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简介
历史文化学院是我校传统优势学院之一。学院设有历史系、文化学系、中国近代史研究所、中国历史文献研究所、楚学研究所、道家道教研究中心、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侨务理论研究武汉基地。 w1:9aq8+8zH1=7g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有教职工87人,其中教授27人,副教授24人。章开沅教授是海内外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马敏教授曾担任我校党委书记、校长,教育部历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z3+6GJ9?6kg,!30
历史学专业为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国家研教双优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我校历史学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学科,是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设有博士后流动站。中国近现代史是国家重点学科。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道家道教研究中心是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侨务理论研究武汉基地设在本院。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历史文选、中国近代史纲要、中国古代史课程列入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我校历史学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湖北省品牌建设专业,是教育部历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挂靠单位。 w9;5oT4.2zW4-,E
学院资料中心藏书20余万册,中外文期刊500余册,文物馆珍藏各类文物近3000余件(类)。近年来,学院年均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教材30多种,发表CSCI论文200余篇。 M4.6Jl9;7lM9!9v
学院招收历史学专业(含历史基地班、历史教育、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本科生,历史教育为师范专业,基地班、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为非师范专业。历史教育专业(师范)依据“研教双优”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先进的教育理念、较强的学习和研究能力、扎实的专业技能的一流师资;历史学(基地班)侧重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历史学研究人才;历史学(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侧重于培养在文化遗产管理与利用、文化产业开发与创新方面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居学校前列,考取研究生比例保持在35%以上。 T2?3en3!8Tk4?6n
学院培养中国近现代史、历史文献学、中国古代史、世界史、专门史、国际关系史、历史地理学、经济社会史、文化产业等专业博士研究生以及史学理论、历史地理学、专门史、历史文献学、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国际关系史、区域文化史、经济社会史、文化产业、课程教学论(历史学科)等专业硕士研究生,招收并培养教育硕士(历史学科)。我院研究生培养质量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高度肯定,彭南生获第二届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游建西、刘固盛、刘筱红等15人获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m,;8IQ2?30Z3=2j
学院设有章开沅东西方交流学术基金、野泽丰奖学金、张舜徽奖学金、史苑爱心奖学金奖励优秀学生。 q4?7yv3;1iH9~3V
多年来,我院为高等学校和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培养了大量精英人才,中山大学教授桑兵、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虞和平、北京大学教授王奇生、哈尔滨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傅道彬、山东大学教授冯浩菲、北京大学信管系主任、教授王余光、苏州大学教授王继如、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马敏、朱英、周国林等一批活跃在国内外学术界的中青年学者均出自我院。 q7;4SI6;7Kz5=3T
(2019年) a6=9jI,~7Vf9=9E
发展历史
历史文化学院的前身是华中师范学院和华中师范大学的历史系,而它们却源于从清朝后期起,外国教会在武昌和汉口开办的几所学校,以及1948年中原解放区新建的中原大学教育学院的历史系,至今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几个发展时期。 Z38Yi1-8iE3?5t
(一)发展前期(1871-1951) B2.3Aa3.9YD3:6A
(1)文华时期(1871-1924) e9~3DL,=7Zk26v
美国基督教圣公会于1871年(清同治十年)10月2日,在武昌横街头创办了武昌文华书院。后来,于19世纪90年代迁至武昌花园山,即现在的昙华林,1909年(清宣统元年)改名文华大学。1924年,文华大学与英国循道会在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创办的武昌博文书院以及英国伦敦会于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在汉口创办的博学书院这两所学校为大学部合并,组成华中大学。 d2!2wC7:3Tc5~,P
上述诸校虽然都没有设置过历史学专业,但是,它们都先后开设过历史课,且有几十年的历史。如博文书院在开办之初,即开设外国历史课,用英文课本,中文读物中还包括《左传》、《东莱博议》和《纲鉴易知录》等。文华书院在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首开西洋史,自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以后,每周都有史纲课三小时,地理或欧洲史两小时。博学书院的课程表中也有史地课。 U2-1yp7!6Wi6?2D
(2)华中大学时期(1924-1951) b3=6Us6~4Ec7~,E
1924年合并而成为华中大学,至1927年停办。1929年重建,全校分为文学院、理学院、教育学院,两年后三学院建成。文学院首次设立历史系,这得力于S·H狄克逊牧师。1929年9月,他作为英国威斯莱卫理会的代表,成为华中大学早期计划委员会的成员,他在华大担任了两年的教务长,又成功地建立了历史系。1931年9月,狄克逊因家人病重,返回英国。英国循道会委派英国人伦纳德·康斯坦丁(L·Constine),其中文名甘施礼,来华中大学接替狄克逊的工作。这位伦纳德·康斯坦丁毕业于剑桥大学,他作为英国循道会驻华代表来华后,长期担任华中大学教务长和历史系主任,在华大教了十九年的历史课,直到1950年才回到英国。 s28Rd1:3jh5;5S
1931年,华中大学向中国政府教育部注册时,其组织章程规定,文学院下设社会科学系,其下有历史组,课程安排为: G4:1Sj2+4Ch6~9L
必修课:中国史、英国史、现代欧洲史。 e1!5UL37fu,.9G
选修课:上古希腊史、上古罗马史、英国立宪史、美国立宪史、日本史、印度史、西洋文明史、耶教史、佛教史、远东国际关系史、历史评伦、中华民国及国民党史、太平洋沿岸各民族简史、基督教在华传教史、经济史。 P3!,Uv4+2ZL8?9h
1935年,陈叔元被委任为华中大学历史系主任,是华中大学第一任历史系主任。陈叔元为上海圣约翰大学文学学士、美国芝加哥大学硕士,曾任福州协和大学教授。 W3~,SA1~6YI1!,f
从1935年到1937年,华中大学进入了稳步发展阶段,学生人数突破200人大关。 A6-9yE7!3Xv,=3B
在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以后,华中大学西迁到云南省大理的喜洲期间,历史系与社会科学系合并成为历史社会学系。这期间,华大历史社会学系在教育、学术研究和宣传进步思想等方面,都作出了重大贡献。如该系师生在当地组织起历史学会,还和中文系师生一起对我国西南边疆的历史、民俗、宗教、语言、物产、工业等方面都进行广泛研究和开发。他们对南诏和大理国的历史以及古迹进行调查、考证。对白族和语言文字和民俗的调查也都卓有成效。他们主办的《西南边疆问题研究报告》成为当时国内外边疆文化资料的权威刊物。此外,它还和本校教育学院合作,帮助当地训练中学历史课师资。 Y99zt8.4BV7=2a
战后,华中大学从云南迁回武昌原址,它与英、美等国各联办教会的关系得到加强,各教会出资金或出师资大力支持华中大学的发展。 X4.4MN4~7rl1+8m
但是,1949年武汉解放后,形势发生很大变化,1950年12月底,美国宣布冻结中国在美国的资产,华中大学的经费来源断绝,自1951年1月起,华中大学的西方国家教职员陆续回家,7月2日,韦卓民校长向中南军政委员会致函,请求政府将华中大学改为公立。 J8=6xv8.8dt3=5n
私立华中大学历史系系主任名录 x7~4tg7.5vb5;2N
姓名 籍贯 任职时间 履历 c1+9BJ9.9sb74I
陈叔元 福建 1935-1936年度 上海圣约翰大学文学士、英国芝加哥大学硕士、福州协和大学教授 N36IO4?6ry1=6M
伦纳德·康斯坦丁(L.constontine) (甘施礼) 英国 1936-1937年度 1941-1950年 英国剑桥大学特等文学士、文学硕士 t9;2xa2=2HA3?5J
徐家麟 1950-1951年度 c4~2IC2+8YU6;8k
私立华中大学历史课教员名录 m5?3yc5~3Ef4!6p
姓名 籍贯 任职时间 履历 Q6=9xw7=8TU57l
丁克生 英国 1931-1932年度 伦敦大学文学士 A6=5XW4?5Xn9?1J
康士丁 英国 1931-1932年度 剑桥大学硕士 i2?1Je3+8HZ1=4E
甘施礼 英国 1933-1950年度 剑桥大学特等文学士、文学硕士 c24Kz5:5px39D
马奉琛 中国 1937-1945年度 南开大学学士、清华大学研究生 R3;7sY8=9fo,?8x
L.Constontine 1946-1947年度 h,.9fY5:5oK,-8P
P.Ward 1946-1947年度 E4+2Ze,+5Ou1=7B
王玉哲 中国 1946-1947年度 p9,ym1~9Le1;6P
许衍梁 中国 1946-1947年度 q,3yI4~8vo,~7r
石声河 中国 1946-1947年度 Z84bR9;1HB75Y
华保罗 1946-1947年度 B6;4ah3;2JI3=5u
曹植福 中国 1946-1947年度 v5;7kv7+9py3=9H
喻存粹 中国 1946-1947年度 p6~1hJ8;6KC2!3i
曹植福 1950-1951年度 R4+5Xl4,aA4,t
哈存粹 1950-1951年度 d7?2Mf72zc1~7N
王硕如 中国 1950-1951年度 P1+6Ao8~3QE4~1f
王凌云 中国 1950-1951年度 I7;9pZ8?7wJ1+,0
(3)中原大学教育学院(1949-1951) I85yO8~4lf6?1M
中原大学教育学院成立于1949年12月,性质为师范教育。教育方针是:为中南地区培养和改造中等教育师资和中等教育行政干部。历史系的任务是培养学生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唯物论观点分析历史,并具备中外历史知识的中等学校历史课教师。 v4.2Yt9-9xj7+5y
教育学院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教育实施原则,从实际出发制订教育计划。在建院之初的1949年12月,即组织历史系与政治系两系第一批学员207名和干部27名,分成四个调查大队,分赴中南地区的河南、湖北、江西、湖南四省以及武汉、广州、桂林三市,进行中等教育调查,历时两个月,共调查了公立和私立中学202所、专科学校5所、大学6所,以及少数城乡小学和社会教育机关。调查重点是中等学校的政治、历史课程的内容和教学开展情况。 b9;9DG76QS6=5W
教育学院四个教育调查大队返校后,经过总结认为,这次调查的时间虽然不长,突出的收获是:第一,使学院领导对中南地区的教育状况,尤其是中等教育新旧交替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的情况有了基本了解,便于学院有的放矢地制定和修改教学计划。第二,参加调查的学员提高了思想认识,初步掌握了作调查研究的基本功,尤其是通过对中等教育现状的了解,增强了他们对于当人民教师的信心和决心,由此下定决心要为人民教育事业奋斗终身。 A4+2QN3?3Ff21C
历史系课程设置情况 S8~3wn8+8lK,!8T
类别 课程名称 任课教师 O6;9AF1?,pA6?2J
公 共 必 修 课 社会科学概论 王自申 Q2~8yy,+,M09=8J
新民主主义论 常春元 V3.8Ye52Bp1;3i
心 理 学 P86ox5+,Pm4~,b
逻 辑 学 N5:5aC9+,TO5.7S
共 修 讲 座 苏 联 介 绍 何 汉 D9~6W01-1YI8+4g
思 想 方 法 潘梓年 P9+8U03,sE5!,P
时 事 教 育 高 原 G6+5lw8+4fR2=6O
专 修 课 中 国 通 史 方 衡 b,~3wB8+4d03~,f
中国近百年史 方 衡 u5;4hn5.1kA3=1K
世 界 通 史 田家农 T58nI17nF81o
(二)恢复调整(1951-1953) j7.,Xb77Ka57S
(1)公立华中大学时期(1951-1952) L2:6NS,;1qQ7:4j
1951年8月16日,中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决定,中原大学教育学院与私立华中大学合并。同年9月26日,改名为公立华中大学,成立华中大学改制委员会,由中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长潘粹年任主任委员,原私立华中大学校长韦卓民与中原大学教育学院院长王自申同任副主任委员。 i1+,nf8;8MZ81y
公立华中大学,在政治思想方面,有光荣革命传统的中原大学教育学院的师生,起骨干作用。在系科设置方面,有原私立华中大学的系科作为基础。学校在改制中确定为高等师范教育性质。明确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为中南地区培养为人民教育事业服务的中等教育师资(主要是高级中学及中等教育行政干部)。学校依据它制定了教育计划,重新调整与设置专业。改制的措施之一,是取消学院一级领导机构,并设置历史系。 Q2?7Fs3;,qA1+5W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