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网站 > 沈阳农业大学经管学院

沈阳农业大学经管学院

锁定 排行
经济管理学院前身为1952年成立的沈阳农学院农业经济系。1994年经农业部批准成立经济贸易学院,2007年更名为经济管理学院。原农业经济系是国内最早招收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的单位之一。1981、1984年相继在全国高校中首批获得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成为当时全国3家能够培养博士层次高级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的单位之一。1999年设立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网站指数
2021-10-31 23:42
最近修复
编辑次数
2022-1-28 13:54
最近更新

沈阳农业大学经管学院网站详情

沈阳农业大学经管学院简介

经济管理学院前身为1952年成立的沈阳农学院农业经济系。1994年经农业部批准成立经济贸易学院,2007年更名为经济管理学院。原农业经济系是国内最早招收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的单位之一。1981、1984年相继在全国高校中首批获得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成为当时全国3家能够培养博士层次高级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的单位之一。1999年设立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Z4-6xT3-8bH,;4m

学院是学校唯一的经管类学院,设有农业与资源经济系、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会计系、金融系、工商管理系、旅游管理系6个系,农林经济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金融学、市场营销学和旅游管理6个本科专业。学院设有农林经济管理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包括农业经济管理、林业经济管理、农村财政金融、食物经济与管理四个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包括会计学、企业管理、旅游管理、技术经济与管理四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农业推广专业学位硕士点(MAE)(包括农村与区域发展、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农业信息化)以及会计专业学位硕士点(MPAcc)。截至2020年底,学院有在校生2311人,其中本科生1541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404人,非全日制研究生304人,博士研究生62人。 e9~,qA27bJ9-6n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94人,教授11人,副教授28人;博士生导师13人,硕士生导师54人。教师中有1人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被聘为辽宁省特聘教授、1人为国家二级教授、12人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5人入选辽宁省高校优秀人才计划、2人为辽宁省农业领域青年科技创新人才。 l6!9pR4!8Ao3?2U

学院拥有省级农业科技创新团队1个(现代农业发展战略),省级高校学术创新团队1个(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校级学术创新团队2个(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农业产业经济与管理)。学院拥有辽宁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批准认定的首批省级重点新型智库辽宁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基地。 v9-9Mw1?5fL2-3k

学院楼体建筑总面积10600平米,使用面积6300平米,经管学院使用面积是4500平米,学院实验教学中心1200平米。多媒体教室5个,共500平米;多媒体学术报告厅4个,共500平米。学生创新创业孵化中心120平米。 i5+3Xf3;3Hr3?30

热忱欢迎有识之士加盟沈阳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G3=2Gb9=2Ft5;7f

(2021年01月01日) C6~3IN2+9ic,6w

发展历程

沈阳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历史沿革 O6:1zq,+4Cg5.6i

沈阳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历了农业经济系、经济贸易学院和经济管理学院三个发展时期,经历了创建、艰难前行、文革冲击、逐步恢复、蓬勃发展以及蓄势腾飞的发展阶段。 Z6~5mU,=1RZ4.2p

一、农业经济系的创立与发展(1952—1993) c,!2go5?8Dt3.1T

农业经济系是原沈阳农学院在1952年建院时最早设立的6个系之一。农经系是由著名农业教育家、沈阳农学院院长张克威提议并主持创立的,并亲任系主任,由美国留学归来的赵天福任主任助理。自此农经系开始了60年的光辉历程。 R3;8Fa,-7bn1!5x

第一阶段:创建时期(1952-1956年) O,9Cm,;1pu9,I

这一阶段着力解决师资、教材及组织机构等问题。1952年秋,农业经济系初建,师资严重不足,全系只有教师4人,共同组成一个农业经济教学小组。1953年秋,教师人数增加到18人,设立了农业经济、社会主义农业企业组织、会计和统计共4个教学小组。1954年秋增加系秘书和政治辅导员各1人,成立了系办公室,并将社会主义农业企业组织、会计、统计教学小组合并组成农业经济教研组。1955年,又成立了会计教研组,系内组织机构已近完备。到1956年末,教职员工已达33人,其中教师27人,建立了系务委员会制,并且明确了各个岗位的职责,各项工作能够有计划地顺利开展。 T8~3Rn3?6iI,:3q

1952年秋季,农业经济系第一年招生,开办了四年制农业经济本科和二年制社会主义农场管理专修科,1954年社会主义农场管理专修科学生毕业后,该专业即停止招生,农业经济本科继续招生,并改专业名称为“农业经济与组织”。1953年全国院系专业调整,又接收了从四川大学农经系和贵州大学农经系转入的一个班的农业经济专业学生,1954年该班学生毕业,针对学生的专业和来源不同,1952年—1954年相继执行了五个教学计划,其中,1954年入学的学生开始执行中央教育部下发的统一教学计划,之前执行的计划为学校自行确定,是过渡性或临时性的。1955年又对统一教学计划进行了修改,逐步明确了学生培养目标、教学要求、学生实习、课程设置等内容。农业经济系主要开设了农业经济学、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会计学、统计学、政治经济学,以及测量学、土壤学、植保学等课程。另外在学生工作、教学方法上也取得了一定经验。在教学中强调集体教学,强调教学和生产劳动相结合。 W32RZ6.6TU,-4v

初建农业经济系时,农业经济专业课没有较为成熟的教材,大多是前苏联的教材或是借用的教学提纲,编写教材成为系内的中心工作,农经系教师一边教学一边编写教案,在教材内容与中国农业农村实际相结合上做了深入的探索。到1955年秋,各科专业课教材已经完备,形成150余万字的教案或讲义,并有20余万字的翻译资料,此后,每学期都对教材进行修改,不断提高教材质量,特别是赵天福老师编写的《社会主义农业经济学》教材被多所院校采用,受到国内同行的普遍好评。 D,?7Gn7!8e05+4o

到1956年,农业经济系的组织机构及人员趋于稳定,教学、科研工作步入正轨。 b3,ts2;8RH6=4R

第二阶段:艰难前行时期(1957年—1965年) c1?,hp8~7To5?2R

1957年反右斗争中,由于左的思想不断强化,有许多知识分子被错划成右派。农业经济系有4名教师被打成右派,许多教师受到牵连。1958年大跃进风潮席卷,浮夸风盛行,全国掀起“拔白旗”运动,1958年秋又兴起“以干代学”的所谓教学改革,农业经济系师生停止校内活动,纷纷被下放到省内各地农村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下放时间长达半年之久。1963年在左的思想影响下又掀起了“四清运动”,1964年,农业经济系被并到园林系,组成两个教研室。这些运动、思潮打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影响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实事求是的教学科研工作作风受到严峻考验,在这种情况下,农业经济系教职工立足本职工作,克服了诸多困难,在教学改革、科研以及政治思想工作中都取得了一定成绩。 g,!,Jc4=3ie7.1d

在教学工作中,更加明确了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提出培养专长于社会主义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经济分析工作的又红又专的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的目标,1957年开始着手修订原有的教学计划,缩减了学时,用以减少学生负担,适当加强经济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加大农业经济专业知识的传授,充实了财政、金融方面的知识,对学生的农耕实习、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有详尽的安排。 p4?5Yi3+4pt8;1O

在教材的编写上,侧重于国家统编教材的编写,以中国的、科学的、群众的、先进的标准来衡量教材及教师讲课的质量,提倡内容的思想性与科学性的统一。朱玉英老师主编了《农业布局及区划》,朱道华老师主编了《外国农业经济》,另有参编教材8本。 F7+9lM6!90b1=1E

农业经济系教师在科研工作中贯彻科学为生产服务,科学研究面向生产实际的方针,提出“党需要什么就研究什么,生产需要什么就研究什么”的口号,深入农村基层,深入群众生产生活,发挥集体科研攻关的优势,仅1959年一年农业经济系师生就写出了249篇关于人民公社的调查报告,其中有9篇具备较高学术价值。科学研究的开展有效地促进了生产,如对高坎人民公社,东陵农场的调研就对当地的生产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良好科研氛围的形成促进了教学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1963年农经系教师的两篇论文分别发表在《光明日报》和《经济研究》上,1964年又有一篇论文发表于《光明日报》。 g7;5pX1?2wc8?9V

第三阶段:文革时期(1966—1976) G9;4YU9-1aN7=5b

从1966年5月到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期间,农业经济系受到严重摧残。1966年,农业经济专业停止招生,教师仅担任其它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教学秩序受到影响。但农业经济系并没有解散,农经系教师分成若干个教学小分队,深入到辽宁省基层农村,面向农民和农村干部开办培训班,称为“开门办学”,农业经济系教师的足迹遍及全省各个市县,他们宣讲农业政策,传授农业经济知识,为提高培训班的教学效果,他们还编写了《马、恩、列、斯和毛主席论农业》等教材,受到群众的欢迎。1970年,农业经济系随沈阳农学院迁至铁岭专区三江口农场办学,1972年,农业经济系在全国率先恢复了农业经济专业的招生,当年招收了一年制专科班,1974年开始招收三年制本科班。 a8+7uA3+7FQ2?6o

第四阶段:蓬勃发展时期(1977—1993) h8.5bp8?8QP7-,O

文革过后,农业经济系总结了建系以来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新时期农业经济学科教育的办学方针、教学计划及发展目标。农业经济系教职工热情高涨。这一时期的农业经济系以多层次的办学模式、前所未有的办学规模和科研成果使其步入辉煌发展的新阶段,开始了教学大纲的修订、教育思想的转变,并开展农业经济学研究,1977年成立农业经济研究室。 J4;2ke1.,Uz9;4k

1978年在陕西省武功县召开全国农业经济专业会议,1981年在江西省庐山召开的农业经济教学研讨会后,农业经济系将专业名称定为“农业经济管理”,并将该专业教学大纲作了较大修改,将培养目标定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管理高等专门人才。更加明确了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技术特长和能胜任的工作,提出理论联系实际,课堂教学为主,辅以其它形式的教学方法。80年代中期,在高等农业院校率先开设了西方经济学,并先后开设了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市场营销原理、农产品贸易、经济法、农业技术经济学、财政与信贷等课程。在实践教学方面,侧重了课程实习,生产实习逐步被取消,毕业实习课时加大。 Q7.7el3+1am6=6Q

20世纪80年代初期,涌现出赵天福、朱道华等学术带头人,在中国农业现代化、农村商品经济、农村发展战略等领域处于全国同行的领先地位,农业经济系研究生教育也逐步发展起来。从1980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1、1984年相继在全国高校中首批获得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成为当时全国三家能够培养硕士、博士层次高级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的院系之一。 t6!,cl51Ag3.5s

农业经济系积极开展多层次办学,进行师资和干部培训及成人教育;拓展本科专业,办学规模不断扩大。1982年,受农业部委托,举办全国高等农业院校农业经济师资培训班,并承担了大部分课程的讲授。从1983年起,农业经济系受辽宁省委组织部委托增设了农业经济管理干部专科(二年制大专),当年从在职副科级以上干部中招收学员60名,并连续举办了5期。1985年又增设了土地管理专科。1988年增设农业对外贸易本科,90年代以后又增设了会计学、货币银行学本科和会计学、财政金融学、乡镇企业管理专科。1990年举办土地管理专业证书班。1992年建立了农业经济函授部,开展二个本科专业和三个专科专业的函授教育。 P8=,gj9-3uI75r

80年代农业经济系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声有色,多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在中宣部、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和团中央组织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征文中获奖,农经系也因此获得中宣部、团中央等部门颁发的组织奖。 y6:9jU7?1jG6+1q

1992年,建立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博士后流动站;1993年经农业部批准成立沈阳农业大学农村经济研究所。 Z7!4Rv5+6rO7~1n

二、经济贸易学院的组建与发展(1994—2006) Y16Yz2-7wh3.4c

农业经济系在经济与贸易学科领域多专业多层次发展,原有的名称已经不能反映学科专业特点。因此,1994年9月23日,经农业部教育司批准在农业经济系基础上组建了沈阳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并逐步成为全校十三个院中最大的学院。 f2:5ea2~,WI2,h

科研成绩显著。经济贸易学院承担了一大批国家级和省部级重大课题,教师的社会活动增多,许多教师是各级学会组织的成员或骨干领导,他们在各级刊物上发表大量论文和调查报告,1997年已有800余篇,为有关部门提供依据,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 J4:1bX3~5yX7~1V

对外交流不断增加,学术活动日益频繁。先后派出10余名教师到国外学习深造,另有14人次到国外境外访问讲学或进行合作研究,许多国外专家学者也来到经济贸易学院,进行考察访问。 f2-1rw1-8cc3!3s

在农业经济专业全国统编教材中,朱道华、赵天福主编了《社会主义农业经济学》,朱道华主编了《外国农业经济》、《世界农业经济概论》,1993年由李明哲教授编著出版的《中国畜牧业经济学导论》填补了国内该学科领域的理论空白,赵锐主编了《市场与价格》,王绍仪主编了《农村财政与金融》等。此外还参编教材10余部,新专业的建立及社会经济的进步促使新开课增多,使教材也不断推陈出新。据统计,到1997年共编写教材多达20余部。 J4-,IV2,nD2;4k

上世纪90年代末期,一批在国内农经学界有影响的老教授先后退休,同时由于受到社会经济转型等大环境影响,部分骨干教师调离学院,给学院事业发展带来一定影响。进入21世纪,经贸学院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教师队伍基本完成了新老交替,年轻一代教师已经成长起来,他们学历高,观念新,视野开阔,大多具有硕士、博士学位,多数到国内外知名高校进修学习,青年教师已成为经贸学院教师队伍的主体。 l5.1uM7~3Qm3+5q

学科、专业建设取得新的进展,研究生培养规模不断壮大。1994年我国第一个农经博士后从我院出站;2001年获会计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农业经济管理学科被批准为辽宁省重点学科;2002年设立市场营销学专业;到2002年9月,已毕业硕士生227人,博士生41人,出站博士后2人;2005年,获得农林经济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林业经济管理博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得农村财政金融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权。 S4:9gq2.1jJ15f

三、经济管理学院的新发展(2007—至今) F8!9mh6=6FB,!2G

为了更好体现经济与管理学科专业特点和内涵,反映经济与管理学科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领域,2007年经济贸易学院更名为经济管理学院。 X1=2Em,=8nI8=3J

2007年以来,经济管理学院不断加大学科建设力度,成绩斐然。2007年,农业经济管理学科被批准为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学科;2008年,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再次被批准为辽宁省级重点学科;2009年,获批辽宁现代农业发展研究基地;2009年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入选辽宁省“提升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特色学科建设工程”特色突出计划项目;2010年,成为辽宁省合作经济学会会长单位;2011年获批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农业经济政策实验室建设项目;2011年,获得工商管理硕士一级学科学位授予权;2012年经国务院学位办审核认定获得自主设置食物经济与管理博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经教育部和科技部批准,我校成立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o3=9OT8.,mi7?7x

经济管理学院已从单一的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发展到现在的跨管理学和经济学两大学科门类教学、科研型学院,学院设有农林经济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金融学和市场营销学五个本科专业。设有农林经济管理博士后流动站,农林经济管理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包括农业经济管理、林业经济管理、农村财政金融、食物经济与管理四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农业经济管理、林业经济管理、农村财政金融、食物经济与管理四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点),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包括会计学、企业管理、技术经济与管理、旅游管理四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全日制农业推广专业学位硕士点(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和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专业)以及农业推广专业学位硕士点(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和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专业)。 r8.9oL8?,oX2?9x

经济管理学院充分发挥学科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三大功能的平台作用,取得较大成绩。学院师资队伍数量增加,质量和结构得到明显改善。学院现有教职员工77人,其中专业教师65人,管理和教辅人员12人。专职教师中,教授12人,副教授2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9人,硕士生导师22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38人,硕士学位17人。教师中有6人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3人)、4人入选辽宁省高校优秀人才计划、1人入选辽宁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工程、1人获辽宁省优秀教师、5人次获省市优秀专家等荣誉称号、2人为辽宁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3人为沈阳市委市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1人为辽宁省学科评议组专家、1人为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委员、1人为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工作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为省普通高等学校课程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1人为辽宁省教育厅社会科学委员会管理学部委员、2人为省教育厅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2人次在中国农业经济学会、中国农业技术经济学会等全国性学术团体担任常务理事、理事等学术兼职。先后为中央和省市等地方各级政府及企业提供政策研究、咨询建议、规划报告、人才培训等社会服务320余次,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力的支持和服务了国家经济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 B5!3Jq4+3UU3;8w

近年来,学院教职工主持重要课题6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国家社科基金3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2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2项(其中一等资助1项)、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经费1项、教育部留学归国人员启动基金1项、国家公益类行业科研专项课题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8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项、辽宁省重点、重大软科学研究课题4项;科研经费年均增长率21%。编写专著、教材70余部,其中专著18部;发表各类学术期刊论文600余篇,其中SSCI、EI等国际检索论文36篇;获得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奖、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等各类奖励70余项。 N7!1dI5-4iv6~6h

近年来,学院选派教师20人次到法国、英国、丹麦、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家或地区学习或开展合作研究;学院教师参加国际、国内各类会议150余次。接待了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法国、丹麦、日本、韩国、加拿大等国家来院讲学的专家和学者。先后主办或承办了中国青年农经学者年会、农民视角的新农村建设研讨会、中国农业技术经济学会年会、中国农村金融发展论坛、辽宁合作经济学会学术年会、辽宁省县域经济研讨会、东北亚现代农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等重要学术会议。学院主办的“天柱山经管论坛”、“经管教师学术论坛”和“经管学子论坛” 已成为学院内涵建设、学风建设、文化建设的重要学术活动。 I5;9yh5.7eS2.9k

在人才培养方面,不断优化本科生、研究生培养方案,采用了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质量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注重网络课程建设,145门本科课程完成了网络课程建设。重视专业教学实践,学生在实验室开展会计电算化、会计手工模拟、ERP沙盘模拟、模拟证券市场炒股等多项实习和实训。建成了16家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在校外实习期间,学生深入农村、企业等实习基地开展教学实习活动。每年举办多场教学沙龙、教学实习报告会,邀请省内知名学者、专家、企业家为学生做报告。高度重视研究生培养的目标管理,加强研究生培养各环节的质量控制,实行研究生论文双向匿名评审制度,研究生论文水平,特别是博士生论文水平显著提高。农业经济学、农业政策学2门课程为省级精品课,农业经济学、微观经济学2门课程为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40余门次课程建成了校级精品课、一类课。2部教材获全国高等农业院校优秀教材奖,1部教材获省级精品教材二等奖,8部教材获得学校优秀教材奖。农经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拥有学校教学名师3名,校级示范专业3个,校级教学团队2个,校级农业经济管理人才培养实验区1个。获得校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10余项。学院建有经济管理综合实验室,供本科教学之用。设有研究生专用工作室,资料室拥有藏书3万多册和报刊杂志200多种。 K1.7EU1:3zH6:3K

“十二五”期间,学院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引进国内外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外聘知名学者兼职任教,改善师资结构;凝练学术方向,加强学科建设,力争把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建成国家重点学科;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为辽宁和国家经济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提升教师科研能力,创造更多高质量的学术成果,同时扩大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提高学院的国际知名度。 O9:1wl,5Yj9+4y

回顾60年的发展历程,经管学院的前辈们在建院、办学、育人工作中,功勋卓著,赵天福、朱道华、李明哲、于秉圭等老一辈知名专家所倡导形成的务实创新的学风,正在被发扬光大,一批基础扎实、治学严谨、成果丰硕的中青年骨干和充满朝气,富于进取精神,学术上崭露头角的青年学者,辛勤工作在教学科研第一线,成为经管学院发展的中坚力量。一批批校友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不断建功立业。经管学院的后来人,把握新的发展机遇,承前启后,用他们的辛勤劳动,以他们的累累硕果,书写崭新的华章,用他们的积极创新智慧、开拓进取的精神和自强不息的意志迎接着新的挑战。 s5+4ix3.8hC5=1t

(2019年07月21日) p7,UI5!2PG,~90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沈阳农业大学经管学院相关热词
沈阳农业大学经管学院子站详情
沈阳农业大学 共收录 个子站
沈阳农业大学本科招生

沈阳农业大学招生工作办公室 地址: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东陵路120号详情>>

更多>>
最近收录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