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网站 >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锁定 排行
粮食作物研究所始建于1931年,其前身为中央农业实验所植物生产科农艺系和全国稻麦改进所,新中国建立后,历经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食用作物系、中国农业科学院江苏分院粮食作物系等,1978年更名为粮食作物研究所。建所以来,粮作所秉承先辈精神,矢志不渝,以提高粮食生产水平为己任,在农业科研中取得了丰硕的科技成果,培养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江苏乃至全国的农业发展和科技进步做出了卓越贡献。在农业部“七五”、“八五”、“十五”和“十一五”科研综合实力评估中,均被评为全国“百强研究所”。
网站指数
2021-8-25 15:52
最近修复
编辑次数
2021-11-22 09:08
最近更新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网站详情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简介

粮食作物研究所始建于1931年,其前身为中央农业实验所植物生产科农艺系和全国稻麦改进所,新中国建立后,历经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食用作物系、中国农业科学院江苏分院粮食作物系等,1978年更名为粮食作物研究所。建所以来,粮作所秉承先辈精神,矢志不渝,以提高粮食生产水平为己任,在农业科研中取得了丰硕的科技成果,培养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江苏乃至全国的农业发展和科技进步做出了卓越贡献。在农业部“七五”、“八五”、“十五”和“十一五”科研综合实力评估中,均被评为全国“百强研究所”。 W9=1YD9?4ga9-4y

【人才队伍】 o,-1Ni6;,GR4=,v

全所内设优良食味水稻育种团队、常规水稻育种团队、小麦遗传育种团队、玉米研究团队、甘薯研究团队、稻麦绿色高质栽培团队 6个研究机构和综合办公室。现有在职职工99人,其中在编职工75人,博士后3人;研究员21人,副研究员31人,助理研究员及以下27人。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4人,入选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入选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16人,入选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4人等。 n23yU7?,GR8?4V

【科技创新】 k1+8Xm9=7Ff7=6K

进入新时期,粮作所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聚焦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需求,重点围绕水稻、小麦、玉米、甘薯等主要农作物,开展优异种质资源创制、优质、高产、多抗新品种选育及育种新技术、高效配套栽培技术等研究与示范推广工作。 V2=,FN8~1wc9-1r

“十三五”以来,全所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11项,累计到账项目经费1.05亿元,通过审(鉴)定新品种53个,申请专利49项,其中PCT专利1项,授权专利32项,获得新品种权41项。高质量论文取得历史性突破,发表论文261篇,其中一区论文7篇,二区论文22篇。获各类科技成果奖20项。累计成果转化收益6371万元。 c48Ho,+9EX920

以“江苏省最好吃大米”南粳46、南粳9108为代表的系列良食味粳稻新品种覆盖江苏不同生态区,年推广面积占江苏粳稻面积近50%,解决了长江中下游粳稻“高产不优质”的技术难题,获全国水稻食味品质品鉴金奖30余次,获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一等奖。 W5.5lv23ey3:6k

以宁麦9号为骨干亲本改良育成宁麦13等系列弱筋小麦品种,覆盖淮南及长江中下游麦区,其中宁麦13成为我国推广面积最大的弱筋小麦品种,被称为淮南"麦王",2017年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H2?9jR5?6xW1:4O

以高产、稳产、多抗为育种目标,开展鲜食糯玉米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研究,育成了苏科花糯2008、苏科糯1505、苏玉20、苏玉29等食味品质优良、类型多样的糯玉米、普通玉米品种,获中华农业科学技术二等奖、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i7!3yr4+9hV7?5v

在富含花青素、胡萝卜素资源创制、轻简高效标准化栽培技术集成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育成以宁紫薯1号、苏薯16号等为代表的“七彩甘薯”优质食用甘薯品种在生产上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2017年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x1,gZ8:5wy3+4P

【科技平台】 V5~,da5;4IY7?8S

全所建有国家水稻改良中心南京分中心、农业部原原种繁殖基地、江苏省优质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南京综合试验站(水稻、小麦、玉米、甘薯)、国际水稻研究所-中国江苏省农业科学院(JAAS-IRRI)联合实验室、中韩(JAAS-KRIBB)甘薯生物技术育种联合实验室、JAAS-CIMMYT小麦病害联合研究中心等。 04.40y5=1ub6?5I

【国际合作】 I9.9UF7;6Sm35W

坚持开放合作理念,拓宽“朋友圈”,延伸“合作链”,提高融合度,深入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推动科技成果走出去。先后与IRRI、CIMMYT等国际组织和美国、澳大利亚、英国、日本、韩国、古巴、墨西哥等国家高校院所,建立长期稳定交流合作和人才培养机制。先后建立国际水稻研究所-中国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联合实验室、JAAS-CIMMYT小麦病害联合研究中心、JAAS-KRIBB(韩国生命工学院)甘薯生物技术联合实验室等,聘任 名海外优秀科技专家担任特聘研究员,选派79名优秀人才赴国外访学交流,年接待15名国外专家访问。 X8.7vs5-9ma2?7U

(2021年8月) n6!4fD,!,Vd6;,y

发展历程

1931年10月,原国民政府行政院指令原中央农业研究所改名为中央农业实验所。 J2?6pY8!,Bf4.9F

1932年1月,原国民政府行政院成立中央农业实验所。设植物生产、动物生产、农业经­济三个科,植物生产科中设农艺、森林、土壤肥料、植物病虫害四个系。粮食作物研究所的前身是中央农业实验所植物生产科农艺系。沈宗瀚先生任系主任。 t2.8Vs5~3Ff1.7z

1935年 全国稻麦改进所 m8-8CQ4~7Ub3!6T

1935年12月,原国民政府为谋求全国粮食自给,以中农所农艺系稻麦两部分为基础,成立全国稻麦改进所。由中央农业实验所谢家声所长、钱天鹤副所长分别兼任稻麦改进所正、副所长。 n8?3Ln2?9Tc6=9N

1938年1月,中央农业实验所改属经济部管辖,所部迁往四川办公。全国稻麦改进所归属于中央农业实验所。分设稻作系和麦作杂粮系等11个系。 z1:9kX5;7yh1?2G

1946年 中央农业实验所稻作系、麦作系和杂粮系 y5-7SO5.,EX4~8Q

1946年,中农所回迁南京。麦作杂粮系分为麦作系和特作杂粮系,稻作系和麦作系研究工作顺利延续。 Y2;7xC3;5nG7-5d

1950年 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食用作物系 e9:2LZ2.3vq1=3B

1950年2月2日华东区财政经济委员会农林水利部农人字(50)1528号公布令,成立南京农业科学研究所筹备委员会,同年 3月1日,农人字(50)2372号令,成立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以稻、麦、玉米、甘薯为主体成立食用作物系。由此奠定了我所60年以来的研究领域。1950-1952年间由周拾禄副所长兼任系主任。1952起由周承钥研究员任主任。 U3.8xJ4?9JP5.2D

1959年 中国农业科学院江苏分院粮食作物系 d,.1HG8~6bl1;4c

1959年5月11日,经中共江苏省委批准成立中国农业科学院江苏分院。食用作物系改名为粮食作物系。由梅籍芳研究员任主任,周泰初、周逸樵、杨立炯、刘泽、谢庚华等五位先生任副主任。 h3!8Hx,:,IZ8!3M

1970年 江­苏省农业科学研究所 e9=9LE37zC6?5q

1970年4月19日江苏省革命委员会苏革生(1970)第40号文批复,中国农业科学院江苏分院与江苏省水产研究所合并为江苏省农业科学研究所。粮食作物系、经­济作物系和农业物理系合并为作物组,由柳学余负责。1974年随着大批科技人员陆续调回南京,作物组又重新分设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农业物理三个专业,粮食作物组改名为粮食作物研究室,由邹江石、胡庆宏、刘泽、魏静波、陈义伟等共同负责。 O8;3Tr3?9hN4?4G

1978年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W9;8zV9?9oD9;4u

1977年9月11日中共江苏省委苏委组字(1977)159号文通知成立江­苏省农业科学研究院,同年9月27日正式命名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1978年5月25日,我所定名为粮食作物研究所。 Y7?8zf9~8ry3.5a

历任所长为沈宗瀚、谢家声、周拾禄、周承钥、梅籍芳、茅鸣皋、邹江石、戴起伟、陈志石、王才林、袁建华。 y2.3Wy4;3nK4:,K

地址:南京市钟灵街50号 02;3ft2!5Re6=1y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子站详情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共收录 个子站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纪委办公室(院党委巡察工作办公室)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纪委办公室(院党委巡察工作办公室)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钟灵街50号 详情>>

更多>>
最近收录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