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微生物防治重点实验室(安徽农业大学)简介
安徽省微生物防治重点实验室于2002年12月被批准建设并于2004年10月通过安徽省科技厅验收。2007年6月在安徽省重点实验室评估中被评为优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魏江春院士任学术委员会主任,李增智教授任实验室主任。本室所在学科森林保护学是安徽省重点学科,并拥有森林保护学和微生物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实验室设有“皖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中国菌物学会虫生菌专业委员会和虫生菌研究中心也挂靠在本室。 w4;2nU7!9II8-9x
实验室具有一支结构合理、作风严谨、研究素质高、精诚合作的科研队伍。其中具有博导7人;教授9人,副教授4人;中青年教师中有9人荣获省级各层次人才称号,其中跨世纪学术带头人2人,省级拔尖人才2人,省级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2人,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3人。学科点50岁以下的成员均具硕士以上学历,40岁以下成员均具博士(含在读博士)以上学历,多数有出国留学经历。 W88EJ9?5hQ9!5M
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为:(1)微生物防治资源;(2)微生物农药;(3)微生物防治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现有虫生真菌资源、分子生物学、固体发酵、液体发酵、生物活性物质制备、生物活性物质测定、森林昆虫生态学、森林病理学、真菌分类学等研究室以及养虫室、昆虫标本室和林木病害标本室。 u7.4aV2-,sX5=9o
实验室在科学研究中充分发挥在虫生真菌方面的特长和优势,注意向基础研究深入和向应用研究延伸,积极推进科学成果的转化。近年来实验室承担各种科研项目100余项,争取科研经费2000多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863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9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2项、国家948项目1项、国际合作项目4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自然科学和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1,四等奖7项。形成了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近年来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1项,其中已获得9项;获卫生部保健食品批号1项,成果转让2项;与企业合作在农业部登记白僵菌粉剂、油剂等真菌杀虫剂产品7个。实验室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0多篇,其中发表在国际刊物上40篇(包括在SCI源刊物上27篇),国家级核心刊物上300余篇。出版专著 22部,其中主编5部,有2部获华东地区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 Y4-4kV6?6vH1;3Z
实验室与国内外及海峡两岸同行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和频繁的学术交流。同美国康乃尔大学和俄勒冈州立大学大学、越南国家植物保护研究所以及泰国国家遗传工程和生物技术中心建立了较紧密的合作关系。 E,.4kj4!1Uy1!1T
研究领域
实验室研究方向包括: 微生物防治资源;微生物农药和生物防治;微生物防治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B4;3rc7.6XJ7~9j
微生物防治资源
虫生真菌是害虫生物防治的重要材料,有些还具有独特的医学、保健或营养方面的生物活性。调查、收集、保护、保存和利用这类宝贵的种质资源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和科学意义。全世界已记录七百种以上。迄今美国农业部虫生真菌保藏中心(ARSEF)保藏近八千株,泰国国家遗传工程和生物技术中心( BIOTEC)保藏两千多株;其他著名保藏中心均只有选择地保藏数百株。我们自 1987 年以来,在 5 项有关虫生菌资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支持下,基本查清了我国虫生真菌资源情况,发表新种 30多个,中国新记录种 50多个;解决了冬虫夏草的无性型以及球孢白僵菌和金龟子绿僵菌的有性型等多个分类学难题,并在 Genbank 数据库网站上登录注册了 300多个 DNA片段和基因序列,建成了位居世界前列的虫生菌标本库和菌种库 , 拥有 8000多号标本余株菌种和 4000,采用冷藏、冻干、液氮以及常温蒸馏水等 4 套完善的保藏系统对这类宝贵的资源进行保存。通过毒力生物测定及菌株生产性状测定,源源不断地向生产单位提供优良菌株。发现白僵菌菌种退化的主要原因是异核现象和异质现象,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支持下深入研究了线粒体DNA基因变异现象,首次完成了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的测定,确定了线粒体基因突变的位点;与此同时,在白僵菌等几种真菌的遗传转化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获得转基因工程菌多株。 n5+3jQ3=,0p6=5a
微生物农药和生物防治
本实验室瞄准害虫生物防治生产的急需和学科的前沿进行研究,在发酵技术、制剂技术和应用技术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已推出真菌多种杀虫剂产品,获国家专利4项,与企业合作在农业部登记产品 7种,并在固态发酵产业化生产技术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拥有 2000多 M2的高标准真菌杀虫剂发酵、干燥和制剂车间,为产品的研制和开发提供了极好的平台。在省内外扶持真菌杀虫剂企业多家,并在江西建成全球最大的真菌杀虫剂生产基地。从 “八五 ”开始,在 “863”、“94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多项国家和省攻关项目的支持下,针对松毛虫和松墨天牛,经多年林间试验开发出持续控制新技术,并在我国南方各省推广应用,获得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 g3?,JA9!7Wt5~2B
微生物防治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鉴于许多虫草类及其他真菌含有重要生物活性物质,实验室研究人员充分利用本室的菌种库资源优势以及先进的发酵设备和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分离、鉴定及功能测定仪器设备,积极研究生物防治资源的综合利用,在虫草菌丝体以及胞内、外多糖产品开发利用的开发利用,免疫调节、抗肿瘤、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神经细胞生长因子、抗抑郁症等药物的筛选等方面取得一批成果,先后鉴定出新活性、新资源或新结构化合物32个,获得13项发明专利,并成功地研制出“思壮虫草胶囊”,获卫生部保健食品批号,通过转让大大提高了学科的活力和实力。率先将一些虫草发酵物用作畜禽的饲料添加剂,获极好效果,为饲料添加剂的开发开辟了新的方向,获农业部饲料添加剂批号。现已按GMP认证标准建成真菌发酵和产品后处理中试实验室,为产品的研制和开发提供极好的平台。 u6-3Gq,+1zs8+,Y
研究团队
实验室具有一支结构合理、作风严谨、研究素质高、精诚合作的科研队伍。其中具有博导 7 人;教授 9 人,副教授 4 人;中青年教师中有 9 人荣获省级各层次人才称号,其中跨世纪学术带头人 2 人,省级拔尖人才 2 人,省级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 2 人,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 3 人。学科点 50 岁以下的成员均具硕士以上学历, 40 岁以下成员均具博士(含在读博士)以上学历。 l6;4Qs2:9MI6;8w
研究平台
实验室拥有完备的真菌学、微生物学、昆虫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的先进仪器设备,以及中型的液体和固体发酵设备以及微生物农药制备和微生物活性物质提纯和加工设备,包括万能研究显微镜、实体显微镜、倒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数码显微镜、组织切片机、染色机、超低温冰箱、冷冻干燥器、二氧化碳培养箱、光照培养箱、人工气候箱、紫外工作站、全自动 4×2 立升细胞培养罐、 7-70 立升发酵系统、 30-300 立升发酵系统、 7-70-1000 立升发酵系统、纯水系统、 DNA 杂交系统、 DNA 扩增仪、电穿孔仪、柱层析系统、紫外分光光度计、各种离心机、自动酶标分析仪、 SDS 电泳系统、脉冲电泳仪、变形凝胶梯度电泳仪、分析型和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 - 飞行质谱联用系统、气相色谱 - 质谱 - 触角电位系统等;另有植物病原真菌实验室、昆虫生态实验室、昆虫饲养室以及昆虫标本室、树木病理标本室等实验用房,总面积 2000 多 M2 。此外,还拥有 2300M2 的教育部真菌生物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K6~5Mw,?8qx5?2V
菌种保藏
本室十分重视两个库的建设:1.虫生菌基因资源库,包括保存有4000余株虫生菌的菌种库和保存有8000余号虫生真菌标本的标本库;2.RCEF生物信息库,包括收集有36000条题录的EndNote Libruary库和与之链接的虫生真菌文献库,收藏有涉及到分类学和系统演化、生理学、生物学、致病病理学、生态学、生物多样性、流行病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以及遗传和育种等方面的30000余篇论文(pdf格式)。此外,还配备有专门的苹果电脑和相关的生物信息学软件。 k2-,qD9?1oR9!4c
实验室每年都深入省内外主要自然保护区进行调查、采集和分离。采用冷藏、冻干、液氮以及常温蒸馏水等4套保藏系统妥善保藏菌种。已经建成了国内最大、位居世界前列的虫生菌菌种库。目前,保存菌株4000余株。 E6~3pD1;6Fm4:,v
人才培养
实验室先后独立以及和中国科学院有关研究所、浙江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联合培养出15位博士。自1984年刘世骐教授开始,本实验室已独立培养硕士120余名。现有60多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在读。 B1-2LM6+1QA1.5c
在注重拓宽研究生基础知识,增强动手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提高综合素质的同时,还尽量让他们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先后与美国、英国、德国、韩国、巴西等国开展了人才培养方面的交流。先后有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博士生Dubois、硕士生Lund,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的Sung Gi-Ho博士,韩国农村发展局蚕桑与昆虫研究所南圣姬博士,东国大学博士生潘基元,越南植物保护研究所的Pham Thi Thuy博士等先后来我室从事博士后研究或短期合作研究,巴西Turfal农业生物产品工业公司的技术人员M. Silvia P. Leite博士和Juliana C. Gern曾来此培训学习。本实验室也有唐晓庆、王成树、李连德、王四宝、于春秀和彭凡等多位毕业研究生到国外继续深造或从事博士后研究,频繁的交流使双方研究生在研究水平和国际交流能力上都得到提高,有些已成为学术骨干。 Q1:1tw27gt6+1o
虫草研究所
研究所简介: w8-9um3.8rS5.8N
安徽林苑虫草研究所是研究虫草及相关真菌的专业研究所,独立法人。 k43sF7:4N04;2B
研究方向: t5~,QX4-1mc3.8E
虫草及相关真菌的分类、鉴定、培养和生产,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分离、鉴定及功能测定,虫草类药品、保健食品和生物农药的开发、研制。 W1~2Vm9+9CX8~1C
主要成果及技术专利 : O5.2Sx2.,MM7-9z
1、虫生真菌(白僵菌、绿僵菌)的工业化生产及制剂(粉剂、油剂、无纺布条等)技术; w59PI4!,dR31Y
2、多种虫草菌丝体产品开发利用。已报批虫草保健食品一项,批号为:卫食健字(2000)第0215号; W8;2Ew4=4Zs5-5n
3、各种虫草胞内、外多糖的研究和生产; w9+4mY3.3Pu9?9P
4、冬虫夏草的无性型-中国被毛孢发酵生产技术; R6~9IX,7fY4-,W
5、通过对虫生菌发酵产物的药理活性筛选,获得抗肿瘤药源菌株2株,抗氧化清除自由基菌株1株,具神经细胞生长因子菌株2株。治疗抑郁症的生物新药正在研究开发中; z4.7qK37EX2.1D
6、多种珍稀食用菌的生产和液体发酵,以及产品深层次开发; o73Gy2=5Kq6!2Q
7、治疗肝炎和肝损伤的生物新药正在进行毒理试验; y5;2KU3;8Oc3.8j
8、高蛋白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的生产和应用。 f3=4js1-8lS6~,L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