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工程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工业大学)简介
发酵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根据教育部教技函[2011]6号文件精神,依托湖北工业大学建设的发酵工程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日前,正式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名义开放运行,成为湖北工业大学首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规范名称为“发酵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发酵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在工业微生物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依托湖北工业大学,整合省内科研优势资源,针对湖北发酵产业现状及问题,应用生化工程、现代微生物技术的理论和手段,研究发酵工程领域重大产品共性及关键技术中的基础理论及机理,并适度延伸传统发酵产业产品技术升级及工艺改造,建立综合创新技术研发平台,服务区域经济,成为推动湖北发酵产业科技进步、技术创新及转移、学术交流及合作以及人才培养的开放基地。 B8-3cS8-5pD18P
科研队伍
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胜利担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实验室主任由“楚天学者”、工业微生物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汤亚杰教授担任。 E7.9GO7.8PG8!7y
实验室汇聚了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康奈尔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威尔士大学以及国内知名高校的一批年轻学者。固定研究人员共42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16人、讲师3人;32人具有博士学位,其中留学回国博士、博士后11人。拥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4人、楚天学子1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4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1个、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3个、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杰出人才1人,武汉市人事局创新岗位特聘专家1人。立项建设以来实验室共招收硕士研究生141人、已毕业103名,联合培养博士生4名。 x7-5HN7?,vc3.5A
研究方向
实验室将在工业微生物菌种筛选与遗传改造、发酵过程工程、发酵产品的分析检测与分离纯化三个方向开展科学研究工作。通过对生物医药(块菌、灵芝)、生物能源(燃料酒精、沼气、氢气)、生物材料(魔芋多糖及茁霉多糖)和大宗化学品(乳酸、氨基酸)以及传统酿造品(白酒、啤酒、调味品) 的重点研究,将发酵工程三大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即:工业微生物菌种的筛选和遗传改造(上游)、发酵过程工程(中游)、发酵产品的分析检测与分离纯化(下游),串联起来,形成从应用基础研究到产品开发的完整研发技术平台体系。 K2+4od2~1LM7=1b
配套设施
实验室下设3个研究室、1个分析测试中心和1个中试基地,拥有总面积为3610平方米的实验室和4000平方米的产学研中试基地,仪器设备总值2230万元。 C9;1BE6:5XF7!4d
实验室拥有“轻工技术与工程”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培育)、“发酵工程”湖北省优势学科;生物工程湖北省品牌专业顺利通过了湖北省教育厅验收,并被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为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获批建设“教育部轻工清洁生产研究生创新中心”、“湖北省食品发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酵工程湖北省工程实验室”,批准进入“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 A,~3qe6:5cb2~9S
实验室先后与发酵行业的骨干企业建立了六个校企合作研究平台,在技术改造及新产品开发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为企业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培训了一批技术骨干,提供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x,:7Nk91TV5+1z
在天然产物的生物制造方面,实验室建立了分子多样和结构新颖的“鬼臼类衍生物库”,为寻找和发现有效药物提供新资源;创建了珍贵菌物资源——黑孢块菌液体深层发酵高效生产菌丝体及生物活性物质的过程;建立了多种代谢调控策略综合利用的灵芝细胞多阶段培养过程,所获得的灵芝细胞量和灵芝酸产量均为文献报道的最高值。 R6+5hK6?9SQ1~,h
在生物大分子的生物制造方面,实验室以甲壳素/壳聚糖、动植物蛋白、魔芋多糖、植物纤维、淀粉等生物大分子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生物大分子结构、生物制造过程、结构修饰及其生物功能,解决了生物大分子产品生物制造过程中的工程技术及环境污染问题,获得了生物大分子的生物制造过程的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为生物大分子资源的综合利用及产品的精深加工开辟了新途径。 r5-7aR8.1EO4:6N
在传统发酵过程的现代改造方面,实验室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改造白酒传统制曲、发酵生产工艺,选育优良酿酒微生物新菌株,开发了人工老窖技术、生物酶酯化技术等白酒酿造关键技术,解决了新窖老熟、退化窖池复壮和酿造废弃物的综合循环利用等技术难题;选育高效兼性纤维素降解菌,采用新型复合菌剂处理秸秆工艺,开发了多菌种耦合发酵秸秆工业化生产沼气关键技术;通过对优良酵母的选育、改良及其发酵条件优化,为酵母深度开发谷胱甘肽、微生物油脂、酵母抽提物、红色素等系列发酵功能产品开辟了新途径。 p4?8TO4?,0j8!1G
学术交流
实验室十分注重学术交流,坚持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实验室做学术报告,先后邀请来实验室讲学的专家学者达19人次,国际知名专家有如:美国两院院士、麻省理工学院(MIT)学院教授Daniel I. C. Wang博士、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Murray Moo-Young博士、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牛津大学Allen Hill博士、日本静冈大学康部满康博士等,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Murray Moo-Young博士受聘我校名誉教授。在积极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讲学的同时,实验室还积极派遣学术人员参加国内外各项大型学术交流,先后有65人次应邀外出讲学或参加学术会议,7名研究人员分别到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等等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学习和从事研究工作。 W7:7QG,5P04+3o
成果展示
近两年来,先后承担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27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7项、省部级项目33项、横向项目77项,项目总经费逾2200万元。共获省级科技奖励3项;申请发明专利33项,其中授权6项;发表学术论文290篇,其中SCI/EI收录59篇;鉴定成果7项;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项;出版专著、教材8部。 n24eU7!8LS2,X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