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简介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研究所)成立于1950年,其前身是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1971年划归国家地震局(后更名为中国地震局),是一个有着近70年发展历史的社会公益性国家级科研机构,是国家创新体系中公益性研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家防震减灾工作科技创新的主体。 L,!2eu1=7TK4?,q
研究所以地震孕育与发生机制、地震灾害预测与工程应用为主要研究领域,开展地球物理学相关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重点加强地震学、地球内部物理学、地磁学、工程地震学四个优势学科和观测、实验两个基地的建设。在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中,既强化地震相关领域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也面向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的发展需求,加强应用基础研究,突出地震观测预测预警、工程抗震、灾害评估等关键共性技术和前沿引领技术的创新,支撑防震减灾事业发展。近年来研究所主要聚焦国家地震科技创新工程之“透明地壳”计划相关研究工作,牵头承担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建设工作。 k2=2Fp9-4dg8.8n
研究所内设科研机构包括7个研究室及地震数据中心、震源物理重点实验室,2个科技支撑部门防灾减灾工程技术中心、科技信息中心,9个管理服务部门。所属的北京国家地球观象台是科技部挂牌的“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和“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有1个中国地震局行业重点实验室“震源物理重点实验室”。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IASPEI)中国委员会、亚洲地震委员会(ASC)等国际学术组织秘书处设在研究所内。 e2?1zz1?6ta1:6J
研究所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3人,正高级职称43人,副高级职称人员11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人,国家“万人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科技部“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个,先后入选百千万工程人选8人(其中在职人员4人),先后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3人(其中在职人员10人),入选中国地震局领军人才3人、骨干人才6人、青年人才6人、创新团队3个,于2016年入选科技部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研究所有多位专家先后在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亚洲地震委员会等国际学术组织中担任主席、秘书长等重要职位。陈运泰院士曾获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AGU)授予的国际成就奖、亚洲-大洋洲地球科学学会(AOGS)授予的Axford奖,有两位专家当选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IUGG)首批会士。 x4?3LW2!6PJ3;9D
研究所是首批国务院批准的硕士、博士学位学位授予单位和博士后流动站单位,具有“地球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以及“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并有权授理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现有博士生导师45人,硕士导师42人,目前在学研究生190余名。加强与国外多家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合作,重视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和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 l1:6SE83Ip2?8z
近十年来,地球所负责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科技部国际合作重大项目、科技部重大仪器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20余项重大项目。牵头实施国家地震科技创新工程“透明地壳”计划,并作为“地震科学探测台阵项目”、“国家地震社会服务工程项目”、“一带一路”地震监测台网项目、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建设工程等多个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的牵头单位,承担项目的立项设计及组织实施。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和行业重点专项支持下,研究所开展了大陆与海域地壳精细结构探查与成像、区域尺度介质变化主动源监测技术、区域地震走时表编制与地震精确定位和中国地磁参考场等多方面的重点研究工作。 u1=2xd39f0,?2b
通过多学科交叉研究,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编制、海域地震区划关键技术研究、震源参数快速测定技术研究、重大工程设计地震动参数确定方法与技术、核电厂地震安全问题研究等领域取得了具有国内外重要影响的科技成果,并实现了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自20世纪80年代起,地球所为国家数百项重要建设工程提供了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成果,为国家的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具代表性的重大工程如渤海油田海洋平台工程、长江三峡大坝、港珠澳大桥等重大工程及全国半数以上核电厂厂址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牵头编制完成了《核电厂工程地震调查与评价规范》、《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规范》、《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等多项国家标准并已颁布实施。 x7,So3;7U03+1H
地球所在防震减灾事业相关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主持或参与完成的科研成果获国家级奖励30余项、省部级奖励156项。地球所专家撰写出版了数十部有较高学术价值的专著,其中有代表性的如《中国地震》(李善邦,1981)、《固体地球物理学导论》(曾融生,1984)、《工程地震学》(胡聿贤,1988)《震源物理》(陈运泰)均为专业领域的经典著作,对地球物理科学研究和教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F2!,lt1~3jl4+8v
(2021.4) b2-4WZ,2zV5~5H
研究所历史
一九四九 --- 一九八五年 o5~90P4~2Sq6:2p
(据《当代中国的地震事业》,当代中国出版社1993年;《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科技奖励成果汇编》,地震出版社2006年) p7:1Ko26NU5:7w
一九四九年 P2.1yz6~7gi8?8O
四月二十三日 南京解放,军管会接管原中央地质调查所(包括地震工作部分)。 V320c6+,HO1~9Y
十月一日 原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于一九四九年九月底从上海迁回南京,十月一日正式工作。所长:赵九章;人员:28人。 M7.9Vi5,ZM2.4D
一九四九年的地震工作由原中央地质调查所管理的南京地震台和上海观象台承担;继续编制两台的单台地震报告,对外交换;同时继续出版《中国地球物理学报》(英文版)。学报委员会由7人组成:傅承义(干事)、方俊、赵九章、翁文波、李善邦、陈宗器、顾功叙。创刊号由翁文波主编,从第1卷2期至第5卷由傅承义 T1-,FK4?5la,!5w
一九四九 --- 一九八五年 H5.4Pt6-8vU8+6w
(据《当代中国的地震事业》,当代中国出版社1993年;《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科技奖励成果汇编》,地震出版社2006年) F,-3lY7!7LO9:1H
一九四九年 S,.3ga5?2hm5.5Z
四月二十三日 南京解放,军管会接管原中央地质调查所(包括地震工作部分)。 F3?3v06!7kL7=,A
十月一日 原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于一九四九年九月底从上海迁回南京,十月一日正式工作。所长:赵九章;人员:28人。 c,-5Zm9=,kq,+3G
一九四九年的地震工作由原中央地质调查所管理的南京地震台和上海观象台承担;继续编制两台的单台地震报告,对外交换;同时继续出版《中国地球物理学报》(英文版)。学报委员会由7人组成:傅承义(干事)、方俊、赵九章、翁文波、李善邦、陈宗器、顾功叙。创刊号由翁文波主编,从第1卷2期至第5卷由傅承义主编。从第3卷起改为中文版。 M2.1Ak7:5rc,-4C
一九五零年 B1;2MY2?6zO2;3I
一月十五日 中国科学院召开地球物理机构调整座谈会。出席人员有:李宪之、叶企孙、赵九章、陈宗器、陶孟和、徐长望、丁西林、汪志华、李善邦、顾功叙、竺可桢、钱三强、严济慈。会议决定组建地球物理研究所,并确定了所址、所内机构设置及工作目标。 h8.2OM6-5rJ9~5S
四月六日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成立。该所由原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的气象和地磁部分,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的应用地球物理部分,中央地质调查所的地球物理研究室合并而成;所长:赵九章,副所长:陈宗器、顾功叙;所址:南京;人员:57人。 N8-6Ap3?3Zf7=5v
五月二十日 政务院正式任命中国科学院各研究所所长,其中包括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赵九章、地质研究所所长侯德封等。 v5=9kJ3?1AT,+1H
十一月 地球物理研究所天气组由宁迁京,十二月成立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工作站;地址:西城区北魏胡同;主任:顾震潮。 E3!2PP3;7AT8!5s
十二月十二日 中国科学院和气象局共同接收上海徐家汇观象台及佘山天文台,其中地震、地磁观象台由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接收。接管小组负责人为陈宗器和张钰哲。 l8=1Ce1?9ib6?7j
一九五一年 P5+6bF69oQ9.6V
十月一日 经中国科学院批准成立地球物理研究所紫金山天文台联合上海工作站(一九五三年七月七日撤销)。陈宗器兼任工作站主任。 l6.9kr9.7QP5-7E
年内 地球物理研究所李善邦主持研制的51-1式(大型),5l-2式(小型)地震仪定型并交付工厂生产。 H3-1Sy4!5Ly4!6O
一九五二年 t21N05?5tf1~8q
十月八日 山西省崞县发生5.5级地震,震中烈度8度;死亡58人,伤百余人。震后,地球物理研究所和地质部派谢毓寿、徐煜坚等组成考察组前往震区进行考察和震情监视。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派地震专业人员赴地震现场考察。 G2;,Vp1?9yA7+4Z
一九五三年 C9;3ad2;1XP7=2N
二月二十四日至五月二十六日 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赵九章随中国科学院访苏代表团赴苏联访问考察。访问了苏联地球物理研究机构和有关大学。 u4+,kE1-2Bh,?5Z
年初 开办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第一期地震训练班,从甘肃、陕西、山西等省抽调具有高中文化的年轻干部25人进行培训。 k3,rH3.8pp9.7K
十一月二十八日 中国科学院常务会议决定成立中国科学院地震工作委员会,由李四光、竺可桢副院长分兼正、副主任。该委员会受中国科学院领导,是国家计划委员会审核重大工程烈度的咨询机构,委员会下设综合组、地质组、历史组。 Y9.6sv9+70S3;7G
一九五四年 n3:2Rk5,II42u
二月十一日 甘肃省山丹发生71/4级地震,震中烈度10度;死47人,伤332人.震后,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和地质研究所科技人员与地震讲习班学员一起到现场进行宏观调查和仪器观测,开展了地震、地质和测量等方面的工作。 g2:2ZH7-3Ke6-,j
七月三十一日 甘肃民勤以东(腾格里沙漠北)发生7级地震,震后由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清华大学、国家计委进行两次现场调查,为期两个月,调查了宏观现象和前兆现象。 h4-1du67MR6~1I
八月九日 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开办第二期地震训练班,学员19人。由李善邦任班委会主任。 X8!6IH2:1sr4?4D
十二月十日 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由南京迁到北京,北京工作站同时撤消;所址:海淀中关村。 S9~7pl9!,DW5-4N
一九五五年 01=8QR5=5xr5;7Z
四月二十六日至六月二十三日 苏联科学院访华代表团成员别洛乌索夫通讯院士在华期间,访问了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就聘请苏联专家问题建立了初步联系。 S1;6bm6,DO7!1b
六月十八日 中国科学院常务会议决定参加“国际地球物理年”活动,并决定成立国际地球物理年中国委员会。主任委员:竺可桢,副主任委员:赵九章,委员9人。 F3+4yp,-,rd8?5n
九月十六日 苏联地震地质专家戈尔什柯夫来华参加编制中国地震区域划分图等。 p,:,SJ2;,mX8=5Q
十月十六日 苏联工程地震学家麦德维捷夫、地震仪器专家基尔诺斯、地震台站组织专家柯里达林来华,参加中国地震工作(于一九五六年三月回国)。 e8.3mN,1hN6:1n
一九五六年 J36DU7?1Eo5=2o
三至六月 国务院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会议,赵九章任地球科学组组长。参加有关地震和抗震研究的专家有傅承义、刘恢先。当年六月编制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长远规划》,《中国地震活动性及其灾害防御的研究》课题列为第33项中心课题。 B5.2JZ9:6Fz4-5A
七月一日 由北京大学物理系与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签定合同,联合开办地球物理专业(后改为地球物理系)。教师由傅承义、王子昌、曾融生等担任。 v4;5ZQ1!7wQ2.4N
八月 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派出一组专业配套的实习生赴苏联进修,其中有关地震的专业人员5人。这些人学成回国后多数成为地震工作中的骨干。 j7?1jB7!4ac4:3E
八月二十至二十五日陈宗器等3人赴莫斯科参加国际地球物理年东欧区域会议。 O4~7hT,:6ik17w
八月二十九至三十一日陈宗器等3人赴布鲁塞尔参加国际地球物理年电离层委员会。 R1~9su4!,nk,?4D
九月十至十五日陈宗器等3人赴西班牙参加国际地球物理年会议。 S5+7uS,-90U2-6f
九月二十五日 李善邦赴苏联参加在列宁格勒举行的契尔科夫地震台站50周年纪念会及苏联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科学年会。 Q3=4Md7+2SM5;8e
十二月《中国地震资料年表》出版。本项工作由地震工作委员会主任李四光建议,历史研究所第三所范文澜主持,历时二年完成。 S1?6WI6?,NA5~1x
一九五七年 I4=40F5~1jE8.2z
一月二十四日 中国科学院颁发一九五六年度科学奖金(自然科学)。地球物理研究所傅承义所著论文《关于弹性波的传播理论与地震探矿的一些问题》获三等奖。 m1;3rw5.4Oo4+7S
二月五至九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与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选出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20人,常务理事7人。理事长赵九章,副理事长翁文波,秘书长陈宗器。大会共收到论文33篇。组织了关于中国地震区域划分图及其说明等专题讨论会。 N6.3Sv1.1Vi2-,I
二月二十五日至三月二日 以赵九章为团长,涂长望为副团长的中国国际地球物理年委员会代表团一行6人赴日本参加西太平洋区域会议。 B2?6hB8=5yi,?2b
六月 谢毓寿主编的《新的中国地震烈度表》正式发表。 q7:20z,.6IN48p
六月二十九日 竺可桢致电国际地球物理年专门委员会,抗议它屈从某些人制造“两个中国”,决定退出国际地球物理年专门委员会。 g4~,AN5+6TB8.,R
七月一日 北京白家疃地震台建成正式投入观测,命名为北京观象台。 w1=,qK9:,rN1~7y
中国自行进行地球物理年观测,观测的项目有地磁、地震、极光、太阳活动、宇宙线及经纬度等8项。 j8+9ih34a08+,o
十二月 李善邦、徐煜坚等主持编制的《中国地震区域划分图》及其说明正式出版。 H1=1Vy,~1Wx2+,r
一九五八年 w,-,Vc7=9jo5=3M
六月十日至八月 由顾功叙、秦馨菱、林中洋组成的中国物探代表团访苏,了解苏联勘探地球物理的情况。 g6:6Ny9~2Js54S
七月十六日至八月二十四日 由傅承义和谢毓寿组成的中国地震代表团访苏。八月二十五日至十月底,谢毓寿在苏联塔吉克综合地震考察队进行考察。 U9.5pF8!9WZ59v
七月 三峡区域地震台网开始建设,到一九五九年共建成 5个台站。同时还成立了三峡区域地震考察队。 Q8;6gZ3!1LE6+4h
九月一日 设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物理系。第一届系主任:赵九章,副主任:卫一清;张秀峰。第一届学生约 180人。 z8.3mL2=5Gx,.2O
九月 组织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地震预报考察队赴西北地震现场调查地震前兆现象。 m,.9Or4+3gC2:2o
十月二十四日至十二月三十日 苏联专家哈林、谢巴林和彼托洛舍夫斯基来华参加地震区划及地震台站工作。 X4~9GX6;5pD,,B
一九五九年 d2:6bT,~8Dy8?3f
四月二日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进行调整后成立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工作委员会,由33人组成。四月二日举行了第一次会议,推定了工作委员会常委13人,顾功叙任主任委员,翁文波任副主任委员,陈宗器任秘书长。 03.5zF5;1Ax2:6e
十二月二日 苏联专家涅尔谢索夫等来华工作(一九六Ο年三月回国) m1+4wN4~3Ru,!1l
年内 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在青海柴达木盆地开展地壳测深工作。 c1+8nU3-9yD7?8g
中国第一个地震区建筑规范(草案)编制完成。 d8!9Gr5;1XX1~9z
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在西苑开办中等专业技术学校、设机械、电子等专业。学员50 余人。 O11YE,4Vl4;1r
中国科学院西部地区南水北调综合考察队开始工作,地震组、地质组的任务由地球物理研究所和地质研究所担任。 d76JZ4.,VU9.2r
一九六零年 g1+1Im2=2Pp47s
三月四日 著名地球物理学家、中国地磁科学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长陈宗器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62岁。 q91pp4?2FF7?9y
四月 李善邦主编的《中国地震目录》(共2集)出版。 P4:7iX,:,dA2:4E
七月十八日 在河源县新丰江水库坝区附近发生一次有轻微破坏的地震,引起地方和中央有关部门重视。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地质研究所,水电部共同组队迅速派出专人赶赴现场,在新丰江建立了第一个地震观测台站,并提出加固大坝的建议,后被采纳。 y1=2za2!9SD,7q
一九六一年 o5=9CU,8qv,!6F
五月 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组建河源地震考察队,谢毓寿任队长,闵子群、许绍燮任副队长。建立了新丰江水库区域地震台网。 S38Yv4,Fq6!9U
一九六二年 R7:9DT4?8Ri2-3W
三月十九日 广东省河源县新丰江水库附近发生6.1级地震,震中烈度达8度;河源的建筑物遭到破坏。由于先期加固了大坝,未造成严重后果,保住了大坝及下游地区安全。党中央和国务院非常重视水库地震研究,震后陆续组织了22个有关单位参加新丰江水库地震科研工作。 Q9~2Dj6.,se8!1q
一九六三年 S3=5Ls8~1ej31I
八月 广东省科委发文,同意地球物理研究所提出的将新丰江地震考察队更名为广东省科委、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新丰江地震考察队;队长:李自强。 E89G05!6yg3+8d
九月十六至二十一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一九六三年学术年会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赵九章、翁文波、曾融生做了综述发言,国家科委副主任武衡到会做了讲话。会议选举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届理事31人,常务理事9人;理事长顾功叙,副理事长翁文波,秘书长傅承义。 S85OL4.2AO,?2q
一九六四年 C1~6ti4!8PC8;8S
五月 建立西北地震综合考察队,以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和兰州地球物理研究所为主组成,承担昌马地区地震烈度任务。队长:梅世蓉,副队长:郭增建、刘多棫、王贵美。该队建立了昌马区域地震观测台网。 b8+9ZY9?4ar5~9J
八月二十八日 周恩来总理曾于一九六四年亲自对《必须加强西昌地区的地震研究工作》的报告做了批示。为落实周恩来总理的指示,由王汉珍等人在云南昆明筹建西南地震工作站,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有关研究室和在山西工作的工程地震室赴西南工作。工作站主要承担三个重点区攀枝花、牛郎坝、金矿(锦屏)的地震工作。 r4-5dN8;1wV4~9D
十月十六日 用地震方法测定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当量,速报准确及时,获得成功;现场观测队集体和主要工作人员荣立军功。地球物理研究所张奕麟、许绍燮等负责此项工作。 f8.5Fh4+2wD,1l
一九六五年 X2=3iN9-6DV3?1Z
三月二十日 中央专门委员会向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下达建立地震核侦察速报系统的国防任务。地球物理研究所于当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作了首次速报并取得成功。 K5:4HN3~7He9!5h
七月十五日 国家科委在西昌召开锦屏山电站科研协调组扩大会议,安排科研计划。地震方面的任务由西南工作站、工程力学研究所、地质研究所、地球物理研究所承担。 l9;1Wd3.7Eg6?2V
八月二十三日 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西南工作站组建工作基本完成,全站职工295人。完成了第一批台站(7个固定台站和3个流动台站)建设,并开展了区域地震活动性研究。 G5!2uI7.9Uq4=8T
十二月 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召开地震预报规划讨论会,起草地震预报规划。 D4+1nI8+5ew4=7K
一九六六年 R1!8kH6!8pY2+1w
二月 中国科学院决定在原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基础上,分别成立应用地球物理研究所(陕西)、大气物理研究所、地球物理研究所、昆明地球物理分所。 Q1+1kO3+2Gh3-,H
三月六日 河北省宁晋发生5.2级地震。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立即组成以李凤杰为队长的地震考察队一行12人奔赴灾区。三月七日在耿庄桥架起临时地震台。 H8+8It9!6En4~1g
三月八日 河北省邢台地区隆尧县发生6.8级地震,震中烈度9度,破坏严重,伤亡很大。 o3;7Ps1;5sv18T
下午六点,周恩来总理在国务院会议厅接见地震工作者,提出要开展地震预报研究;地震队伍要扩大。按国务院部署,中国科学院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质研究所、地理研究所、华北地理研究所、工程力学研究所等派出53人,由顾功叙带队赴现场工作,李善邦、傅承义、刘恢先等科学家也先后去邢台现场;石油部翁文波带队到邢台;测绘总局派出一个分队进行大地测量;地质部成立地震地质大队,队长习东光,副队长陈庆宣、胡海涛带队到现场进行地震地质调查。国家科委派朱凤熙带工作组到现场组织工作。国家科委和中国科学院组成地震办公室,三月十六日决定现场工作由朱凤熙统一指挥。 d3!6Rq2+8cu,:4O
三月九日 周恩来总理到邢台地震灾区视察,在隆尧县做了抗震救灾工作的指示。 a7=7oV8!3uW,~1L
三月十日 周恩来总理在极震区隆尧县白家寨群众大会上讲话,发出“奋发图强、自力更生、发展生产、重建家园”的号召。同日,周恩来总理视察地震工作,指出:“这次地震,代价极大,必须找出规律,总结出经验。” a,=2Aq3~8tv9!9z
当日,以曾山为首的中央慰问团代表毛泽东主席、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到灾区慰问。 O6.9ts9~,do7,S
三月二十二日 邢台地区宁晋东南再度发生强震,震级7.2级,震中烈度10度。两次地震共造成8064人死亡,38451人受伤,损坏房屋 508万间。 R5;,wq3.5Ny7+9L
三月二十三日 周恩来总理等在国务院会议厅接见地震工作部门有关人员,指出地震工作“要为保卫大城市、大水库、电力枢纽、铁路干线做出贡献。” N9!5Hh8~7AP7!9a
三月二十六日 李先念副总理到邢台地震观场视察和慰问,并在万人群众大会上讲话。 w51UZ3:9aj46X
四月一日 周恩来总理视察邢台灾区,在宁晋县耿庄桥召开群众大会,发表讲话;会后到地震考察队看望地震工作者。 m8+5tt1+3yx6=6Y
北京有线传输地震台网建成并开始工作。根据周恩来总理三月二十三日的指示,从二十三日至三十日,一周内突击建成了北京地区有线传输地震台网,8个台站通过邮电线路把地震信号传到北京集中记录。 b5-3TR,?,nS9!6t
四月七日 周恩来总理在国务院召开的会议上指出:对地震工作要狠抓,抓到底,要孜孜不懈,才能抓到规律。 R7+5DZ1+,r039v
四月二十九日 周恩来总理视察邯郸、岳城水库等地,对地震工作指示:科学人员要抓牢邢台地震不放,注意工厂、铁路和水库。 z8+5zy4;9UC1+5u
五月十五至十八日邢台地震科学讨论会在北京召开。五月十八日周恩来总理接见会议代表时发表重要讲话;聂荣臻副总理、郭沫若院长、李四光部长到会讲话。 x7-9Pg57ar1.2r
五月三十日 中国科学院卫一清副秘书长主持召开地球物理局第一次工作会议,决定中国科学院所属地球物理研究所、昆明地球物理研究所、兰州地球物理研究所、地质研究所、工程力学研究所划归地球物理局,承担地震工作。十月,张魁三调入地球物理局任负责人。 w25ZO5-4LG8=2D
一九六七年 d8?8dy6=7CS4+8t
三月二十七日 河北省河间、大城县一带发生6.3级地震,有感范围较大。 S,+1og5:3EU3=9t
三月二十九日 李先念副总理在国务院召开的会议上传达周恩来总理的指示:要密切注视京津地区地震动向。之后,国务院决定在国家科委设立京津地区地震办公室,主管京津地区地震预报工作;在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设立京津地区抗震办公室,主管京津地区抗震工作。至六月,两个办公室组建完毕。 G8,Hs3~2BR1~8m
一九六八年 a4;4Yh9;8nK1=1z
十月十四至十九日国家科委和邢台地区革命委员会在河北邢台召开邢台地区地震战线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经验交流大会。会上面对面地批判了所谓“走资派”和“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此后一大批领导干部被批斗,许多老科学家、中年知识分子遭到迫害。 m,=,Yf9+4OU42x
一九六九年 Q36mJ8!8kT4;7g
六月 中国科学院应铁道部之邀,曾于一九六八年八月向地球物理研究所和地质研究所下达提供坦赞铁路地震基本烈度的任务。为此,中国组成丁国瑜、时振梁、应绍奋三人地震考察组赴坦赞进行实地考察。 s55XR6?,ft,=5L
七月十八日 渤海湾发生7.4级地震,京津有感。当天晚上,周恩来总理在国务院接见地震工作人员,参加接见的还有李先念副总理和纪登奎、余秋里等国家领导人。李四光和刘西尧及中国科学院、地质部的部分人员到会。周恩来总理指示:“团结起来,共同对地震之敌。”指示搞地震工作的部门迅速联合起来。 l3=7Bo3?9Dq8-8b
七月十九至二十日中央地震工作小组成立,组长李四光,副组长刘西尧;成员有高林、张魁三、沈振东、李希文、王树华。 J5+2NU5;1VV,.5C
七月二十六日 广东阳江发生6.4级地震。由地质部、中国科学院、广东新丰江地震队、水利科学院等单位组成地震考察队到现场工作。后又组织了24人的阳江抗震工作组进行房屋鉴定、抗震加固等工作。 v4+7Yq8:5mK8.6G
一九七零年 B8+3ur3;9BU2=4N
一月五日 云南通海发生 7.8级地震,造成15621人死亡,26783人受伤。中央地震办公室组织了综合地震考察队,对地震现场进行多学科调查与观测。有 15个单位250余人参加。地震发生当天,周恩来总理指示:“要密切注视。地震是有前兆的,可以预测的,可以预防的,要解决这个问题。” h9:8gx9~1Fv9.,P
一月十六日 中央地震工作小组扩大会议,传达周恩来总理指示。 J9-3Pb6-,qe5=30
一月十七日至二月九日 第一次全国地震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期间,周恩来总理听取了地震工作的汇报,并于二月七日接见了全体代表,发表了重要讲话。闭幕式上郭沫若院长和李四光部长讲了话。会议部署了地震工作任务和工作计划。会议建议成立国家地震局。会后发出三个文件:①全国地震工作会议纪要;②一九七Ο年全国地震预报工作计划要点;③一九七Ο年全国抗震工作要点。 C,!3Bj4-1oS1;3H
四月二十八日 中国科学院决定把直属的地球物理研究所、兰州地球物理研究所、昆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质研究所、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兰州地质研究所、工程力学研究所、中南大地构造研究室等单位的建制和人员划归拟议中的国家地震局。 A2,CI7;4qd6+9u
七月三十一日 中国科学院发出《关于组建地震工作队伍问题的请示报告》,建议成立国家地震局,设在中国科学院。 L2.4Sl3=3le6=1k
十月七日 中央地震办公室在《关于贯彻落实全国地震工作会议情况汇报》的报告中,提出了地震队伍的组织建设方案:全国组成昆明、兰州、成都等13个地震队,实行双重领导,以地方为主的体制。直属单位为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地质研究所、地震地质大队、地震测量队、物探大队和工程力学研究所等。 0,!2MD3+2Pj16U
一九七一年 E2=2Rf6=,EI2:8Z
四月二十九日 中共中央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地质部部长、中央地震工作小组组长李四光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d3?7rO3~7aC8-8I
八月二日 国务院批准成立国家地震局,作为中央地震工作小组的办事机构,由中国科学院代管。 d6+3Oq18ZR1;,Q
九月二十日,正式启用国家地震局印章。到一九七一年底,国家地震局直属单位计有地球物理研究所、地质研究所、工程力学研究所、地震地质大队、地震测量队、地球物理勘探大队;组建了兰州、新疆、成都、昆明、广州、福州、武汉、南京、沈阳等地震大队,实行以地方为主的双重领导。此外,还建立了北京、天津、河北、山西、陕西、宁夏、山东、安徽、湖南等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队。 08-6FT6:5ar,+3t
十月十四日 新疆地震预报研究队组成,队长王树华,副队长梅世蓉、查志远。参加单位有新疆地震大队、地球物理研究所、地质研究所、地震地质大队、工程力学研究所、测量队、兰州地震大队等,共100余人,投入仪器120多套。十月份后陆续到新疆的喀什、阿克苏地区开展工作(此项工作到一九七五年结束)。 e66zc,;2Px2+1y
年底 中国科学院党组会议宣布,经国务院同意,刘英勇、卫一清、张魁三任国家地震局负责人。 B3=8jj3;7em5~4f
一九七二年 J9=4bl8=3yF6.7X
十月七日 国务院批准恢复地震资料对外交换。拟将17个地震台的地震年报和1个台(北京台)的临时报告参加交换。17个台为:北京、佘山、南京、长春、西安、兰州、包头、广州、昆明、成都、拉萨、武汉、乌鲁木齐、贵阳、喀什、泰安、泉州。 J,?9Tb9.1MI8!5Z
十二月十至二十日在四川省西昌召开全国地震烈度区划工作经验交流会。明确了编制全国地震烈度区划图的项目和要求,确定编制1:300万全国地震危险区划图、全国烈度区划图和全国强震震中分布图。 N4.4wW12EC9;3j
一九七三年 A2-2MZ,:,LM1.9E
二月六日 四川炉霍发生7.6级地震,震中烈度10度。死亡2175人,伤2756人。国家地震局局长刘英勇率工作组赴川,共组织省内外地震专业人员144人陆续赴现场开展震情监视、宏观调查并总结前兆资料等。 o1?3in33ve4=9M
一九七四年 01+2Iv5~9rj38f
二月七日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原中国科学院地震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竺可桢病逝,享年84岁。 f9:1zr4=2AI96I
二月十一日 国家地震局党组成立;组长胡克实,副组长刘英勇;成员:卫一清(后任副组长)、张魁三、王卓、武雨琴、王庭芳、查志远。同年十二月又增加了丁国瑜、朱凤熙、张子英、霍效光。 N1;2uJ9~7eG4~8R
四月十九日 中国地震代表团一行10人在团长顾功叙率领下赴美国和加拿大进行为期三十天的访问考察。 a56Pf9!4co9;2M
五月十一日 云南昭通地区大关北发生7.1级地震,震中烈度9度;死亡1423人,伤1600余人。中共中央、国务院当天发出慰问电。国家地震局组织13个单位 200余人陆续到现场,架设6个临时台站,进行震情监视和宏观调查等。 w1=6NQ2.4xS5.8t
一九七五年 Y9.9sS5?9rv4;4O
二月四日 辽宁海城发生7.3级地震,死亡1328人,重伤4292人,轻伤12688人。对此地震做出了短临预报,并采取了防范措施,从而大大减轻了伤亡和损失。这是人类历史上对强烈地震的第一次成功预报。震后,国家地震局组织16个单位共400余人开展海城地震现场调查及观测。 s2+1mg8-4zb2=4q
十一月二十五日至十二月十六日 顾功叙率中国地震代表团一行6人赴日本访问。 K3:8Vq42UZ3;5r
一九七六年 U15pb9+8mM4?2Q
五月二十九日 云南龙陵县连续发生两次震级为7.3和7.4级的地震,受灾面积1800平方公里,死亡98人,重伤451人,轻伤1991人。震前有一定程度的短临预报。震后组成龙陵地震工作队,先后有26个单位,400余人赴现场考察和观测。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慰问电,派出以吴桂贤为团长的慰问团到灾区慰问。 n1=4O03:4gp8.70
七月二十八日 凌晨三点四十二分在河北省唐山市发生7.8级地震,震中烈度11度,死亡24.2万多人,重伤16.4万多人。震前未能作出短临预报。华国锋总理等中央领导人赴唐山灾区视察、指导抗震救灾工作。国家地震局组织了唐山地震工作队开展唐山地震现场调查及观测。 u9.5dv1;4Np8=8Q
八月十六日 四川省松潘、平武一带发生7.2级地震;8月23日再次发生7.2级地震。震前曾做出一定程度的预报,减少了地震造成的直接损失;人员伤亡较少,死亡41人,重伤156人,轻伤600余人。震后地震专业队伍立即奔赴灾区进行现场考察和震情监视。 K2.1Ua6-3qG49s
一九七七年 o98Hk6?7EJ7;2L
六月二十三日国务院任命李建平为国家地震局局长、党的领导小组组长;调安启元任国家地震局副局长、党的领导小组副组长。 s3~9TI3.30B4,g
八月六日 国际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联合会在英国达勒姆召开特别大会,会议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席位。 k1?8Yg3=9Kn79C
八月十日 中国地震代表团在团长顾功叙率领下赴英国达勒姆市参加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协会和国际火山学与地球内部化学协会的学术讨论会。 O1:5Yx8!1vk,~3p
十二月十二至十六日顾功叙作为国际地震危险咨询委员会中国委员赴巴黎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地震危险咨询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h,+8YV9~2Nd1?4n
一九七八年 y9.4OS,?6Go8~5e
三月 全国科学大会授奖成果 Y2+2Op5?1Wj1-8D
1.高温高压岩石力学性质及震源物理的研究(原九室,高龙生、葛焕称、金耀等,三室震源模拟试验组) t,;8Id8.1bF94c
2.地震波理论(陈运泰、王妙月、朱传镇、曾融生、林邦慧等) K3=9kU8;3YZ6:5S
3..北京电信传输地震台网 S5-,mg3~3CP2+8o
4.柴达木盆地地壳构造的研究(原九室,现八、九室) i42pY4-4Ud82B
5.地球电磁感应基本理论(祁贵仲、范国华、侯作中、詹志佳) f4!4Fs2=8Cn3?8R
6.中国地震目录(李善邦、李群、姚虹等) N9+9ht2?,un3.2D
7.中国地震区域划分(李善邦、梅世蓉等) a2!3rA6+1MU9.2h
8.中国地震活动特征(时振梁、环文林等) N1;7JW9=8Dh2=,g
四月一日 国家地震局成立职称评定学术评议小组,由卫一清、顾功叙、马杏垣等15人组成,并于年内对第一批申报者评定了职称。 n4?2WQ,-,mB,!,k
五月十二日 邹瑜任国家地震局局长、党组书记。 N9-1wo3-,zH4.4F
九月五日 中国科学院和国家地震局协商并经国务院批准,决定对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地质研究所进行调整,将其中直接从事地震研究的力量划归国家地震局直接领导,更名为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质研究所。 m7-,oh9?6ff2!8T
一九七九年 I7;,GS62cZ1=7S
四月二至六日联合国教科文总部在巴黎召开国际地震预报学术讨论会,以顾功叙为团长的中国代表团一行20人出席了会议。顾功教等3人还参加了地震预报问题专家工作会议。 N2+6zw1:4Bv7~8y
八月 《地震学报》(季刊)在北京创刊。主编顾功叙,副主编傅承义等12人。 i14fp6+5dV3-3a
中国正式加入国际地震中心,学部委员秦馨菱成为该中心指导理事会理事。 R6:5tk6+6ZD8!,P
九月 秦馨菱应邀出席国际地震中心在维也纳召开的理事会。 L3?3md8?3PS1:6q
十一月十七至二十二日中国地震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国地震科学学术讨论会在大连召开。出席会议代表286人。会议通过了会章(试行),选举了第一届理事会;顾功叙为理事长,丁国瑜、卫一清、马杏垣、王仁、许绍燮、刘恢先、张进、高文学、翁文波、傅承义(以姓氏笔画为序)为副理事长;陈鑫连为秘书长。 C,-8ge,.8GR1?5y
十二月二至十五日在澳大利亚堪培拉召开国际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联合会第十七届全体大会。团长顾功叙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了大会。 d6:8ty6.,sK7+1p
十二月二十八日 国务院嘉奖全国先进单位和劳动模范。地震系统的先进单位是:辽宁省地震局金县地震台,地球物理研究所白家瞳台。 0,?1IW5=5YG6~8S
一九八零年 e5?7eF6:8Tc4?9s
四月二十九日 著名地震学家李善邦在北京逝世,享年79岁。 X,:9fG,7wo1~7Q
七月三至九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在江苏省苏州市召开。大会修改了学会章程,选出第三届理事会;理事长顾功叙,副理事长翁文波、傅承义、方俊、朱岗昆、赵文津、朱大绶;秘书长傅承义。 W8:2DJ8-6WG4;,V
一九八一年 B4~6Oe8:2Ft5?,J
七月四日 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地震局决定从一九八一年起扩大地震、地磁资料对外交换台站;地震台站从17个增加到22个。新增加的5个台站是:牡丹江、琼中、高台、太原和呼和浩特地震台。 k5!2xB2-8ny9=6v
一九八二年 k4-5Xn1-7yy9;5k
八月二十八日 中共中央批准国家地震局机构改革后的领导干部名单:局长、党组书记安启元,副局长、党组成员林庭煌、高文学、丁国瑜,顾问卫一清、袁维丹。 L6~6JZ4-9Qj,!2B
《中国地震目录》(李善邦等)、《地震区域划分和地震活动特征》(李善邦等)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y1+,Ik3~7zF1:8S
一九八三年 o2!9jd7;2Pq3-,m
三月十八日 为加强中国地震工作的学术领导,决定成立国家地震局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顾功叙,主任丁国瑜,副主任马杏垣、曾融生、刘恢先,秘书长方蔚青。 m6?40k9;8Nx,8K
十一月二十六日 国家地震局烈度评定委员会成立。主任丁国瑜,副主任徐煜坚、胡聿贤、时振梁。其主要任务是:审定国家重大项目建设地区地震烈度鉴定意见;审批全国各地区地震基本烈度的更改;重大工程、重点建设地区的地震烈度工作的技术咨询。 n7:6hG1-7yf3;5U
“DD-1 型短周期地震仪”(琴朝智等)、“北京电讯传输地震台网的建设”(张弈麟等)、“电信传输地震台网数据处理专用软件系统”(赵仲和等)获得国家地震局科技成果奖项目一等奖。 e5-6rS6:9og3~8k
“三维电磁感应数值理论及其在渤海地区地 磁短周期异常研究中的作用”(祁贵仲等)、“地震震源过程的理论研究”(陈运泰等)、“应力途径和岩石破坏前兆”(陈颙等)、“10000 公斤/厘米2高压三轴容器”(王跃文等)、“北京地区地壳构造的研究”(曾融生等)、“DK-1 型宽频带地震仪”(赵子玉等)、“新丰江水库地震的研究”(王妙月等)、“中国及邻区现代构造应力场和现代构造形变特征”(时振梁等)、“地震活动性图象”(许绍燮等)、《中国地震》(李善邦)、“CBY型爆破地震仪”(郭强绪等)、“深井短周期地震计及其观测技术”(李凤杰等)、“PTY-8地震遥测设备”(张孟申等)、“768多路数字化g地震遥测设备”(陈俊良等)、“768自动换纸墨水记录器”(沈善杰等)、“768单路无线地震遥测设备”(马庆云等)获得国家地震局科技成果奖二等奖。 e1;5Qj6!3ov5;5g
一九八四年 f,;5Mv,=5oA1!6C
九月十一日 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批准了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工程力学研究所、中国科技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北京大学地质系四单位提出的关于建立地震学联合基金的请示报告。 l2!,nu3.6jC1,T
九月二十五日 地震学联合科学基金会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 B6!6cd8;2gO2?3a
十月十七日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三届第九次常务理事会在北京举行,决定学会挂靠单位由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改为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k3+8nU6;3KN5;9B
一九八五年 w6.,lu7?6fP34P
一月二十四至二十七日中国地震学会第二届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在北京召开,选举产生了第二届理事会;理事长陈运泰,副理事长丁国瑜、胡聿贤。 K6?,jE5.4sL7=5l
四月三日任命陈颙为国家地震局副局长、党组成员。 W4.6uS3-,fr1!4E
“电信传输地震台网观测分析处理系统(768工程)的总体设计和总联调”(张奕麟等)、《白家疃地震台的地磁观测记录与报告(1979-1981)》(周锦屏等)获得国家地震局科技成果奖一等奖。 n5;1Gx1=6Wm1~7z
“中国地震震源机制的研究”(王妙月等)、《中国地震台网观测报告(1979-1980两卷)》(曲克信等)获得国家地震局科技成果奖二等奖。 N,?6kJ4;9Ak2-8F
一九八六年---二零零三年 B1?4Yc5=8nl2;4Z
(据《中国地震年鉴》) H7?3me8;5cP7.5Z
一九八六年 a5?3se92ha,+3d
一九八六年 N6!4ws8~7CD8!60
地球所领导: D7.7XR6=,Yy1+2J
副所长、代所长:陈运泰 v9-2Bx5;2NH8+5T
副所长:许绍燮 曲克信 李晓南 a4=4TU53FS6+1A
我所研制的KFD-1宽频带反馈地震计通过国家地震局组织的鉴定。 Y9.7eF,?3pF1:8j
我所白家疃地震台、第九研究室、北京电信传输台网在中国地震工作二十年学术交流表彰大会上评为优秀集体。 D3-9Pn2~7uf58S
经南极科考委员会批准,我所完成了第二次南极考察的“地磁和地震”项目。第一次在南极建立了地磁总强度和地磁短周期变化自动观测站。安装了各种仪器六套。 f6-,XY,?3TJ3-1I
我所执行四项中美地震科技合作项目:1、中国数字化地震台网建设;2、京津地区地震台网建设;3、强地面运动合作研究;4、地球重力场变化与地震发生关系的合作研究。 O,?9ZP5+5Tq,~2u
三月十日至二十一日,七月二十一日至八月一日 许绍燮副所长赴日内瓦出席裁军谈判会议地震专家小组会。 s6!1nT2?5VJ2?4Y
十一月 硕士研究生廖清波参加我国第3次南极考察队赴南极科学考察,执行南极科考委员会批准的“地磁和地震”项目。 n8!8Yx6+2jq2.2o
陈运泰研究员被评为国家地震局系统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S,~7HC93CT6-8D
“SQ-70型石英水平摆式倾斜仪”(朱虎等)、“苏南核电站地震烈度综合评定及地震危险性与地震动分析研究”(许绍燮等)、“中国地震地磁基本台网正规化、标准化建设的科学管理”(徐宗和等)获得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c8.,xZ4~8pK3~9f
一九八七年 a9+7ji5+5Ed4=,U
胡聿贤先生 编著《地震工程学》出版 T7!6Eu1-5lE7!7j
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编著 中国地震考察(第一卷)出版 Q3-3B09?3uY14z
二月七日至三月十三日 美国Bendjx设备公司数字地震设备专家布里泽尔受美国地质调查局委派,为执行中美地震科技合作议定书中国数字化地震台网建设合作项目来华工作,在广东省琼山地震台、上海市佘山地震台及兰州地震台检查、调试和维修数字地震设备,并在北京地球物理研究所开展有关台网维修中心技术业务方面的培训工作。 v2+5rK1=,Pj9!7O
二月十八日至三月五日 美国地质调查局霍夫曼博士和哈尔帕特博士为执行中美地震科技议定书中国数字化地震台网建设合作项目来华工作,主要在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数字化地震台网数据管理中心安装数据处理回放系统,并进行培训。 X4.3Ha9;6BR1;4P
三月十一日至四月十一日 西德汉堡大学地球物理学教授杜达应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邀请来华讲学和访问。 j3+6oF1+8py9+5v
八月四日至二十七日 地球所研究员曾融生、副研究员陈培善应Prof. Larkin邀请赴加拿大参加在温哥华举行的国际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协会第十九届全体大会。 w13hL9+9qh8-7n
十一月 朱克佳助研参加我国第4次南极考察队赴南极科学考察,执行南极科考委员会批准的“地磁和地震”项目。 t8~2oL,.4bO1:9j
《地震震源过程的理论研究》(陈运泰等)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e,.6CM3-9fV3;7g
一九八八年 H3.3QX7=4wj2-20
所长:陈运泰 q8:7PY52YT7+8k
副所长:许绍燮 李晓南 z6?5pe3.7O03=7X
五月十七日至二十九日 陈运泰所长应邀赴西班牙参加第十七届数学地球物理大会。 B7~,vm9!9hG7=5A
七月二十六日 我所参加的“重新评定鲁南地区地震区划”通过国家地震局组织的鉴定。 s1-7nc3?9RC1!6D
七月二十九日至八月十一日 胡聿贤研究员、金严副研究员赴日本参加第九届世界地震工程会议。 h1!3wh8=8hf1?2q
十一月五日 胡荣盛工程师参加我国第5次南极考察队赴南极科学考察,执行南极科考委员会批准的“地磁和地震”项目。 V7-,pZ1?3VL,:9e
十二月 我所参加的“中国分区地震走时表”通过国家地震局组织的鉴定。 d3-9ON3?7TQ1=2G
时振梁研究员评为国家地震局系统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M1=6Ty8?2zD6;2S
北京地磁台五年(1982~1986)连续获全国资料质量评比第一名(周锦屏等)、《地球物理学基础》(傅承义等)获得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01.8yB,=,Mf4.5R
层状不均匀介质中合成地震图的反射率法 及其在人工地震测深中的应用(王椿镛等)、尾波研究:理论和观测实验(高龙生等)获得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b4~9uv5=80o1?4Q
地球物理研究所组成15个研究室和课题组及图书馆、资料室、计算机管理组。 o4-7Ae8;5aw3:5L
地震活动和地震预报研究室 W1-7En3?7PS9?5R
地震区划与工程地震研究室 z93JG5~6Sd34T
震源物理研究室 I6:3Mj110y,+7E
北京电信传输地震台网 T4!6ZZ6?3QO5~2a
地磁研究室 o6=5cX3=1EJ6=,l
现代测震学研究室 I6!1Me2:7FI5-4A
地球物理信息编辑室 r3+2NM82SJ3-2x
地球深部构造研究室 t6:6xH3?3pj3:8y
全国地图地磁资料研究室 m1?7nK4.8bb4!2F
地应力组 n3;8bc4=7wU,=,F
地声信息工程组 M6~2VB,.5aN8~40
地电组 O6?2NR9-1jG,.7h
模式识别组 r6!2mh6.8aB,=,O
数据中心 I4-4Jm,=4o062k
北京地震基准台(白家疃地震台) m7.7Ue7.3ul7=,q
图书馆 T2;6rS38MK1!9Y
研究所的资料室 B3~1tI8+2aw7;5t
研究所的计算机管理组 N6!3eL6;6IT4!8F
一九八九年 g,:2rg5?,Xa91P
胡聿贤 主编 《地震危险性分析中的综合概率法》出版 o5:1pp,;6sh5;,O
陈颙 主编 《地球科学中的新技术》出版 V5~8Om3~1Gq2!9G
七月 谢毓寿研究员等编著的“中国地震历史资料汇编”通过国家局组织的鉴定。 M9+3dp,~4oJ35K
七月 郑治真研究员等完成的“前兆地声的地震与研究” 通过国家地震局组织的鉴定。 i1;,hz7=3fw9+3n
七月 曾融生研究员等编著的《固体地球物理学导论》通过国家地震局组织的鉴定。 J3~2sI7.5mi5:6D
八月 冯锐副研究员等完成的“地震层析技术的实验与应用研究”通过国家地震局组织的鉴定。 c4~6uT9!2fF9.7a
七月五日至七月二十八日 曾融生研究员赴美国出席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 p1.1Ue5~2uy6!4p
八月十七日至九月二日 地球所所长陈运泰、副所长许绍燮、朱传镇研究员、陈培善研究员出席在土耳其共和国的伊斯坦布尔市召开的第25届IASPE1大会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IASPEI)第25届年会。 e5-6zQ2-1Rb6=60
九月 刘建本高级工程师等完成的“零磁空间实验室” 通过国家地震局组织的鉴定。 g5-6IS75GK5.8h
十一月 王碧泉副研究员等研制的“地震预报专家系统” 通过国家地震局组织的鉴定。 V32Tt,~70j2+8G
十一月二十四日至十二月一日 日本东京都立大学渡部丹教授应核电厂抗震设计规范编制组组长胡聿贤研究员的建议邀请来华,就我国正在编制中的核电厂抗震设计规范给予咨询和学术讨论。 c51cS2-3Fq9~1r
我所对大同Ms6.1地震现场进行地震观测。 u8:6mg6+7oT610
十月二十一日 地球物理所张炼赴南极参加第6次南极长城站科学考察,执行南极科考委员会批准的“地磁和地震”项目。 03!9uk,!9hE97T
“《中国地震历史资料汇编》”(谢毓寿等)、“中国数字地震台网”(曲克信等)、《固体地球物理学导论》(曾融生等)获得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g,+5pH8!3eh4;,s
“前兆地声的观测与研究”(郑治真等)、“地震预报能力评分”(许绍燮等)获得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w9!3Ny2-5VA9~,u
一九九零年 R,-1UB,5BS6?8q
《地球物理研究所40周年(1950—1990)》文集出版 C1:5Wo8~2Ov4-8G
地球物理研究所成立于1950年,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于1990年11月6一7日在北京召开了庆祝地球物理研究所成立四十周年大会,应邀出席庆祝大会的国家领导人和中国科学院与国家地震局领导人有:全国人大委员会副委员长严济慈,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胡启垣、孙鸿烈,国家地震局副局长陈章立、陈颙,以及地矿部、水电部、能源部的领导,我国地球物理、地质、地震、地矿、水利水电、能源领域的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及知名科学家顾功叙、傅承义、翁文波、曾融生、刘光鼎、陈国达、方俊等出席了大会,并讲了话。祝愿地球物理研究所在我国地球物理和地震事业中永远保持先锋的作用,为社会主义建设继续作出贡献。 q4-7mW3:3vZ7=2h
许绍燮研究员评为国家地震局系统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A,=2iF2+5Mv5!5y
四月二十五日至三十日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郭宗汾教授为执行中美地震科技合作议定书中“局部重力场变化与地震发生的关系”合作项目,应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邀请来华访问,与我方对合作资料及成果进行总结,并就仪器设备更新和人员交流等问题进行磋商。 e4-8cA8?8BQ7.9h
六月二日至六月十五日 胡聿贤研究员、金严副研究员、高孟潭助理研究员一行三人为执行中美地震科技合作项目《地震危险性估计:具有不确定性的时空相关的地震过程》赴美工作。 n5;,JW9:3qc6!80
七月二十八日至八月十二日 副所长许绍燮、赵仲和副研究员赴瑞士参加日内瓦裁军会议地震专家组会议。 F8+4CO3;5eS6-30
十一月 张以勤副研究员参加我国第7次南极考察队赴南极科学考察, 执行南极科考委员会批准的“地磁和地震”项目。 09~2cD7~4kG,!1z
“零磁空间实验室”(刘建本等)获得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h1=1ZK5;1YE4?6w
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共设十四个研究室,一个地震基准台及一个地震仪器厂,图书馆和科研业务服务中心。 s5=8Xc3!3Yv4:,o
第一研究室(区域地震活动性与地震预报研究室) n8:6hC9!9mC7~4k
第二研究室(地震区划与工程地震研究室) a2~6nA1-6oN3;5M
第三研究室(震源物理研究室) c7-7xD6:5bf4!4Y
第四研究室(地震监测台网研究室) i6+4XQ,?8QL5+6K
第五研究室(地磁学与地磁地震关系研究室) 06=3pB7.9Zn1!8N
第六研究室(新技术开发研究室) M8?7FE3=8TU5+2Z
第七研究室(编辑和地震社会学研究室) a6~7A096gz9+9h
第八研究室(地球内部构造研究室) N9=5tj4=6vz7+3e
第九研究室(全国地震地磁基本台网技术管理研究室) l1:9vs1:8fJ51D
第十研究室(全国数字地震台网管理研究室) l9=6JG8-4Rp4!20
第十一研究室(地声及极微震研究室) q4:,JB,!8wt5+5j
第十二研究室(地电与地震关系研究室) j5;1Rs2;4gT,.8z
第十三研究室(地应力研究室) A2+3zW1-7qr7?3f
第十四研究室(地震模式识别研究室) z6-5Fj7:7oe3=4v
地仪器厂 E7-,Sf96xg8=7N
图书馆 K3~9TS1-6wC5-3Y
科研业务服务中心 B1:4Fq2-8rb,=9s
一九九一年 c9-7uF6!2pr1:2q
胡聿贤研究员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j1~6BB8;4Kb8+5d
陈运泰研究员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g3?7Xi2+1FO2+9o
曾融生 主编 固体地球物理进展(英文版)出版 c8:60y5~4WK4;8T
二月九日至二月二十四日 地球所赵仲和副研究员赴瑞士出席裁军谈判会议地震事件监测问题专家组第三十一届会议。 P5.3n01=6yq4.4N
七月 由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和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主编的首部《中国历史地震图集》由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 M4=8zs4-5Ti3:1j
九月二十日 由我所承担的DD-1型地震仪改造项目在北京通过验收。该仪器自1972年投入使用以来,已成为国内使用广泛的地震仪器。经过DD-1型改造的地震仪,提高了仪器可靠性,降低了成本。 s1+4BZ,+7bq4!5c
十月五日 牟其铎副研究员完成的“地震数据库系统技术规范”通过国家地震局组织的鉴定。 t6;2ml52QO7?1L
十一月二十八日 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在北京通过国家科委组织的鉴定。该图可供政府部门做为经济建设、国土利用规划的基础资料和一般工程抗震设防及制定减轻地震灾害对策的依据。 n4+2ui9:4gT5!7d
十一月 金海强工程师参加我国第8次南极考察队赴南极科学考察, 执行南极科考委员会批准的“地磁和地震”项目。 C5+1Wx,-4zV3-6D
十一月二十七日 时振梁研究员等完成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通过国家地震局组织的鉴定。 j,~6yn9:1Bf2+4t
“地震学科地震分析预报方法指南及实用化软件系统”(许绍燮等)获得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k2=7AT7;7Zx7:7o
“地震预报专家系统 ESEP 的研制和推广”(王碧泉等)、“地磁学科分析预报地震方法及实用软件系统”(林云芳等)、“地电与地震预报方法系统研究”(赵玉林等)获得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J4!2IA,.9Ki9-2X
一九九二年 o8-9kw2-5TT4=9o
所领导: k5~6Fq5-,ko6~9f
所 长:陈运泰 H5?1gv5.5wg9-5g
副所长:席云藻、侯作中、朱传镇 J2-4is6!5dv9=6q
曾融生 主编 《固体地球物理学论评》出版 J1+8LZ5.9tq7?3d
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主编 《地震预报研究论文集》出版 f4;1Fy9+7zi,~6o
一月 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顾功叙先生不幸在北京病逝。 m1?8Ry3?3NU8-4K
吴忠良获赵九章中青年优秀科技工作奖。 j8!9FK7~,xB,;8I
吴忠良被中国地震局评为“地震科技新星”。 K5-6YW,?4iS5=1A
二月二十九日至三月十六日 张伯明副研究员赴日内瓦出席第33届地震核查专家会。 I1-1kA9.7oV1;9D
六月 朱虎副研究员等研制的“SSQ-1型数字磁带记录石英水平摆式倾斜仪” 通过国家地震局组织的鉴定。 C14Te8.6LC6=6h
九月 周锦屏高级工程师等完成的“我国地磁台站K指数测量方法的研究” 通过国家地震局组织的鉴定。 X13gN2+1zs9~3C
九月四日至十四日 副所长朱传镇赴捷克和斯洛伐克参加“欧洲地震学委员会第22届大会”。 U3;2tl,.2QW3;4q
十一月六日 周勋副研究员参加我国第9次南极考察队赴南极科学考察, 执行南极科考委员会批准的“地磁和地震”项目。 r8?5xX,;2Hl6~4U
十一月陈培善研究员完成的“中国地震报告的数据处理系统” 通过国家地震局组织的鉴定。 C1-1pc4.3pi2:1x
“长江三峡工程三斗坪坝区地震危险性分析和设计地震动参数研究”(鄢家全等)、“地震数据库系统技术规范”(牟其铎等)、北京地震台连续五年获全国大震速报质量评比前二名(郭瑛等)获得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C8;3UC9?3Xf7.4f
研究所共设I5个研究室,一个地震基准台及一个地震仪器厂,图书资料室和科研业务服务中心: I,+5vY8~9tG1!,f
第一研究室(区域地震活动性与地震预报研究室) b4.2gF9~2aB7:3a
第二研究室(地震区划与工程地震研究室) S1~8CO,:9Rr7;8P
第三研究室(震源物理研究室) u1~4hU4!,nM,!,S
第四研究室(北京遥测地震台网、华北联网) P2:6lL8~5sP5!1g
第五研究室(地磁学与震磁关系研究室) x6!5Ui9:9tY,!1X
第六研究室(新技开发研究室) b7!9kH4=4RS4-7G
第七研究室(编辑室) A7?4Ap4=5ZW3?9B
第八研究室(地球内部构造研究室) v8?8PE1:9TK5!3v
第九研究室(全国地震地磁基本台网技术管理研究室) U4;3lq,.2Dj3=5B
第十研究室(中国数字化地震台网研究室) H9~5xi9=3nv6;7m
第十一研究室(地声与极微震研究室) o5?,XT9-2qQ3:3B
第十二研究室(地电学与震电关系研究室) F5~5PZ4:6iT1=1p
第十三研究室(地应力研究室) T3;8Nm1=2Rt3!7T
第十四研究室(地震模式识别研究室) R1;6v05+,zo9+5S
第十五研究室(地震社会学研究室) i3~8yT9!2ys6?3I
北京地震基准台(白家疃地震基准台) F5-3En6=,is5~1W
地震仪器厂 m1:3Pt9=5xk4:4k
图书资料室 L3.,zh1!,qF6+9G
科研业务服务中心 R1.2av9+1EX4?5z
一九九三年 c9~,Uq2~,GA3?9a
陈 颙研究员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r5:6tJ4=6Wp,-8s
秦馨菱 谢毓寿主编 固体地球物理学论评出版 b,~6bd6!1zP2;7o
胡聿贤院士、陈颙院士、时振梁研究员为新一届国家地震烈度评定委员会副主任,金严研究员、鄢家全研究员为委员。 l4;70E7!9rG6?4v
胡聿贤院士、陈颙院士为新一届地震灾害损失评定委员会副主任,邹其嘉研究员为委员。 z6.6TN3~1ID3:2P
杨建思博士被评为中央国家机关“十杰”青年。 l2;8Nc9;1Jd1?4r
吴忠良博士被评为“百优”青年,受到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接见。 w,+9Tm,+5Fn3-8d
三月十三日至四月一日 周公威研究员、刘希玲工程师、朱文林工程师赴美国执行中美合作中国数字地震台网1993年度双方人员互访计划。 y1?2Gz,9JY2?3R
八月二十四日 王碧泉研究员等完成的“模式识别方法研究及其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通过国家地震局组织的鉴定。 b2!6vq9?4qu1:8M
八月二十五日至九月二十七日高孟潭副研、黄玮琼研究员赴俄罗斯执行中俄地震科技合作“地震区划”项目。 g5+,ZQ710a4!40
十一月十七日 郑重副研参加我国第10次南极考察队赴南极科学考察, 执行南极科考委员会批准的“地磁和地震”项目。 p8=4gS5~6ah2-2p
十二月四日 牟其铎研究员等完成的“中国地震分析预报软件系统” 通过国家地震局组织的鉴定。 F7~1QN1+4dz7!6q
十二月十日 李鸿吉副研究员完成的“数字地震记录的仿真、复原及应用” 通过国家地震局组织的鉴定。 R3-4lO3?7Fa2.9C
十二月二十三日 冯锐研究员等完成的“层析技术在工程中应用研究”通过国家地震局组织的鉴定。 y7!8ms9?2zq5.,C
“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时振梁等)获得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f6:6fB4~,oT28P
“我国大陆构造应力场的研究”(许忠淮等)、“中国地震报告的数据处理系统”(陈培善等)获得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b4!,jg5?,PW1;7k
一九九四年 N7+8Wn,+7nB4?9S
所 长:陈运泰 h3;4Jv3;4sO2~7u
副所长:侯作中 朱传镇 李志平 刘志远 j5=,Yf17wI49S
吴忠良 陈运泰 牟其铎编著 《核爆炸地震学概要》出版 z9?5kZ7!7oz33o
曾融生院士、胡聿贤院士为国家地震局第三届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陈运泰院士为委员。 c8:6to8:6i03+3H
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为1994年度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先进单位。 I5;8LK2;1nj34w
杨建思选为国家地震局1994年地震科技新星。 D2.9BY,=30N6~6y
七月九日至七月二十五日 胡聿贤研究员赴美国参加第五届地震工程会议。 D3:1AT8!1BF2;7o
七月二十四日至七月三十日 陈运泰所长等一行十二人赴香港参加“西太平洋地球物理会议”。 Z5=2it8.7cT2:,Y
八月六日至八月二十三日 吴忠良副研究员赴瑞士参加日内瓦裁军谈判会议地震专家小组第三十九届会议。 s7:3YX5!1If26G
十一月五日 吕智工程师参加我国第11次南极考察队赴南极科学考察,执行南极科考委员会批准的“地磁和地震”项目。 Q,:1LK5=10G51Z
十二月二十八日 林中洋研究员等完成的“青海门源至福建宁德地学断面” 通过国家地震局组织的鉴定。 k68h03?4Yn4.5n
“地学层析成像的研究”(冯锐等)获得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v7;5Et5.4sn5-2B
“地震危险性分析中的综合概率法”(胡聿贤等)、“人工地震测深数据库系统”(王椿镛等)、“用面波反演中国大陆及相邻地区地壳上地幔三维S波速度结构”(宋仲和等)、“模式识别方法研究及其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王碧泉等)获得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N68eL2?3KP99l
一九九五年 Z,,kN31lw7;8F
谢毓寿等主编 《固体地球物理学评论(英文版)》出版 H73CG1!9up1.4w
陈运泰主编 《地球与空间科学观测技术进展(庆贺秦馨菱院士八十寿辰)》出版 m2!3ko,:7Ev8~5G
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为1995年度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先进单位。 Z1~4lO,;9As,2g
《地学层析成像的研究》(冯锐等)、《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时振梁等)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u6~4jx8=6rU1~9f
四月十七日至十九日 亚洲地震委员会预备会议在广州举行,副所长朱传镇研究员被推选为代理秘书长。 Z,.1Nb6!9Nm8.7Y
七月二十五日至七月三日 许绍燮研究员赴美国参加GSE技术研讨会和总GSETT - 3评估工作组第二次会议。 A3!8lo7-8Jy8:5v
七月二十三日至八月一日 胡聿贤研究员应邀赴美国Menlo Park参加副RMS公司第一次会议。 K1=5wE4!4ab9!3L
八月六日至八月二十一日 l7+3Fn1:6Pj8~4n
所研究员许绍燮研究员赴瑞士日内瓦参加裁谈会特设科学专家组第41届会议。 P4.5yj4-3Xg9!1E
十月十四日至十月二十二日 高孟潭研究员赴法国参加第五届国际地震区划会议。 n2:7Oi,-,yf9+9q
十一月二十四日 陈颙院士等完成的“十年尺度中国地震灾害损失预测研究” 通过国家地震局组织的鉴定。 z3:7SG,+6Oi2!1d
十一月 韩炜助研参加我国第12次南极考察队赴南极科学考察,执行南极科考委员会批准的“地磁和地震”项目。 G8:4QS8?2kS3+7D
“中国地震分析预报软件系统”(牟其铎等)获得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z9!5DE3=1YH3!5f
一九九六年 y7.2xg2!2rg1:6M
所长:陈运泰 f7!1GK,;1Fv96r
副所长:侯作中 刘志远 王椿镛 吴忠良 A8?2HK3.6fz8;1n
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为1996年度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先进单位。 A3=8qn8.8Ev1;,B
李小军研究员为国家地震局系统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U9!5sp5=9kO93m
高孟潭、吴忠良、杨建思三位研究员为跨世纪人才培养入选人员。 X45NP1;6ZV8,v
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工程地震与地震区划研究室被评为全国地震系统先进集体。 x2~4ZK7~1Fd7~1V
陈运泰、聂华山、许忠淮、时振梁、肖秀华被评为全国地震系统先进个人。 g4.5Sn1=2Kn6-9l
王林瑛为1996年度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先进个人。 A1?5wK4~2rD3-1R
二月十日至二月二十五日 许绍燮研究员赴瑞士日内瓦参加裁军谈判会议特设科学专家组第五届会议。 v3!6nK8~4wm6?,N
六月十二日 胡聿贤研究员、戴月棣研究馆员赴墨西哥参加第十一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 g9.5Fo,9GE4~2k
四月二十日至四月二十六日 孙振凯助研赴荷兰参加第二届“地方当局面对灾害与应急”国际会议。 k2?,wh3;1zP,-20
七月十九日至七月二十九日 陈运泰所长赴澳大利亚参加1996年西太平洋地球物理会议。 W4?6Lj7+9CW6~1B
八月五日至八月二十日 许绍燮研究员赴瑞士参加裁谈会地震专家组第45届会议。 A7.5Gr5?6Vt7=5i
九月七日至九月十五日 周勋高工赴德国参加第七届“IAGA地磁观测仪器及数据采集和处理”国际会议。 S8?,md49xo4-6x
九月八日至十月六日 朱传镇研究员、王培德研究员赴冰岛参加欧洲地震学会二十五届大会。 D5=4eY19XO47e
十二月 孙晋科高工参加我国第13次南极考察队赴南极科学考察, 执行南极科考委员会批准的“地磁和地震”项目。 V6:5Ik7~9cB9;9M
“邢台大震区地壳细结构介质物性与地震发生关系的探测研究”(王椿镛等)、“非线性场地地震反应分析方法的研究”(李小军等)获得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s8+1ua8;6tt7~1n
一九九七年 p5!8mC3.,Kk,6s
陈运泰 主编 《中国地震学研究进展(庆贺谢毓寿教授八十寿辰)》出版。 z6+8Km8~6dl2=7f
陈运泰所长聘为国家地震局第四届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朱传镇、吴忠良研究员为委员。 J2!2JL8!6qh3-6n
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震推进组为1997年度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先进集体。 i3=4Nw3.3yJ3!6O
李小军 赵凤新 刘瑞丰选为国家地震局1997年度“跨世纪科技人才培养系统工程” 第一层次人选。 k53Eo1?2JO7.6d
吴忠良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V89OL4!8Is6~3b
赵荣国高工获首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u3~5cS4:6cd6.3C
一月十三日 汪素云研究员等完成的“中国强震目录(公元1912~1990年)”通过国家地震局组织的鉴定。 i4;9sq,+5SK2=4Y
四月十八日至四月二十九日 胡聿贤研究员赴美国参加美国灾害管理决策(RMS)公司第三次会议及中美生命线地震工程合作研究总结会议。 U4?7bs2~7Tm4,l
六月八日至六月十三日 吴忠良副所长、周公威研究员赴美国参加美国地震学联合研究协会(IRIS)第九届年会。 m8+4sH,~8dD1=7t
十一月 李晋燕工程师参加我国第14 次南极考察队赴南极科学考察, 执行南极科考委员会批准的“地磁和地震”项目。 z8;2LJ6:,IN19H
《地震工程学》(胡聿贤等)、“唐山震区的岩石圈构造及伸张盆地的动力学过程研究”(曾融生等)获得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f57wy8+5fW5;2p
“华北北部地震短临预报方法、前兆综合解释模型及短临预报判别系统的研究”(朱传镇等)、“地磁场变化规律性研究”(王亶文等)获得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w,~5dz3;8Ey7.7V
一九九八年 05-5KG3~3pN3:7D
吴忠良、高孟潭获人事部批准的中国地震局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P6~1ge2~5dJ8?9e
吴忠良荣获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颁发的“第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称号。 u,=4xW1;1be9.8B
张东宁、丁志峰入选中国地震局第三批“跨世纪科技人才培养系统工程”人选。 k5?8mA1?9ID2=8S
张相民获中国地震局系统地震监测预报先进个人。 V4!7Lf8;7Dd8+1m
五月二十三日至六月十一日 许绍燮研究员赴奥地利参加“禁止核试验条约核查工作组会”。 l8=5SH1;9qC3=3I
七月十一日至七日二十三日 高玉芬研究员赴日本参加“第32届空间研究委员会会议。 j76mA1!6kK8.9k
九月一日至九月二十八日 胡聿贤院士及戴月棣研究员赴法参加“第11届欧洲地震工程会议”。 p4?1nf9!7RH,.4Q
九月十三日至九月二十六日 朱传镇研究员赴亚美尼亚参加“第2届国际地震灾害和减轻地震危险讨论会”。 W9;7De2=4Lf1=8c
十一月二十八日至十二月七日 陈运泰院士、朱传镇研究员赴印度参加“亚洲地震委员会第二次学术会议”。 X8;2xx7:1e07-7S
十二月三日至十二月十二日 周公威研究员赴美国参加“世界宽频带数字地震台网联合年会”和“美国地球物理学会1998年秋季年会”。 K3+1Fd7~,AE8~,A
十二月十日 史铁生工程师参加我国第15次南极考察队赴南极科学考察,执行南极科考委员会批准的“地磁和地震”项目。 t,;7Ul1!3Ii9,e
“构造环境应力场的测定方法及其在中期地震预报研究中的应用”(陈培善等)获得中国地震局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R,;8Cu6+7Tb8~2L
一九九九年 n6.3pa7!7FP9.7Y
所长:陈运泰 p8;9Pd7=9CX9!5N
副所长:侯作中 刘志远 王椿镛 吴忠良 李强 D4!8Va5=2XS2-6k
许绍燮研究员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V4?1Nu3~9qh1=7y
胡聿贤编著 《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教程》出版 H9:9CA2!8Xd4;2G
陈颙等编著 《地震危险性分析和震害预测》出版 W7.8XQ6:6vS1!6j
吴忠良被评为中国地震局系统“艰苦奋斗、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先进典型。 p6!5dq3~8UI6-8a
吴忠良获人事部记一等功奖励。 T8?8HO6;5pS7-,C
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遥测地震台网为1999年度地震监测预报及现场工作优秀集体。 A7:9ht4+,rn6-7z
七月十五日至八月一日 陈运泰院士赴英国伯明翰参加“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IUGG)第22届大会。 v2?3Uq6!4Eb2!6B
十二月 郭英林高工参加我国第16次南极考察队赴南极科学考察, 执行南极科考委员会批准的“地磁和地震”项目。 T43oM9;2rL3.9C
《唐山震区的岩石圈构造及伸张盆地的动力学过程研究》(曾融生等)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s,.1NQ5?8eS8-3t
“2005年前我国大陆强震预测方法和预测图编制”(时振梁等)、“地震应急制度的研究与地震应急条例的起草”(邹其嘉等)、“局部重力场变化与地震发生的关系”(刘克人等)、“中国数字地震台网(CDSN)—技术管理、技术改造和数据服务”(周公威等)获得中国地震局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T5.7qg1=6dQ5?2t
二零零零年 q52On9~5lu7-9z
所领导: B9~5Ub2?6jU1:3B
所长、党委书记:王椿镛 T,!,lv4;1oM2-4K
副所长、纪委书记:杨流平 I6-8ZC2?4Du1;,R
副所长:吴忠良 高孟潭 c1+7wS2;6tD2!7w
吴忠良副所长获全国地震系统先进工作者 X2.9Aj6;4Up33O
地球所北京遥测地震台网获全国地震系统先进集体 C21dp4=2hy1=6G
地球物理所获中国地震局地震监测及地震现场先进单位 P2~3Pg2!7Ih3;8c
刘瑞丰获中国地震局地震监测及地震现场先进个人 f3-9vW8:1ol89i
陈运泰院士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07~9rk7:5dl3!7W
吴忠良博士荣获2000年中国优秀博士后奖 09~1cM4?7NH6=8G
6月26日~7月3日 陈颙院士、汪素云研究员赴日本参加“2000年西太平洋地球物理学会议”。 j6+1uA1+9dQ7+1w
9月23日~10月15日 陈运泰院士、副所长吴忠良、研究员朱传镇、周公威研究员赴伊朗参加“亚洲地震委员会第三次学术委员会”。 a,:2Pv7:3wL8!3b
国际组织中任职情况: S4=9NP7~,xy6?4y
吴忠良教授任“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学会(IASPEI)”执行委员会委员,任职时间1999年。 O6!6DV7?9Wc6+5n
胡聿贤院士任“国际地震工程学会(IAEE)”国家代表。 R9!1Or7=7Wn1~4b
陈颙院士任“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学会 (IASPEI)”地震预报委员会主席。 a7.9jv,?1cF4;5s
朱传镇教授任亚洲地震委员会(ASC)秘书长,1996年至今。 H1=5NL6+6fp2~9L
二零零一年 P6,Mj,;5cy3-40
所领导: M5!7Jl4=2Ta3?5e
所长:王椿镛 Z260J33cl5=2Q
党委书记、副所长:杨流平 m5+8Z08.4tD1~8D
副所长:吴忠良 高孟潭 欧阳飚 n1?4JC,;,aG3=3N
纪委书记:曹学锋 g6;4Zt4=6Ak3-6r
地球所国家数字地震台网获中国地震局2001年度地震监测预报及地震现场工作先进集体 b3-3nU4+1EN3~8l
郑重获中国地震局2001年度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先进个人 W6-4zD91PU6!1Q
4月17日~4月28日 地球物理所所长王椿镛赴美国参加“2001年美国地震学会年会”。 z8?3iH8+5Ts7-10
6月22日~7月1日 地球物理所陈运泰院士赴加拿大参加“第一届数字地球国际研讨会”。 E5.9Oy1=7he9?4e
6月24日~6月29日 地球物理所研究员张东宁赴哈萨克斯坦参加“第一届哈萨克斯坦与日本毁灭性地震灾害预防国际研讨会”。 k3:3ow9:3Vo7:7Q
7月9日~7月18日 地球物理所研究员朱传镇赴奥地利参加“第八届国际气象和大气协会科学大会”。 j,.7Uo6.4DL9.5B
8月26日~9月4日 地球物理所研究员郑重等3 人赴加拿大参加由联合国禁核试条约组织(CTBTO)秘书处(PTS)举办的地震台阵仪器安装与调试技术培训。 Q1~7mo2;,SS,?5m
国家标准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于2001年2 月2日发布,并于8月1日正式实施。 o,.4AN9:7pN9-8n
“青藏高原地壳上地幔结构及印度—欧亚碰撞过程的研究”(曾融生等)获得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奖项目一等奖。 A8=1UX6.9lA9?8S
《数字地震学》(陈运泰等)、“国家数字地震台网分中心技术系统”(刘瑞丰等)、“北京地区流动地磁测量资料荣获全国评比五连冠(1994-1998)”(张洪利等)、“磁通门磁力仪的研制”(滕云田等)、《中国近代地震目录(公元1912年-1990年 MS>=4.7)》(汪素云等)获得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奖项目二等奖。 A2:5cU9+7kz9.8G
二零零二年 e5=4dK1-6UV4.9O
所领导: t1:2MH4-8Wk1?3W
所长:王椿镛 d2~4bK4!1PG6-2U
副所长、党委书记:杨流平 j52Pg5.3QV1:3k
副所长: 高孟潭 欧阳飚 杨建思 q3.8ju34FM1+,v
纪委书记:曹学锋 H8:50b4~,GJ9.7h
地球物理所主编《新世纪地震工程与防震减灾—庆贺胡聿贤院士八十寿辰》出版 J6+3Xw3!8CR1;7N
2002年是我国近代地震学开创者李善邦先生诞辰100周年。中国地震学界于9 月28日在李善邦先生亲手创建的鹫峰地震台隆重集会,举行李善邦先生铜像揭幕仪式和纪念画册首发仪式。纪念这位为我国地震学做出卓越贡献的地震学家。中国地震局宋瑞祥局长和曾经与李善邦先生一起在营峰地震台工作过的秦馨菱院士共同为李善邦先生铜像揭幕。中国地震局汤泉副局长讲话。陈运泰院士和地球物理研究所王椿镛所长也先后讲话,并向与会代表赠送了《中国地震事业的先驱李善邦》画册。 s2;1Zx6!2oN1.4H
地球所北京数字地震台网获中国地震局2002年度地震监测预报及地震现场工作先进集体 U,:8Bo15cE4~8B
姜旭东获中国地震局2002年度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先进个人 x2=6pj4;9Uq9.1r
地球所获中国地震局2002年度地震科技外事工作先进单位 c5.9SR2?1fy2=7x
苏小兰获中国地震局2002年度地震科技外事工作先进个人 N1!,zg8?8FG26c
张少泉获全国减灾宣传工作先进个人 s3-,sK9.4pu7!,G
3月28日~6月29日 地球物理所研究员张伯明赴法国巴黎大学地球物理研究所执行中法地震科技合作项目合作研究。 h7-7OT3-6su7=9X
5月21日~6月5日 地球物理所研究员杨智娴赴美国参加“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AGU)春季年会”。 d6+4Ip1!7NV5;8g
7月6日~16日 地球物理所研究员许忠淮等一行4 人赴新西兰参加西太平洋地球物理学会议。 x1-1R054Ly4:9Y
8月28日~9月16日 地球物理所研究员郝锦绮等一行3人赴俄罗斯参加“第三届地震学及火山学中磁法、电法和电磁法国际研讨会”。 e5-8UV3+,fD98S
10月18日~24日 中国地震局科技委员会副主任陈颙院士、地球物理所陈运泰院士赴印度参加“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会议”。 A71kR8+7In4=9R
11月20日~29日 地球物理所研究员朱传镇等一行3人赴尼泊尔参加“亚洲地震委员会2002年会议”。 R33TB4+3cl5:3v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编制”(胡聿贤等)获得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奖项目一等奖。 k95Ja4+5FA8!90
“制定地震国家标准”(高孟潭等)获得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奖项目二等奖。 D7-7th9-8Nx1~3X
二零零三年 j8=,hN2-4JP2?2h
地球所地震现场流动观测组获中国地震局2003年度地震监测预报工作优秀集体 p7!5UX8=3Ll4:8v
地球所获中国地震局2003年度地震科技外事工作先进单位 M5+2Hh5;8IP9.3S
苏小兰获中国地震局2003年度地震科技外事工作先进个人 g6!5XU8=9Yv7~1v
6月25日中国地震局审查通过了地球物理研究所科技体制改革方案。 m1+7Vf8!8hJ4!2U
科研主体:研究所以观测地球物理、实验地球物理、理论地球物理和应用地球物理综合研究为发展基础,重点加强“地震学、地球内部物理学、地磁学和工程地震学”四个优势学科和“观测、实验”两个基地的建设。根据确定的学科领域和方向任务,研究所围绕重点学科发展和防震减灾工作的需要,将原有的14个研究室优化整合为8个研究室: N7~5dX1:9pd6-90
数字地震学与震源物理研究室 N5.5zp8?8Sh5:9e
工程地震学与城市减灾研究室 V4;1gA41JA2?5M
实验地球物理研究室 d7.2PD2:,Dd1=5e
实时地震学与地震预测研究室 O8;3JO7.3dV3:9q
地磁学与震磁电关系研究室 t1=1Df8!9uG5;1O
地球物理观测技术研究室 b4=9BK6-7ju4:8x
全球地震活动与核查技术研究室 j1:1KQ2?5Mb3-4i
地球内部物理学与深部孕震环境研究室 h4~8Uo6~4KG6?3x
北京基准地震台更名为国家地球观象台 j1~7Kg,;,ed5?6I
管理部门:研究所的行政管理机构从原有的10个处(办)精简为3部3办: Y59qj9+1wu4!5g
人才资源部 o91JD9:6Ja2;2a
计划财务部 f4+7hJ4=8pM8?3S
科技发展部 u3=2Rw,!9wJ8+5y
办公室 f9?1Ma6~3TW9!2N
党群工作办公室 r6?7hh,1ri9!6L
离退休工作办公室 B,5gq6+2CO72o
科研辅助部门及学术机构:整合了图书资料馆,科技期刊编辑室和中国地震学会办公室;成立了财务室;全国地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挂靠地球物理研究所,并在工程地震与城市减灾研究室设立相成的研究课题组。 a7+9qJ3;8KA8~4F
亚洲地震委员会;IASPEI强地面运动、地震灾害与地震危险性委员会;IASPEI中国委员会和IUGG中国委员会等国际学术组织的秘书处在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相关部门设立办事机构。 S3-6Re4;8Jj,:7b
后勤保障和科技开发部门:按照政事分开的原则,重组了后勤服务中心。负责研究所办公楼和住宅楼的物业管理;承担公务和大震应急用车、复印、职工食堂、医疗等后勤服务工作;负责与社区和街道等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 w5?4CE,+5SQ7-1Y
组建了防灾减灾工程技术研究院,依托研究所的科研优势和技术力量,进行地震工程项目的开发和科技成果的转换。重新整合了北京天祥地球物理公司和三里河工厂。 r76Dm8.7uR4=6R
4月4日~14日 地球物理所所长王椿镛等一行三人赴法国参加欧洲地球物理学会、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和欧洲地球科学联合会2003年联合大会。 O5:1VM9+6wB8-,P
6月29日~7月12日 地球物理所陈运泰院士等四人赴日本参加第23届国际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联合会(IUGG)大会。 q3.3Lv79Qv9+7i
12月7日~14日 地球物理所所长王椿铺赴美国参加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AGU)秋季会议。 r7?2Ld2:2af2-7r
12月30日~2004年1月12日 地球物理所研究员李小军等一行三人赴巴基斯坦执行中国科技部与巴基斯坦原子能委员会地震科技合作项目。 j,3HK6:6XI2;7n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编制》(胡聿贤等)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a5;8aH5=7Eg4-1O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的地壳结构及其构造意义”(王椿镛等)获得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奖项目一等奖。 B1+8Oa6:2xE3:2k
“区域数字地震试验观测系统实施工程和北京遥测数字地震台网建设”(杨建思等)获得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奖项目二等奖。 A4~7dS8:7yW,~1t
二零零四年至今 J9=1Jq6.8AU8.8U
(据《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年报》) n2.9xS3:8FK4-4L
二零零四年 e7~9DF8=7oO,?3e
所长、党委副书记:吴忠良 P1=,ei,?9FA6=4r
党委书记、副所长:李克 Y9;9Gd4?,zF,?9L
副所长:高孟潭、欧阳飚、杨建思 p3:2hE9.,hO81S
纪委书记:曹学锋 M7?8vy4-2wQ6-9y
“防震减灾法律制度的研究与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起草”(邹其嘉等)获得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L,=7sk7.8oi6~,G
“《磁暴基础数据库》建设及数据共享服务”(高玉芬等)获得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D5;8DN,;,sJ1:3W
丁志峰获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B4:3zT,5Dk8.4L
许力生首批入选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 b9?8vD6!7oV7;9Q
杨建思获中央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章 o8!3jG5;7qz9!4Q
杨建思被中国地震局授予“昆仑山口8.1级地震综合科学考察科考勇士”称号 y8~3C07;6AD7?1S
潘华获第四届“李善邦青年优秀地震科技论文”三等奖 c,?4xN4.2mZ5~5O
二零零五年 t22QL7-8Ug4?2l
所长、党委副书记:吴忠良 z6=5CY9:60H2.5L
党委书记、副所长:李克 o6=5TH2!5XT9=4U
副所长:高孟潭、欧阳飚、杨建思 Q2.5ka3!6rB6!8S
纪委书记:曹学锋 S8?9PQ1.1eM8:1N
“东亚大陆地球动力学研究”(陈运泰等)获得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O8?,Ox5=7Kz,-7n
“核电厂地震安全性评价中的地震构造研究”(时振梁等)、“数字地震资料常规分析处理、管理与服务系统”(刘瑞丰等)获得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R9?4tX5+8vM6=6r
“地震学国际组织工作”(朱传镇等)获的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三等奖 q6!3gp5?8AW3=7R
工程地震学和城市减灾研究室获国家人事部和中国地震局联合表彰的全国地震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M2!6PN1;8qm3+,X
《地震学报》中文版被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 c2-8iN7:,CC78W
地震现场测震组获2004年度中国地震局地震应急救援先进集体 R9.6lr2!7gD2;7Q
第一党支部被授予中国地震局直属机关先进党支部荣誉称号 O14us56uh6!7V
丁志峰获得国家人事部和中国地震局联合表彰的全国地震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I1?,bR,-4IP2.3r
葛洪魁、许力生获2004年政府特殊津贴 V7?7hC5!1TV8?,Z
胥广银获2002-2003年度中央国家机关青年学习奖 J9?4Kg3;5uo7:6p
葛洪魁、吴建平、滕云田、俞言祥入选中国地震局优秀人才百人计划 O3!7Ai3+8KL3!4y
赵凤新被评为2004年度中国地震局地震应急救援工作先进个人 k4!6LU7~4Xu3-3r
李凤华、肖钢、许绍燮、韩炜、丁山、韩敏被评为中国地震局直属机关优秀党员 V5+1QS25Gb8~5U
张志中、田海森被评为中国地震局直属机关优秀党务工作者 E76pu1+3ID7=,q
二零零六年 S3+70S3.6iN4~8t
所长、党委副书记:吴忠良 Q9-1mF8~8xb,+9H
党委书记、副所长:李克 Q3?5rj4:5OY2.5x
副所长:高孟潭、欧阳飚、杨建思 s3=5Uh1!6gk7:9O
纪委书记:曹学锋 K6;4oP2!3KO3-3v
国家重点野外台站顺利通过评估验收 m8~3Tw9;9hx7=2x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胡聿贤等)获得国家标准创新贡献一等奖 I6:,SK1~5VY,:4x
“强地震动参数衰减特性的研究”(陈培善等)获得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q1+2ZW5+2Hi2.4X
特殊地震事件监测工作组被评为2006年度中国地震局地震监测预报工作优秀集体 i1+5LN2+2pk4:90
地磁台网中心获得中华全国总工会“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称号 a7=7Zt9:3Xf,+6U
丁志峰入选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 R9=1sX3=5Uk1.3u
俞言祥获准享受2006年度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f5;8hV8?3gx5.3G
丁志峰、许力生、葛洪魁在中国地震局2006年度“百人计划”考核评估中被评为优秀 J28St2?7rb,+8z
许力生获中国地震局2006年度“百人计划”优秀论文奖 I9?4rp6~3Wu9=1r
许力生获中国地理学会第一届“马塔切纳青年优秀论文奖” N,?1ay22jV5?6m
边银菊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军控核查技术专业组“十五”军控核查技术青年学者报告会优秀论文奖 G3?1Eh7-7wj9-9x
韩炜被评为2005年度地震应急救援工作先进个人 L7~4ZG8.9OY9~2N
二零零七年 D5+6XV32if6+9G
所长、党委副书记:吴忠良 m44oG1.2Ts1~5S
党委书记、副所长:乔森 x7!4ww,+9AV,=8v
副所长:高孟潭、欧阳飚、杨建思 R6.1Ok6;2yI8=5W
纪委书记:曹学锋 U3~4oz4.9dT95z
许绍燮等负责的项目获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一等奖 m,+5FM9.6DO6.7s
“中国地磁图技术平台建设与《2005.0中国地磁图》”(顾左文等)获得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N8~5vk5.2YE7.3B
“中国地磁图技术平台建设与《2005.0中国地磁图》”项目入选中国地震局2007年度十大地震科技进展 n5!3gY6.3Zd4+4Q
“中国地磁图技术平台建设与《2005.0中国地磁图》”项目入选中国地震局2007年度十大地震科技进展 N9;6XK2?2Dp,3n
曾融生、胡聿贤、陈运泰、许绍燮、陈颙、吴忠良、高孟潭获全国地震科技工作先进个人 i5!4DO3;7OZ3=2P
吴庆举、潘华入选中国地震局“新世纪优秀人才百人计划” q4;,XT7;2UZ,~6T
曹学锋被评为中央国家机关优秀女领导干部 l3+1xt7+7OG9=9r
冯义钧获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颁发的“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 T5~1Qi1+,rq4:8X
张东宁被评为2006年度地震应急救援工作先进个人 E7:2vH2.80r4~,k
吴庆举获“赵九章优秀中青年科学工作奖”(地球物理学科) e1~9yv84eh4+1S
论文“Spatial and temporal rupture process of the January 26,2001,Gujarat,India,Ms=7.8 earthquake”(许力生、陈运泰、高孟潭)获第四届、第五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奖 N6!3hZ,!4yp9!5t
论文“中国大陆块体结构及运动变形”(常利军)获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二届学术年会学生优秀论文奖 K9.3rx4?1ou7!2L
苏小兰被评为2006年度中国地震局外事工作先进工作者 B3+5oS3?5IR5+3Y
杜柠被评为2005-2006年度中国地震局直属机关优秀共青团干部 D4.8NN4;7em4~2W
蒋长胜被评为2005-2006年度中国地震局直属机关优秀共青团员 c5=4kW4+6gf56u
研究所获全国地震科技工作先进单位 q3.6VW,-3PY,?5F
研究所核查工作组获2006年度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先进单位 L6+5QK6-8aD5;8X
研究所获2006年度中国地震局外事工作先进集体 n5.9iR7!8Gi7:2E
研究所获2006年度防震减灾事业综合统计年报先进单位 A9=5eN7.8qk3?7H
研究所地球探测技术研究小组获中国地震局直属机关青年文明称号 q4.5RN5?2oR,?,B
研究所大震应急流动观测组获中国地震局直属机关青年文明称号 i3:2Ay,;5kF33r
研究所获北京震科工程监理有限责任公司网络工程监理部“数字地震项目”建设监理一等奖 B4~2OV2.1Sh4+9w
二零零八年 p7-2Lw2.7KT8~2U
所长、党委副书记:吴忠良 T6+6zu2+8Bh6:,i
党委书记、副所长:乔森 s4=5Xw3;6jb47w
副所长:高孟潭、欧阳飚、杨建思 h6+7Uc,~4WI9+7k
纪委书记:曹学锋 a,.9vi9.4aE6=4a
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特大地震发生时,研究所正在召开第七次共青团员大会,研究所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投入汶川地震应急处置工作 e2.2Ty8;4iE2?,S
“接收函数叠前偏移与青藏高原地壳上地幔成像研究”(吴庆举等)获得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D6.7FY9+5an5~6T
国家地磁台网中心获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全国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 V96kP4:4Lg2;6q
地球内部物理学与深部孕震环境研究室(第八研究室)被评为“全国地震系统先进集体” w3.4QF8;5jb54I
地震科学探测台阵小组获中国地震局直属机关党委“中国地震局直属机关先进青年集体”、“中国地震局直属机关青年文明号”称号 E5?9yN1:2ZX7-,T
研究所参加的汶川地震现场监测工作组被评为2008年度中国地震局地震监测预报先进集体 h9+5xN69hr3.4M
曾融生、吴庆举、丁志峰、朱露培等的论文“India-Eurasian collision vs. ocean-continent collision”获“第六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 P5.,vG9+1sd2!8t
俞瑞芳的论文“非比例阻尼线性系统多点地震激励下的反应谱法”获中国地震学会第六届“李善邦青年优秀地震科技论文”二等奖 I8-2MD3.5eq98i
周红的论文“二维地形问题的局域离散波数边界积分法”获中国地震学会第六届“李善邦青年优秀地震科技论文”二等奖 y6;4XB2!8Qm3-5R
《地震学报》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评为2008年度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H6-,Qn8+6Rx6.4N
温增平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地震局联合表彰的“地震系统抗震救灾英雄”光荣称号 X9=8LT5=7fR1:7t
刘爱文获“中国科协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称号 i2.1EQ1,eA6!7w
高孟潭、卜淑彦在国家减灾委—科学技术部抗震救灾专家组工作中受到科学技术部表扬 U2;3ZP8~1bw4?2W
朱传镇被亚洲地震委员会(ASC)授予“ASC杰出贡献奖” M4:6DI7?8ii2=7H
张东宁获“全国地震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05~4mw,7Kb9~1P
吴建平、许力生、俞言祥在2008年度中国地震局“百人计划”年度考核评估中被评为优秀 r2!3Vv9!9xp,~8T
俞言祥、吴庆举、吴建平、许力生获中国地震局“百人计划”配套资助 g2-3fY6-9IL6:8L
蒋长胜被中央国家机关团工委、中央国家机关青年联合会授予2008年度“中央国家机关优秀青年”称号 V7?3x09=9tm6-6I
蒋长胜被评为2008年度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工作先进个人 y,!1eW6:3YC2.3v
蒋长胜、刘爱文被中国地震局直属机关党委授予2008年度“中国地震局直属机关优秀青年”称号 Y3!9th3~5cr3?5t
沈萍被评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七届先进工作者 H2:9dB8.1Ps,;6v
二零零九年 U3-7sG6!6Yu9-9p
所长、党委副书记:吴忠良 y3;8DU2=5tI1~1y
党委书记、副所长:乔森 01:3oa8;9uY1=3o
副所长:高孟潭、欧阳飚、杨建思 C,:5HM8?3qd8!7v
纪委书记:曹学锋 A31oy2~5Iu1!9V
“地震科学探测台阵技术系统”(欧阳飚等)、“国家数字测震台网数据备份中心的地震研究数据支撑技术系统建设”(郑秀芬等)获得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V6-3Ha8:8PJ1;3l
北京国家地球观象台被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野外科技工作先进集体 T,;3re4.3dp15P
研究所被评为2008年度中国地震局地震应急救援工作先进单位 D,!4Zn8!7sE4!2z
实时地震学与地震预测研究室(四室)被评为2009年度中国地震局地震监测预报工作优秀集体。 N8=3pk4-6fp7;7h
研究所被评为2008年度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 x9:9TW6~4LA1.9n
研究所团委被评为中国地震局直属机关五四红旗团委。 D9?5oF8;2pG9!5k
第八研究室党支部和后勤服务中心党支部被评为中国地震局直属机关2006-2008年度先进党支部。 K2;5cB,?4gx2!7A
杨建思被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野外科技工作先进个人。 V8=8CH5.7Yr76Y
温增平被中央国家机关工会联合会授予中央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章。 e8~8bD9;,ta6?3G
俞言祥入选2009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 U,~4ep,+,Xi8-5M
杨建思被评为中央国家机关“创建文明机关,争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先进个人。 T63cg6:5ft5=8t
陈运泰、许力生、吴庆举获2008年度“中国地震局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称号。 A6.8fd42my8!8D
高孟潭、吴建平获2009年度“中国地震局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称号。 s2~8vK2!8kr9;,i
刘爱文被评为中国地震局2007年度和2008年度地震应急救援工作先进个人。 a6?9Ii,.,Ax7~,v
刘爱文的论文“海域活动断裂对海底光缆的影响分析”获第二届全国海底光缆通信技术研讨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u2=4pY,3Lx1.2l
许绍燮、吴忠良、张东宁、葛洪魁、陈学良、钱书清被评为中国地震局直属机关2006-2008年度优秀共产党员。 N7.,KU1=5rT6=,I
曹学锋、李凤华被评为中国地震局直属机关2006-2008年度优秀党务工作者。 V,~5uP4?9OD2~5N
二零一零年 S79cP4=3lN7?3Q
所长、党委副书记:吴忠良 T8=7TZ55Wx7-9A
党委书记、副所长:乔森 L4-3ov5~70P,~1o
副所长:高孟潭、杨建思、宁为民、李小军 f,+3HP1~2Qj1!7P
纪委书记:宁为民(兼) w2!1DE8~5th1-6N
“主动震源探测及发震断裂的走时变化监测”组(葛洪魁等)被中国地质调查局汶川地震科学钻探工程中心评为2009年度“优秀工作组” X1!3oD9~9mO1?4t
研究所被评为中国地震局2009年度地震应急救援工作先进单位 j9=,uZ7+9jt9:4H
“GB17741-2005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被国家治疗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评为中国标准创新贡献三等奖 Z3-2Kl3:9ia3=8V
研究所团委被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国地震局直属机关委员会评为中央国家机关五四红旗团组织创建单位 o2;9Mn3-4Er5.8V
陈运泰获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AGU)国际成就奖 U7!4ki1-1Wj5.2v
高孟潭被中央国家机关工会联合会评为中央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章”先进个人 c2+1bK,~2Vm9-1t
高孟潭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聘为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成员 B6;7KP7~3gD1~1f
李小军获中国科协授予的“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O,.4Ni,-,z062v
王宝善被中国共产党中国地震局直属机关委员会授予“中国地震局直属机关优秀青年”称号 H6!9EM,:6Cg3:4f
周红获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颁发的2010年傅承义青年科技奖 z,9VT2.8qZ5?,F
王宝善被授予“中央国家机关青年五四奖章”称号 T5,0c2?10R1=8t
周晓峰被中国地质调查局汶川地震科学钻探工程中心授予“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t2+90m2~7yw6.8o
二零一一年 x34fu6?3Vf8;9u
所长、党委副书记:吴忠良 Y2:5Uy,=1DJ3!5f
党委书记、副所长:乔森 H5+2wX9!4tD8:4N
副所长:高孟潭、杨建思、宁为民、李小军 H7~5UG2.7WL9:8d
纪委书记:宁为民(兼) b81lk2~8Wa7=7q
“青藏高原东部及邻区地壳上地幔结构和变形特征研究”(王椿镛等)获2010年度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d6!6gu7?3Jq,.2h
“断层错动地面变形和破裂及其对埋地管线的影响”(李小军等)获2010年度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d5-6RZ7;8fd3:9n
高金田等完成的项目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授予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 K5-6bf8;10s4?,V
房立华的学位论文《华北地区瑞利面波噪声成像研究》被评为2010年中国地震局优秀博士论文 N5+,qv66hM65r
何宇飞的学位论文《利用DEMETER卫星电场数据对汶川地震的电离层效应的研究》被评为2010年中国地震局优秀硕士论文 L9+1YU9!7cD4~8L
崔士波的学位论文《钻头破岩振动及其沿钻柱的传播》被评为2010年中国地震局优秀硕士论文 A2.9yO1~2dv7;6I
研究所在第二届全国地震速报竞赛暨速报岗位创先争优活动复赛长春赛区团体赛中获三等奖 f,=,Xu3!3yz7?2b
研究所被科技部评为“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工作先进集体 l9:3NG77wR9=1Q
地震应急技术推进组被中央国家机关团工委授予2009-2010年度中央国家机关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 m5:3NZ6!3zW9=8Z
实时地震学与地震监测预报技术研究室党支部、地球内部物理学与深部孕震环境研究室党支部分别被中国地震局直属机关党委评为2009-2011年度先进党支部 x9;8LJ7;6Gp8.20
地震应急技术推进组被中国地震局直属机关团委授予2009-2010年度中国地震局直属机关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 J9!1XU4!9jg8~3O
高孟潭被科技部授予“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突出贡献奖 m7+9Jz9;6vU8=7i
杨建思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巾帼标兵”称号 d2:7UW4?5dV,+5Y
吴建平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g1?5iM1-2IE4.6D
葛洪魁、滕云田在中国地震局人事教育司组织的2010年“百人计划”人选年度考核中被评为优秀 M6!4oS4;,Xy5=,O
吴建平、葛洪魁、吴忠良、杨冬梅被中国地震局评为2010年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 S9+6RY5.9Fh1+8k
许绍燮、吴忠良、吴建平、丁志峰、史勋被中国地震局直属机关党委评为2009-2011年度优秀共产党员 h,!3bH9~6Og7!4z
乔森、李凤华被中国地震局直属机关党委评为2009-2011年度优秀党务工作者 l6:3Fw,-1lm2=1Q
二零一二年 l8=9RO,.,je6~2r
所长、党委副书记:吴忠良 u7:5bs75XA3:5u
党委书记、副所长:乔森 j6!6oG4?6Nv2!7I
副所长:高孟潭、杨建思、宁为民、李小军 j,5jQ4:,Fn8.2g
纪委书记:宁为民(兼) E8!1sO7;2NZ7!8b
潘华的论文《地震统计区划分不确定性对场点地震危险性分析计算的影响》、周红的论文“The Localized Boundary Integral Equation-Discrete Wave number Method for Simulating P-SV Scattering by an Irregular Topography”、俞瑞芳的论文“Response spectrum analysis for non-classically damped linear system with multiple-support excitations”获第七届马塔切纳青年优秀论文 w3;,kO5?4ae4?5d
房立华的论文“High resolution Rayleigh wave group velocity tomography in North China from ambient seismic noise”获中国地震学会李善邦青年优秀地震科技论文二等奖 Z6;10x,.6xr8!6E
常利军的论文“Upper mantle anisotropy beneath North China form shear wave splitting measurements”、吴健的论文“Discussion on the influnence of truncation of ground motion residual distribution on probabilistic seismic hazard assesment”、张勇的论文“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震源过程”获中国地震学会第八届李善邦青年优秀地震科技论文三等奖 W8!2yf6:1wa6!5d
吴琼的论文《重力梯度测量对仪器的精度要求分析》获第七届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专题研讨会论文二等奖 S,:4At6;5rQ8+8S
北京地震台在中国地震局2011年度全国地震监测预报工作质量评比中被评为摆式仪倾斜观测台站第二名 G2,IE5=7cm7:5N
研究所被中央国家机关精神文明建设协调领导小组评为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 c8;2uy1!5le2+10
实验地球物理研究室被中国地震局命名为2011-2012年度青年文明号 K6+70a8.5lW5+1f
高孟潭、葛洪魁、何正勤、黄辅琼被中国地震局评为2011年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 z5.7qU4;4Yd3-9Y
常利军被中国共产党地震局直属机关委员会评为中国地震局直属机关优秀青年 Y6-5tV9!4rz7?2g
二零一三年 R7-6Hc8~4Jd2~,t
所长、党委副书记:吴忠良 L1+2Hx96Wh4;2F
党委书记、副所长:乔森 z1;5OX1-8kf9:4v
副所长:高孟潭、杨建思、宁为民、李小军 e1;3dT,=5id96o
纪委书记:宁为民(兼) F5+6ID6!5jv,-9I
国家地磁台网中心被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授予“全国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 t3;6Bi,-6sh4-3L
《地震学报》2013年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推荐为“百强报刊” U1-,GX5;9Ss7.9a
陈运泰士被亚洲-大洋洲地球科学学会(AOGS)理事会授予Axford奖 g5~8Kk8~,Ei42C
陈运泰在第十届亚洲大洋洲地球科学学会(AOGS)大会上当选为新一届AOGS主席 J15pO4:2Ds2=,o
王宝善获得2013年度“赵九章优秀中青年科学奖” q9.5vC7?5gU,?1K
王宝善被科技部选为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的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M56FB,:9GI1=9j
滕云田、李丽被国务院批准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N,?5GH4-,bl4?3h
吴建平的论文“汶川MS8.0级地震余震分布及周边区域P波三维速度结构研究”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评选为2012年度F5000论文 Z7.,bt8:7kE6-7K
陈运泰、陈颙、吴忠良、王宝善被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授予“杰出贡献教师”荣誉称号 f,;4LG,;5OZ4~6m
二零一四年 I3+5sl3+7hH2=8N
所长、党委副书记:吴忠良 b8!1IL9-3NL8+,T
党委书记、副所长:乔森 H4~,Kx5?7pW,;8F
副所长:高孟潭、杨建思、宁为民、李小军、张东宁 Z6~2wS4!,Fi9~4E
纪委书记:宁为民(兼) n4=5Uz7,qq4;4X
吴庆举研究员入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 G9?6aA,6p0,;5F
高孟潭研究员入选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科学技术部“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 D9.1tT8+8qT5:7E
吴忠良研究员荣获“中央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章” 01?6Rq26sD1.1g
丁志峰研究员获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中国地震局“全国地震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Y3-5HW2-9OP4!9D
地球内部物理学与深部孕震环境研究室入选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科学技术部“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 u3=3fz,.2yX2=4o
地震应急技术推进组获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中国地震局“全国地震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L2=3YJ4-2tJ1.4J
研究所承担的子午工程项目获得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颁发的中国地球物理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t,:1Sr9=7rG,?4c
研究所团委荣获“2011-2013年度中央国家机关五四红旗团委”称号 O5+8hA4!1PE4~5C
研究所牵头的中国地震局“四川省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系统性科学考察”项目结题验收 v,-,Oi7+8Oj1!2l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制度实施现状、成效及对策研究”顺利结题 g4~6nf7;8LD78b
二零一五年 R3!,ai2;,bB,=,f
所长、党委副书记:吴忠良 T1?3uq1=7Mx9~1R
党委书记、副所长:乔森 J9+6Gd86MJ2;6E
副所长:高孟潭、杨建思、宁为民、李小军、张东宁 A7;7HB4.,fO1~,T
纪委书记:宁为民(兼) v,+5Wu,~,ap,;4H
高孟潭研究员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的“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s28Db,!4sL8;5m
吴庆举研究员、温增平研究员获准享受2014年政府特殊津贴 s5.8Kq93gQ6-4r
吴庆举研究员荣获“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w5.2LN77cX5~1o
王宝善研究员、李永华研究员、蒋长胜研究员入选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人才百人计划” X4.2Aa9?9ng4.9v
吴建平研究员、顾左文研究员、俞言祥研究员、吴庆举研究员获得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先进个人 c8!6je2?8qU2-6Y
“《2010.0中国地磁参考场》研究与应用”(顾左文等)获得中国地震局2014年度防震减灾科技成果奖一等奖 M2+,ZL4?7cg1+7e
“小孔径地震台阵定位校正算法研究”(郝春月员等)、“中国地震前兆台网数据管理系统”(滕云田等)、“核电厂地震危险性评价关键技术”(潘华等)获得中国地震局2014年度防震减灾科技成果奖二等奖 Q,:8Fs5:7HV8:,j
“中国地震动强度预测图软件系统”(陈鲲等)获得中国地震局2015年度防震减灾科技成果奖三等奖 O7-,UN9:2ex2+5K
陈鲲副研究员获中国地震学会“第九届李善邦青年优秀地震科技论文奖”二等奖 Z,!8Xx4!7gw,!8i
房立华、吴建平等发表的论文:Fang L H, Wu J P, Wang W L, et al. Relocation of the mainshock and aftershock sequences of Ms7.0 Sichuan Lushan earthquake. Chin Sci Bull, 2013, 58(28-29): 3451-3459, doi: 10.1007/s11434-013-6000-2.荣获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领跑者”F5000优秀论文;同时也获得2014年度《科学通报》评选出的“最具贡献作者”奖 q7=9em9+7Nq5;3H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监测预报工作、震害防御工作、应急救援工作、科技创新与国际合作工作、机关党建与纪检工作获得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工作优秀奖 j1;1Ew1.8vc4~,M
研究所牵头的中国地震局“云南省鲁甸‘8-3’6.5级地震系统性科学考察”项目结题验收 r5!,Vb9?8N01:6K
二零一六年 D2!2eW1:4Qj,=8P
所长、党委副书记:吴忠良 R,;7lY9+4Xs9!5a
党委书记、副所长:乔森 N96qx4:1PF6-7U
副所长:高孟潭、杨建思、宁为民、张东宁 I1!7Yy7:5Ud5:1x
纪委书记:宁为民(兼) D7.9Bo4!3iR8:9X
研究所2016年入选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w2;2Jk8;5vb5.2X
俞言祥领导的“大城市及城市群地震危险性和风险分析关键技术研究”团队2016年入选中国地震局科技创新团队 u2=,Fa4?9Eh3;7Y
研究所在中国地震局2015年度地震监测预报工作质量全国统评中获电磁学科监测单项评比“矢量监测”第一名 U2=8VE9+3Jm3;,t
研究所第八党支部、机关第一党支部被评为2016年度中国地震局直属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 K2=6tQ7,Ft7~6N
研究所团委获“2013-2015年度中国地震局直属机关五四红旗团组织”荣誉称号 P78LQ3!7mY1+2f
李小军2016年入选国家第二批“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B6-7Ag3.3uR9-8W
吴健、杨涛2016年入选“中国地震局优秀百人计划”人选 l9;9dG2.9HX69X
“探测地下构造的主动震源技术系统及其应用”(陈颙等)获2016年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科技成果一等奖 u1-6dS6.7Eu77Q
吴忠良、高孟潭、李小军、许力生、李永华获2015年度“中国地震局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称号 M93ZA4+9Eu6.5D
房立华的论文“四川芦山Ms7.0级地震及其余震序列重定位”、王未来的论文“2014年云南鲁甸Ms6.5地震序列的双差定位”入选2015年度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F5000) n9.7Op2?7uM3;7Q
许绍燮、吴忠良、李丽、陈石、何煦被评为2016年度中国地震局直属机关优秀共产党员 p6+,br,=2jU1=,N
陈波被评为2013-2015年度中国地震局直属机关优秀共青团干部 r53I04.5oy9+7k
孙宇被评为2013-2015年度中国地震局直属机关优秀共青团员 M2:4rr4.8ol8?,F
地震行业科研专项“中国地震科学台阵探测-南北地震带北段”顺利完成并取得重要科学认识 A3:,ll4=5eO1~7Q
二零一七年 H5:9OK9:3hj4;,S
研究所领导班子组成: a2.9Mp5!,sc7!5e
1月1日—3月31日 J9=2zK6.5Zm,=1r
所长、党委副书记:吴忠良 i2?3oB8!3dg3-7n
党委书记、副所长:乔森 d17ha,?9At,!2M
纪委书记:宁为民 b5:40v5?1kz5?3q
副所长:高孟潭、杨建思、宁为民、张东宁 m2?8Sm2!,vl6+2d
4月1日—12月22日 E6=1CX8;8JE9~3r
所长、党委副书记:吴忠良 D2;9pC1:2t05;2l
党委书记、副所长:乔森 Q9=6mH9;7Rt7?2P
纪委书记:宁为民 U9.,cC9!8lE1!2v
副所长:杨建思、张东宁 k31MA,;6Zg86C
12月23日—12月31日 m1=5vJ1:7vz15x
党委书记、副所长:欧阳飚 R,3Uv6+8ok,+7z
纪委书记:宁为民 g6!7vs7!4ED3+2M
副所长:杨建思、张东宁 y5!2IS4.3mT2:,N
“探测地下构造的人工震源技术系统及其应用”(王宝善等)获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K8!4kX2?4Ub9+4D
“近场波动正反问题数值模拟及应用”(李小军等)、“无人机灾情快速获取系统研制与应用”(杨建思等)获2017年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科技成果二等奖。 f6:3ei3;5FP,!8l
丁志峰被推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t6?,hd,~8Rx7?2T
二零一八年 s5?1OV3=3Bz4.,Q
研究所领导班子组成: v7;9wg3-3PH,~7e
1月1日—3月14日 T6=8BF7;7MI1,Y
党委书记、副所长:欧阳飚 U7?6Fa9+8Yd8+8v
纪委书记:宁为民 C6+1Qm7-8wM5!2y
副所长:杨建思、张东宁 T25pT4.1Bv5+3t
3月15日—4月28日 f1=70Q8-3IV1:1V
党委书记、副所长:欧阳飚 A7:9aD7;9jn1-1G
纪委书记:宁为民 l3-3Jz3+7Ho9?4P
副所长:张东宁 D8?,RU9-8Bn1:1s
4月29日—10月4日 l75mH,=9Lw5+3m
党委书记、副所长:欧阳飚 H3:2Zf7!3KP1=2F
副所长:张东宁 h1+7pU7;6FO3~9S
10月5日—10月31日 f3-3KI5!6Kw4;7I
党委书记、副所长:欧阳飚 i4-7lp2-1gT3:9b
副所长(代所长):丁志峰 B4;5Ru,8Ji6!1y
副所长:张东宁、李丽 M5?1UQ,;2kl9:9r
11月1日—12月31日 A2-9Ft2+4xF3:5Q
党委书记、副所长:欧阳飚 m9.4ih3:9sc3+7w
副所长(代所长):丁志峰 v5-6vG2:5sI3;7P
纪委书记:张周术 E9.9Lt5?8uK67w
副所长:张东宁、李丽 02-8dJ6~,Ll,:9b
“破坏性地震震源破裂过程反演方法及其应用研究”(陈运泰等)中国地震局2018年防震减灾科技成果奖一等奖。 Y4?7wT8=1qo66h
“基于类临界点模型的地震预测实用技术研究”(蒋长胜等)、“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制度实施现状、成效及对策研究”(高孟潭等)获中国地震局2018年防震减灾科技成果奖二等奖。 P1?5QR9:4Iz5~8D
王未来等的论文“2014年云南鲁甸Ms6.5地震序列的双差定位”荣获2018年陈宗器地球物理优秀论文奖。 S1:4or4?3Gf4?2f
二零一九年 V2?9fu1!2Jk8;4D
党委书记、副所长:欧阳飚 w7=,cw1.2Rc3=9B
副所长、代所长:丁志峰 i4.5sP8-7YJ7?1Y
纪委书记:张周术 Z3~4aD5~6rD,,T
副所长:李丽 E7;9Dc5:6RT,+2p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