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学院化学与资源工程学院 简介
化学与资源工程学院的前身是红河学院理学院,理学院是2003年蒙自师专升格为红河学院时最早成立的三个二级学院之一,由创建于1978年的物理系和化学系组建而成。2021年4月,学校院系调整,物理系调至工学院,理学院同期更名为化学与资源工程学院,下设化学系和冶金工程系,开设化学(省级一流建设专业)、冶金工程(省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食品质量与安全(云南省专业综合评价排名:6/14)三个本科专业,涉及化学、冶金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三个一级学科。 o2!9Oz,=3Pi,;1l
化学与资源工程学院现有教职工49人、正高职12人,副高职15人,博士17人、硕士26人。现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云南省突出贡献专家2人、省委联系专家1人、云南省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云南省“青年拔尖”人才3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与技术带头人2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3人;云南省高等学校名师工作室1个;获得云南省级化学专业教学团队1个、云南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获得云南省化学教师职业技能大赛一、二等奖各1项、云南省教学比赛二等奖1项、云南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1项。 Q1~5LM7=5ie6.5v
历经十余年的快速发展,学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项;获得科研项目立项130余项,总经费1400余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26项、省级项目28项、省教育厅、州科技计划及校级项目80余项;获得专项项目100余项,其中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省级学科建设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专项经费近1500万元;获得各级质量工程项目185项,经费近310万元,其中省级质量工程项目49项,校级质量工程项目136余项。发表论文780余篇,其中SCI收录近170篇,EI、ISTP收录230余篇;获得授权专利近50项。 w7!5nd9?3SJ4:4S
学院办学资源雄厚,拥有“材料与化工”校级专业硕士建设学科, “化学”云南省硕士点建设学科,“有机化学”云南省重点学科、云南省高校“天然药物与化学生物学实验室”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校“地方特色资源利用与新材料重点实验室”和云南省高校“特色食品、消费研发及其质量安全工程中心”、云南省高校“红河州民族药研发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校“失效贵金属催化剂清洁提取高值化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再生资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失效贵金属催化剂循环利用联合创新实验室”等学科平台9个;拥有云南省高校光活性化合物的发现与合成科技创新团队1个。学院实验楼建筑面积8000余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近2400万元,设有基础实验室、综合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创新设计实验室等专业教学实验室近40个;设有应用分离分析实验室、能源新材料实验室、特色生物资源实验室、光化学与催化实验室、合成化学实验室、功能材料实验室、食品储藏与加工实验室、冶金中间产物处理研究实验室等科研实验室近20个;拥有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高自动比表面与空隙分析仪、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电化学工作站、微波消解仪、全自动固相萃取仪、全自动凝胶色谱仪、荧光分光光度仪、红外光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真空油炸果蔬膨化干燥机、离子色谱仪、多功能制粒机、小型真空冶炼炉、中频炉等大型仪器设备,总价值达2200余万元。学科平台及科研资源全部向本科生开放,为创新创业教育及专业核心技能培养提供强力支撑。 w4.4wd38WM,-1J
学院面向地方产业发展需求,立足学科专业优势,践行“学生为本、教学保障、科研创兴、应用增效”的办学理念,依托云南省化学重点专业、云南省化学专业教学团队、云南省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云南省本科实践教学能力提升工程项目、云南省冶金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等育人平台,坚持立德树人的核心地位不动摇,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院定期开展专业调研,适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开展成果导向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改进办学水平。2019年以来,化学专业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平均年升学率超过15%,冶金工程专业初次就业率超过98%,位居学校前列。迄今为止,学院已为云南省化工、冶金、食品药品生产、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环境检测与治理、基础教育等行业培养输送高质量应用型本科人才2400余名,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Q4!9uX3:3wO3~6K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