51-100。根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2017年公布的学科评估结果,我院临床医学全国排名A+、基础医学A-、口腔医学B+、护理学B+、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B-。2020年上海高校分类评价中,医学院位列学术研究型高校第5名(上海市属高校第一)。 g8:6PS9+5JJ4-2y

近年,医学院加强顶层谋划,把握世界科技前沿发展态势,聚焦国家和上海市重大战略需求,持续推进脑科学、肿瘤等重大项目的布局和实施,培养储备优秀医学人才,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近年,医学院设立“双百人”计划,着力培养临床研究型医师和临床专职科研队伍,实施“博士后”激励计划,建设一支支撑学院科研事业发展富有创新活力的优秀博士后队伍,实施“高水平创新团队”项目,破冰学科和院校藩篱,组建跨学科、跨单位的稳定研究团队,明确建设目标,实现临床-临床、基础-临床、医学-理工学科协同创新,组建医学院“临床研究中心”,持续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提升临床研究能力。医学院系统共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68项,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5项,国家技术发明奖7项,国家科技进步奖53项,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奖2项。2020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08项,连续十一年稳居全国第一。2019年发表SCIE论文3902篇,其中CNS(含子刊)论文数37篇。2020年,医学院系统共获授权专利数73项。 T9.8wc6=6rz1!7l

科研基地及平台建设成绩显著。医学院拥有1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上海)项目),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4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重点实验室,25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8个上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2个上海市工程研究中心。上海高校知识服务平台——转化医学协同创新中心初步实现了产学研良性互动及转化平台的建设目标,2014年挂牌为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进行建设。2015年与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共同建设“脑疾病临床研究中心”,探索性实践院所同城协同、联合攻关的科研组织新模式。近年,医学院积极推动在附属医院建设一批如上海精准医学研究院、分子医学研究院高水平研究院,已初步形成优秀人才集聚、重大成果频出的良好局面。 a5!,Hv2;9Pq3~3o

医学院积极参与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各附属医院不断提升诊疗水平和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学院现有12所附属医院,其中7所综合性医院、5所专科性附属医院。拥有3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代谢性疾病国家临床研究中心、口腔疾病国家临床研究中心、眼部疾病国家临床研究中心),1个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共建),1个国家口腔医学中心(共建),1个国家热带病研究中心(共建)。拥有74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不含中医),数量占上海市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总数的54%,16个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医学中心和重点学科。2020年各附属医院开放床位数21634张,门急诊人次达3193.69万,出院人次105.97万,住院手术人次79.13万。目前医学院各附属医院手术人次占全市1/3,治愈疑难杂症患者占全市1/2,以雄厚的综合实力,为上海乃至全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赢得社会广泛赞誉。 K9.30E7:3J02,a

2020年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医学院系统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号召,坚决贯彻上级各项决策部署,先后派出八批援鄂医疗队,共计569人弛援武汉,派出182名医务人员援助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随着全球疫情日趋严峻,医学院积极提供国际物资援助,主动将抗疫中积累的宝贵“中国经验”分享给国际友人,充分展示出交大医学院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担当。 w9-4kI,-3ew85x

医学院积极探索区域协同共建医疗卫生事业新战略,与长宁区政府合作共建上海市同仁医院,并于2014年成立虹桥国际医学研究院,努力实现多维推进区域医疗发展与学科内涵建设。2011年成立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医院发展研究院,大力开展医院管理政策性研究,在国内医院管理领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2019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和上海理工大学共同发起建立“医工交叉创新研究院”和“医工交叉研究生院”。2020年与上海中医药大学携手成立“中医西医汇聚创新研究院”,着眼于中西医交叉优势学科发展方向,推进中西医交叉创新临床和基础研究。同年10月,成立上海交大医学院—中科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慢病防控与健康促进协同创新中心”,将充分整合双方优势资源,聚焦“慢病防控”,开展深度合作。12月,与上海开放大学签约合作,未来将共同建设服务老年人群的健康管理体系,共同推进市民健康与医学素养提升以及共同提升医学教育信息化建设质量。 d2+,qy6!,CE1!2Y

医学院持续深化国际交流,积极拓展教育合作、科研合作和学术辐射,不断提升国际交流的深度和广度。医学院已与21个国家和地区的64所大学及科研机构开了广泛的合作。近年,医学院进一步加强和世界顶级大学的科研合作,建立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单细胞组学与疾病研究中心、与英国爱丁堡大学共建 “全健康研究中心”。与12个国家的37所大学开展了约50个海外游学(短期)项目,本科生短期境外访学比例达50.4%。国际学生教育工作稳步发展,2020年顺利通过了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组织的来华留学质量认证,成为目前全国首家唯一获得八年认证期的高校。 N7?1fM3!3zA4+,N

医学院拥有深厚和优质的中法医学教育传统,中法合作办学已经成为医学院办学特色之一。医学院与法国医学院校的合作历史源远流长,自1911年上海交通大学院医学院前身——震旦大学医学院成立至今,医学院在与法国一流高校的教育合作方面不断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培养了近800名法语医学人才。1997年,医学院临床医学法语班项目正式纳入两国政府合作渠道;2007年,医学院成立“中法医学部”;2013年“上海交通大学与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合作举办的医学教育专业博士研究生教育项目”获得教育部正式立项,成为国内首个中外联合培养医学博士项目。2018年10月,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与法国巴黎笛卡尔大学、里昂第一大学、里尔大学、斯特拉斯堡大学、格勒诺布尔-阿尔卑大学等院校共同创建的“中法联合医学院”正式成立,全面开启医、教、研各领域的深层次合作,标志着医学院的中法医学合作揭开了新的篇章、迈向了新的高度。 v56lD9.4jB2;3z

2013年医学院与渥太华大学医学院签署《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渥太华大学医学院合作协议》,成立“上海交通大学-渥太华大学联合医学院”,2014年“上海交通大学与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合作举办医学本科英文班项目”获教育部批准,2015年起正式开始招生,2017年建设完成中加联合实训中心。 D6;,ou5!7FG3;4X

2019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和国家热带病研究中心携手成立“全球健康学院”,学院整合交大医学院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热带病防控领域的优势力量和全球分布的国际合作网络,旨在培养具备扎实学科基础,创新思维、全球视野的全球健康治理的领军人才。 q74bX6!2Cv460

2020年全球健康学院率先在国内为医学院开设《全球健康》必修课。在全球健康学院建设的基础上,2020年上海交通大学和爱丁堡大学共建“全健康研究中心”,中心围绕人类、动物和环境领域之间的重大健康领域和治理系统,发展“全健康”学科体系,率先在我国开展全健康双硕士联合研究生培养,建立全健康研究与实践基地,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全健康高级人才、为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全健康技术与政策咨询搭建平台,从“人类-动物-环境”健康的整体视角提高我国公共卫生治理能力,服务于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C2~1FK6=1Gc1.6N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医学教育改革进入新时代,医学院的改革发展也迎来重要战略机遇。全体医学院人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立德树人、铸魂育人为根本使命,牢牢抓住国家“双一流”建设和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的时代机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始终坚持医教协同,持续深化医学教育综合改革,全力推动医学教育改革向纵深推进,坚持把医学教育写在祖国大地上,把医学研究写在世界科技前沿上,把医学论文写在人民健康篇章上,为祖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接续奋斗。 n7~6H05;4CC23m

(2020年12月31日) N,~6Ui8.6Ri7?3B

院址:上海重庆南路227号 W6=7xp3=6iT,~9s

发展历程

学院沿革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前身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是由圣约翰大学医学院(1896-1952)、震旦大学医学院(1911-1952)、同德医学院(1918-1952)于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合并组成。2005年7月18日,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合并,新的上海交大医学院成立,崭新的上海交大医学院由教育部、上海市政府重点共建。 m4+3Xx3+4EZ1:1w

1896—1952 A8=4Ve9~9Ed4?4X

圣约翰大学医学院 08+5Pf8=,Nc,;8C

圣约翰大学是美国基督教圣公会建于上海的一所教会大学。建于1879年,1952年撤消,历时73年。在上海教会大学中历史最为悠久。1879年—1896年,创建圣约翰书院,创办人施约瑟。建校初期相当于中等学校。1888年起,卜舫济任校长(至1941年)。 1880年,文恒理创办虹口同仁医院医学班。1896年—1906年,改组为圣约翰学校,设置医科、文科、理科,学制先后改为四年。文恒理为医科主任。1906年—1952年,注册学校名为圣约翰大学,先后成立理学院、医学院、工学院、神学院、农学院。1906年,圣约翰大学医学部,学制改为七年,毕业者授予博士学位。1914年,广州宾夕法尼亚医学院和圣约翰医科合并,成立圣约翰大学宾夕法尼亚医学院,学制七年。先后由莫约西、刁信德任院长。1947年,圣约翰大学医学院成立,倪葆春出任院长。 h9~,pK2!9ky1~3a

1911—1952 l1;7yL4.9mi2.3i

震旦大学医学院 V79CV7.1da7!1j

震旦大学始于马相伯创办的震旦学院,1902年末,蔡元培等请马相伯建学院,马相伯捐三千亩地产予以资助,并请天主教法国耶稣会协助。1903年—1912年,震旦学院,校址在徐家汇天文台旧址,设“文学”、“质学”(即科学)两门课程。1908年起设文、理两科。 1903年2月,震旦学院正式开学,马相伯自任总教习,亲定章程,确定震旦办学宗旨。 1905年2月,法国耶稣会传教士篡改原定章程,学生愤而集体退学,马相伯辞职,震旦学院停办。 1905年8月,震旦学院在法国耶稣会主办下重新开办,成为天主教法国耶稣教会直接控制的大学。 1912年—1928年,震旦大学院,迁址卢家湾吕班路(今重庆南路)。1914年起,分设法政法政文学科、算术工学科、博物医药科。后改称法政科、工程科、医学科。 1911年,设震旦大学院医学先修科。医学先修科两年,临床实习四年毕业。教学医院为广慈医院(瑞金医院)、安当医院(卢湾区中心医院)。 1912年,法籍传教士孔道明任震旦学院院长。 1914年,正式设博物医药科,学制四年。 1915年,改为医学科,学制六年。毕业授医学博士学位。 1928年—1952年,震旦大学,1932年起分设医学院、法学院、建工学院。 1932年,震旦大学获教育部批准立案,将医科改为医学院。院长由法国驻华使馆医师贝熙业兼任。增设牙医系,学制四年。 1938年,富莱梅传教士(法国里昂大学医学院病理学博士)继任院长。 1948年,牙医系改称牙医学院,学制六年。 1950年,牙医学院复称牙医系。 1951年,上海牙医专科学校并入震旦大学牙医系。 e1=9tv8-6In4+2w

1918—1952 A2~7Nd8+4oJ1:2W

同德医学院 k4!9dD1-1mB,=1c

同德医学院建于1918年,1952年撤消,历时34年,它是由中国人在上海自办的一所私立高等医学院校。1918年,中华德医学会会员沈云扉创意开办医科学校。同年8月建校定名为“同德医学专门学校”。德医学会会长江逢治任校长,沈云扉任教务长。设医疗专业专科,学制五年。9月正式开学。初建时租淮阴路19号为校舍。1919年,学校开设附属医院于青岛路。1920年,德医学会决定,学校独立,聘社会名流、学者组成董事会,原维新派领袖康有为任主席董事。1925年,黄楚九出任主席董事,庞京周任校长。学校借同孚路67弄1号为校址。1932年,学校改组董事会,邵力子任主席董事,顾毓琦任院长。以募建所得购置翔殷路五亩土地,建造新校舍。 1935年,竣工启用新校舍,9月学校正式更名私立同德医学院,学制改为六年。 u94aT6?1fe2:8E

1952—1985 O6=2Zj75my2.7Y

上海第二医学院 m1;2AF57Gc,:,z

1952年,9月,华东军政委员会卫生部根据中央教育部关于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的决定,将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震旦大学医学院及同德医学院合并成立上海第二医学院。广慈医院(现瑞金医院)、仁济医院划为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医院。10月24日,举行上海第二医学院成立暨首届开学典礼。宫乃泉兼任院长,胡文耀、王乐三、倪葆春、杨士达任副院长。12月,中共中央华东局组织部批复同意成立中共上海第二医学院委员会,宫乃泉为党委第一书记,王乐三为第二书记。1953年,广慈护校与仁济护校合并建成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护士学校。1954年,宏仁医院划为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医院。1955年,成立基础医学部、医疗系和口腔系。医学院首次招收研究生。1956年,第九人民医院(原名伯特利医院)划归二医附属医院。宏仁医院改组为胸科医院,划归市卫生局。1957年,二医护校下放,由广慈医院领导,更名为广慈医院护士学校。1958年,国家实行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第二医学院成为上海市的地方院校。关子展任党委书记。同年,新华医院建立,规划为附属医院,作为儿科系教育基地。上海第四护士学校划归新华医院领导,改名为“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护士学校”。上海市伤科研究所、校夜大学、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相继成立。卫生部批准儿科专业学制由五年改为六年。第九人民医院(原名伯特利医院)归还上海市卫生局领导。1959年,学校决定将医疗系分为一、二两个部,一部设在广慈医院,二部设在仁济医院。1961年3月正式实施。1962年,上海医学专科学校停办,并入上海第二医学院。6月,新华医院小儿科被命名为新华儿童医院。1964年,第九人民医院重新划归二医为附属医院,作为口腔系教学基地。1965年,学校受市卫生局委托在嘉定县开办上海半农半读医学专科学校(至1972年撤销)。1969年,二医在皖南绩溪县、宁国县筹建后方医院。1971年建成,后方瑞金医院、后方古田医院。1984年,两院合并,改名为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后方医院。1986年,后方医院无偿移交当地政府使用。1970年,开始举办医科二年制试点班,招收第一批工农兵学员。六年共有毕业生2801人。1972年,根据国家统一规定,学校正式招收医科三年制工农兵学员。1975年,经市文教组同意,学校开设法语培训班,从应届中学生中招收50名学员,1978年10月作为大专生毕业。12月,学校恢复研究生教育,招收试点班研究生22名,学制两年。1976年,开始接收外国留学生。第一批9名本科留学生入学。1977年,全国恢复高等院校统一招生考试制度,学校招收本科生570名。1978年,市委任命兰锡纯为上海第二医学院院长。市计委批准建设宝钢医院计划,并明确宝钢医院为上海第二医学院教学医院。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成立,所长高镜朗、郭迪。学校开始招收三年制硕士研究生。1979年,上海市内分泌研究所、上海市免疫研究所分别成立。市教卫办批复,同意撤销上海第二医学院卫校,校舍移交嘉定县,原该校药剂专业并入新华卫生学校。1980年,国家教育部确定上海第二医学院为全国重点高校。卫生部同意二医恢复“医学法语”专业,学制六年。二医夜大学恢复招生,开设五年制临床专业。上海市免疫研究所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免疫遗传学研究合作中心。1981年,新华卫生学校改为“上海第二医学院新华卫生学校”,并经教育部审定为全国重点中等专业学校。二医大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建立医学系三部。同年,教育部批准,二医医学、儿科、口腔三个专业由五年制改为六年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二医为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设6个博士点、21个硕士点。1982年,二医大党委决定,在宝钢医院成立医学系四部。我院与上海科技大学合办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同年,上海市口腔医学研究所成立。1983年,我院编写的《医德学概论》经卫生部推荐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建国以来国内第一本医学职业道德专著。1984年,二医成立检验系和生物医学工程系。9月,上海科技大学、上海第二医学院联合建立上海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本年度,成立上海第二医学院高级医师进修部,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 L2~6Cv3:,Ho4;1S

1985—2005 G6!,SS1+,Lk6+7x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A4:2Wg7+7jV1+3r

1985年,市政府批准上海第二医学院更名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上海市教卫党委决定二医正式实行院长负责制。院长对二医的行政实行统一领导,对医、教、研各项工作全面负责。党委对行政实行保证监督。3月卫生部批准成立上海第二医学院临床药理研究中心。5月,国家教委批准二医增设高级护理专业,学制五年。市高教局批准成立高级护理系。5月,学校建立社会科学系。本年度,二医大医学生物工程研究中心、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传统医学研究中心分别成立。1986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建立卫生管理专业。上海市计划生育委员会同意二医大成立上海市生殖医学研究与培训中心。学校设置成人教育处,撤销原教务处下属业余教育科建制。本年度,学校首次招收医学临床博士生。1987年,卫生部同意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建立“全国医学法语培训中心”。同年,上海血液研究所、二医大口腔医学院分别成立。1988年,经国家教委批准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为试办七年制的高等医学院校之一。学校开始招收外国硕士研究生。学校决定成立社会科学部和卫生管理系,撤销原社会科学系。二医大与复旦大学建立校际合作,培养临床医学七年制及五年制英文班学生。市高教局批准二医大设置医学营养专业,学制五年。同年,上海市整复外科研究所、上海市烧伤研究所分别成立。免疫研究所更名为“上海市免疫遗传学与免疫病理学合作中心”。1989年,经市高教局批准,成立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市教卫办批复,同意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卫校、瑞金医院护校及九院护校合并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卫生学校。1988年6月至1989年6月先后为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上海市纺织局第一、二医院,卢湾区中心医院,市医学检验中心,市儿童医院,市精神卫生中心等11所医院举行教学医院挂牌仪式。1991年,上海市编制委员会同意建立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中法合作建设的卫生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法语培训中心在学校揭牌。经国家人事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批准,二医大设立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同年,上海市激光医学研究所成立。1992年,二医大开始招收外国博士研究生。1993年,国内第一家人类基因治疗研究中心、二医大生物力学研究室、上海市人类基因组研究重点实验室相继成立。上海市高教局医学细胞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在二医大挂牌。同年,上海市高级护理中心在瑞金医院揭牌。1994年,二医大临床医学教育研究中心成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二医大为自行审定博士导师的试点单位。1996年,二医大成人教育学院成立。上海市人民政府组织的专家评审委员会对本校申请进入“211工程”进行了部分预审,同意列入国家“211工程”建设项目。1997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同意将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列为新华医院分支机构。1998年,上海消化外科研究所、上海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成立。嘉定卫校建制归并上海二医大卫校。1999年,上海市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研究所、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小儿血液肿瘤研究中心及二医大与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共建的“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健康科学中心”相继成立。瑞金医院与卢湾区中心医院、上海市政医院合作合并正式启动。2000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全科医学培训中心宣告成立举行揭牌仪式。这是上海市成立的第一家全科医学培训中心。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联合组建医学内植物工程联合研究所。2001年,上海市精神卫生院中心与二医大实行强强联合,共建精神卫生临床医学院。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发育生物学研究中心成立。二医护理专业由五年制改为四年制。2002年,中法生命科学和基因研究中心、二医大公共卫生学院、远程教育学院成立。由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和二医大联合成立的“健康科学中心”举行揭牌仪式。2003年,二医大护理学院及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微创外科中心成立。2004年,教育部公布首批国家精品课程,二医大王一飞教授领衔的“组织胚胎学”名列其中。二医大研究生院、二医大“国药人文与卫生管理学院”成立。中法共建的“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二医大与蒙纳士大学合作协议签字暨中澳卫生管理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分别揭牌成立。二医大与芬兰北中部综合大学联合创立的“中芬医学教育中心”在芬兰科科拉市揭牌。 q,-8SQ4:2Fs6?4O

2005—至今 s1.6tw2~8CY29d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q7+8Mk1?6Nr4+1K

2005年,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正式合并。新的上海交通大学为教育部直属高校,在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和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基础上,组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育部和上海市政府将合作共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同年,医学教育发展与研究中心、二医大生命医学伦理中心成立揭牌成立。附属宝钢医院改名为附属第三人民医院。上海市教委批准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卫生技术学院为独立设置的全日制高等学院—上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由上海市教委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双重领导。6月,医学教育发展与研究中心对二医大二级学院及相关部处开展自2003年教学评估以来首次教育教学整改验收工作,验收采取发展性教学评价,对学校各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及成效等内容进行验收。2006年,医学院“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接受并通过专家组评审验收。同年,上海交大医学院数字医学研究院成立。上海交通大学人文与卫生管理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国药人文与卫生管理学院)更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正式成为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医院。本年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张志愿教授领衔的“口腔颌面外科学”课程,被列为国家精品课程。2007年,医学院妇产科学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干细胞研究所、医学院精神卫生学系、妇产科学系、儿科学系分别成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苏州九龙医院开业。医学院中法医学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科学研究院分别举行揭牌仪式。2008年,上海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在护理学院揭牌成立。本年度首次在学生中尝试国内外联合培养“MD+PhD”双学位研究生。医学院新增口腔粘膜病学、医学影像学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X1:1Bf8:8gS2=8N

历史溯源

- 圣约翰大学医学院 L2-6dr4:6kB9;7l

圣约翰大学是美国基督教圣公会设在上海的一所教会大学,建于1879年,前后历时73年,它是上海历史最悠久的教会高等学府。 H2-,Ul1~5Ge4-5T

圣约翰大学医学院源于1880年文恒理在虹口同仁医院创设的医科。1896年圣约翰书院改组,专设医科,文恒理任主任,将同仁医院生员并入,学制四年。1906年,圣约翰书院改名圣约翰大学,在美注册,学制改为七年,医学生毕业后授予医学博士学位。1914年,广州宾夕法尼亚医校与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部合并,沿用圣约翰大学医学部名称。1947年,圣约翰大学医学院成立,倪葆春出任院长。1949年有教师59人,在校学生298人,应届毕业生25人。实习医院为同仁医院,共有床位400张。 B5?1wo6.9Gj9=9V

圣约翰大学医学院创办早,学制长,重质不重量,前后共培养了466名毕业生。毕业生成才率高,众多校友都是学有所成的专家、名医。1952年9月,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圣约翰大学撤销,圣约翰大学医学院与震旦大学医学院、同德医学院三校合并,成立上海第二医学院。 f9?6lS5.9iD4.8o

- 震旦大学医学院 N7-6ZW,9rj7-5C

震旦大学始于马相伯创办的震旦学院,1903年,马相伯在天主教法国耶稣会支持下创办震旦学院。1911年,设震旦大学医学先修科。医学先修科两年,临床实习四年毕业。教学医院为广慈医院(瑞金医院)、安当医院(卢湾区中心医院)。1914年,设博物医药科,学制四年。翌年改为医科,学制六年,毕业授医学博士学位。学校课程设置、教学大纲皆参考法国医学专业。1932年,教育部批准立案,定名震旦大学医学院,法国驻华使馆医师贝熙业兼院长,增设牙医系,学制四年。1938年由富莱梅继任。1948年,牙医系改称牙医学院,学制六年。1949年,有教师51人,在校学生343人,应届毕业生27人。1950年,牙医学院复称牙医系。1951年,上海牙医专科学校并入震旦大学牙医系。广慈医院为教学医院。 k8:5wG5;,Sc7+6T

震旦大学于1952年撤销,前后共培养学生579人。震旦大学医学院1952年与圣约翰大学医学院、同德医学院三校合并,成立上海第二医学院。 l8=5vD1-1vn9.6j

- 同德医学院 E7-5gL4~2hM5+5c

1918年,中华德医学会会员沈云扉创意开办医科学校。同年8月建校定名为“同德医学专门学校”。德医学会会长江逢治任校长,沈云扉任教务长。设医疗专业专科,学制五年。9月正式开学。1919年,学校开设附属同德医院。 t,=1XH2;7Dn1;2H

1920年,德医学会决定,学校独立,聘社会名流、学者组成董事会,原维新派领袖康有为任主席董事。1925年,黄楚九出任主席董事,庞京周任校长。1932年,学校改组董事会,邵力子任主席董事,顾毓琦任院长,同时开始建造新校舍。在1918年—1935年间同德医学院是一个医疗专业的专科学校,学制五年。1935年,竣工启用新校舍,9月学校正式更名私立同德医学院,学制改为六年。 08~9uk9+9WG71v

1952年,同德医学院与圣约翰大学医学院、震旦大学医学院三校合并,成立上海第二医学院。同德医学院历时34年,是由中国人在上海自办的一所私立高等医学院校。共培养毕业生1055人,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x6~9Dt49jv5!3T

科研突破

1954 k4!5gI3~5MM9=7N

完成国内第一例心脏二尖瓣分离术 p1.8Sv8-,JI8=8T

1956 J4+6MY1~4kM6?,f

国内首次用阿托品治疗锑剂中毒引起的阿斯综合症 q2!3be11eJ2=1H

1958 Z4;7hm3=9dM7;3Y

成功抢救大面积烧伤病员邱财康 F1;9da8=5Py4-8J

1963 E5=5yI8-8VN1;8S

成功实施国际医学史上第一例断肢再植手术 v2-2Rt5-,jx1!1h

1973 f1!9lk9.8dJ66g

施行国内首例婴幼儿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 v1?6CT5!2br1+4N

1977 x1.7Tk,=1Jz2~1U

国内首例同种原位肝移植获得成功 i2.8me5.5Id1+6z

1978 k5=5nH5+3Sf3=5o

完成亚洲首例心脏移植手术 J5~9Ny1?6Ci8=2N

1981 L2=4YU1;2vr8?6y

成功完成国内首例联体婴儿分离手术 K45vN9!3QU,-9y

1986 K96xQ6~1Mq2+4O

在国际上率先应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8年后又在国际上首先证实了三氧化二砷的应用可以特导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凋亡,使得复发难治白血病治疗取得突破 L7+7Rf4+3hR1;6S

1991 F7+,NS3~,Uf5!8K

国内首次进行了头皮撕脱伤原位再植获得成功 x8!6sS7.9xI7?3A

1999 P9?5GY5-1VQ5;2e

研制成功国内首例携带有人血清白蛋白基因的转基因试管牛 a91Dy6:4nf3.3a

1999 u8;4nz1=2Oy9?6p

国内最早研究发展计算机辅助定制型人工关节以及形状记忆骨折内固定装置,并用于临床 S9:6iF6~6kR3;,L

2003 R94IL9:1cv7.7g

成功施行了亚洲首例成人胰岛细胞移植、成人胰岛细胞—肾联合移植 B2;6fn8.7yD,:5a

2004 E6!5Sl1~3Ww7~4u

成功完成亚洲首例腹腔七器官联合移植 X9.1sU3.7GW9+8k

学院档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档案馆前身是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档案馆,成立于1989年6月。1999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档案馆晋升为国家一级档案馆。 x7~1Kh1:,LT8-9c

医学院档案馆总建筑面积1566M 2,其中,档案库房建筑面积1390M 2。档案馆为处级建制。馆内设三个室:业务指导室,负责档案的业务指导、监督检查、收集整理等;管理利用室,负责提供档案利用、鉴定统计、安全保管、信息化建设等;编研征集室,负责档案征集、档案资源的研究开发及医学院院史馆的管理维护等工作。 t6;5GW9?7Jj1:1x

为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学校于1999年2月,成立了学校档案工作委员会,由校长任主任,分管副校长任副主任,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委员,领导全校档案工作。 y7-9ie1:3du2:8P

在档案资源体系建设工作中,档案馆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拓宽馆藏档案建设渠道,通过社会征集、个人捐赠、馆际合作、馆室共建等方式,注重“三重”档案、实物档案、人物档案的收集、征集工作,远赴法国、比利时征集校史档案。 N1;,Dl3?,RG8~3V

在档案利用体系建设中,档案馆既保留传统利用方式,同时不断创新服务形式,提供高效、便捷的档案利用途径。在制发档案证明,函复公正查询,提供档案原件阅览,档案复制,编史修志,法律公证,房屋修缮以及服务民生等方面均取得较好的成效。建立电子阅览室,实现数字档案的自主查询,申请利用。开展学历、学位,成绩的中英文翻译等网上认证工作。根据权限,提供校园网内部开放档案的远程利用,提供数字化档案的异地传送等服务。 H9+8bB4=6ZU,~,d

在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完善软、硬件环境,推动档案信息化建设项目。2012年,医学院数字档案馆建设项目通过验收。通过医学院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档案信息查询利用系统、多媒体档案管理系统等,满足档案工作科学管理,双套制存储,多渠道利用档案的需求。通过专题数据库建设,形成《校友人物》、《成果展示》、《医学院报》等专题档案;经过档案资源整合,深度挖掘,形成《人物档案》、《历史上的今天》、《网上院史馆》等特色档案编研成果,进行网上展览。档案馆服务校园文化建设,服务社会民生的能力逐步提高。 v6!9ku,-3gV,3g

档案馆先后荣获1991年上海市档案系统先进单位,1998年上海市学校档案工作先进集体、2000年上海市档案系统先进集体、2013年度上海市教育系统“巾帼文明岗”等荣誉称号。 n7;6IR5!7fx6!5R

馆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西院一号楼 上海市重庆南路280号 u4:5Kj5!3qU4.7r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相关热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子站详情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共收录 个子站
更多>>
最近收录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