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科技大学研究生院简介
西安科技大学研究生院是学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主管职能部门,主要承担全校各类研究生的招生、培养、学位、质量监督与控制和信息管理等工作,下设招生办公室、学位办公室、培养办公室、质量监督与控制办公室、综合管理办公室等5个科室。 t,?9Ai4.7I03!,A
西安科技大学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其前身可追溯到1895年成立的北洋大学工学院采矿冶金科。1938年北洋大学工学院迁并于西北工学院矿冶系,1957年调整到西安交通大学。1958年9月15日以西安交通大学采矿系、地质系及基础课部部分师资与设备为基础成立了西安矿业学院,是当时煤炭系统2所5年制本科院校之一,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为学校题写了校名。1998年学校划归陕西省,属“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院校。经教育部批准,1999年更名为西安科技学院;2003年更名为西安科技大学。学校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备军官培养选拔基地、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实施高校、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实施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高校和陕西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 V6:2SL9;,KG3=,b
学校拥有安全技术及工程国家重点学科,8个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学科,涵盖46个二级学科。拥有国家能源煤炭分质清洁转化重点实验室、国家煤炭工业采矿工程重点实验室(省部级)、西部煤矿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16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的全国第四轮学科水平评估结果中,我校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进入A类(5-10%)。我校为省属高水平大学进入第一层类的两所高校之一,煤炭高校进入第一层类的三所高校之一。 k4~2GK2:5SQ5,k
学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始于1978年,1979年招收第一届硕士研究生,1984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85年获得推荐优秀应届本科生免试为硕士研究生权;1997年获得在职人员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获得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2002年获得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获得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学位授予权;2014年获得会计硕士(MPAcc)专业学位授予权;2018年获得应用统计硕士、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学校现有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0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8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及工商管理硕士(MBA)、会计硕士(MPAcc)、应用统计硕士、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科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法学、经济学、艺术学等6个学科门类,形成了以地矿安全及其相关学科为特色,以工科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布局。学校现有研究生导师近70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90人。导师队伍中拥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6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陕西省“三五人才工程”人选5人,陕西省“三秦学者”特聘教授3人,陕西省“百人计划”15人,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12人,先后有4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目前在校各类研究生4000余人。 Q7-4yE7+8Gr4:90
近年来,学校积极开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努力创新体制机制,建立了一套科学、严密、行之有效的研究生培养运行机制和质量保证体系。确定了以高层次应用型创新性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办学定位,提出了“积极发展,适应需求,改革模式,创新机制,打造精品,提高质量”的研究生教育工作方针;构建了紧紧围绕“服务行业,适应需求”一条主线,实施“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学校与企业紧密结合”和“创新与创业紧密结合”的“四结合”培养模式,推行“强化导师负责机制”、“强化奖助激励机制”、“强化质量监督机制”的“三强化”培养机制,实现“高层次应用型创新性人才培养”一个目标的“1431”行业特色大学研究生培养体系。这一成果获得了陕西省2017年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 Y1?9sd,:1QE2=30
学校高度重视研究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积极开展各项研究生教育创新活动,建成了1个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4个陕西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63个校级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6个校级科技竞赛品牌赛事;2个国家级、2个省级创新创业平台,1个西部煤炭科技创新创业雁塔联盟等平台。学校坚持开放式办学,积极推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先后与国内外多所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培养研究生。40年来,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输送了一批又一批品学兼优的高层次人才,涌现出以“全国劳模”董刚、“全国做出突出贡献的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王俭、“感动中国矿工十大杰出人物”陈苏社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毕业生。 J8:3MV3=1PU5-1F
在“励志图存、自强不息”的“胡杨精神”引领下,学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求真务实,开拓进取,走出了一条不断探索、不断发展、不断壮大、不断创新的光辉道路,获得了“陕西省研究生创新教育先进单位”、“陕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研究生移动终端应用设计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西北赛区优秀组织奖”、“陕西省研究生创新成果展优秀组织奖”等荣誉称号。展望未来,我们将凝心聚力,抢抓机遇,深化改革,锐意创新,以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推动学校建设国内一流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步伐,谱写出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崭新篇章! t9=8BY,=1FF8:7A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