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简介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Institute of Tropical Bio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创建于2003年,是在热带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基础上组建的国家非营利性科研机构。 d3.,SU2~2BJ5;4D
研究所围绕种质与基因资源、作物遗传改良、微生物工程、天然产物化学、热带生物质能源、甘蔗产业技术、热带海洋生物资源利用和转基因生物安全等8个研究领域从事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工作。 a6:1mS7;8Bo,=7K
截至2017年11月,研究所有职工425人;下设6个管理部门,8个研究室,有省部级等各类科研平台12个;先后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500多项,荣获省部级科技奖励62项,授权专利133件,发表科技论文2700多篇,出版专著36部。 g7.9XA8.,0e7.4k
在农业部组织的“十一五”全国1078家农业科研机构综合实力评估中排名第27位,专业排名第一 。 Y5~4zi3-7HX3+5j
历史沿革
1988年5月,经原国家计划委员会批准,华南热带作物科学研究 Y7;8YM4?1tJ6~2U
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 C9=7dv7+2Zh8?9z
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 T4+5oo4+6bv12m
院、华南热带作物学院在儋州宝岛新村筹建热带作物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V6~1Ol7-8Ew88D
1990年12月,实验室建成并通过了国家验收,1991年,实验室正式开始运行,是当时海南省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于1996年、2001年两次通过了国家组织的评估。 i1-8Ic,?9bG,.6w
1998年,实验室搬迁海口。 Z9~5sV7:8cI3-7Q
2002年10月,根据《科学技术部、财政部、中编办关于农业部等九个部门所属科研机构改革方案的批复》(国科发政字[2002]356号),中国热带农业学院在实验室的基础上组建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 J1;6XD5:1lh3~2P
2003年6月,研究所正式挂牌成立 。 Y1;6BB3;1FL9:60
科研成就
科研成果 Z1+6yH1.6Kb,+3k
截至2017年11月,研究所先后承担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基金、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基础性工作专项以及国际合作项目等各级各类项目500多项,荣获省部级科技奖励62项,授权专利133件,发表科技论文2700多篇;出版专著36部。 T26t09!8Dy3!7O
研究所完成了木薯野生祖先种和栽培种2个全基因组测序,提出木薯碳硫分配和块根淀粉高效积累模型,创建基因组序列草图,为全球木薯育种从表型选择走向基因组选择奠定基础。 A5~8nj,~7IP8?2r
研究所建立了甘蔗高效遗传转化体系,获得300多个抗旱/病/虫和调节糖分积累的甘蔗株系;培育的甘蔗健康种苗可提高产量20%以上、提高蔗糖分0.5%-1%,节约用种量60%;建立了香蕉高效遗传转化体系,完成了BB型香蕉的全基因组深度测序,初步揭示了香蕉重要性状关联的基因变异、关键途径、转录调控网络。 S2.3Ma5?6LS2!7L
研究所系统调查和整理了黎药资源,完成了《黎族药志》的编写,对沉香、见血封喉、海南血竭、海南黄花梨等35种特色黎药的活性天然产物进行了研究,研发沉香系列护肤品、益智酒、高良姜茶、海蜜胶囊等48种黎(南)药系列功能性新产品。 e1~3vN7=7UA2!5Z
研究所首次揭示了蛋白翻译后修饰在乙烯促进天然橡胶合成过程中的新调控机制,对如何提高巴西橡胶树胶乳产量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首次构建了木薯块根膨大过程中参与碳代谢和淀粉积累途径的蛋白调控模式图,为培育高淀粉木薯品种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方向 。 l2;8Ar,=,Op7=7o
成果转化 h3-2lO6~4kZ2.9h
研究所利用技术优势加强与海南、广西等示范基地的联合建设,推广甘蔗脱毒种苗及配套技术,不断提升甘蔗科技服务能力,技术评估入股广西康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海南、广东、广西及东南亚地区等沉香种植区推广沉香整树结香技术;优化水产养殖技术,加快海洋生物技术的研发,利用热带海洋生物资源,深入研发海洋生物新产品;加强文昌基地建设微生物发酵和天然产物开发与利用转化平台、开发微生物添加剂系列产品、健康饲料、天然产物系列产品、沉香结香剂等科技新产品;利用仪器设备、平台、生物技术等优势为科研及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服务和特色热带作物种苗 。 r8!4Zp4+2Am9.5P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