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网站 >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锁定 排行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是我国最早设立的化学院系之一,始建于1920年,后由原中央大学化学系和金陵大学化学系合并成立南京大学化学系,1993年成立化学化工学院。学院化学学科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在2003、2009、2012年由教育部组织的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分列第二、第三、第二名。2017年,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两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
网站指数
2020-8-5 05:39
最近修复
编辑次数
2022-10-2 22:46
最近更新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网站详情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简介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是我国最早设立的化学院系之一,始建于1920年,后由原中央大学化学系和金陵大学化学系合并成立南京大学化学系,1993年成立化学化工学院。学院化学学科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在2003、2009、2012年由教育部组织的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分列第二、第三、第二名。2017年,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两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 B83Pk9~2PK5!2V

学院现有教职工245人,其中教授115人。教师队伍中有中科院院士4人、双聘院士1人,14人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及讲座教授,21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4人入选“973计划”首席科学家, 20人入选中组部“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青年项目,12人获得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F1!7Rr4?8jK55p

学院具有浓厚的学术氛围、严谨的治学传统和踏实的工作作风,有50位中国科学院院士曾在此学习和任教。学院是全国最早批准的化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单位,首批入选“基础学科(化学)人才培养基地”、“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国家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近年来,学院先后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入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化学专业入选2019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现有在籍本科生400余人,博士和硕士研究生1000余人。在校生多人次荣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一系列荣誉和奖励。 05-9qx5-3HM4~4r

学院拥有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介观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高性能高分子材料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B类)、江苏省先进有机材料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总面积5.8万平方米的仙林校区化学楼和一大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仪器设备为学院的教学科研活动提供了一流的条件保障。 V9+4rw,!9lS8?7e

学院近年来承担和完成了一大批国家科研课题和科技开发项目,每年获得的科研经费超过1亿元,发表SCI学术论文600余篇。最新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显示,南京大学化学学科论文总数和被引总数在全球科研机构中排名第21和29,继续位居全球前1‰。世界大学专业排名显示,我校化学学科在全球排名第23位;上海软科排名显示,我校化学学科在全球排名第33位;自然出版指数(Nature Index)显示,我校化学学科位居全球科研机构排名第4位,全球高校第1位。学院先后荣获包括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内的国家级及省部级奖励80余项。学院将自主知识产权成果转移,成立江苏南大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已在深交所创业板成功挂牌上市。 A6+7Ja16Jk6:3l

学院广泛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与国内外多所著名高校、科研机构和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的交流合作关系,成功主办了一系列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会议。学院设立了“南京大学戴安邦学术讲坛”和“名师讲坛”,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院讲学和开展学术交流,开阔师生的学术视野。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密歇根大学、悉尼大学、安大略理工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开展交流合作。 A7;1pE8+3Iw1+7H

一个世纪以来,学院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卓越人才,已成为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和良好声誉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学院将继续弘扬传统,开拓创新,朝着研究型、国际化的目标迈进,争取早日进入世界一流学科的行列! i8~4bL5-6vQ2;4y

(以上数据截至2020年6月) U7?4Fh94Ej7.3w

历史沿革

南京大学已有百年历史,经历了多次变迁,其中最大的变迁应属1952年全国性的高等院校调整。以南京大学的文、理学院与金陵大学的文理学院为主体,又并入复旦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等校的有关学科后,仍名为南京大学。校址则从四牌楼迁至金陵大学原址。现在的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就是由两校的化学系组建、发展而成。 R8?3gZ1=1qE6:9N

一、院系调整前 v,=3jT8:1OX7:5c

1、南京大学部分 p1?1Ln8!6WV6;2c

清末废科举、废书院、兴学堂,制定“壬寅学制”,两江总督张之洞根据这个新学制于1902年创建三江师范学堂,是为南京大学的肇始。 X6-3is8:2Mh6?4Z

三江师范学堂开设课程有伦理、教育、物理、化学、农业、商业等。1905年改三江师范学堂为两江师范学堂,下设理化、农业博物、历史与地、手工图画等4科。 S7:1qS2+1Xm4:8f

1915年2月,由两江师范学堂改办成为的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下设国文、理化两部。1919年郭秉文任校长后,于1920年1月建文理科,下设数学、物理、化学等八个系,已初具综合大学的雏形。至此,化学单独设系,这也就是今天的化学化工学院起源依据。 f7,Gr1-2Ti78l

1923年7月,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并入1920年12月成立的东南大学,成为一所集文、理、工、商、农、教育于一体的新型的综合性大学。 X1.6lm,-6Og91n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东南大学历经第四中山大学、江苏大学,于1928年定名为国立中央大学。中央大学设文、理、法等八个学院,其中理学院设算学、物理、化学、地质、动物、植物和心理学七个系。 x7=8NN7?3B01.1q

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中央大学迁至重庆沙坪坝松林坡。次年建柏溪分校,倪则埙负责分校化学系工作。 t7;2BP4!4T02+2P

1938年12月,创办中央大学研究院,下设化学研究部,化学系主任高济宇兼任化学部负责人。化学部于1939年秋招生。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中央大学于1946年6月迁返南京。 h1.1uJ9=,gs8?1v

解放后,1949年8月8日,国立中央大学改名为国立南京大学。同年更名为南京大学,下设理学院等六个学院,理学院下设数学、物理、化学等八个系。 k36hm,+6HF9:7P

2、金陵大学部分 08.,YB4+6oA7~2V

金陵大学的前身是美国基督教会,美以美会,于1888年创办的汇文书院。 i6-9wV3?7DS4!5U

1910年2月,汇文书院与宏育书院合并,建立私立金陵大学堂。1914年将文科所属科目分成四组,每组以系命名。有语言学系、社会学系、数理学系、宗教学系。其中数理学系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天文、矿质等科目。 n26br7?5UO3~6i

1921年,改文科为文理科。 C5+7FK4!6Dd6=8q

1927年7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陈裕光任金陵大学校长。在此之前,校长一直均由外籍人士担任。 01?9q03=2D09-7B

1930年,金陵大学成立文、理、农三学院。理学院设数学、化学、物理、等系。李方训任院长,戴安邦任化学系主任。 F7~5Dr4:8jS7.5g

1932年,成立化学研究所,戴安邦任主任。1936年,化学研究所改建为理科研究所化学部。 t5!6hy6.1KC1+4h

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金陵大学于1938年2月迁至成都华西坝。 c,~7sX6+8Ai4+9f

1946年4月,抗战胜利,金陵大学开始迁返南京。理学院设有数学系、化学系、物理系、化学工程系、及化学研究所等。 v5=9Nv7.1GK5+8x

解放后,1950年2月,金陵大学改属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部直接领导。1951年3月李方训任金陵大学校长。 n8:5NF86Iq,?1z

1951年9月,私立金陵大学与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合并,成立公立金陵大学,设文、理、农三学院。理学院有数学系、物理系、动物学系、化学系、化学工程系、电机工程系等。 X2.4bs7-9pm6:,Q

二、院系调整后 o8~1cV9-8zL72h

1952年7月26日,开始全国性的高等院校调整,南京大学与金陵大学文、理学院等合并,组建成今日的南京大学。潘菽为校长,孙叔平为第一副校长,李方训为第二副校长。高济宇为教务长(1956年改任副校长),戴安邦为化学系主任。1952年12月,参照苏联模式,设置专业。化学系设有机化学、胶体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四个专业。 U4!7DP4+8my1:,W

1958年化学系增设了放射化学专业。 W2=5Pm5+7Lj9+9E

1960年,化学系增设高分子化学专业。 v1,SU9+3Cd8~4Q

1961年10月,高等教育部调整全国重点高校规模和专业设置,化学系下设化学(由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专业合并而成)、高分子、原子能化学三专业。1963年9月成立南京大学络合物研究室,由戴安邦任主任。 t3~9Hw74Aa8.7L

1966年至1972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停止招生。1972年4月恢复招生,第一批工农兵学员进入化学系学习,学制为三年,共招收5届。 O2+7Ml9=5qo4;2A

1978年、1983年,络合物研究室相继改建为络合物研究所、配位化学研究所,仍由戴安邦任所长。 P3;9nf2;1bg2=9H

1979年,为拓宽专业,将化学系原有专业合并为化学、高分子两专业。1980年,化学系高分子专业更名为高分子合成材料专业。 o1!9oJ,!,JP2+7f

1984年,为加强应用研究,成立南京大学应用化学研究所。1986年又增设应用化学专业。 f8=7De6:9xT9!2B

1985年初,新建化学楼正式启用,各专业从西大楼、东大楼、东北楼迁入化学楼。 M230K1+6Eg57G

1989年,国家计委批准筹建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并于1991年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对外开放。 V5:2HZ1=3OA1+,l

1991年,教育部同意在我院创建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 N2-1Mf,:8LQ5~5L

三、化学化工学院组建后 t6.6Jc2+7AA3=2d

1993年5月19日,经学校批准,化学系组建成化学化工学院,下设化学系、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和化工系。 t,.,et58qI8~6a

1996年,成立南京大学亚微观固态化学研究所。 k8!2Vd8;2GC6~7j

1997年,成立国家863计划新材料MO源研究开发中心以及南京大学表面和界面化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X39Ep6~2uu9.4s

1999年,成立南京大学分析科学研究所和南京大学高分子工程材料研究中心。 L8-1LO88ZW5?9Y

2000年,南京大学表面和界面化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被确认为江苏省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081er,~2qo9:,p

2001年,成立南京大学理论与计算化学研究所,成立南京大学分离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批准筹建南京大学教育部介观材料科学重点实验室。 z9~2XP2!1jo8~3r

2002年2月,南京大学教育部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正式挂牌。化学化工学院成为培养基地之一。 F4!1vl1!3wq5.7V

近年来,化学化工学院的发展进入了历史上最有利的时期,在全国高校化学学科中名列前茅。 d2;5uD4~6jS9:9I

化院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J2:3RX9:4VS4~6V

学科介绍

无机化学 z7+2CW6-,gq1;6S

无机化学学科是国家首批博士点、首批国家重点学科及博士后流动站单位。本学科现有配位化学研究所(戴安邦先生创建)和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1988年建立)。中国化学会无机化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化学会主办的《无机化学学报》挂靠在本学科。 z9~9ia4-6eM1!6Y

学科现有教师35人(教授23人,副教授12人,其中博导24人),实验技术人员8人,共同从事本科、硕士、博士和博士后的人才培养和多层次基础科学研究等工作。在教师队伍中,拥有中科院院士1人,长江特聘教授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名,教育部跨(新)世纪人才6名。另有长江讲座教授3人,海外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名。 K5?1Nf,+2xd9;7O

学科科学研究围绕当代无机化学前沿领域,在光电功能配合物、生物无机化学、配位超分子化学、纳米配位化学和金属有机化学等方面获得了一系列国内外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学科承担了国家“973”或重大科学研究项目、重大、重点和面上基金项目,教育部和江苏省基金项目,以及横向项目等。每年发表SCI论文约170篇。多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奖励。学科拥有良好的科研条件和一系列仪器设备,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国家历次评估中均取得了优良的成绩。近年来,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2位博士生的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P9;8pU1?1Mn9-9C

----------------------------------------- S71FI3+4OK6?7X

分析化学 R66tb6.5uH2!40

分析化学学科始建于1952年。在老一辈科学家高鸿院士的领导下,1981年全国获准首批建立博士点,1987年获准为首批国家重点学科。90年代以来,在学科带头人陈洪渊院士的领导下,调整学科布局、凝炼科研方向,聚焦于生命分析化学中的核心科学问题,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在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1与2007年,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学科相继评审后得到确认。学科于2004年获批建立“生命分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5年获得我国分析化学学科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项目的资助。2011年,科技部批准并正式授牌建立“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迄今,学科拥有一支思想活跃、勇于创新、团结协作的老中青相结合的学术队伍(包括教授23名,副教授6名),其中中科院院士1名,长江特聘教授4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8名(含1名杰青B),四青人才8名,博导24名。国际期刊主编、副主编6名。 X2:,ci4+1Yv5?9U

学科根据国际学科发展前沿和国家需求,紧密将分析化学与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和医学交叉结合,着重开展与生命体系有关的分析与测量研究,形成了生物分子界面行为、生物分子识别、微纳尺度生物分析、疾病标志物甄定与检测、分析仪器装置等研究方向,成为分析化学学科发展和高级人才培养的一流基地。近十年来,学科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创新研究群体、杰出青年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国际合作等项目和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973项目及课题、863课题等国家级科研项目共250多项,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何梁何利奖1项,省部级奖14项。组织并承办了第9届全国电分析化学学术会议、第2届国际传感器科学会议、第11届亚洲分析科学学术会议、第14届国际电化学专题研讨会、第4届生命分析化学大会、第13届全国分析化学年会、首届基金委“化学测量学战略研讨会”等学术会议,为推动我国分析化学学科的整体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B,.9Vq3~1aP2:,U

----------------------------------------- J1:2ZF,9WI76M

有机化学 h4+2Ca5!5Ad53R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有机化学学科设立于1952年院系调整之后,是化学系中最早设立的专业之一。在老一辈有机化学家高济宇、胡宏纹院士的带领下,经过数十年的建设,逐渐形成国内外学术影响,并于1982年成为我国首批建立的博士点,现设有本科教育、硕士点、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学科培养了十多位院士校友及一批活跃在国际及国内前沿研究领域的中青年有机化学家。以学科的科研力量为主体,2017年批准建立江苏省先进有机材料重点实验室。目前学科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理论与物理有机化学、有机合成方法学、应用金属有机化学、不对称催化与合成、天然产物全合成与药物化学、超分子智能材料化学及化学生物学等方向。 g,~7be1+5uc1~1m

有机学科现有教授16名,副教授10(含博士生指导教师20),包括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5名(含4名青年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名,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人才4;1位教授入选学校登峰计划A,7位青年(副)教授先后入选学校登峰人才支持计划(B层次)。学科科研内容也随着人才队伍建设步伐不断扩展,天然产物合成化学和化学生物学、超分子智能材料研制、光和电促进的高效化学转化以及新颖催化体系等已成为本学科迅速兴起的基础研究增长点。 D3,Fb34cW8=5I

有机学科积极关注国民经济主战场和国家战略需求。以本学科MO源技术成果转移成立的“江苏南大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简称“南大光电”,成立于2000年12月) 于2012年8月7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挂牌上市。“南大光电” MO源系列产品为促进我国LED产业的发展和国防、航天事业建设提供关键新材料做出了重要贡献。 R5+2Iq4=5xu2?8c

南京大学有机学科面向未来实施人才布局,“顶天立地”凝练科研目标和学科交叉融合,着力解决重大科学问题和国民经济关键技术,倾心打造人才培养体系和助力新时代国家科技进步的实践平台。 K95Wh5.1SG6+,U

http://mwz.zwzzw.com/html/site_orgchem.nju.edu.cn.html x9.,fJ2+3qC1;6e

----------------------------------------- R1+6Vl8+3jG74K

物理化学 g2.4qg9~1qY,?4P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物理化学学科设立于1952年院系调整之后,是化学化工学院最早设立的专业之一。本学科在全国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1年)和博士学位授予单位(1984年)的评选中均首批入选,在历次全国重点学科的评选中均名列前茅。自成立以来,李方训、戴安邦、裘家奎、倪则埙、傅献彩、江元生、丁莹如、须沁华、陈懿、梁映秋、颜其洁、姚天扬等老一辈化学名家曾先后在这里精心耕耘,在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以学科为依托,成立南大理论与计算化学研究所、介观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研究平台,另有南京大学-中国石化催化剂材料与技术联合实验室、南京大学扬州化学化工研究院、江苏省机动车尾气排放控制重点实验室等技术研究平台。 A9+6JB,-4Ap2-1L

学科现有教授31(博士生导师29),副教授8名,其中中科院院士2人(含兼职),长江特聘教授2人,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中组部青年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5人,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教育部青年教师奖获得者1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和新世纪人才4人,南京大学登峰B计划3人。 j7-8qU4:9Mq3=5V

基于国际前沿、国家战略、传统优势和自身特色,物理化学学科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于理论与计算化学、催化化学、能源材料化学、自组装化学和分子光谱学等前沿方向。近年来,学科教师主持了国家973课题、86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及面上基金等科研项目共两百余项,获得包括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多项政府及学术机构颁发的科研奖励。学科一贯重视人才培养和教材建设,傅献彩教授等主编的《物理化学》曾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自1961年以来就被推荐为全国高等学校教材而广泛采用,迄今已出至第五版。江元生教授编著的《结构化学》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侯文华教授主持的物理化学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 M3~2WC2=1bw8=3H

----------------------------------------- V4~,da,8ry8=7n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u1+8mk2=4ux4!1F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学科创始于1959年,1981、1984年分别建立硕士点和博士点,1995年评为“江苏省重点学科”,2001年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09年续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同时进入“化学国家重点一级学科”。以学科为依托,建有高性能高分子材料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界面化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大学高分子工程材料研究中心,高分子功能构造与结构调控教育部创新团队。学科现有教授13人,副教授8人,其中中科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青年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 y3=8Oy,:4Hn21X

学科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的发展需要,秉承理论研究与应用开发并举的原则,强调学科融合和交叉渗透,加强在高聚物凝聚态物理、功能高分子材料、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高分子复合材料表界面化学等前沿领域的建设。近年来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973”项目课题2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重点项目1项、教育部重大培育项目2项、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余项,及各类GF项目共200余项。 N24ZQ5;,zh7!,W

学科取得了一系列的标志性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GF类);在自然•生物医学工程、自然•通讯、美国化学会志、德国应用化学、先进材料、先进功能材料、物理评论快报等刊物上发表SCI收录论文60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80余项。编写了《高分子物理导论》、《高分子科学基础》、《有机及高分子化合物结构研究中的光谱方法》、《Polymer Physics:A Molecular Approach》等教材和《高分子结晶学原理》等专著。培养博士研究生60余人,硕士研究生110余人。 b6:5dc4?2UX2?90

http://mwz.zwzzw.com/html/site_polymer.nju.edu.cn.html N2:6Uq8+,jz7~8R

----------------------------------------- E2;3Wi8;9kI6;5c

应用化学 K9.40j9+8MJ8-4c

南京大学应用化学学科成立于1986年,是化学化工学院下属的二级学科。1993年成立化学工程系,2001年成立南京大学分离工程研究中心,2002年获得“化学工程”专业学位点, 2003年应用化学专业入选江苏省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点。应化学科和化学一级学科共建‘绿色过程化学’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2017年化学工程学科入选国家教育部“双一流”建设学科。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发布的2015-2016年《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中,南京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在全国388个开设此专业的高校中排名第一。 Q3!9FJ9=,Hh2~2G

应用化学学科现有教授级研究人员4名(包括中国化工学会会士1名)、副教授5名、高级工程师1名。其中博士生导师5名,硕士生导师8名。学科立足于化学工程与技术一流学科建设,着力在精细分离技术、微界面反应强化技术、绿色催化合成技术、功能性环境友好材料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开发。经过30年的努力,已形成了三个特色研究方向:精细分离过程强化与集成,微界面反应强化工艺与装备,以及绿色催化合成与催化材料。 I,?9Rn6:,fz2-2y

学科各方向正在承担及已经完成近20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延长石油、神华集团、兖矿集团等大型、特大型企业和上市公司的应用项目。张志炳教授团队首创了微界面强化反应技术(MIR),并以此与南京市江北新区、陕西延长石油集团组建了南京延长反应技术研究院。学科共申请中国、美国、欧盟发明专利200余件,已获授权110余项,在Nature Catal., AIChE J.,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Chem. Eng. J.等化工和化学类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曾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次、中国发明创业特等奖1次,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4次、二等奖2次,获江苏省“十大”专利发明人、全国“十大”杰出专利发明人、全国化工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d8:3Xr8.3yU1=2p

----------------------------------------- Z3-2L02:4aX8~,L

化学生物学 V9=1Ex4;3UE9+4a

化学生物学学科设立于2018年初,是化学化工学院最年轻的学科。至2019年学科已拥有一支包括6名教授和3名副教授的师资队伍,其中已入选中组部青年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或青年拔尖人才的教师5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资助2人。学科着眼于化学与生命科学融合的前沿科学问题,目前已建设了多肽与蛋白质化学、功能核酸分子、化学糖生物学、光化学生物学、蛋白质单分子、肿瘤检测与成像探针及肿瘤免疫治疗等具有多学科交叉特色的研究方向。学科建设紧密依托南京大学化学与生物医药创新研究院的布局和规划,针对生命体系中的蛋白质、核酸、糖类等生物大分子,开发和运用分子工具以探索生命体系的内在规律,并为肿瘤诊疗等具体生物医学的需求提供创新的方法和技术。 o6~8VM,.20i8=6R

学科在教学方面推进建设面向交叉科学前沿的本科生及研究生特色课程体系,致力于培养擅长在学科交叉领域开展工作的复合创新人才。 I1=5Qy2-7OA,;3u

http://mwz.zwzzw.com/html/site_chembio.nju.edu.cn.html p5=9Ne8-6bH3!6Q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相关热词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子站详情
南京大学 共收录 个子站
南京大学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南京大学医院成立于1978年,1996年被评为一级甲等医院。1998年11月被南京市卫生局批准为第一批对社会开放的职工医院。2003年建立了南京大学医院浦口分院,2004年9月获批建立了南京大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9年建立了仙林校区医院,浦口分院撤销。详情>>

更多>>
最近收录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