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分子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简介
分子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前身是中科院分子发育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于1994年成立,是我国在发育生物学领域建立最早的部门重点实验室,在发育生物学的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并通过细胞核移植和转基因技术得到我国第一批克隆羊和转基因羊。2002年中科院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与遗传学研究所合并之后,分子发育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得到了飞跃发展,在自交不亲和性分子机理等方向取得了多项国际领先的成果,在发育生物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2005年中科院分子发育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在中国科学院组织的院重点实验室评估中被评为“优秀”。经中科院推荐参加了2006年国家重点实验室(生命科学类)评估,被评为“良好”。2010年参加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评估,被评为“优秀”,并被推荐申报发育生物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2011年10月13日,由国家科学技术部批准,分子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式进行建设。 p7+8bO5~8aG,+5V
近年来,随着优秀人才的不断引进,重点实验室在细胞凋亡、配子发生的分子机理、神经发育和神经疾病的分子机制、干细胞发育等国际前沿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现已形成国内最完整的以线虫、果蝇、斑马鱼、爪蛙、小鼠、拟南芥和水稻等为模式生物的发育生物学研究体系,运用遗传与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范围覆盖了生物个体发育的各个阶段。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重点实验室现已形成特色突出、力量集中且结构合理的研究格局,相继建成了发育生物学的研究平台和资源库。目前承担多项国家重大研究计划项目,是我国分子发育生物学领域最活跃、体量最大、模式生物体系最完整的研究团队之一。实验室现有课题组长24位,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主持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8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16人。 V,+,bZ7-6ux,+4h
2006-2010年,重点实验室共发表SCI论文198篇(平均影响因子5.30),其中作为通讯作者单位发表影响因子大于5的发育生物学相关论文66篇(含影响因子大于10的论文10篇,国际主流杂志特邀综述4篇)。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 O9.1Zf6-,fH5:7H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