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物理科学学院简介
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物理科学学院(英文名:School of Physical Sciences)是从新中国第一所研究生院——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前身)物理系发展衍变而来。 H,;1Yu4.8GK5+1P
历史上,中科院物理学相关的研究所汇聚和造就了一大批为新中国科技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其中代表人物有“两弹一星元勋”于敏、王大珩、王淦昌、邓稼先、陈能宽、周光召、赵九章、钱三强、彭桓武等,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黄昆、谢家麟、张存浩、于敏等,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获得者赵忠贤等,新中国主要学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吴有训、严济慈等,他们同时也为我国的物理基础科研事业和物理学科的发展做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 N,!6r079bB8~4w
现在的国科大物理科学学院由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承办,理论物理研究所、高能物理研究所、半导体研究所、声学研究所等共同协办;其他与物理学科相关的京外十多个研究所参与建设。院长为高鸿钧院士,学术委员会主任为赵忠贤院士,教学委员会主任为向涛院士。 c11oT12lC3:9O
“科教融合”物理科学学院包括物理学系、近代物理系和实验物理教学中心,含10个教研室;设有院士领衔的学术委员会、教学委员会和教学督导委员会;拥有强大的师资队伍:岗位教授199人,其中院士18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5人。校部专职教师28人,其中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拥有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装置、江门反应堆中微子实验装置、兰州重离子加速器、上海光源、散裂中子源等一批国家大科学装置;研究领域不仅包括了物理学基础性、前瞻性研究,并且还向应用延伸;在积极主动地瞄准科技前沿、开展原创性科学研究的同时,还结合国家战略需求攻坚克难。他们正在物理科学领域不断实现新的突破,例如铁基超导纪录的刷新、中微子振荡模式的发现、量子通信的进展等,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合作组获得2016年度的基础物理学突破奖。强大的科研平台、杰出的科学家群体和广泛的国际交流使得物理科学学院在国际上已有较好的声望和地位,在国际物理学界有较大的影响。 p6,Ew7-,NN4:8N
目前,物理科学学院承担着物理学一级学科的研究生教学任务和物理学科的本科教学任务。研究生教学开设课程85门,其中秋、春季学期开设专业核心课24门,专业普及课44门,专业研讨课9门,公共选修课1门;夏季学期开设高级强化课3门,专业研讨课3门,公共选修课4门;此外还有贯穿3个学期的科学前沿系列讲座40余讲。本科生教学开设课程25门,其中公共必修课6门,专业必修课8门,专业选修课8门,及科研实践系列课程。 U8?3Oz,.5cp9=1k
物理科学学院秉承国科大“在高水平科研实践中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育人理念和育人优势,以卓越为发展目标,在继续保持国内领先的基础上,努力成为国际物理学领域最有影响力的几个学院之一。 d2+6rR5.7Jw17R
物理科学学院欢迎国内外同行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开展合作! j4=1UI,+4xU6!,t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