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学院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简介
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起源于1951年,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变革,我院始终把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放在首位,坚持“以人为本、求是创新、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上秉承“学而不厌、切问近思”的学风,引导学生的自主性、研究性学习,引领学生追踪学科前沿,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近七十年来,人才辈出,久负盛名。 z2~9Td6!6Yb3=7q
-师资队伍 I5+1aQ5.9uC4:9P
全院教师5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3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人,山东省优秀教师2人, 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职称结构:教授14人,副教授19人,高级实验师2人,高称比62.5%;学位结构:博士学位教师31人,硕士学位教师14人,硕博比80%。学缘结构优良,教师分别来自于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天津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同济大学等30多所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院校。 f17or,2Rr8:9S
-专业建设 b1?8lY9~1SN8+3T
依据“厚基础宽口径”原则设有化学、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四个本科专业和应用化工技术专科专业。其中,化学专业、应用化学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化学专业、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为山东省省级特色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为山东省首批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应用化学专业为学校重点培育专业。《2015中国大学本科专业评价报告》发布“2015年全国高校专业排行榜”,我院化学专业被评为中国知名专业。“校友会2017年中国大学化学专业排行榜”中,化学专业被定位为“中国知名、区域一流专业”。2016年11月以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为核心、涵盖所有五个本科专业的专业群获“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建设培育立项。 V3;1Dc8=3gK6;8J
-学生培养 P9;2np2+5FN3;,W
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致力于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紧扣“高素质应用型”培养目标,形成了“由宏观到微观”、“由全面到专业”的“辅导员-班主任-学业导师-科研导师”四层次管理机制,旨在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和多样化教育,因材施教,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得益于此,我院教学科研水平、学生培养质量名列学校前茅。多年来大学生英语四六级通过率、就业率、毕业生考研率全校总排名第一。2011年至今,毕业生考研率平均为42%。多年来考本率也一直名列全校前茅。另外,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学生主持的国家级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占全校的80%,我院大学生发表的科技论文、授权专利的数量在全校遥遥领先。 C7:7Sw,:6qv7=1y
-课程建设 l7.5wI4;8ZR9:2T
课程建设成绩突出,物理化学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4门化学化工核心课程全部为校级及以上精品课程,其中省级精品课程5门: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化工原理。校级精品课程9门:化学工艺学、化工热力学、化工机械设备基础、化工制图、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化学反应工程、结构化学、化学教学论、天然产物化学。 f3!5RC2:3Kw7~9L
- 教学科研成果 T1?1Zt3?1Og62f
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长期坚持人才培养质量为本,不断深化教学改革。近年来,承担各类教改项目三十余项,获山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济宁学院教学成果奖十余项,出版教材8部、专著3部。所培养的学生多人获山东省高校优秀学士学位论文奖。基础化学教师团队获评山东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v4.3Hx6?9qZ71h
我院注重基础和应用研究并举,形成了产学研一体化的研究特色。拥有山东省高等学校优势学科人才团队、山东省高校青年创新团队、济宁学院科研型示范团队。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0余项;授权国家专利150余项;获得省级、市厅级、校级科研奖40余项。在Nat. Commun,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等国际有重要影响的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300余篇。科研成果在全校遥遥领先,在全省高校有重要影响,为山东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N4~8NL53MF2~2m
- 实验室建设 O3+2iF3?3gg12O
我院化学化工实验中心为山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筑面积20000多平米,拥有完善的基础实验设备和大型科研教学仪器,价值2200余万元。无机化学实验室为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坚持以培养基础厚、知识新、素质高、能力强的理工科应用型人才作为首要任务,着力为学生本科毕业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H,+3sR,:2NV6?8h
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始终秉持优良的学术传统,精诚团结,脚踏实地,锐意改革,努力为全院师生营造宽松的工作环境和愉快的学习氛围。升本以来,经过多年的学术积累和不懈努力,济宁学院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已跻身省内化学化工教育与科研机构前列。我们将继续走科学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开放发展、创新发展的道路,不断提高学科的整体实力和科学研究水平,进一步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为我国化学化工及相关行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与技术支持。 J3+5nN5-4MQ7:4f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