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嘉定区清水路小学简介
清水路小学是一所公办小学,位于上海市嘉定区菊园新村,坐落于嘉定区清水路200号。清水路小学于2006年9月建成,建筑基地总面积426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11481平方米。其中教学楼4014.1平方米;图书馆、科技楼2526.5平方米;艺术楼904平方米;行政楼977.4平方米;风雨操场、食堂1628.2平方米;体育管理房343.3平方米。学校专用教室、图书馆、体育馆等场所设施和使用均达到教育部要求 。 V8!9aH1=6Eg2!8p
校园环境
学校以“塑造开放性空间、空间多元化、校区标识性和建设经济性”为设计理念,在环境设计中,配以雕塑、水面、地面铺装点缀其中,创造生动活泼的小区景观;总体设计以绿化为主,校园文化与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相融,营造了“竹之韵”、“水之灵”、“石之秀”等适合学生学习、生活的优美校园环境。 x9?5sR1;6Fp6!1Q
教学设施
学校设施先进,环境优美。区政府和教育局投入大量资金,配备250米的环行跑道及人工草坪草场,30间上课教室。现有计算机教室2个,电子阅览室、音乐室、舞蹈室、自然常识室、劳技室、三棋教室、教工活动室、多功能教室各1个,还有先进的校园网管中心、移动多媒体、广播演播系统、现代的电子展示屏等先进的设施。场地设施的管理制度齐全,配有专人负责,活动方案合理、操作规范。学校的资源不仅服务于教学教育工作,还定期向社会、家长开放,成效明显,赢得社会各界赞誉。 V6!9AW8=7he2.,o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教职工57人,学生近600人。专任教师50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2人,占教师数的4%,小学高级教师16人,占教师数的32%。大学本科学历44人,占教师数的88% D,~1jU21ZQ3!,M
现有区骨干教师2 名,2人已完成研究生课程班的学习。 p,!9dG4;7fk3;7S
社会荣誉
学校精神:清新、和谐、蓬勃、向上;办学理念:净水育才、厚德载物、共享清水幸福;办学目标:构筑校本文化、培育城市新人。学校已经承担2个国家级课题、1个市级课题、4个区级重点课题。被学校先后成为为“上海市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实验基地”、“上海市新课程实验基地学校”、“上海市A级食堂”、 “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 “上海市红十字达标学校”、“嘉定区素质教育示范学校”、“嘉定区文明单位”、“嘉定区优秀家长学校”、“嘉定区体育特色项目学校”、“嘉定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学校已经连续三年获得嘉定区教育系统"推进素质教育。 J5;6eb1+8KL,~7Y
提升办学水平"示范学校第一名的殊荣。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全体清水人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在各级各类活动和比赛中,硕果累累,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e4;9vV3-1eL6~9t
面对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面对办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我们要继续立足课堂,潜心研究教育教学,加快学校沪剧、三棋特色教育的发展,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使学校的各项工作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F,-2qV6~4rF3:8U
学校历史
一、 高义桥边的起源 q3,IV5:3mU1:5U
吴拯寰,清水路小学的创史人,我们清小应该永远记住的名字。 w1;7kw6~3ee,;4J
吴拯寰字祖耀,号拯庐。民国三年(1914)毕业于江苏省立第二师范学校二部,任上海县立务本女中教师,兼任上海私立专科师范教授。民国十一年(1922), 吴拯寰与秦世华在嘉定孔庙明伦堂举行了新式婚礼,不拜堂、不办宴席,只以茶点招待宾客。文明结婚的良俗成为当时的美谈。吴拯寰曾主编出版《孙中山全集》等20多种书集,主编出版《岳飞》等10多集连环画。他还是一位多产的诗人,一生写诗万首以上。 F5-7Nd7.3sZ5~3C
高义桥,嘉定历史上一座英烈之桥。 f6-9ac8.2gg7:7a
据《嘉定县志》记载:“民国十七年(1928年)4月,嘉西乡农民开展了五抗运动,即抗租、抗债、抗粮、抗捐、抗税运动。领导人周慰农(中共江苏省委特派员)、沈金生(中共嘉定县委书记)、廖家礽、陆默深、毛品章,以及部分中共党员和农民协会骨干19人,惨遭国民党军警杀害于高义桥西堍。”嘉定人民每逢清明经常集会于桥下祭扫,缅怀先烈。 f6-2mF3;,UP4!,V
抗日战争时期,在那时,高义桥畔,曾经聚集着许多离乡背井的难民、船民。他们的生活十分艰难,居无定所,子女亦根本无法上学读书。民国二十六年始,当地一位名叫吴拯寰的善人,将其坐落在老西门外练祁河畔,高义桥东边、接官桥西边的一幢住宅捐了出来,取高义桥之名,为穷苦的船民、难民子弟创办了“私立高义小学”。每学期还拨出2000银元,为校长、教职员工、图书、仪器标本、办公经费等。 a2.9Ym25cl6;5F
高义小学在解放前的很长一段日子里,由于战乱等等原因时停时办,但就像“水滴石穿”的校训精神一样,无论艰难困苦,都永远不停的坚持梦想和信念,为了让穷人和普通人家的孩子有学上。 I6;2mS6+4HN7~1E
二、 西大街唐家弄的岁月 h5:6Ib16FE5-1A
1957年左右,小学生入学出现了高峰期。于是,高义小学搬迁到了西大街唐家弄172号一家高姓人家的老房子里。楼上的部分是教师宿舍,楼下有一个很大的客厅,隔出了5间教室,还有一家理发店、天井、厢房,厢房做教室办公室;外面那块不大的场地就成了操场。 L3.5cS1:6hY36x
高义小学发展成为有12个班级的民办完小,并由民办学校改制为公办学校。后来,沪嘉船民子弟小学和嘉丰子弟小学也相继并入。在清小的校史里,流传着“船上流动教学”的故事,老一辈艰苦创业、教书育人事迹,的始终激励着后人。 K5+9dI7:2In7=1p
当时,嘉定运输合作社是以水泥船,铁壳船进行水路运输,为嘉定人民运粮食、棉花、煤炭,各种建材等生产,生活原料。运输工具,以一条拖轮连接十二条船,船民已船为家,所以一条船就是一户,大人小孩均生活、工作、休息在船上。他们流动大,江苏浙江是必跑地方。因此嘉定教育局在1964年为解决船民子女享受教育权利,采取两种形式的教育方法,即为固定与流动方式:固定-—是每当船队回嘉定都卸货,分别由附近学校委托老师进行教学。指西门在面粉厂、嘉丰厂,北面在轧花厂,南面在轧米厂。流动——是指派教师跟随船队在船上教学。 r8;3vz5~,lQ1?9w
退休教师居世逸回忆: z7+7Eq6:3UN1!8i
“那时,我虽然是一名教师,但我是在解放后农村扫盲夜校学到一点知识,1953年我18岁读小学四年,二十一岁小学毕业,1959年初中毕业考入安亭师范,由于我严重牙周炎,需拔牙换假牙,故休学一年,于1963年安师毕业。所以我深知知识对每个人是多么重要,这个报恩,所以我申请为船民子女流动教学贡献微薄之力。我的申请得到了批准,带上行李生活用品跟随船队与船民子女同生活、学习。刚开始工作很困难,因为船民是苏北地方的人,一是语言不懂,生活习惯也不同,我只能学习与适应环境。白天在航行中,我与学生在后梢上课、唱歌。因此最短一星期回嘉定,最长的要三十天才能回家。 S5;7Yn8:2Hx9+6N
“后来文革中,离开流动教育,回到岸上沪嘉子弟学校。他是船民子女寄宿制学校,学生们家庭经济差,学校简陋,我们老师不但授知识,而且要关心他们的生活,搞个人卫生,生病了要通知家长。晚上老师轮流值班,确保安全。 n,=4Te1;8ko5=1q
“现在他们都成了家,有的事业上有了成就。在2016年4月11日他们同学聚会,邀请我们老师参加,表达对老师的恩情说:你们老师当年教我们知识,关心我们生活,如何做一个有用的人,你们是我们再生父母,我们永不忘、祝您们健康长寿。” U,.7CO9=3Qe8-1c
据老一代人的回忆:船民的孩子是非常质朴和懂事的,一些带着弟弟、妹妹一起上学的哥哥姐姐们都会帮助老师把他们照顾好,让父母亲放心在船上跑运输。船民们有个习俗,男孩出生后要剃桃子头,要在后脑勺上扎一根长长的小辫子,脖子上戴着银项圈的小男生,坐在教室里摇头晃脑的读书,显得特别抢眼,也成为学校特有的一道风景线。 U2=5AE9~5EW5+6r
三、 “螺丝壳里做道场”的疁西小学精神 w86mY79Fu3?7W
孙兰芬,高义小学更名疁西小学后的第一任校长。 b7,sh8:4Zi9=5s
回顾学校的发展,特别是学校刚成为一所独立学校时遇到的困难、困惑,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感慨。当时,学校地处嘉定镇西的西大街,是一所被居民住宅包围的弄堂小学。身处其间的疁西小学占地五亩,前后两幢楼,外面下大雨,食堂下小雨。大雨时节,老师常常担心校舍会不会有倒塌的可能。凡是有车辆要进学校,由于弄堂太狭窄了,通往学校的必经之路——小区道路两旁还立起了两根水泥栏杆,擦擦碰碰是常事,所以十有八九事后都要去汽修厂修理。 J7~4Xg59Fm5!6t
当时的疁西小学学生来源复杂,外地学生占比95%以上,本地户口大部分是安徽倒流沪(父辈祖辈等支援安徽落实政策后回沪家庭)。家长中很多是文盲,高中及以上学历占比1.2%。家长忙于生计,根本无暇顾得了孩子的学习。 F7=8Ef97Wg2;9t
退休教师王俊仙回忆那段日子时,感慨万千: l1=5aA9.3ca71p
“在70年代,还没改革开放,人民的生活很贫困。我们做教师的工资很低36元1月,学生大多是农村子女,他们2元学费也付不出,有的还要减免1元。每学期春游或秋游,去西郊公园看动物,他们只带一盒冷饭2条酱瓜。家长能给一个荷包蛋那真是快活极了。只有少数职工子女能带上一个苹果、一盒蛋炒饭。他们吃得津津有味,职工子女有的还能吃得起4分一根棒冰。 W1=9Tp7?3vv3-9o
“农村子女身无分文,只好嘴干。我见了不忍心,出于关心花4角钱买了40杯开水,排队吃,每人一杯,解决了他们口渴。平时农村子女无钱理发,头发长了,乱蓬蓬的。我私自买了一套理发工具,学会为学生们理发,学校领导看见表扬了我,还替我付了理发工具的钱。我得了校领的支持,心里特别感动。一年一年的理发,进步很快,很多老师子女也来请我理发。时间放中午休息的时候,天天如此不计其数,这是有目共睹的。虽然今天我这批老教师都已退休了。但在清水总有一种精神令人感动,总有一些故事值得我们永久珍惜。” B6?9wa1.,wS2.5k
老校长孙兰芬回忆: a,?1GA6~5JN3!6v
“就是在那样的艰苦环境下,疁西小学的教师坚守着创始人吴拯寰办学理想和“水滴石穿”的坚毅精神,以及一代又一代学校前辈教师的教育信念,不管外界风云变化,老师们始终兢兢业业、风雨同舟,不改初心。学校组织了各种教学评比活动,广大青年教师主动上公开课,中老年教师认真做好传、帮、带工作,学校呈现出一种你追我赶、坚持不懈地风貌,也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好教师,如后来都走上校长岗位的刘伟红、何兰、龚惠芳等老师,还有李青、张维蓉等也担任了学校的领导岗位。同时,老师们认真辅导学生参加市、区级的各项比赛,成绩喜人。” s8;4US4:9pP8?5F
四、 走在持续新优质路上的清小 D7=7fA9+,IW,?6J
2006年,经嘉定区政府、人大、政协等有关方面充分调研,决定把疁西小学易地重建,新校址位于清水路200号,并改名“清水路小学”。学校设30个教学班,总建筑面积为11481平方米,其中有科技楼、教学楼、艺术楼、行政楼、风雨操场、食堂、体育管理用房等。 x,?,co89iB6~8Q
说起清水路小学的校名,也有一个励志的故事。 n4~9yQ2-9lG9~,a
我们这所起源于练祁河上的历史老校,抓住迁址新建的契机,在教师、学生、家长、社区代表中广泛征求意见,在层层评选后,最终确定了以地域特点和文化寓意相结合的校名。以“清水”为校名,不但寓意着不忘办学者吴拯寰先生的初心,不忘嘉定母亲河练祁河的恩泽;也寓意着“为有源头活水来”,学校将以此为办学宗旨,以源源不断的知识甘泉浇灌一批批新苗、培养一批批新人;更寓意着学校将继承“水滴石穿”的校训精神,以坚忍不拔、坚持不懈的努力,朝着既定的办学目标、培养目标,克服一切困难,不断创新、持续发展。 p7.1Xi7=8CW8:3O
近年来,学校从办学传统和水滴石穿校训精神出发,确立了“润泽教育”的办学理念。 r3=3mz1;8dl,.2G
贾思勰在《齐民要术·栽树》讲到:“时时灌溉,常令润泽。”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上善无痕,润物无声。一切至善的教育都是温润无痕,自然流入学生心田的,能让每一个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卢梭说:“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人的心灵,帮助人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 p,3FD,+60I8.6A
“润泽教育”是一首涓涓流动的诗:境润、治润、德润、师润、教润、研润、课程润。教育每天、每时、每刻都在悄然发生。一段文字、一曲音乐、一种情境、一抹微笑、一个眼神都是一种悄然生长的力量。教育是和风细雨的润泽,教育是水滴石穿长年累积的不懈努力。 h39Ai7:,jO5;6S
时光荏苒,岁月变迁。清水路小学——一所诞生在练祁河畔高义桥边的学校。自民国十九年(1930年)建校以来,嘉定的母亲河——练祁河水和学校“水滴石穿”的校训精神一样,滋润着学校从一所难民和船民子弟学校发展成为一所“上海市新优质学校”。如今清水路小学的坚持不懈、水滴石穿、永远进取的坚毅精神,就在那个时候奠定了优良的基因。 E5=5tv6.1ax9?2W
清流不改,水润华年。 D7.3nd2!8nC6!7R
清水路小学将与逝者如斯的练祁河、与瞬息驶过的轻轨11号线,以水流不息、水滴石穿的进取精神,向未来奔去! N1+9XF3?9qV4!7f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