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网站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

锁定 排行
傳播與科技學系成立於2004年,我們的組織宗旨是:以傳播專業知識和技能為基底,著重創新傳播科技的原理、運用與分析,最終培養出傑出的傳播產業創新者與領導者。我們是全國唯一的傳播與科技學系,跟國內外傳播科系相較,「以傳播科技為主軸的傳播專業訓練」是本系奠基與發展的核心理念與系所特色。
网站指数
2020-9-28 01:47
最近修复
编辑次数
2022-2-20 17:43
最近更新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网站详情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简介

系所沿革 N8~9uQ9+5OH7:3K

傳播與科技學系成立於2004年,我們的組織宗旨是:以傳播專業知識和技能為基底,著重創新傳播科技的原理、運用與分析,最終培養出傑出的傳播產業創新者與領導者。 L2~9YO2!8Sh88R

我們是全國唯一的傳播與科技學系,跟國內外傳播科系相較,「以傳播科技為主軸的傳播專業訓練」是本系奠基與發展的核心理念與系所特色。 b2=8oo3!2Co5~1m

為了實踐此一核心理念與系所特色,我們招募傑出優秀的師資、運用獨立完整的系館空間、先進豐富的教學與研究設備,並積極與國內、外傳播學界與實務界建立密切聯繫。 V,!4MA1~2Jk,!,F

本系所有課程均以當前傳播環境趨勢與重要傳播議題為導向,兼顧理論、方法與實用面向,教學方式力求嚴謹而活潑,並隨時因應外在環境與的變遷而進行調整。 m,=2bK1;5Hu2.80

我們堅持小班架構與低生師比,以提昇教學品質和學習效果,師生互動也非常密切。我們致力讓傳科系不僅成為一個卓越的教育與研究機構,也是一個探索傳播知識宇宙的團隊,以及開心學習與共同成長的大家庭。 P4;5kd5+3Mh4=6J

本系隸屬於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地點位於交通大學竹北六家校區。110學年度共有專任教師13位(教授4位、副教授3位、助理教授6位),大學部在學學生159名,碩士班在學學生44名。 D2;,hW1?2y06?,l

本系大學部每年招生37名,另招收原住民、僑生、外籍生等。大學部招生重視學生來源的多樣性,兼容一般與特殊入學管道,包括個人申請、繁星計畫、旋坤陽帆計畫(弱勢生)和特殊選材,以及考試分發等,提供經濟弱勢生、在地生和原住民更多就學機會。 t9;1Zo2-8H01!6g

本系於2016年(105學年度)成立碩士班,每年招收17名學生。本系碩士班同樣延續大學部「以傳播科技為主軸」的教育特色,強調傳播實務和問題導向的課程設計,以及紮實的理論、方法與實作訓練為特色。招生管道分為甄試入學、考試入學和僑外陸生申請入學等,尤其歡迎並鼓勵理工專業背景的大學畢業生投考。 q2.7WH1!5Am1+4I

課程特色 c4?2aT89tm8?2Z

本系區分為大學部與碩士班,辦學理念一致,但課程架構與訓練程序略有不同。 G,;5GF3:,Cy7?4C

大學部: U5!3Yd8+7Pr5!7A

課程目標為建立學生傳播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基礎,發展特定傳播專業專長,成為數位傳播時代溝通、創作和分析研究的專才。透過基底課程、核心課程與總整課程三個進階層次的課程架構,區分「媒體創作」、「策略傳播」與「數位設計」三大專業模組,最後藉由實習、專案與畢業製作等統整課程,完成博中求精、知行合一的訓練。 f16tP2;7tF9;8F

碩士班: p,;2nr8!6Pi9!5y

課程目標為進階傳播知識和研究分析能力的養成,成為傳播產業中傑出的分析者、管理者與創新者。透過傳播科技理論與研究方法的紮實訓練,與最新媒體創作與應用的實作操演,以及多元傳播研究領域課程的選修,突破過往傳播領域碩士課程偏重理論訓練的侷限,讓本碩士班學生一方面具備知識與分析能力,另一方面也熟悉相關知識與方法在傳播實務上的應用與創新策略。 o3=8ju7=5YN9=1l

教學研究設備 S7+2Zm,;1vA1~1o

為了追求頂尖學習品質,本系擁有相當齊全豐沛的教學與研究資源。在教學設備方面,結合數位互動科技之數位媒體中心,包含虛擬創客空間、虛擬攝影棚、數位廣播電台與數位媒體創作室等,支援同學有效學習和實驗創新。在研究設備方面,我們建置傳播與認知實驗室、量化研究實驗室,與媒體文化實驗室等,鼓勵同學在老師的指導下,邁向尖端的傳播學術研究與傳播問題解決方案的開發。 C1+8kh6!7xk4-5Y

歷屆系主任 U7=1BD9+3Yz7?7i

任期 名字 日期 s1=9kJ1-6qW2+2S

第一任 郭良文 2004.09-2007.07 g4.5pS2~8ZL8+,b

第二任 李美華 2007.08-2009.07 i2.7fA8;4YD5:4m

第三任 郭良文 2009.08-2010.07 K2.6EB4+5Dd,-5n

第四任 陶振超 2010.08-2012.07 V3:8Wo4!2qo81A

第五任 魏玓 2012.08-2013.07 g7;5aK1~4sg9;1s

第六任 張玉佩 2013.08-2016.07 z2?6Yg4.7eX2:6W

第七任 黃靜蓉 2016.08-2018.07 O25t04=9tQ4?8a

第八任 魏玓 2018.08-2021.07 n,:2lv4;5vY6=4m

第九任 黃淑鈴 2021.08- a4=2gN,~2by5~4J

研究領域

本系著重發展的優勢特色領域有二:媒體文化(包含媒體與公眾傳播、流行文化與閱聽人、媒體與產業研究等三個面向)及傳播科技(包含互動科學、娛樂科技、互動經濟等三個面向)。各領域之間彼此互補與互動,並延聘優秀師資。透過課程設計、整合研究計畫、教學觀摩等方法,讓兩大重點領域在觀點上互補、專長上互動,豐富本系教學研究生態與知識內涵。 w7!4On2.7Qn2.3V

媒體與公眾傳播 C2;9kf5?70N9:6h

「公眾傳播」是指與公眾生活的各個重要面向相關,以促進社會公共溝通與提昇公眾福祉為目的的傳播活動。從傳播研究的發展初期開始,公眾傳播即是重要的研究領域,例如政治傳播與新聞報業研究。而隨著人類進入晚期現代社會,跨區域的文化與人口交流愈趨頻繁,社會運作重心從工業和生產逐漸擴大到服務與消費,以及各種生態環境和族群互動等問題層出不窮,公眾傳播的核心內涵也延伸到族群傳播、危機傳播、災難傳播、健康傳播等主題。另一方面因為晚近數位傳播科技的興起,公眾不再只是消極的閱聽人,參與及對話的機會增加,也增添了公民新聞與數位新聞等新興主題。 y5:2jZ2;4qn8=,H

媒體與產業研究 l3!6qj1!3ye3?5I

媒體作為一種產業,是當前社會與經濟的重要環節。不僅其本身的產值愈來愈大,對整體經濟的影響也不斷增加,構成所謂創意產業的核心;而且媒體產業也因為負責社會中各種資訊的生產與流通,成為其他所有產業部門順暢運作的必要條件。因此媒體產業的樣貌與生態,乃至於媒體運作的法律與政策環境,都是當代傳播研究相當重要的一環。再者,隨著全球化趨勢,媒體產業的探討已不限於一國一地,更需結合和掌握全球動態。此一領域包括媒體產業經濟學、媒體政治經濟學、新聞媒體產業研究、全球媒體生態與趨勢、媒體法規與政策等主題。 N5~2OH5?9SY3=6N

閱聽人與流行文化 S8:7kh2!6dx4=8z

「閱聽人與流行文化」探討媒體與流行文化中閱聽人所扮演的角色,其典範歷經數次轉移。早期研究將閱聽人視為大眾媒體的被動接收者,甚至是媒體效果的依變項,後來主動閱聽人的概念興起,閱聽人成了具有選擇能力、建構意義的主體。到了Web 2.0時代,閱聽人更從接收端跨足到產製端,成為直接參與媒體內容的生產消費者。閱聽人研究的範疇相當多元,包括使用與滿足、意義解讀、迷、閱聽人商品、消費文化、次文化、身份認同、社交性、公民行動等,涵括不同的傳播研究取徑。而社群媒體、數位遊戲等新媒體形式興起下,閱聽人的角色將如何改變,也是本系關注的研究焦點。 i8-2OD,-9xB8:5N

互動科學 J7+4iq2-2Xd,,E

「互動科學」重點在探討人經由傳播科技中介所進行的各式互動,以先進、新興的研究方法評估互動過程與效果(如使用者經驗與行為等),進而設計出適用的互動系統或媒體。本系以跨領域取徑,結合傳播學、認知心理學、社會學、資訊科學、設計學等角度思考人與人、人與媒介、人與環境、人與文化等的互動關係,分析傳播科技對人類的衝擊、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並思索未來發展。此外,結合本系的傳播與認知實驗室、行為觀察實驗室、亞洲最先進的3D虛擬攝影棚以及數位媒體中心,以理論與實務兼備的特質,打造全國第一個以「互動科學」為研究主軸的知識體系。 K6+3hx37sB8=9W

互動經濟 K1+6ZX,=3Zi,~4X

隨著數位傳播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媒體組織運作與傳播過程均發生劇烈改變;以強調互動特性的各類新興媒體與平台(例如社群媒體、智慧型手機、網路電視等)為中介的新型態傳播活動,則逐漸構成了所謂「數位經濟」的核心。為了即時掌握這些最新動態和趨勢,本系開發獨具特色的「互動經濟」研究領域,以媒體經濟、媒體管理、說服傳播等知識為基礎,並應用本系另一專長研究領域「互動科學」的相關理論與方法,探討數位傳播過程中生產、分配與消費等環節。主要研究議題包括新媒體經濟學、互動行銷與廣告、數位媒體產業經營與管理等。 k8:9hh4-8uI3:2O

娛樂科技 b1;5Rf3.1TS2-9w

「娛樂科技」從娛樂在內容與形式上的設計與創新出發,探究人們使用娛樂科技的過程及其產生的效果。分析層面由心理生理指標,到使用者在認知、態度和行為等面向的改變,最後延伸至對社會、文化等的正負面影響。特別是新興的數位遊戲(包含電腦、電視、手機、體感等)、社群網站、行動手持裝置及3D電視,如何對從孩童、成人、到老年人造成影響。更進一步,如何應用娛樂科技及研究成果,協助健康傳播、教育學習等達成更好的成效,也是我們關注的焦點。此研究領域期望對媒體心理學及認知心理學相關理論做出學術貢獻,並致力於社會及傳播各次領域的應用。 y5=9mY6~7Ik1;4x

教學特色

當前媒體產業的變遷,社群媒體的興起,網路基礎建設升級,以及智慧型手機普及,帶來的不僅是多媒體整合的科技條件改變,而是所有傳統傳播形式界線的位移與傳播專業知識內涵的創建與重組。為正面迎向此一趨勢,進而領先趨勢,本系擬定教學實施原則如下: K9=8eD8=3wi3=7R

1. 課程結構系統化、系列化、階段化與分層化:課程以專業領域或學習性質進行分類和建立群組。並建立學習上的銜接關係,以及基礎、進階與整合的不同層次。 h4.9cV4,fA3:7U

2. 打破慣常的「理論」與「實務」區別:課程不再有理論與實作之分,將所有課程均視為具備理論基礎的實作課。 h4+,tL3:7bv5:7e

3. 「問題與解決導向」的課程理念和規劃:所有課程均以問題導向和問題解決為設計理念,從實務應用的角度出發來設計和教學,提高學院知識的實用價值。 S5:9HV3=2pt6-9z

4. 強化與傳播實務界趨勢的結合:學院的課程設計與教學,不能自外於業界趨勢。課程設計與教學均適時引入業界最新知識、案例與作法。 H6+3Ni3~7mQ9:7V

5. 兼顧規範與自由的專長訓練:無論是整體課程設計,或是單一課程之內,都能夠兼顧引導規範與自由選擇,亦即提供明確的學習規劃和軌跡,讓學生能夠感覺學習有一定的方向,但同時讓學生能夠有選擇自我專長以及修課方式的空間。 Y4+2UM9?4FH5+9v

在上述原則下,大學部課程設計分為三個層次:基底課程(一~二年級)、核心課程(二~三年級)、總整課程(三~四年級),循序漸進、串連整合。其中核心課程並彰顯「傳播科技主軸」之特色,設立「媒體創作」、「策略傳播」、「數位設計」三大專長模組,培養同學既博且精的專業知能。 碩士班課程設計則強調有效率的專長學習,讓同學在兩年的學習時間內培育紮實的研究能力,以及明確的專長特色,同時呼應本系特色與傳播科技趨勢,將課程建立為「互動行銷與設計」與「流行文化與科技」兩個專長課程群組(以上大學部與碩士班詳細課程資訊請參見本網站「課程規劃」項目)。 C5~1Hf5:,pw85g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相关热词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子站详情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共收录 个子站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交大出版社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出版社前身為國立交通大學出版社,成立於1999年,秉承交通大學以理工著稱的務實校風與科技人文的學術底蘊,形成以科技教育、人文思辨、 在地關懷為出版宗旨的綜合性大學出版社,並於2021年2月因應合校更名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出版社。详情>>

更多>>
最近收录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