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财经学院会计学院简介
1.历史沿革 n4:1R03~1iu4:3D
1999年3月,经黑龙江省教委批准,由黑龙江德强实业集团投资成立中外合作哈尔滨德强专修学院。2001设有经济管理系。2006年2月,会计系从经济管理系独立出来,设置“会计学”和“财务管理”2个本科专业和会计电算化(专科)专业。2013年设置审计学专业,2014年设置资产评估专业。 d97JY3:7Lw4~5Q
2.发展现状 r2!6SD8?9Kr1.8l
经过20余年的建设发展,会计系现在拥有会计学、审计学和资产评估3个本科专业,其中会计学专业为黑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 I4;8lx1+3qo7!6M
会计系在校学生4826人。拥有VBSE企业运营与管理综合实验室、福思特财税一体化综合实验室、会计电算化实验室、计算机辅助审计实验室、财会及审计手工仿真实验室、ERP沙盘模拟实验室等教学设施。现有校级精品课1门:基础会计;院级精品课2门:财务会计、会计综合实训。 K8=2yF8?9Ol6+8k
近年来,会计学院教师主编主审教材5余部,承担省部级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先后获得黑龙江省“福思特”会计手工技能大赛一等奖;“新道杯”黑龙江省大学生创业经营模拟大赛一等奖;黑龙江省会计信息化大赛第二名;黑龙江省“网中网杯”大学生财务决策大赛第二名;全国高校“企业价值创造实战”财会大赛(东北赛区)第二名;“科云杯”黑龙江省大学生财会职业能力大赛第三名、“中华会计网校杯”第八届全国校园财会大赛第三名等奖项。“三三制”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被评为黑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v5=,YM4,SD8;2E
3.学科专业发展定位: u2-8QL8-2Ta7~7m
结合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科技及经济社会发展相关战略及高等教育发展转型规划纲要,依据黑龙江财经学院的办学定位及发展规划,会计系确定的学科体系目标:(1)有序控制会计学专业规模,促进会计学专业与新兴产业融合,深化专业内涵发展,提高行业人才培养能力;(2)重点加强与信息科技专业发展相结合,在优化师资队伍和专业结构的同时,建立1至2个信息技术类科研平台;(3)加强跨学科专业建设,打造应用型专业教育的全新模式;(4)力争未来2年左右,使现有的优势学科领域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S,+1IX,;5Pl2:8w
4. 本科教育教学目标定位及办学模式 U89YZ56DK2-9Z
根据黑龙江财经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实现“厚植根基、创新机制、提升内涵、凝炼特色、开放发展”的发展理念,会计系主动适应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要。以“教学型”为办学类型定位,以“技术性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为办学目标定位,推行“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职业资格培训+专业大赛”的教育教学模式。学生在校期间可通过自考获取双学士学位,考取初级会计师证、理财规划师证、初级管理会计师、ERP资格证、国际财务管理师等职业资格证书。根据黑龙江省区域经济特点和经济发展对财经类管理人才的需要,积极鼓励引导学生在本省就业创业。 v4;2Pa3+1Vw4-7g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专业理论知识够用,专业技能适用,富有财商素养和创新精神有及创业精神,具备一定的财务管理及职业发展能力,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的技术性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W,?90v7+4Pe,;3J
5.产学研合作教学 N4~6ZR9=3gN1~4l
会计系本着以“技术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为主线,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学院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多样化新途径。目前,已经初步实现了“嵌入式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校企合作新模式。现在拥有“达内会计产业学院”、“新道产业学院”,同时与“上和会计咨询服务公司”共建实训平台,坚持“教学见习”、“顶岗实习”、“产学研合作”等多样化的校企合作模式,初步实现了高校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技术创新、服务社会等方面的功能,实现了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使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V57gN6.,ah6+10
6、未来发展规划 D5:7mq8.4AH6;4H
经过二十年来的专业建设的实践探索,经过广泛深入的社会调研、校友及用人单位广泛征求意见,开展社会需求的问卷调查及专题调研,会计系明确了技术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141发展规划:一个中心、四项建设、一个助力。一个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培育学生的核心6字:德育、素养、能力。即落实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的根本任务,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突出技术性应用型人才培养;四项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教材建设和实习基地建设;一个助力:产教融合、与企业协同育人为助力。结合2019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意见,从宏观层面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指导思想、建设思路、保障措施和实施步骤进行设计,从微观层面对人才培养的规格与定位、培养路径和实现机制进行了深化和细化,使技术性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日臻完善。 T,-40q2=,CI44f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