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藥大學 全球資訊網简介
創校沿革
民國47年,台灣的醫學教育環境還不是很好,除台大醫學院外僅有南部的一所私立醫學院。故當時有一群熱愛傳統中國醫學的人士,包括覃勤、陳固及陳恭炎先生等人發起,將傳統中國醫學在台灣生根的宏願,由台中市中醫師陳固老先生捐出他在台中市北區的一塊土地興學,即是現在學校的校地,並推覃勤為第一任董事長,50年來歷經楊肇嘉、王德溥、謝東閔、陳立夫先生等五任董事長。至民國90年3月18日本校召開董事會,經由全體董事一致通過推選蔡長海董事為本校第14屆董事長。 Z9;5RD4.5JM8!5S
蔡董事長為本校第12屆醫學系畢業校友,榮獲日本帝京大學醫學博士。大學畢業後服務於林口長庚醫院,由於對母校的一份熱愛,接受台中附設醫院王廷輔院長的邀請回母校附設醫院服務。接任本校台中附設醫院第二任院長後,發現中部地區的醫療資源並不是那麼豐富,病人有重病時還要往台北跑,故在任內擴建立夫醫療大樓,邀請國內各科名醫來院服務,提昇中部醫療品質,89年並經衛生署評鑑為醫學中心,如今已成為中部地區最佳的醫學中心。本校自蔡董事長接任董事長職位後,以校友治校「致力醫學教育的改革、提昇教學品質、創造優良學習環境、培養傑出醫學人才、提高整體學術形象及地位,建立一個中西整合、優異而有績效的中國醫療體系為理念」。在其睿智的領導經營下,民國92年8月獲教育部審核通過改名為「中國醫藥大學」。 L1-2vJ1:2Zv5.2e
總體目標
中國醫藥大學創校50年來,秉持「仁、慎、勤、廉」的校訓,順應國家整體高等教育發展之政策,配合社會與產業界的需求,接軌全球學術研究界之趨勢,並就學校既有的優越基礎審時度勢、分析評估,加以妥善規劃,以醫藥衛生、健康照護、生命科學、生物科技、生物醫學工程等五大主軸領域為重點發展方向,並以中、西醫學結合的特色,弘揚中醫藥科學化與現代化來承先啟後,拓展延續維持中華民族命脈的瑰寶。學校在發展過程中有感於教育的本質與理念最終在培育通識、通才、跨學門整合之博才多藝、術德兼修的知識份子。因此,本校近年來經過深思遠慮,決定重新調整及增設學術單位,朝向「綜合大學」的方向發展,此構想獲董事會全體董事支持一致通過。 h3.8Wg5.,bB7:8j
94學年度,董事會敦請前教育部長黃榮村博士擔任本校校長,黃校長自接任以來即以發展本校成為「提昇教育品質的研究型大學」為辦學目標,陸續啟動-百項蛋白質體計畫、三年增聘百位優良教師計畫、獎助國際交換學生計畫,積極與國內外各著名大學及研究機構締結姐妹校及學術研究合作,國內如:中央研究院、國家衛生研究院、清華大學、中興大學、逢甲大學、高雄醫學大學、台北醫學大學,美國如:德州大學安德森癌症中心、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杜蘭大學(Tulane)、俄亥俄州立大學(OSU)、馬里蘭大學(UM)、北卡大學(UNC)、南卡大學(USC)、UCSD、華盛頓大學(UW)、NIH與南加州健康大學,加拿大多倫多大學、UBC、McMaster大學、U.Victoria與布魯克大學(Brock),哥斯大黎加中美洲自治大學(UACA)、日本第一藥科大學、日本藥科大學及韓國釜山大學、慶熙大學等。積極加快國際化及e化的腳步;為了更精進的教學研究,本校積極禮聘各專業領域,有卓越成果之國內外學者專家,包括多位中研院院士及國外著名大學於教學研究有卓越成果之教授為本校(榮譽)講座教授,以提升教學品質與學術研究水準,本校96學年生師比達14.1/1 已超越多所知名大學。目前已禮聘呂鋒洲、陳維昭、林仁混、陳慶士、謝明村、何英剛、羅 浩、莊德茂、史允中、Noel Weiss、湯竹林、陳紫郎、錢煦、鄭永齊等14位榮譽講座教授及黃崑巖、葉純甫、李英雄、朱康初、林哲男、洪伯廷、郭盛助、楊文光、林齊強、徐劍耀、周昌弘、郭悅雄、洪明奇、洪瑞松、蕭裕源、張哲壽、鄭光甫等17位講座教授。 P7=6YB1;,Zh2-2H
本校蔡長海教授民國90年3月接掌董事長後宣示校院中、長程發展,明確訂出本校民國97年到民國101年中長程校務展目標如下: N5~,qX2=2er2:,U
目標一、朝向「強調大學部教育品質的研究型大學」發展 M3:8MM9!5Jh3:2d
目標二、持續培養及遴聘優良師資 l9!2Et1?3dU8?,A
目標三、加強中醫藥及本土化疾病之基礎與臨床的整合研究 x,,Kc6;9db1:8X
目標四、培養學生終身學習及實證操作的能力 K8?,fB5?1ih6!8B
目標五、培養學生具有人文素養及道德情操之專業人才 F6:9UL3.,wt9+,X
目標六、加強學生國際化及資訊化的能力 a4=1Dr4+7YV6.1e
目標七、擴充台中校區教學、研究及生活設施 G3?1pe4:2be9-5r
目標八、增設北港校區教學及生活設施 M5!1Dq2.2zw1!9R
目標九、發揚中、西醫結合特色,建立一流醫療體系網,服務社區 b,-9HA3+9ae9=,X
目標十、產官學研合作,發展健康產業,開闢生物醫學園區 k3?7TM,~4On5.6i
民國102至106年中長程校務發展目標如下: a1-8VV1;1Xa4-8m
目標一、朝向國際一流大學發展 A8;3co2:3ox51X
目標二、持續追求教學卓越,培養及遴聘優良師資 l9!7BR6:6Xs9~40
目標三、落實培養學生基本素養及核心能力 W79Pz2;6Pb4:7m
目標四、加強中醫藥及本土性疾病之基礎與臨床的整合研究 f7+9oS4!3UX6=7o
目標五、擴充大學校區,增設教學、研究及服務之軟硬體設施 b9.8WS9:6KO6+9q
目標六、加強校院合作,建立國際一流中、西醫學中心 A4-4Yq7;2Lk1?4g
目標七、深耕產官學研合作,籌建生物醫學園區 w8;5fT,:2ke,~6c
目標八、善盡大學對社會與國際之責任,發揮大學影響力 Q3?,al,!3Zs2:6d
卓越教學研究成果與未來發展
本校是一所教學與研究並重的優質大學,各學院之系所及附設醫院之各個研究中心除了致力於高品質的教學外,並努力提升學術研究水準。在教學方面,本校醫學系通過醫學院評鑑委員會Taiwan Medical Accreditation Council(TMAC)評鑑,並獲得7年免評鑑之殊榮;並獲得教育部95年教學卓越計畫醫藥類最高獎助7800萬元,積極進行全校性教學制度改革,持續建立以學習品質為目標之價值觀與校園文化,並於96年續獲8034萬元之獎助。本校近年來因為教師士氣大振,研究已蔚然成為風氣,加上教師人數陡增,校院體系獲得校內、外研究計畫補助,合計每年有500~600個研究計畫在進行,其中以分子醫學中心及細胞與基因治療研究室在轉譯醫學的研究表現特別傑出,重點領域的研究成果已達全國最頂尖之境界,可由發表在高影響係數SCI期刊雜誌以資佐證。目前跨校合作的國內學術單位有國立中興大學、逢甲大學、國家衛生研究院及中央研究院,都有共同合作的研究計畫正在進行中,而跨國合作的學術機構有M.D. Anderson癌症中心、俄亥俄州立大學 (Ohio State University) 及日本藥科大學,亦有學術交流及共同執行研究計畫。藉由跨校及跨國的教研工作整合,不僅可提升本校的教研水準,更重要的是提升本校的國際學術聲望。 R2!6ft2!6kZ9-6w
然而面對21世紀日新月異的科學、科技、生物醫學、人文等領域的挑戰,本校以原有全國最具優勢的中、西整合醫藥學及全國規劃最完整的癌症生物學相關領域作為科研基礎,整合校內及附設醫院各項學術資源,包括實驗模型、生物檢體、病患資料等,並結合國內、外大學與學術研究機構之優秀傑出的學者專家共同組成跨學術領域的研究團隊,利用本校所建構完成的最先進生物科技平台,尤其是 Omics 科技、分子生物學科技、奈米科技、顯微影像技術等,進行高深層次的科學研究及培育菁英人才,以此特別成立「頂尖癌症研究中心」。本中心之15項重點學術領域為: (1)癌症遺傳學(基因體學),(2)癌症上遺傳學(上基因體學),(3)癌症分子演化,(4)癌症分子路徑,(5)癌症微環境,(6)癌症分子標誌,(7)癌症分子造影,(8) 癌症實驗模型,(9)癌症幹細胞,(10)癌症生物能量學,(11)癌症奈米科技,(12)癌症分子流行病學,(13)癌症化學預防(14)癌症化學治療及(15)癌症模擬。這些領域具有學術領域整合性的密切關係,且是當今世界上癌症生物學研究最熱門的主題。 h5+5Hd9+1Kr,:1b
本校在十年百億的中長程發展計畫架構下,校院領導團隊已就教學品質、研究績效、行政醫療服務與整體校務發展等目標,實施全面性的整合改善,務期朝向: 1.培養具道德、人文素養、語文資訊、解決問題能力有國際觀的優質專業人才。 2.持續培育及遴聘優良師資。 3.加強中醫藥、分子醫學、蛋白質體、細胞遺傳及奈米生物醫學等方面的研究。進而;列名世界前500所頂尖大學,發展世界一流的分子醫學中心、腦中風中心、癌症中心,開闢生醫園區,從事相關人類健康福祉之醫療研究。校院各階層凝聚力量,共同努力,再創奇蹟,朝國際一流的綜合大學與中、西醫學中心努力。 D3:5Wf,-8AO6=8H
校本部 地址: 台中市北屯區經貿路一段100號 x9!,KH2~7HL5!6s
英才校區 地址:台中市北區學士路91號 U2-,EQ1~6Ht4,m
北港分部 地址:雲林縣北港鎮新德路123-1號 o,~2gb6.7Sx5:3h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