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网站 >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锁定 排行
主办: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55号
网站指数
2022-7-9 01:02
最近修复
编辑次数
2022-10-7 11:33
最近更新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网站详情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简介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以下简称为“科学史所”)是中国科学院内少数兼具科学与人文的综合性基础研究单元,属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性建制,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三大综合性科学技术史研究机构之一。其前身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由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竺可桢创议成立于1957年,1975年扩建成为研究所。李俨、仓孝和、严敦杰、席泽宗、陈美东、廖克、刘钝、廖育群、张柏春先后担任所长(或负责人),现研究所工作由副所长关晓武研究员主持。 b8!7DL,-5Wx3+1O

科学史所定位于研究科学技术的历史、本质和发展规律,认知科学技术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复杂关系,探索科技史研究的新方向与新方法;研究和传播科学思想,认识科技发展大势,为国家科学思想库与科技智库建设、文化建设和综合人才培养做出独特贡献。 a5-,mO9:7CS9=1K

作为国家队,六十多年来科学史所充分发挥建制化和体系化优势,多次组织国内外同行实施100人以上的重大研究项目,主持编撰出版《中国科学技术史》(26卷)、《中国传统工艺全集》(20卷20分册)、《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研究丛书》(35种47册)、《科技革命与国家现代化研究丛书》(7卷)、《中国古代工程技术史大系》、《中国科学技术典籍通汇》(10卷50分册)、《中国天文学史大系》、《中国物理学史大系》、《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与《中国近现代技术史简史》等重大成果,开展《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天文断代研究、关于重要发明的起源和传播研究等项目,参与制作《龙腾》大型系列片,获得多项国家和中科院自然科学奖、部委科技成果奖以及中国图书奖,引领国内科技史学科发展方向,并在各时期服务国家需求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s7+5zc3:60S5+5R

目前科学史所设有中国古代科技史研究室、中国近现代科技史研究室、世界科技史研究室、科技史综合研究室四个研究室,以及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文化研究支撑中心、文化遗产科技认知研究中心、中外科技发展比较研究中心、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科学传播研究中心。现有编制规模为97人,拥有国际科技史研究院院士2人、通讯院士2人。主办《自然科学史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史(英文)》、《中国科技史杂志》和《科学文化评论》四个刊物。拥有李俨图书馆和中国科技史综合实验室。 M9+2YS7!8yx9.3Z

李俨图书馆是现阶段国内收藏最丰富的科学史专业图书馆,也是国际上收藏中国科技史文献最丰富的专业图书馆。现有藏书17万余册,其中平精装中文书10万余册、西文书3万余册、日韩文书5千余册、俄文书6千余册,中文期刊1200余种、西文期刊700余种、日文期刊70余种、俄文期刊120种,特藏线装书籍3800余种约25000册。入藏的大型中文丛书有《四库全书》系列、《丛书集成》系列、《古今图书集成》、《清代诗文集汇编》、《清代诗文集珍本丛刊》、《明别集丛刊》、《民国史料丛刊》、《民国文献资料丛编》等。近年来,还十分重视电子资源和数据库建设,陆续开通使用了若干种中文大型数字化文献库和外文数据库。 z2=7uj2+1qH7?,Q

科学史所注重与国外科技史机构、学术组织和学者建立广泛的联系,同美国、英国、德国、法国、俄罗斯、荷兰、比利时、意大利、葡萄牙、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希腊、新加坡、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科研机构、高校以及专家学者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与德国马普学会科学史所、俄国科学院科学技术史研究所、巴黎大学、柏林工大、剑桥李约瑟研究所、爱尔朗根大学、图宾根大学、意大利研究理事会、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法国远东学院、韩国建国大学、日本东京大学、日本国宝联盟、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葡萄牙科技部等国外机构均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进行双边的人员互访和图书资料交换。 g5~3xo1:7Av1?,J

参与创办、组织系列的中国科学史国际研讨会及东亚科学技术与医学史国际研讨会,2005年成功组织第22届国际科学史大会。现有多名专家在国际学术组织和机构中担任重要职务,在团结国内外科技史力量和加强国际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F5?8Lx8?6nU8:5X

科学史所为科学技术史理学一级学科和科学技术哲学二级学科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自1978年以来,科学史所独立或与海外联合培养研究生超过400人,接受海外进修生和青年访问学者数十名。 h81Pq2~5dj8?,C

“十四五”期间,科学史所将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对中科院提出的“四个率先”和“两加快一努力”要求,按照中科院的部署,立足于使命定位,优化学科结构和科研布局,进一步增强中国科技史等方向的核心竞争力,加强世界科技史研究,加大以史为鉴的研究力度;面向国家战略需求,聚焦主责主业,发挥学科特色和建制化优势,提升科研组织能力和学术贡献;集中力量部署、争取和实施重大科研项目,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科学文化工程与科学思想库建设,拓展科技史成果的创造性转化与传播应用;根据学科布局和发展需要,建设人才队伍,着力于引进和培养科技史领军人才及优秀青年人才;夯实研究基础,改革管理机制,以激发活力,提高科研产出效能,巩固在国内同行中的领先地位,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影响力和学术话语权,全面推进国际一流科技史综合研究机构建设。 M5-4Kc7:3ff78T

历史沿革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前身是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由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竺可桢创议成立于1957年1月1日,是中国第一个综合性的科技史专门研究机构。1962年9月,由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代管。1975年8月,扩建为自然科学史研究所。1977年5月,哲学社会科学部改为中国社会科学院。1978年1月1日,自然科学研究所重归中国科学院。 p7+2es8!8oC5~4e

学部委员李俨为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首任主任。段伯宇、仓孝和、席泽宗(院士)、陈美东、廖克、刘钝、廖育群和张柏春等先后任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或主持所务工作。现研究所工作由副所长关晓武研究员主持。 n6?8l093tJ2?9y

1957-1978年,研究室(所)强调有计划地整理中国自然科学和技术遗产,专注古代科技史研究,设有数学史、天工化物、生物地学史3个专业研究组。1958年创办国内最早的科技史专业期刊——《科学史集刊》。1965年后,天工化物组中的工艺史部分单独成立工艺技术史组。“文化大革命”期间,研究所的正常工作曾陷于停滞。1975年扩建为研究所后,所下设数学史组、天文学史组、物理化学史组、生物地学史组、技术史组和通史组。 F8-7tb5+8eZ9!6E

1978-1999年,学科方向由中国古代科技史拓展至近现代科技史,并增加科技哲学学科,恢复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1978年将古代科技史的几个研究组归并为中国古代科学史研究室,且增设近现代科学史研究室,开辟新的研究方向。1982年《科学史集刊》更名为《自然科学史研究》(季刊)。1984年,中国古代科技史研究室分解为数学天文史、物理化学史、生物地学史、技术史和中国科学技术通史等5个研究室。1998年改变按学科史划分研究室的办法,将研究室调整为4个:中国古代科学史研究室、技术与应用科学史研究室、中国近现代与世界科学史研究室、科技史理论与综合研究室。 y2;,Iy5=6Oi9?8l

1999-2013年,遵循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和“一三五”发展规划等部署,研究所全面推进改革,开辟若干新方向,拓展国际学术空间。1999年12月被认定为科研基地型研究所。在学科建设方面,以中国古代科技史与中国近现代科技史为主体,适应国家发展的需求,于1999年开始研究科技发展战略,2001年前后开辟科学文化研究方向,2006年增加中外科技发展比较方向。在组织机构方面,2002年将4个研究室合并为一个研究部,2004年创建中国科学院传统工艺与文物科技研究中心(2014年更名为文化遗产科技认知研究中心),2006年6月建立院史研究室,2009年12月成立科学文化研究中心。这一阶段,选取司马迁的名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为所训。 U38rc49tq8?9p

2010年4月研究所从孚王府迁至中关村基础科学园区,积极谋划未来十年的发展,继续推进国际合作。是年,撤销研究部,建设旨在加强学科基础的中国古代科技史研究室、中国近现代科技史研究室和西方科技史研究室,以及促进学科交叉与承担重要任务的科学院传统工艺与文物科技研究中心、学部学科发展战略研究中心、院史研究室、科学文化研究中心和中外科技发展比较研究中心,人员规模增至近120名。2013年接受中国科学院组织的“一三五”规划国际评估,获得国际专家组好评。 u6~3RI3+6SB3+6u

自2014年起,按照中国科学院的《“率先行动”计划暨全面深化改革纲要》等战略举措,研究所制订“十三五”发展规划,继续优化学科结构,改革体制机制。2015年7月,28名研究人员及由其中部分人员构成的院史研究室和科学文化研究中心调往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进行深度的“科教融合”。2015年9月,将学部学科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更名为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成立科学传播研究中心,继续以科技史和科学思想研究支撑思想库(智库)建设。 Y6:40B1:3Cn5~4a

半个多世纪以来,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由一个起初在编人员仅8名的单纯研究中国古代科技史的研究室,发展成学科涵盖中外科技史及相关的科技哲学与科技考古学、以中国科技史为核心竞争力、规模居国际前三位的科技史专业研究机构。 m,+3pa,?5oi3.3T

研究所下设国内最大的科技史专业图书馆,是现阶段国内收藏最丰富的科学史专业图书馆,也是国际上收藏中国科技史文献最丰富的专业图书馆。现有藏书17万余册,其中平精装中文书10万余册、西文书3万余册、日韩文书5千余册、俄文书6千余册,中文期刊1200余种、西文期刊700余种、日文期刊70余种、俄文期刊120种,特藏线装书籍3800余种约25000册。入藏的大型中文丛书有《四库全书》系列、《丛书集成》系列、《古今图书集成》、《清代诗文集汇编》、《清代诗文集珍本丛刊》、《明别集丛刊》、《民国史料丛刊》、《民国文献资料丛编》等。近年来,还十分重视电子资源和数据库建设,陆续开通使用了若干种中文大型数字化文献库和外文数据库。 S,~7Xt9~2Hl7;3P

科学史所为科学技术史理学一级学科和科学技术哲学二级学科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自1978年以来,科学史所独立或与海外联合培养研究生超过400人,接受海外进修生和青年访问学者数十名。 06-2pP6-7iq5:8I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相关热词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子站详情
更多>>
最近收录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