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简介
文学与传媒学院办学历史悠久、人文底蕴厚重。学院前身为成立于1976年的中文科,1991年更名为中文系。2009年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学校首批本科招生专业之一。2016年中文系更名为文学与传媒学院。现有汉语言文学(师范)、新闻学和秘书学3个本科专业,以及语文教育、小学教育(壮汉双语)2个专科专业,在校生1590多名。汉语言文学专业2018年获广西本科高校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立项,2019年入选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10月顺利通过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第二级专业认证,2022年跻身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新闻学专业是部校(与崇左市委宣传部)共建专业。 P3.5ED4-7oc7~7A
学院现有教师61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3人,博士6人。2019年,有2名教师分别获得“自治区优秀教师”、“广西教学名师”荣誉称号,2020年,1名老师入选“广西高校千名骨干中青年教师培育计划”培育对象。 Q3.9ZB,;9Al4!,S
学院教师勤于治学,近年来先后有《提升中华文化对东盟影响力研究》(2013年)、《中越边境多族群语言接触与交融研究》(2014年)、《中国东盟一体化进程中边境城市品牌传播研究》(2015年)、《孙子学流变研究》(2016年)、《文学地理学视域下华兹华斯诗歌的地理书写研究》(2017年)、《汉末三国西晋易代与文学流变的历史语境研究》(2018年)、《金龙古壮字古籍文献译注》(2019年)等多个研究项目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教师先后出版有《华兹华斯<序曲>地理书写研究》《魏晋清谈与诗歌》《国学素养读本》《广西崇左新和蔗园话研究》《家族:一个传播研究的视角》《天琴唱本——金龙古壮字文献研究》《左江河畔话花山——广西左江流域岩画文化传播研究》《龙州伝话研究》《自传理论与汉魏六朝自传研究》《新媒体字数下的民族文化传播》等著作。 L1-4Ep7~3Yy,4D
学院注重加强学科建设,彰显办学特色。2014年“左江流域民族文化研究中心”获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培育基地立项;2016年民俗学(含中国民间文学)获自治区民族院校特色学科建设项目立项;2018年壮汉双语教育获自治区民族院校特色学科建设项目立项。 B8-6cA,=30x,?4N
学院秉持“文以传道,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强化“人文性与应用性并重”的人才培养定位,按照“加强人文素养,夯实理论基础,突出实践应用”的培养思路,积极为地方培养中小学语文师资、秘书、新闻工作等应用型人才。 M4+9VS8;4pA5=5g
学院建有比较完善的教育教学实训场所,包括语音实验室、语言实训室、语文教师电子备课室、花山剧场、模拟办公实训室、办公自动化实训室、文秘综合实训室、创意写作实训室、专业文献研读室、书法实训室、形象塑造实训室、新闻摄影摄像实训室、新闻实验室、新闻非编实训室、广西边疆民族文化影像资料馆、网络实训室、新闻演播厅等实验实训室,充分满足学生的专业学习需求。同时还建有陆地文学馆,积极开展桂西南地区文学文化研究。 x2?2LL1-8Mv2!8x
在人才培养上,学院强调“五个一”的专业特色,即“修得一身好品德,做得一手好文章,具有一副好口才,写得一笔漂亮字,掌握一门好技术(多媒体技术等)”。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对学生进行文学创作、新闻采写、摄影、书法、多媒体课件制作、朗诵、演讲等多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在专业功底、审美品位、人文素养、从业技能以及务实作风、创新精神等方面具有较强竞争力,每年在创业就业、公务员考试等活动中屡创佳绩,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v,3hS8;,Oj,:2a
(2022年9月) h2~9Hc1~7BI2:4L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