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植物园(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简介
云南高原、横断山区及青藏高原是世界“园林之母”的核心地区,这里植物种类异常丰富,蕴藏重要的国家战略生物资源。昆明植物园(含丽江高山植物园和云南丽江森林生物多样性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下称:丽江生态站>,下称:丽江园区)占地面积5091亩(丽江园区4073亩),立足云南高原、横断山及及邻近地区,面向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以迁地保育该区域的珍稀濒危植物、特有类群和重要经济植物等为主业,以资源植物的引种驯化和种质资源的迁地保护为主要研究方向,集科学研究、物种保存、科普与公众认知为一体,为国家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服务。 Z5=3kj9;6eD18R
昆明园区始建于1938年,地处“植物王国”云南省首府昆明市北郊黑龙潭风景区,海拔1914-1990米。属中亚热带内陆高原气候,年平均气温14.7℃,年平均降雨量1006.5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 73%。已建成了山茶园、岩石园、竹园、水生植物园、中乌全球葱园(昆明中心)、羽西杜鹃园、观叶观果园、百草园、蔷薇园、木兰园、金缕梅园、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专类园、壳斗园、扶荔宫温室群(包括隐花植物馆、主体温室、兰花馆、食虫植物馆等)、裸子植物园等16 个专类园,收集保育来自全球、特别是我国西南地区的重要植物资源 8840 余种及品种。 h5?5CT4+8Cu,-3r
昆明植物所1958年-1974年在玉龙雪山南麓筹建丽江植物园(后来停办),2001年复建丽江高山植物园,2010年底于丽江高山植物园核心区建设丽江生态站。2019年,丽江生态站成为云南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首批成员,2020年10月获科技部批准建设成为森林生物多样性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并于同年12月成为中国科学院院级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014年,昆明植物研究所进行了研究系统和支撑系统部门调整,形成“三室一园一库”的科研机构布局,丽江园区(含丽江高山植物园及丽江生态站)纳入昆明植物园管理。 J4=2Kh,=6TF9?9k
丽江园区位于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中国西南山地”东南部及滇西北核心区域,地处青藏高原至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是全球三个山地生物多样性中心之一、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和生物种质资源基因库。园区海拔2680-3600米,高差近1000米,呈现出典型的立体气候背景和山地垂直植物带谱。在全球变化下背景下,丽江园区开展生物多样性形成演化和维持机制、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等长期野外观测和研究,并重点开展横断山地区重要植物的迁地保护、引种驯化、资源发掘利用试验示范工作。已通过就地保护,保存了原生植物2300余种,通过近地保护与迁地保护,保育了横断山地区的重要植物900余种。 N2+,0f1~2Fz4~1q
建园以来,昆明植物园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际合作、省部级重点项目等19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50余项,发表论文100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120余项,培育植物新品种150余个,出版专著90 余部,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9项,制定国家行业标准3个。昆明植物园是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综合保护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积极推动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抢救性保护和系统研究,成为我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综合保护研究中心,引领全球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科学拯救与有效保护。 o3-3xx8~4ce6?1h
昆明植物园于2001年建成了全国首个面积320平米植物科普馆,并于2020年6月完成升级改造,2021年新建种子博物馆和生物多样性书吧(1800平米)。昆明植物园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中国科普研学联盟十佳品牌基地”、“国际杰出茶花园”、“云南省科学普及教育基地”、“昆明市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综合保护精品科普基地”等17个荣誉称号,每年到昆明植物园开展科研合作、教学实习、科普活动和观光休闲人数达80余万人次。 v1+9Mz6.1Fn9;7b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