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简介
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前身为清宣统二年(1910年)绥远将军瑞良奏请清廷获准设立的归绥农林试验场,迄今有101年的历史。1954年成立内蒙古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1956年成立内蒙古农业科学研究所,1964年内蒙古农业科学研究所、内蒙古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和内蒙古林业科学研究所合并,成立内蒙古农牧科学院,为正厅级建制,隶属自治区政府领导。1971年内蒙古农牧科学院被撤消,三所恢复各自处级建制。1979年农业、畜牧两个研究所更名为内蒙古农业科学院和内蒙古畜牧科学院,均为处级建制,1995年分别升格为准厅级建制。2005年原农、牧两院合并组建为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2007年恢复为正厅级建制。现设院办公室、党委办公室、人事处、科研管理处、成果推广处、计划财务处、离退休人员管理处、后勤服务处8个行政处室,作物育种与栽培研究所、资源环境与检测技术研究所、蔬菜研究所、特色作物研究所、玉米研究所、植物保护研究所、畜牧研究所、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所、草原研究所、兽医研究所、农村牧区政策研究所、农畜产品加工研究所12个专业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和综合实验技术中心2个中心,内蒙古自治区园艺所、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勘察规划院、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杂志社、内蒙古自治区马铃薯繁育中心4个独立核算的二级单位。同时挂有21个国家和自治区农作物、畜牧、草原等领域的研究中心、实验室、工作站、试验站和示范基地。现有在职职工736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456人。专业技术人员内有博士后3人、博士50人、硕士100人;正高级110人、副高级139人。另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3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3人,自治区 “321人才工程”人选26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5人。主要研究领域为农作物、家畜、草原、园艺。优势学科是小麦、玉米、油用向日葵、马铃薯、甜菜、胡萝卜、小杂粮、旱作农业、肉牛、肉羊、绒山羊、动物营养、动物疫病防治、生态保护、草原勘测设计规划等。 h6;1Cq6?4zw,~,H
“十一五”期间,我院坚持开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工作,收到了明显效果。 v3=8ln8;4IO1-4v
科研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近年来,我院借助国家和自治区一系列政策、整合盘活自身资源,先后建成了农业部(呼和浩特)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检验测试中心,国家糖料改良中心内蒙古分中心,小麦、玉米、大豆三个国家区域创新中心,农业部旱生牧草种子试验基地,农业部饲料中心反刍动物营养基地,农业部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野外观察试验站,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动物育种、疫病防控、动物营养、草原生态等科技创新平台暨农牧业科技创新综合试验楼和研究生楼。同时四个重点实验室和五个综合试验基地得到进一步完善。 k5.7mn3~1yR9:6a
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我院依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973”、“863”等国家重大项目,加强与区内外院校共建与合作,支持在职科技人员攻读博士等办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O,!9Xj8?3Ug5~9r
科研经费逐步增多。“十一五”以来,全院共承担各级各类项目379项,获得资助总经费1.94亿元。其中国家级项目85项,获得资助经费9586.4万元;自治区各级各类项目294项,获得资助经费9487.18万元。与“十五”相比,项目总数增加181项,增长率为91%;总经费增加9054.08万元,增长率为90%。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建设中,我院获得向日葵、甜菜2位首席科学家,17位岗位科学家,5位功能实验室主任,9位试验站站长,进入全国省级农科院前列。已在“十一五”期间获得4050万元的经费支持,并在“十二五”期间每年还将获得1700万元的稳定经费支持。 Q5=4ym9?6Zg8.,x
“十一五”期间,我院针对全区农牧业生产急需新品种新技术现状,集中力量进行科技攻关,取得一批重要科技新成果。 c2~5mN6.9Oe5-9A
种植业方面:玉米育种选育出适宜自治区不同种植区域以及加工需求的各类玉米品种10多个,其中“内单314”连续四年打破自治区玉米高产纪录;小麦“农麦2号”套种玉米“内单314”使自治区首次实现了超吨粮田、超高产田的双超目标。小麦“优质高产专用“农麦2号和农麦201”选育及高效生产技术研究”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食用和油用向日葵优质高产新品种相继育成“高产优质多抗向日葵新品种“内葵杂3号和赤葵2号”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甜菜育种取得突破性进展,选育出国内第一个单粒抗丛根病雄性不育杂交种“内甜单1”和含糖率突破16%的甜菜抗丛根病新品种“内甜抗201”,并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此外,在自治区特色作物的新品种选育中为加工企业培育了适宜加工的优质专用品种多个。同时,设施蔬菜种植新技术、生物防治病虫草害综合技术和节水灌溉旱作农业综合技术被推广转化应用于生产中,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G5-8AJ5=9AW8+6t
畜牧业方面:肉羊高效繁育技术推广到自治区5个盟市,推广数量达15万只。主持并参与了巴美肉羊新品种培育填补我国肉羊杂交育种的空白,并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细毛羊和白绒山羊两项良种扩繁体系建设及生产化示范技术得到转化应用。研究出草地植被遥感监测技术和京津风沙源工程技术。全区不同草地划区轮牧及休牧模式,被自治区评为十大创新技术在全区牧业旗县进行推广。育成了“驼绒藜”等一批优质牧草。 W8~1mN5-9Dz88j
高新技术研究方面:获得沙冬青乙烯应答转录因子基因和沙冬青热激蛋白基因。亚麻雄性不育基因和向日葵葡萄糖氧化酶基因GENEBASNK得到登录。获得58个柠条抗旱基因。首次获得全区第一例克隆牛。取得“肉牛杂种优势DNA多态性系互测”重要成果。建立起绒山羊和舍饲绒山羊甲浣菌mceA基因的指纹图谱。 g8-3LY7,lT5-,v
几年中,全院先后育成46个农作物新品种和14个牧草(畜)新品种,提出17项农作物、畜牧、草原等重大新技术,获得自治区一等奖和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二等奖以上科技新成果27项,取得高产奶牛体细胞克隆技术应用等4项高新技术和5项生物技术最新研究成果。为现代农牧业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 F4-2VA5?6Is9~9y
院徽及LOGO说明 P3;4Tv24PO1:1Z
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院徽分彩色版和单色版,根据不同场合选择使用。 E6=7ms9?7XJ6?5z
一、院徽说明 V2;7WG5+4mb,.3n
1、背景色选择具有内蒙古特征的蓝色、绿色、白色,分别代表蓝天、植被、白云,寓意现代农牧业的发展方向—绿色、优质、安全和生态。 o6?6hk5.7aO2+,v
2、单位名称文字按蒙文、汉文、英文多语种设计(按照少数民族地区书写习惯、名族文字在上),体现了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既立足于民族地区优势农牧产业特色又着眼于学科国际化前沿。 I7?6Rh2=5Mi5:8x
3、“1910”代表本单位成立时间。 m3.2gH7!3xt1-4K
4、院徽中间的图形包括两个部分,具有多重含义:上方是字母“n”、下方是字母“m”,是“内蒙”与“农牧”拼音的首个字母。同时“n”的形状像绵延的田地、代表农业;“m”的形状像动物的头(带角的羊),代表牧业。整体图形像一把火炬,寓意光明、传递、启蒙。象征着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光明的发展前景和农牧人团结和谐、开拓进取、服务奉献的精神。 t2-7Gs42lE2:8a
二、院徽标识 C6+,iH5+,pQ8=9T
版本1:彩色版 09!8vx,?2RV88q
版本2:单色版 g3!9Qo1:1dt6-9T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