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源县简介
翁源县,隶属广东省韶关市,位于广东省北部,韶关市东南部,因处于北江支流滃江之源而得名。南朝梁(554年)置县,是广东历史上16个最早建制县之一,因山水奇秀,物产丰饶,故古有“仙邑”之称。东靠连平,南邻新丰,西接英德、曲江,北依始兴、江西,素有“粤北南大门”之称。全县总面积2175平方千米, 下辖龙仙、江尾、坝仔、周陂、官渡、翁城、新江和铁龙八个镇。县城设在龙仙镇。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翁源县常住人口为322482人。 T1=4Fm7?5lY,=,O
2020年,翁源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7.8亿元,同比增长6.1%。 K4~1If1+4ch2?4b
翁源县境内有集禅修疗养、休闲观光、礼佛祈福于一体的宗教活动场所东华禅寺,有广东客家围屋中独一无二的按周易八卦文化和客家文化融合的古建筑葸岭“八卦围”,有明清时建造的由59座客家围楼组成的湖心坝民居群,有仿如罗盘形状的罗盘围。生态资源有青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半溪市级自然保护区等和全国最大的兰花基地,以及三华李、九仙桃、蚕桑等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孕育出不少名人志士,有晚唐诗人邵谒,明朝抗倭名将陈璘,当代旅美华人、全美油画家协会原主席、油画大师涂志伟等。 B9;8hQ,;9Tl8?3N
翁源县农作物以水稻、蔬菜、甘蔗、花生、大豆为主。三华李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三华李、六里柑、九仙桃、黑皮蔗、马牯塘莲等名优特产久负盛名,江尾米面、周陂冰花饼等客家小食别具特色。溪黄草茶、白糖、缫丝、户外家具等名牌产品享誉国内外。 O3.4bM,.3kQ9;,E
历史沿革
秦及以前 D7;7ai3;5bb9?1Y
新石器时代,翁源就有人类活动。春秋时期,翁源之地属百越地。战国时期,属楚地。秦时属南海郡。 g77OC,-,ml,+9n
两汉、三国、两晋、南朝时期 M9+8St3~7VH3?6h
两汉、三国、两晋及南朝宋齐时期,翁源均属浈阳县地。 h6.4Qb,!1ib,-3l
梁承圣三年(554年),析浈阳县地置翁源县,属东衡州始兴郡。南陈初废东衡州,翁源县改属衡州始兴郡。 Y2-6aw6;7wH,~2d
陈天嘉元年(560年),在翁源县地设立清远郡,翁源属清远郡。 n8-,fS9;4hM2!,M
隋、唐、五代十国时期 T1-6fB1.2Vp4~5m
隋开皇九年(589年)平陈废郡,翁源隶属广州总管府。 u6?8MJ49BM6;6C
唐初,在曲江设立番州,县属番州。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翁源自广州析隶韶州。五代时期,翁源县属韶州。 x75Cb3;4dE6;4B
宋、元、明、清时期 Z2~4Zq9!40j1:5F
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析翁源太平乡及曲江县廉平、福建两乡设立建福县(治在岑水场附近),与翁源县同属韶州管辖。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废建福县,辖地各归原建制。 B23mY3~3uu23h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翁源县并入曲江县。大德五年(1301年),翁源复县,改属英德路。至大元年(1308年)英德路降为州,翁源仍属英德州。明洪武元年(1368年)翁源县易名岑水县,不久复名,转隶韶州府。 03=7Gd8.7iI7.8V
明清时期,翁源县建制未变,均属韶州府管辖。 l5!9ik4=6bW3?6V
民国时期 g,~9yA8?5Yr8-,Q
翁源县建置沿袭清制。民国元年(1911年)至民国38年(1949年)9月,翁源县先后属广东省南韶连绥靖区、南韶连道、岭南道、南韶连行政区、南韶连政务区、北区、西北区绥靖区、第二行政督察区、第三行政督察区管辖。 L2:4kR4~1DI6!8T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o5=,Gx7.20o2?3Q
1949年9月15日,翁源县城解放。翁源县初隶属北江临时人民行政委员会,后先后隶属北江人民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北江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北江区专员公署、粤北行政公署、韶关专员公署、韶关专区革命委员会、韶关地区革命委员会、韶关地方行政公署、韶关市。 y4.4yV2.1YH8!5N
行政区划
元、明、清时期 U99K02=6Ci3.1q
元时,县设4乡17里。 w7!,cm5~,Cu7=7J
明洪武初年,翁源县,设三乡,分为长安乡、宜阳乡、怀德乡。 L1-2OJ4?7yp9!9G
长安乡,概为(翁城镇、新江镇、铁龙镇)。 S,+7vA3~8UK1!,F
宜阳乡,概为(龙仙镇、坝子镇、江尾镇)。 J7.5OJ55hn4!2o
怀德乡,概为(周陂镇、官渡镇)。 A1-7ry6=,Qk5:9C
明初,设3乡(长安、宜阳、怀德)5里。 m8=1Je,;1mN4:6N
明永乐二十年(1422年),怀德乡并入宜阳乡。当时县里人习惯称县东地区(宜阳乡、怀德乡)为上乡。县西地区(长安乡)为下乡。 Y8+2JV4+2hd2=,u
成化年间(1465—1487年)增设6个里,共11里。 J1.4eH,+7a01!2W
清初沿袭旧制,设2乡(长安、宜阳)11里。康熙年间行政区划改为乡铺制。全县设2乡28铺,上乡22铺:龙头、九龙、利陂、龙仙、南浦、英村、蓝青、李村、周陂、藤山、昆山、礤头、陈礤、茶园、芙蓉、上庄、岩头、贵塘、茶潭、九牛、牛岗、钟南。下乡设6铺:县前、岩前、江镇、新塘、太平、铁场。光绪末年至宣统年间,由于时局动荡,以铺合组保卫团,实行民间自治。全县设7个保卫团29个铺。龙仙五凤社保卫团辖龙仙、李村、蓝青、南浦、英村5铺;坝仔保卫团辖茶园、芙蓉、上庄、岩头、贵塘5铺;江尾保卫团辖茶潭、九仙、牛岗、南塘4铺;周陂保卫团辖周陂、藤山、昆山、礤头、陈礤5铺;新江保卫团辖江镇、新塘、太平、铁场4铺;翁城保卫团辖附城、县前、岩前3铺;六里保卫团辖龙头、九龙、利陂3铺。 G,;7ZV99oe6=3M
民国时期 05:1xA,:5mw95w
民国初年,县行政区划仍延清制,全县设7个保卫团,辖29个铺。民国5年(1916年)保卫团改称区公所,设翁城、周陂、坝仔、新江、龙仙、江尾、六里7个区公所(依次为第一至第七区公所),下辖29个铺。民国26年(1937年)春,撤区公所,成立乡公所,改铺为乡。全县设29个乡公所。民国27年(1938年)秋成立联乡办事处,原一区、四区为第一联乡办事处,原二区、七区为第二联乡办事处,原三区、六区为第三联乡办事处,原五区为第四联乡办事处。民国28年(1939年)3月撤销联乡办事处,改设4个区,原联乡办事处依次改为第一、二、三、四区,仍29个乡。民国29年(1940年),实行新县制,行政区划为区乡制,全县划为7个区(翁城、周陂、坝仔、新江、龙仙、江尾、六里)29个乡。民国30年(1941年),改设翁东、翁南、翁北、翁西四个区,下辖29个乡,2个镇(龙仙镇、附城镇),268个保。民国37年(1948年)8月至民国38(1949年)年9月15日,全县重新划为15个乡(附城、南浦、蓝李、英村、周陂、昆华、利龙、新塘、展旗、江镇、茶园、岩庄、江尾、仙潭、陈礤)1个镇(龙仙镇),162个保。 m8~5kX2-,0Q,+5l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t7.4yZ8=5eN3!8t
1949年9月15日翁源县解放,建立翁源县人民政府,全县设2个镇、14个乡、176个自然村。1950年5月1日,调整行政区域,全县划为4个区18个乡、2个镇。1951年9月15日,全县调整为5个区98个乡、2个镇:第一区辖26个乡和龙仙镇,区公所驻南浦街;第二区辖14个乡,区公所驻周陂街;第三区辖13个乡,区公所驻六里街;第四区辖22个乡和翁城镇,区公所驻翁城街;第五区辖23个乡,区公所驻坝子街。 F,.7jA8?8xL,?20
1956年12月18日,广东省人民委员会批复,将新丰县梁坝乡划归翁源县管辖,隶属第二区。1957年2月20日合区并乡,全县并为4个区、2个镇、22个乡。同年9月14日,全县撤区并乡,并为14个乡、1个镇(龙仙镇)和牛屎坜矿办事处。 O9+2Ho6:,MI9?8k
1958年7月3日,英德东片的渔湾、大镇、桥头、青塘、白沙5个乡并入翁源。同年10月(文件批复时间为12月14日)新丰县并入翁源县。成立9个人民公社:新江、翁城、大镇、渔湾、翁江、周陂、龙仙、坝子、红旗(原新丰县),168个大队,2200个生产小队,另设牛屎坜矿山办事处。 Z3;4xD4+5rO3=3i
1959年4月,红旗公社改称新丰公社,翁江公社改称利龙公社,增划水上公社和桥头、青塘、沙田、梅坑、营盘6个公社,全县共15个公社和牛屎坜矿山办事处。同年11月6日,除新丰梁坝仍属周陂外,新丰划回复县;英德东片除青塘、横石外,其余划回英德,同时连平县的陂头公社划入翁源,此外,岩庄与坝子、南浦与龙仙、陈礤与周陂合并。全县为11个公社:坝子、江尾、龙仙、陂头、周陂、利龙、翁城、新江、水上、青塘、龙仙镇公社。 G2;9xr4=8Er8:5F
1960年1月14日,增设横石公社和5个场1个所,即三华国营农场、黄陂畜牧场、铁龙林场、罗坑水畜牧场、九曲水林场和河口农业科学研究所。龙仙镇公社于10月改为城市公社。 m4-2rF9?,Bl5+4W
1961年10月,全县调整为13个公社、4个场、1个所,即坝子公社、江尾公社、陂头公社、周陂公社、利龙公社、翁城公社、新江公社、水上公社、青塘公社、横石公社,原城市公社改称为城镇公社,龙仙公社改称为南浦公社,三华农场改为三华公社。4个场1个所是国营黄陂畜牧场、国营铁龙林场、罗坑水畜牧场、九曲水林场、河口农科所,另设牛屎坜矿山办事处。 D4.9Gh4=9KC8.2t
1962年下半年增设官渡公社,横石、青塘、黄陂划回英德县,梁坝划回新丰县,全县仍有12个公社和1个社级场,151个大队,1950个小队。 H9+2rQ6+2sA46O
1964年7月10日,广东省人委批复设立龙仙镇、蒲竹镇(原牛屎坜矿山办事处)2个镇。1966年3月15日,城镇公社划出龙仙镇。 S6+9YI5=4Fq,:9n
1967年6月,陂头公社划回连平县;原城镇公社改称附城公社。1968年冬,水上公社改称为水上运输社,隶属交通局管理。 t9=4bk,!5Gm,:5c
1971年6月,全县共有南浦、三华、坝子、江尾、附城、周陂、官渡、翁城、新江10个公社和龙仙镇、蒲竹镇及铁龙林场。 P7!9yE6.6cY85B
1974年1月,从周陂划出陈礤片成立礤下公社;从江尾划出松塘、仙北、仙南、九仙4个大队和坝子的松岗、蓝坑、鹤仔3个大队及六里的中村大队成立松塘公社。 e3.7nl6=8aQ,+5B
1977年1月,从新江划出东鹊、黄洞、梅斜、热水4个大队成立红岭公社;从坝子划出岩庄片9个大队成立岩庄公社;12月将原官渡的庙墩片和六里的新陂、东三大队划出成立庙墩公社;原官渡的五四、河边、下榕角、坪田、官渡5个大队划入六里公社,官渡公社同时取消。 x5,ZK3-8oO6-9A
1978年3月,将原划入六里公社5个大队和原六里的突水大队划出恢复官渡公社。 L3:5ob2=4qq5+,h
1980年11月,全县共有2个镇、15个公社、1个林场和1个大队级(贵联)农林场,152个大队。1981年8月,蒲竹镇定为大队级镇,同年经韶关专署批准撤销。 q2=90x2:6My4.2F
1983年7月至1984年1月,改公社为区公所,改大队为乡,改生产队为村委会,全县设立16个区,1个区级镇,136个乡,2个管理区,1847个村民委员会。 o5.9KV4-,Tg3!4P
1986年11月8日,翁源县撤区并乡,全县设9个乡8个镇。9个乡为岩庄、松塘、三华、官渡、庙墩、礤下、铁龙、红岭、贵联,8个镇为坝仔、江尾、南浦、龙仙、周陂、六里、翁城、新江。原乡政府改为村民委员会,原村民委员会改为村民小组。下设151个村委会,1907个村民小组。 X6;5NX1?4qO9?7q
1989年11月3日,从新江析出连心、阳河、塘新、凉桥、渔溪5个村民委员会设置连新乡。1993年3月10日,官渡乡改为镇建制。同年9月6日月,三华、庙墩、礤下、贵联、铁龙、岩庄6个乡改为镇建制。1994年5月24日,松塘乡改为镇建制。同年6月3日,连新、红岭两乡改为镇建制。此后至2000年,全县设18个镇,156个村委,1952个村民小组。 T92fG,.6zb5;8V
2001年,贵联镇并入南浦镇,庙墩镇并入官渡镇,连新镇并入新江镇。全县由18个乡镇合并为15个镇。2004年,南浦、三华2个镇并入龙仙镇;岩庄镇并入坝仔镇;红岭、仙鹤2个镇并入江尾镇;六里镇并入官渡镇;礤下镇并入周陂镇;保留翁城镇、新江镇,铁龙镇改为铁龙林场。2019年10月,经省民政厅批复,铁龙林场恢复铁龙镇名。 I7.5yi9;3uu7~2P
至2020年,全县行政区划设8镇,分别为为龙仙、周陂、翁城、新江、江尾、坝子、官渡,铁龙;共156个村委会,18个社区居委会,1982个村小组。政府驻地龙仙镇。 E41sy6:8ig5!4u
---2020年翁源县各镇(场)村委会、居委会名称--- G1=7sx,+5aS3+2K
镇(场) 村(居)委会名称 村委(个) 居委(个) 0,+4Cs2+7fF,?60
官渡镇 g3=3Xu8+3zq8-5I
官渡、河边、突水、下榕角、坪田、五四、新南、新北、东三、新陂、坑尾、镇仔、下陂、新跃、华东、龙船、联盟、利龙、社背、官渡居委、六里居委 o9!3Ex9+8Av2?,o
19 m,=2Rz86OA3;3P
2 H2;3kB,+5Tp5!4v
龙仙镇 Y4=5Kf1!4lK7,S
青山、青云、蓝青、石背、田心、良洞、民主、陂下、长潭、河口、联群、李洞、岭头、罗坑水、石寨、高陈、三华、新尧、中坝、会联、群陂、新东、新岭、贵联、水口、沙坪、中心、桂竹、新坪、马墩、丰山、马山、蓊口、马牯塘、城东居委、城南居委、城西居委、城北居委会、南浦居委、三华居委 i3:2XY3.2Qw8-30
34 s2-1MY2;7Nh,?2k
6 S64RK9~2he3;9n
翁城镇 N6+1yw4;6qZ4?9K
五一、明星、泉坑、泉岭、富陂、胜利、墨岭、定南、马东、桂湖、星光、沾坑、腊岭、黄塘、秀丰、群益、了坑、翁城居委 q2;3dH8=8NZ,-8j
17 K1~8SV5:4Hz5?3v
1 y4!6eu3=3OM,?6n
新江镇 X3~2t096HN,.2f
小镇、上坝、新江、民光、新益、新展、东方、双石、双星、西锦、太坪、民治、油溪、双塘、连心、阳河、塘心、凉桥、渔溪、新江居委 S3+3jJ4;,rS5:8a
19 V9=7Ua9;6lD5-20
1 C6+5vh5=4wV3+6Z
周陂镇 I2!4qv7;6cN7?60
光明、阳东、阳西、高一、高二、昆山、双联、双青、龙田、新安、洪兰、藤山、哈水、陈村、黄河、集义、礤下、礤头、周陂居委、礤下居委 o1+5my3:1Xh3.5w
18 V1!80J3~,eG2.3g
2 y9!2Aa3!9Id7:1L
江尾镇 04?,Yg1;7fh5+2Y
长江、白莲、联益、联光、联明、新生、葸岭、南塘、径丰、径群、江尾、连溪、中村、仙南、仙北、松塘、鹤子、九仙、松岗、蓝坑、梅斜、热水、黄洞、东鹊、江尾居委、仙鹤居委、红岭居委 U1~2Aj64oP8!4z
24 O9.7GR6-8wK6-9L
3 P1=3hb,:1lm,~2L
坝仔镇 d9!8wP7;,mW9+4L
辉星、梅村、三坑、新梅、芙蓉、上爱、辉岭、金星、珍田、上洞、蓝河、珍珠、良星、一心、金鸡、笋洞、半溪、饶村、礼岭、群辉、中洞、鲁溪、坝仔居委、岩庄居委 V6:,me8?7EP,=3p
22 j,?2cE7;4DG7=6Q
2 v2-9Oi77XE3.1q
铁龙镇 j3:4CD,?5pE3:4w
龙集、龙体、龙化、铁龙居委 Y1!3Zd5.5oK9:2V
3 G9~4Br4~4Ww8-1F
1 07:4JS3~8DE2=2M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U99GN1~,dY38i
翁源位于广东省北部,韶关市东南部,北江支流滃江上游。东靠连平,南邻新丰,西接英德、曲江,北依始兴、江西。东经113°39′2″至114°18′5″,北纬24°07′30″至24°37′15″。东西极端长66.5千米,南北宽55千米,总面积2175平方千米。 K,!7XW58vq9-8f
地形地貌 O9~7uQ8;6vW2?2m
县内属半山区丘陵地带,群山环抱,连绵起伏,山脉多为自东北—西南走向,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境内千米以上山峰有13座。最高峰为北部的七星墩,海拔1300米;次为南部青云山,海拔1246米;最低点是官渡,海拔100米。中部多为中低山脉及零散土丘。山地面积约占全县总面积的80%。山脉之间多为中小型盆地及河流冲积的阶地,盆地方圆几十千米或几千米不等。中上石炭系壶天群灰岩广泛分布于全县各地,确由溶蚀作用下形成的喀斯特溶洞很多,全县已发现较大溶洞107个。地貌表现千姿百态,地形较为复杂。 Y9:6as6?2YW4~3e
气候 x6!9pc61sb71T
县域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2018年总体气候特点是:年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降水量偏少,日照偏多。月平均气温1月、3月、5月、11至12月较常年偏高,4月、7月和9月较常年持平,2月、6月、8月和12月较常年偏低;月降水量1月、8月至11月较常年偏多,6月较常年持平,2月至5月、7月和12月降水较常年偏少。全年9月30日至10月8日、10月10日至20日出现了两次寒露风天气过程。 h9~3XA3.2ge4-6o
水文 R6?8lw23Qt1~5r
滃江 t6:5AE6?3Yt6;9M
翁源县境内主要河流滃江,是北江水四大支流之一,发源于县内船肚东,流经岩庄、坝仔、江尾、龙仙、三华、六里、官渡,入英德汇入北江。全长173千米,集雨面积4847平方千米,其中县内河长92千米,集雨面积2058平方千米。滃江河床稳定,河宽100—150米。沿河两岸为丘陵台地,河岸高于河床3—6米,河床多为岩石及砂卵石,河道坡降1.7%,水位暴涨暴落,具有山区河流特征。滃江流域年平均雨量1750毫米,每年4—8月为丰水期,降水量约占全年的70%,10月至次年2月为枯水期,降雨量约占全年的14%,植被较好,年平均含沙量0.11公斤/立方米,年平均径流系数0.54,年径流总量1908亿立方米(官渡以上)。 O4-9yd6-5EN1:1G
滃江支流 B5~9gg5+,GS3!1r
全县集雨面积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支流有贵东水、龙仙水、周陂水、涂屋水、横石水六条,形成以滃江为主干流的扇形河网。 g9;4cq2+1DG7.5k
自然资源
翁源县境内已勘查明的各类矿产25种,主要有煤、铁、铅、锌、钨、锰、硅、石灰石、翡翠岩、大理石等。被确定为全市封山育林示范县,是“广东省林业生态县”。建立了森林资产评估中心和森林资源交易中心,全面完成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县境有集雨面积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6条,水力资源丰富。 o1:2iO8.5OK2~,d
人口
2020年末,全县年末户籍人口42244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34434人;农业人口288011人。 D1!8ax7!1MW4.3Y
据公安部门统计,全县2019年户籍人口42175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23685人;农业人口298071人。2019年末常住人口36.45万人。按户籍人口计算,全年出生人口6306人,出生率14.6‰;死亡人口2597人, 死亡率6.01‰;人口自然增长率8.59‰。 w,!7Of7=,Ym2,V
翁源县是韶关市多个民族散居地之一。除汉族外,其他还有瑶族、壮族、满族、回族、蒙古族、黎族、苗族、土家族、侗族、藏族等21个民族。2017年末,全县少数民族户籍人口约为1884人。比上年年末人口1841人增加43人,增长2.34%。县域世居的少数民族主要有瑶族,有1个瑶族村委会,19个瑶族自然村小组。分别居住在5个镇1个场:龙仙镇青云村委会瑶族村小组、贵联村委会泉洞村小组、石背村委会葱仔头小组、九曲水林场青山下村小组和黄屋村小组;江尾镇蓝坑村委会瑶族村小组、梅斜村委会瑶族村小组;坝仔镇上洞林场乌坭坑村小组;官渡镇下陂村委会河坎围村小组、镇仔娥坑村小组;翁城镇了坑瑶族村委会一、二村小组。新江镇东方村委会庙仔角一、二、三瑶族村小组、太坪村委会老蟹岭和水口山瑶族村小组;铁龙林场龙化村委老蕉坑和冷水径。大多居住在偏远的山区,生活比汉族贫困,主要以耕山、种养业为主,服饰和生活习俗与汉族无异,保留瑶族语言和部分传统习俗,供奉盘瓠为始祖。其他少数民族主要通过婚姻、劳务、经商、工作调动、参军等迁入,部分居住县城,大多居住在各镇村。 n5-6EF4+4Nt3-1A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翁源县常住人口为322482人。 J9.4oK1;2Yn48v
经济
综述 s91wZ,+,Ia7+6c
建国后,翁源经济的发展大体可分四个时期。 a,?7cQ3?2up4;10
第一个时期(1950-1957年)。这一时全县结束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度,实行土地改革,紧接着对农业、手工业、私营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广大工人、农民以及大的热情恢复发展生产,工业、农业及其它各行都得到比较正常的发展,全县的经济建设出现了新的局面。1957年,全县社会总产值6335万元,比1949年3532万元增长85%;工农业总产值4388万元,比1949年2372万元增长85%;国民收入3217万元,国内生产总值4342万元,分别比1949年增长85.09%;和123.24%;财政收入77万元,城乡居民收入388万元,农民收入均纯收39元。 f2-5lX1-9nv4?8T
农业生产由互助组向初级农业社、高级农业社发展,逐步完善了农业生产的管理体制及分配制度,使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1957年,全县农业总产值4034万元,比1949年2372万元增长70.1%,占功农业总产值的91.93%;粮食总产量达76428吨,比1949年39784吨增长92.1% l5~1Ft2?2zg7=6C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以前,工商业以私营为主,国营和集体企业开始建立。1957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工商业国营和集体经营为主,剩下少数公私合营企业和个体企业。工业生产实行联营生产、逐步发展的方针。1953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仅0.18万元,至1957年,全县工业总产值354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8.07%。 M4+4Jw5.8sg59D
第二个时期(1958-1965年)。由于“左”的路线指导,出现1958-1960“大跃进”的失误。这个时期,全县农村由高级农业社过度为政社合一、“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搞高度集中统一经营。但是由于在经济发展急于求成,盲目冒进,搞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在分配上又刮起“一平二调”的工党风,严重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破坏了社会生产力。三年自然灾害时期(1959-1961),农作物歉收,整个国民经济损失严重农民生活十分困难。1963年至1965年三年调整时期,全县下放土地等生产资料使用权,恢复自留地及家庭副业,改公社核算为大队核算,后又改以生产队为基本单位,调整生产关系,稳定了农业生产的局势。1965年,全县农业总产值4071万元,比1963年增长35.38%,比1957年增加0.92%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82.66%。 v9:7GO6.9ye1=9J
工业生产开展技术革新运动,并根据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对一些效益差、物耗大的企业实行关、停、并、转、宿。工业企业恢复计划、生产技术、劳动等方面的管理,实行的管理,实行按劳分配,工业生产稳步发展。后来采用有效措施,扩大生产规模,使工业生产得到回升。1965年全县工业生产总值854万元,比1957年增长141.24%;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17.34%。 R5;3Xw7+4Fu,=8Q
1965年,全县社会总产值6234万元,比1957年减少4.61%,比1963年增长36.9%;工农业生产总值4926万元,比1957年增长12.23%,比1963年增长36.91%国民收入3610万元,比1957年增长12.22%;国内生产总值4042万元,比1957年减少6.91%;财政收入376万元比1957年增长388.31%,比1957年增长388.31%。 N2;8Za,.2em4:1m
第三个时期(1966-1977年)。1966-1970年全县处在动乱之中,工厂停产闹革命,农业生产处于半自发状态,生产秩序混乱不堪。1968年农业总产值3360万元,比上半年减少17.2%。1971年后全县大力开展“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运动,农村仍实行“一大二公”的管理体制,实行以粮为纲,农业生产连续三年徘徊不前。工业企业虽然恢复了各项管理制度,使工业生产略有回升,但仍实行计划经济,在经营管理上,实行高度集中统一,批判商品经济,排斥市场调节,忽视科学技术,不讲经济效益。这一时期,全县经济发展缓慢。1977年,全年社会总产值1.0277亿元,比1965年增长64.85%;工业总产值8564万元,比1965年增长73.52%,其中农业综合产值2749万元,比1965年增长218.97%,占工农业总产值的32.17%国民收入6265元,比1965年增长92.12%;国内生产总值7012万元,比1965年增长92.11%。 G11XM3-,Yq1-2F
改革开放时期(1978-1987年)。1978年中共十一届全会后,全县农村先后实行各项经济体制改革,1983年以后,全县普遍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制,调整了生产布局,确立“一粮、二蔗、三蚕桑”的农业方针。工业企业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八字方针,减证放权,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全县工商企业实行各种承包制责任制,调动生产经营的积极性。这一时期,全县经济建设得到迅速发展,经济实力明显增强。至1987年全县社会总产值4.3744亿元,比1977年增长325.65%,年递增32.6%;工农业总产值2.2824亿元,比1977年增长167.07%,年递增16.71%;国民收入2.3887亿元(当年价,可比价为1.5736亿元),比1977年增长157.17%,年递增15.12%;财政收入1193元,比1977年增长211.49%,,年递增21.15%。 Z,:5bl1:9iN8-3z
初步核算,201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8.8亿元,同比增长6.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2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17.1亿元,增长5.7%;第三产业增加值56.5亿元,增长7.3%。三次产业结构由2019年的22.0:24.3:53.7调整为25.5:17.3:57.2。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27615元,增长4.2%。 V89pW7?6OG79l
2019年实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08亿元,增长19.4%,其中税收收入3.60亿元,增长7.6%。全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621元,比上年增长8.4%,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663元,比上年增长8.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28元,比上年增长11.2%。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2.9%,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升1.7%。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590人,登记失业率2.48%。全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2026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506人。 b4-9Rg6=50c9-5I
2020年,翁源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7.8亿元,同比增长6.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65亿元,增长9.0%;第二产业增加值24.14亿元,增长12.0%;第三产业增加值55.05亿元,增长2.5%。 R4;,el9=6ex3!1f
第一产业 D5;5tF56Sw9~1t
林业 B3-1mm5!8RQ6?1U
翁源属山区县,1987年全县林业用地面积247.2353万亩,占全县土地面积的74.4%,森林资源丰富,是广东省用材林和油茶生产基地县之一。 p6:5tu5:4qg7;4u
2018年兰花产业园成功入选第一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与省农科院合作成立了省农科院专家翁源工作站和广东(翁源)兰花研究院。粤台园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亿元,新搭建大棚20万平方米,吸纳1.5万名农村劳动力就业,人均年收入达4.3万元。成功引进6个农业项目,合同投资额达31.8亿元。兰花特色小镇启动道路景观提升、展示中心、兰湖花海等工程建设。新增“三品一标”认证4个,泽雨农科、云雾仙子等6家生产企业荣获2018年广东省名牌产品(农业类),珠江源绿茶被评为绿茶类2018年广东十大好春茶。成功培育省名牌4个,新增市级农业企业1家。 M,7sQ79mR4~9C
2019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9.97亿元,增长5.3%。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32217亩,与上年增加7795亩。甘蔗种植面积39848亩,增加816亩(其中糖蔗16922亩,减少310亩);油料种植面积76498亩,增加2670亩;蚕桑28623亩,减少1996亩;蔬菜99110亩,扩种4025亩。 t7-7DD8=6bB2:8B
年末全县常用耕地面积3.28万公顷,其中水田1.73万公顷。全年农业机械总动力22.93万千瓦,增长1.0%;农林牧渔业用电量21499万千瓦时,增长8.2%;化肥施用量(折纯)1.69万吨,增长1.2%。 L6:6kf17EA7-5x
第二产业 S4?2gk2-8KX5+4R
工业 a,;6JL3.2dT7=5h
建国后,翁源县的工业发展状况。 N5=8tH6?2Kc5~3C
(一)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50—1957) a9+1vA5=4Re2+4K
建国初期,县政府在领导和组织生产中,积极采取措施恢复发展手工业生产,对那些失业、生活无着落的手工业者组织起来建立生产合作组织,并为他们的生活和经营提供方便,对铁木行业的手工业者,组织加工订货,扶持他们发展生产。1951年,永丰祥布厂与8户个体织户联合,首先成立龙仙纺织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从此,手工业开始走向合作化的道路。1954年全县手工业发展到379户610人,比建国前增加了2倍,其中五金白铁51户82人,服装加工业159户242人,木器家具业38户60人,纺织业71户95人,雕刻业9户11人,铸犁锅业2户7人,其他行业49户113人。1955年,全县手工业人数1274人,占全县总人数的0.73%。全县广大手工业者自带工具、自投资金加入生产合作社(组)。1956年全县手工业社(组)发展到38个,从业人员1271人,占手工业人数的92.3%。有建筑材料、木器、服装、鞋帽、铁器、五金、修理、陶瓷、织布等10多个手工业生产门类,当年工业总产值481万元。1957年手工业合作社(组)发展到55个,从业人员1435人,产品品种200多个。至此,全县完成了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N5=9FC2;4Dk3:,W
在对私营工业和手工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逐步建立国营工业企业。1952年8月,由国家投资12万元,于龙仙建国路率先创办第一间地方国营企业—电力厂,安装1台80马力煤气机,装配1台40千瓦发电机,白天作粮食加工的动力,晚间供县城照明。1953年9月由国家拨款1亿元(相当于今人民币1万元)在龙仙镇牛岗背兴办一间印染厂。1954~1955年,又兴办了林产化工厂、坝仔粮食加工厂,至1957年,全县工业发展到24个,其中全民所有制工业6个,集体企业18个,工业总产值354万元占当年工农业总产值的8%。 V3.8LJ5;7zN8?,y
(二)“大跃进”与调整时期(1958—1965) h9.4MP2!2xG2;3j
1958年,翁源县地方国营工业各厂组织广大干部、职工开展“比、学、赶、帮、超”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和技术革新运动。为了提高设备的机械化水平,国营棉织厂增加15台铁木机,由手工木机卷布改为自动卷布,从台机日产15米提高到36米,从织土布到织坚固呢、斜纹布、蚊帐布等8种产品。为使地方工业向多门类、产品多样化发展,1958~1960年,在“大办工业”、“大办钢铁”的推动下,先后兴建了棉织厂、通用机械厂、烟丝厂、食品加工厂、周陂铁厂、官渡铁厂、樟天洞钨矿、陶瓷、砖瓦厂、江尾石灰厂、如珠岩磷肥厂、江尾水泥厂、翁城水泥厂、小五金厂等地方国营工业和商业、水利、公路部门办的国营工业企业共23个。1960年国营工业总产值达到687万元,比1957年的227万元增长了3.32倍,占全县工业总产值1107万元的62.1%。同年全县有工业企业36个,其中全民工业14个,集体企业22个。1961年贯彻执行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调整工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按照“保一批、转一批、关停一批”的原则,对在大跃进期间一哄而起,盲目发展起来而又不具备生产条件、消耗高、质量低劣、效益差的地方国营工业、部门工业、社办工业分别不同情况,实行“关、停、并、转”12个工业企业。1962年,全县工业24个,全民工业12个,其他集体企业12个。 c4?,de4;5eU3~,p
三年困难时期,翁源地方工业动员全体干部、职工、群策群力,想方设法,开辟财源,采取生产自救措施。棉织厂在无计划原料供应,面临停产的情况下,一面组织部分职工上山伐木谋生计,一面收集烂鱼网、废棉胎等,回纺出粗纱,织粗帆布出售,实现利润1.23万元,渡过了困难时期。 a3.1gG73lv,=6Z
1964年,随着国民经济的好转,各个结合实际,分别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增加生产设备,扩大生产规模,使生产得到迅速发展,1965年全县工业总产量达854万元,占当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17.3%。 p6:5qO5!2FJ7;7v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 W,;3bz5!4Pm3~6N
1966年后,翁源地方工业受到无政府主义派性的干扰和破坏,各级领导机构,名存实虚,处于半瘫痪的状态,各企业的规章制度被大字报取而代之,生产管不严,质量抓不好,产值连续下降,1968年全县工业总产值542万元,比1966年的681万元,减少139万元。 W9-,uI7.4xo4?3c
70年代初期,贯彻“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方针,开展工业学大庆的群众运动,各工厂开展了学大庆工人“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的经验,逐步把各项管理制度恢复起来,努力管好企业,生产迅速回升,与此同时,兴建氮肥厂、水泥厂、昆山煤矿、跃进水电站、炸药厂。1972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1446万元。从1975年下半年开始,全县工业生产形势日趋好转,出现了上下齐抓共管的新局面。1976年又兴办了磷肥厂、机电厂、县铁厂,年底全县共有工业61个,其中全民工业19个,集体工业42个,全县工业产值达2400万元,占当年工农业总产值的29.4%。 A,.7Mr5!5gT,+1c
(四)改革开放时期(1977—1987) T3+7IS59fP5!2N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翁源地方工业进入了一个改革的历史时期,积极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新时期八字方针,对各企业进行全面整顿改革。 e7.6Gc6;3pi7-,n
建立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 厂长是企业的法人代表,对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实行统一指挥,充分发挥其管理职能和领导艺术。同时,各厂建立和健全了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使企业生产走上了新的轨道,打开了新局面。1987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10307万元,比1976年的2400万元增加7907万元,增加3.3倍。简政放权 把“人、财、物、产、供、销”六大权限,下放企业,扩大了企业的自主权,企业由生产型转变为生产经营型,产品由统购统销、统购包销转变为自产自销,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改变了企业只管生产、不管销售、产销不见面的管理状况。产品从单一性向小批量多品种或大批量方向发展,产品品种已经形成了高、中、低档相结合的局面。油墨、水泥、米酒、氮肥、磷肥、服装、白糖、纺织品、印刷品、小农具等等,大量销往天津、上海、湖南、广州、韶关和翁源相邻的始兴、英德、新丰、连平、江西省的全南、龙南等市县。松香、电池、全棉格布远销东南亚及非洲、欧洲、美洲等地。 x9-3LM,=,ke3~7N
建立合资合作企业 1985年,翁源外经委采取来料加工、补偿贸易的办法,与香港晶花集团中心(香港)制造有限公司合资兴建制造厂,由港方无息投资价值600万港元(折人民币282.28万元)的设备,并建造面积为5400平方米的四层楼生产车间,加工出口各类毛衫,年创汇800万港元(折人民币376.65万元)。翁源丝厂是翁源县与广州远洋公司合资430万元兴建的,其生产规模第一期工程为120台2400绪立缫机,年产白丝70吨,第二期工程扩建100台B301自动缫机,年产白丝125吨。为了扶持工业的发展,翁源县委、县政府在财政资金拮据的情况下,1983~1985年,仍投资400多万元,扩建电池厂、五金厂、糖厂、油墨厂、棉织厂,加上企业积极引进资金,将近3年时间全县新增固定资产投资1491万元。这些企业扩大再生产后,机械化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成为翁源地方工业的骨干企业,糖厂是翁源地方工业的首户大企业,1985年,工业总产值达917.64万元,税利总额为263万元,占县财政收入的24.53%。 I1;7CJ2+4tS2:5E
1985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为6405万元,实现利润418万元,整个工业系统一举摘掉了亏损的帽子。改革开放的政策给翁源县的工业生产带来了生机,翁源的工业实现了历史性的转变,即从长期亏损,靠国家补贴转变为开始盈利,向国家上缴利润的新局面,工业经济利益出现了好势头。1987年全县工业企业数增加到128个,其中国营地方企业23个,集体企业11个,乡办工业93个,合资工业1个,县属工业固定资产净值4934.4万元。1987年工业总产值10307万元,其中国营工业4517万元,二轻集体企业1050.43万元,乡镇工业4739.57万元。工业总产值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45.15%,实现利润总额599万元,税利501万元。 h3=6bE9?3KW6~2T
2019年翁源县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3.9亿元,增长7.3%。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15亿元,下降2.0%。有总承包或专业承包资质的建筑业企业19个,完成施工产值10.64亿元,增长1.4%;实现利润0.13亿元,下降70.5%。房屋施工面积55.90万平方米,下降17.8%;竣工面积23.1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1.6%。 Q4~9VL,-5di2-7n
第三产业 E5;9uM6+9Kk2~5A
2018年,翁源县全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55.4亿元,增长11%。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创建成效突出,龙湖广场成功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街。成功创建广东省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江尾电商小镇运营中心投入运营。电商“双百工程”顺利推进,完成168个农村电商服务点布设,实现农特产品电商渠道销售收入1.85亿元。 G8;,Fb5=9yR2-6U
贸易、外经 m48sq9:2WX2.7N
2019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94亿元,增长8.4%。分地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5.92亿元,增长8.3%;农村消费品零售额8.02元,增长8.9%。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41.29亿元;住宿餐饮业零售额2.65亿元。全年新签利用外资合同18宗;实际利用外资1300万美元,同比增长58.2%;完成出口总额10995万美元,同比下降7.9%。 Y8;2TE3?9iP6:4S
交通、邮电和旅游 d16ku5+7N05+,i
2019年翁源县全年交通运输和邮电业增加值增长5.2%。年末公路通车里程1946千米,其中,国道148.3千米,省道103.4千米,县道230.3千米,乡道984.6千米,村道478.9千米。公路密度89.5千米/百平方千米。按公路等级分,高等级公路(二级以上)230千米,次等级公路(三级以下)1716千米。年末全县民用汽车拥有量46389辆,其中私人汽车39550辆。公共汽车营运车辆60辆。年末固定电话用户3.0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9.82万户;互联网宽带用户23.79万户。2019年全年接待旅游人数38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8.9亿元,分别增长30.5%和28.4%。 t5?7Go5=5cD2+9G
金融业 I,+5Oc3?,Cd8=6y
2019年末翁源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66.8亿元,增长4.9%。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9.2亿元,增长12.3%。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78.9亿元,增长20.6%。 P9=8jk3?8Fi,=7q
交通运输
翁源素有粤北南大门之称,南连珠三角,背靠湖南、江西,境内京珠高速公路、国道G106线、省道S341线、S244线、S245线贯通而过,昆(明)汕(头)高速公路、武深(仁深段)高速公路已于2018年12月建成通车 ,而建设中的韶新高速公路将于2021年中建成通车,建成后翁源将形成“三纵一横”的高等级公路网络。 z7!4oh8.,Ef2=1i
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 w56XW7=,Rw94z
2018年,仙邑兰花和红岭矿业的2个科技项目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获奖数量和获奖等次排名全市第一。完成专利申请398件,3个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项目和7个市级科技计划项目获得立项,位居全市前列。 o,!9ZJ,;5LT7~6t
教育事业 B4:1To6!,YK3;3J
2019年末全县有幼儿园63间,507个班,在园幼儿16865人,教职工1868人;完全小学16间,教学点61间,843个班,在校小学生31655人,教职工1566人,专任教师1516人;初级中学16间,349个班,在校初中学生11514人,完全中学1间,高级中学1间,90个班,在校高中学生4519人,初高中教职工1500人,专任教师1328人;特殊学校1间,9个班,在校学生61人(其中:送教上门学生39人),教职工12人;中等职业学校1间,46个班,在校学生2610人,教职工135人。2019年,高中毕业学生1939人,高考大专以上入线人数为1891人,入线率为97.52%,其中本科入数887人,专科1004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毛入学率117.9%。 z3+9UE1!7Yh3?9T
文化事业 p1+7nd1!,cX,~4L
2018年,邵谒广场建成使用,翁山诗书画院陈列馆完成主体工程封顶。粤北采茶戏《扶贫路上》在全国小戏艺术邀请展舞台上获得优秀剧目等4个全国奖项。民乐《春到滃江》喜获广东省民歌民乐大赛铜奖。 M5?9Ys2-3tj5+6z
2019年,全县有文化馆(站)9个;博物馆1个;图书馆(室)1个,图书11.7万册;剧团1个,演出179场,观众13.2万人次。电影队2个,共放映2500场,总收入66万元。调频电台3座;安装有线电视2.3万户,其中,县城1.2万户。 j4~5DB,+2Ys8.9h
医疗卫生 X3;2nQ1;2kQ1.1n
2019年末全县有卫生机构262个,病床1771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2994人,其中:执业医师824人,中西医士242人,护士1122人。全年无偿献血2959人次。 W3?50z5:9JB,:,f
翁源县第二人民医院、翁源县人民医院、翁源县中医院等。 j1+9So9:7tP36y
社会保障 O1.1vC34ha23a
2019年末全县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0262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5355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7123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30048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48923人。全县享受社会养老待遇的离退休人员64367人(含居民养老50290)。养老、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全年征缴21800万元;企业养老、失业、工伤、生育基金余额739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40033人。 N,+3ND5!3oT5;6W
全县有社会福利机构13所,床位1067张。城乡居民生活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全县8个镇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6839人,全年发放保障资金3729.97万元,发放救灾资金185.84万元,发放救济物资折款4.435万元,累计288人次受救济。 V6+7i06:8fJ1;6X
教育
2018年,成功创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创建绿色校园4所、文明校园7所、省级毒品预防教育示范学校5所。“县管校聘”试点工作在全县5家学校率先开展。 e4;1GO9.9rD,~2h
学前教育 b1;5mf2;5oW3=7P
县城幼儿园 O8~3OQ1-5jN79B
1956年10月,附城小学创办幼托班,招幼婴50名,多是机关干部子女,由3位女青年看护。1961年2月,迁蔡屋楼侧,建有平房20间。后建教学楼2座,宿舍楼1座,共1800平方米,改称翁源县属机关幼儿园,分大、中、小16个班。幼儿874人,教职工44人。幼儿中午留园开饭。 e7;8kg8?4ma1-1p
1982年,商业局、建筑公司、人民医院、氮肥厂等单位,公办起7间幼儿园。入园幼儿683人(不包县幼儿园)。幼儿园贯彻教育部颁定的教育方针、教学大纲。教育内容有:生活卫生习惯、体育活动、思想品德教育、语言、计算、常识、音乐、美术8项。幼师采用幼灯、木偶等教具,进行直观、形象、多练的教学;同时开展适应幼儿心理、生理特点的游戏活动,增进幼儿身心健康。 n7!2Ce7;5zc,8X
1987年县城有幼师64人,其中幼儿师范毕业的8人,参加幼儿师范函授毕业的30人,达到学历合格的师资占43.7%。 m7-2BF97Dd5!1b
农村幼儿园 S5;8uL2=5zI5.8Y
1985年,全县农村办起托儿所、幼儿园617间。入幼托人数19497人,占幼儿总数的91.2%。1990年农村托儿所停办。 m2+5Lf5?5vd6:1X
1981年,农村体制下放,群众集体开办的幼儿园26间,51班,入幼儿1500人。同时有9个乡、镇村办起学前班。 R2!8Sf4;50u4!9D
1987年统计,全县有幼儿园26间,51个教学班,入园幼儿1590人。农村学校附设一年制学前班134个,3684人。入园(班)幼儿3~5周岁达25.2%,6周岁达64.8%。 N,~4BQ1!9sD18Z
小学教育 c1;6Jd2.3Uu4-7U
民国元年(1912),将明伦高等小学堂改为县立高等小学,年招收学生1班。课程开设有:修身、国文、算术、中国历史、地理、手工、图画、唱歌、体操。此外,男子加课农业,女子加课缝纫。20年代创办翁源县立第一女子国民学校,春季招生36人。开设课程比县立高等小学少历史、地理两科。这两间学校设有图书阅览室和学生成绩展览室。体育活动有秋千、浪桥、滑梯、排球、乒乓球等项目。 Z5?1fO1:1Rr,!5C
民国2年(1913),设于南浦社学的第五区区立五凤高等小学开始招生,间年招生一个班,春季始业。民国9年,三华中学附设一所高等小学,民国12年春迁周陂,为第二区区立高等小学,民国14年,教育部通令小学改制,分小学为初级、高级,初级修业7年,高级2年,县立高等小学及南浦、周陂高小同时改为2年制。民国15、16年,先后在坝仔设第三区区立高级小学,在第六区设南浦私立高级小学。民国18年在利龙设第七区区立高级小学。民国20年,设三华高等小学。民国23年,在江镇乡设第四区区立高等小学,5年后迁新江太平寺初级小学。民国31年,全县有中心国民学校16间,96个班,学生3840人;保国民学校145间680个班,学生14960人;私塾67间,学生687人。 f4.3j08=6XI,,r
1949年9月15日翁源解放。县文教科接管全县小学校,根据各乡村命名某乡(村)人民小学,接收原各校的财产和经费。1952年下半年,各乡镇小学和村校改为公立。教师工资和办学经费由县财政负担。1953年,县决定办好乡村完全小学,具体指定龙仙、周陂、三华、利龙、翁城、展旗6间完小。1958年公社化,国务院颁布《关于教育事业管理权力下放问题的解决》,教育领导体制下放公社统一管理。各社为了“大跃进”,常抽调师生劳动,影响学习。此后几年,国民经济呈现“马鞍形”发展,教育也随之波动。因1957年整风反右,部分教师被划为右派而开除出队,教师不足,1958年开始吸收部分民办教师(以当地集体负担工资、粮食,财政给予适当补贴)。同时,小学由241增至301间。 r1+8ok5:2GJ9-7Y
1961年12月,县文教局总结1958~1961年的经验教训,强调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确保教育质量。各校开展教学研究,扭转局面,教学秩序逐步正常。1962年,贯彻“调整、充实、巩固、提高”的方针,对学校进行整顿,压缩教职工老弱病残者264人。1963年下半年,中央批准“全日制小学工作条例四十条”(试行草案),强调必须注重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育方面的教育,必须注重语文、数学教学。同时把部分公办小学转为民办公助,教学秩序恢复正常,学生成绩回升。 P1~6Zf,:2YM9-7Y
“文化大革命”期间的1967年至1968年,农村公办小学下放到大队来办,实行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县城学校则派工人宣传队进驻。各校批判“智育第一”和“师道尊严”实行“开门办学”,“走出去、请进来”,即把学生带到社会上进行现场教育、实地学习,把贫下中农、老革命请进学校忆苦思甜、讲种田知识、讲革命斗争故事。每星期虽有几节文化课,但普通都取消全国统编课本,自编工农兵知识教材,语文课则以《毛主席语录》为主。1967年下半年起,小学学制缩短为5年,同时取消升学考试制度,采取贫下中农协会或大队革命委员会推荐办法。1969年后,虽然学校秩序逐步正常,但仍以生产劳动和政治活动取代大部分课程教学。学校盲目发展,教师滥竽充数,各校大办小农场、小工厂,以劳代教,学生难以学到文化知识。 o,;7nu4+80v2?3j
1981年,各校贯彻教育部颁发的《小学生守则》,管理制度逐步健全。小学校长、教导主任的任免及教师调动改由县教育局直接管理。1982年,大力宣传、动员普及小学教育,并联成“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以上,同时控制了学生流动现象,受到省教育厅嘉奖,评为“实现基本普及小学教育”先进县。 g7?5RY3-1vF75N
1985年,国家教委提出恢复小学六年制。全县开始采用六年制课本,对四年级采取分流措施。成绩好的学生原五年制课本,较差的学生六年制课本。 v2!8fT99nw6=5L
建国后初级小学课程“文革”前设语文、算术、音乐、图画、体育、劳动;“文革”后增加常识。高级小学课程,“文革”前设语文、算术、自然、历史、地理、音乐、图画、体育、劳动;“文革”后“自然”改为“常识”,取消历史,龙仙镇一、二、三小增设英语。 t9;6oO1~3Kj2;8N
中学教育 T3?4qe11YJ6-5e
1949年9月16日,县人民政府接管4间中学。10月,南浦、翁北初中改为公立。南浦初中改称县立第二初级中学(简称二中),迁龙仙冬瓜坜办学;翁北初中改称县立第三初级中学(简称三中)迁江尾办学。原县立第二初级中学,为纪念徐尚同烈士,改称尚同初级中学(简称尚同中学)。 Q2-8cb,~7lt3.7D
1951年,一中易名罗江中学;二中易名八泉初级中学;三中易名北英初级中学。1952年春,高中部并韶关北江中学。全县有4间中学,10个班450人,教职工40人。 h5+4PG97Pz71j
1953年下半年,八泉、北英两校并入罗江初级中学。其时,中学管理体制由专署下放县。中共翁源县委宣传部,召开中学教师座谈会,研究苏联教育理论,采取五段教学法进行教学。翁源缺外语教师,取消英语学科。 S1.4IX4~7hN2;9b
1956年秋,一中复办高中,招生52人。同时恢复八泉中学,招初中2个班100人。第六完小(坝仔)戴帽办初中一年级,招生50人。1957年下半年翁一中高中部并入八泉中学,八泉中学成为县、市重点中学。 v6~4Cq21TE5:3n
1958年秋,尚同中学开办高中,招收学生50人。全县有高中4个班,学生209人。初中4间,小学附设初中7间,共44个班,学生1285人,中学教职员工101人。各校走出校门,支工支农,大搞教育革命,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经常停课。翁一中改名为三华中学,成立学校公社,创办厂场,要求学生劳动,自供自给。 p4.3xZ2.9lb7-6I
“文化大革命”10年,从数量看,初、高中迅猛发展,统计前后10年数字,对比于下: k,+4ke3+5BT2=,q
1966年:初中8间,50个班,学生2505人,教职工118人;高中2间,6个班,学生274人,教职工16人。 p9~9bj8?4az61o
1976年,初中129间(含小学附设初中),301个班,学生10997人,教职员工492人;高中15间,93个班,学生4725人,教职员工209人。校数多,班额小。教师层层升级,教学质量下降。 a1~2Bh7.4uq1!1K
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制度。为提高教学质量,1980年高中调整为9间,1983年调整为6间。1984年,按国家教育委员会计划,开设职业中学,三华中学开农技班、畜牧班;坝仔中学开农机班、电器班;龙仙中学美术班、音乐班、体育班。1987年六里中学开蚕桑班、水产班。职业中学课程,采用普通中学课本,缩为二年制,称乙种本,每周增设10节专业课。毕业生高考时,采用第二套试题。至1987年,普通完中有翁源中学、尚同中学、龙仙中学;农职完中有三华中学、坝仔中学、六里中学。初中有岩庄、松塘、江尾、周陂、礤下、庙墩、南浦、附城、铁龙、新江、育英、红岭、官渡、坝仔二中共14间。学生11954人,教师626人。 X58tk3+1TD37m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c1~4Lq1+5na,+8v
翁源其名,系因山水而得。据嘉靖《翁源县志》记载:县境之东有名山,高耸秀拔,顶有灵池,古名灵池山(今南浦桂竹翁山),池中有泉水八处,谓之八泉,曰:涌泉、温泉、香泉、甘泉、震泉、龙泉、玉泉、乳泉。泉水四时不涸,昔有二仙翁游息于此,居民饮其水者多寿。泉水汇而成河。故山名翁山,水名翁水。县也以此起名,意为翁水之源。 o7+,Fz3+3GW,?2v
地方语言 h6.1bW8~7aL7=9F
翁源语言以客家话为主,少数民族普遍双语兼顾,既讲母语又讲客家话或者普通话。讲客家话的人数占全县总人口的99.55%,分布在全县7个镇1个场。县域土话以瑶族方言为主,以当地母语为主兼顾客家话或者普通话。瑶族话主要分布在龙仙镇青云村委会瑶族村小组、贵联村委会泉洞村小组、石背村委会葱仔头小组、九曲水林场青山下村小组和黄屋村小组,江尾镇蓝坑村委会瑶族村小组、梅斜村委会瑶族村小组,坝仔镇上洞林场坞坭坑村小组,官渡镇下陂村委会河坎围村小组、镇仔娥坑村小组,翁城镇了坑瑶族村委会一、二村小组,新江镇东方村委会庙仔角一、二、三瑶族村小组、太坪村委会老蟹岭和水口山瑶族村小组,铁龙林场龙化村委老蕉坑和冷水径等地。 h41CG1-6jJ6.8R
风景名胜
风景名胜有东华山、水龙宫、仙狮洞、书堂石、湖心坝客家群楼和葸茅岭八卦围等。 o2:2Kn6.8ZI6;9y
东华山风景区 l9-7QT4.5Jk8=1U
东华山风景区位于县城东北3千米处,总面积6.2平方千米。由东华山和东华寺构成。东华山属喀斯特地貌,遍布鬼斧神工的奇峰怪石。有五指山、笔架山、金龟望月山、玉兔峰、狮子山、卧佛山、天王山、骆驼峰、鸡冠石等。东华寺是东华山风景区内的寺庙。东华寺香火鼎盛时期住有数百名僧侣。民国初期寺毁僧散,仅剩遗址。 i6:5QL7-9Wp7:7B
书堂石 d98vb6.7Jp7;1P
书堂石位于官龙公路旁滃江(旧称罗江)河中,北距县城15千米,因翁源晚唐著名诗人邵谒在此截髻悬门筑室攻书而得名。旧时,书堂石为翁源十六景之一,2021年残墙高4米左右。书堂石遗址是翁源县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单位。 b4=3XM1.2gp12Q
八卦围 I87om92Fc3:3f
葸岭八卦围地处在翁源县江尾镇,是一座鲜为人知的神秘宏伟村落,建于明弘治八年(1495年),总占地面积达23000多平方米,大围的房屋构造及规划完全按罗盘八卦样式设计建造。建筑群以祠堂为中心,左右和中后房屋按八卦层层加串,向外伸延,共有1653间房,89条街巷。 x16PX9+,Qm4-7J
湖心坝客家群楼 A2?8sM,?5vE9~8g
湖心坝客家群楼位于翁源县江尾镇南塘村,始建于明朝正统年间(1436—1449年),占地150公顷,共有59座围楼。群楼坐落别致,视野开阔,集古、奇、朴、幽于一体,千姿百态,形成楼外有楼、楼中有楼,仙阁群楼,前呼后应;群楼小巷连大街,纵横有序,红麻石砌井,鹅卵石铺巷,流水拱桥,鲤鱼吐水,大门屏风,龙凤呈祥,雕梁画栋,相互辉映。 I2!8NM2;6FW3;3z
兰花长廊 v2!8om6~1N06;7t
长廊主要位于翁源江尾镇松岗至中村沿省道245线15千米两旁,由70多家兰园组成。2016年,长廊兰花种植面积已发展到8000多亩,培植国兰和洋兰品种达1000多个,兰花远销国内外,并在全国兰花博会获得100多个奖项,形成全国最大的国兰生产基地,被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授予“中国兰花之乡”称号。 J5=5xb8=5Ek6!2T
三华李观光园 n3;2Tb9+3Lc3!1e
三华李观光园位于翁源龙仙镇三华村。省道官龙公路贯穿通过,距106国道约15千米,县城15千米。是粤北地区富有特色的农业观光园之一。观光园已开展农业观光,花果采摘,农家乐等活动。滃江河贯穿通过,可竹筏、漂流等水上娱乐活动。 o2~3GV8~2gU7.5u
九曲水生态旅游度假村 K1?6mr3!,mc9;8h
度假村位于翁源县九曲水林场下经区,距县城七千米,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绿树荫郁,碧湖环绕;主要由主楼和四栋豪华别墅组成,设有豪华套房、标准双人房、餐饮包房、特产台和可容纳20—150人的中、高档会议室,并建有乒乓球、爬山、高尔夫球练习场、篮球场、羽毛球、脚踏船、烧烤台车等配套娱乐活动设施,可同时接待200人会议和宴会,是一家集餐饮、客房、商务、会议、休闲于一体的综合型度假村。 H2:4RY6=1UZ2:7L
仙湖度假村(跃进水库) A1:6Jv3+8mX8~5m
仙湖度假村位于县城东南13千米处,省道S244线从中通过。度假村属森林山谷型自然风景区,水库发源于海拔1200多米的青云山,位于崇山峻岭的峡谷中,库容量近2000万立方米,周边是100平方千米的茂密森林,非常幽静。这里是碧水蓝天,鸟语花香,亭台阁榭,可供游客烧烤、垂钓、泛舟游览、登山观光、采摘奇花野果等。度假村拥有豪华客房,风味餐厅,可品尝山地鸡、大头鱼、山水豆腐等农家菜,这里还是翁源县自驾车旅游者协会接待基地。 T9?1aI3;9me,-9H
宝庆寺遗址 x7.,Fg9~6LU6!3B
据明嘉靖三十六年《翁源县志》载:“宝庆寺在县西南十里”;另据清朝同治六年编《韶州府志》载:“宝庆寺在翁源县八里长安乡宋(应为唐,此乃《韶州府志》误记——引者注)宝历间永禅师创,宝庆间修,因名焉,明洪武间复修”。据《南华史略》第125页记述,六祖惠能晚年曾收弟子定慧,当惠能圆寂(713)后,定慧便回到了家乡翁源。定慧回翁后继续传承佛教文化,先在净源山(今翁源新江双石村)筹建定慧禅院(据《韶州府志》),又在翁山(今龙仙镇桂竹村石牙子)建翁山寺,后又在长安乡岩前铺(即今翁城胜利村杨桃曾灌塘处)选定寺址欲建寺,终因病重圆寂(760),未能如愿。其弟子永禅遵从师嘱,于唐宝历初年(825)建起宝历寺。该寺历经四百年后,寺场残破不堪。及至宋宝庆初(1225)大修,因朝代更迭,遂改名宝庆寺,寺名一直沿用。2004年,作者到翁城胜利下曾采访“宗圣渊传”清代古楼,偶见野草丛中有一青花岗石便桥,细辨,乃明嘉靖三十年(1551)辛亥岁十二月初三,翁源、英德两县各乡信众舍财重修碑记,距今已有四百余年。民国末年,仍有和尚拜佛念经。建国后的“公社化”运动,寺场砖墙被拆。“文革”岁月,明代碑记移作便桥,承梁石墩搬至大队部,宝庆寺顿成废墟。又发现宋朝宝庆初年由信士林世福同妻黄一娘、信士丘胜施同妻林一娘捐赠的精美青花岗刻字承梁石墩两具。 r520A2~,tw8;2R
寺场以翁城西山、高寨子为背景,以马东、桂湖列山、大腊岭为屏障,寺前左有木鱼岭,右有棒槌亘,门口莲池横列,池中淤泥厚积,此地出产的莲藕色白、细长、幽韧、味香,为少有的地方特产。寺场左右,两水归池,源泉清冽。虽涓涓细流,亦四季不断,直引大殿中央,极具佛门地理要素。 M7!70V9;4TZ5.7H
岩庄八角庙 S3!,uG9+1QK5?6b
八角庙始建于清康熙40年(1701),已有300多年历史。共五层八角,高26.7米,除首层用沙质石砌结外,其余各层均用青砖砌结。传说外墙曾人工打磨过,外形美观完整,不斜不裂,历经漫长岁月,仍巍然矗立,是该县现存最高层的一座古塔,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据当地人传颂:此塔设计者曾绞尽脑汁花心血定点于塔前60米的一口方形水井中,遇太阳高照,塔身即倒影于水井中,形似笔躺墨砚,寓意文人辈出。 n4-3mb1.,dp3-7E
地方特产
翁源是“中国三华李之乡”、“中国九仙桃之乡”、“中国兰花之乡”和“全国最大的国兰生产基地”。农作物以水稻、蔬菜、甘蔗、花生、大豆为主。三华李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三华李、六里柑、九仙桃、黑皮蔗、马牯塘莲等名优特产久负盛名,江尾米面、周陂冰花饼等客家小食别具特色。溪黄草茶、白糖、缫丝、户外家具等名牌产品享誉国内外。 v2?2zl8=6MM6:9n
三华李 Z8=6ZH,:8Tg5-4A
起源于翁源县的三华李,以龙仙镇三华村种植的三华李为最佳,1986年被广东省评为省优质稀有水果, 广东省十大名、优、稀、特水果之一 。三华李明末开始种植,已有四百多年历史,称为夏令果王。三华李品种繁多,有鸡麻李、白肉鸡麻李、大密李、小密李。以大密李和小密李为主要品种。芒种后,夏至前后成熟。果型白里透红,闻之清雅芬芳,入口无涩且有蜜味,爽脆清甜满口香。 Q5.,Eg4.6vJ2?7A
翁坝金鸡茶 V7+1dq9?2Vt9?7k
始产于明朝嘉靖年间(1522年),至2020年已有近五百年历史,是翁源县特产茶,栽植主要分布在坝仔镇,因产区在坝仔镇金鸡村而得名“翁坝金鸡茶”。茶叶清香提神,耐人寻味,茶叶具有药理作用的主要成份是茶多酚、咖啡碱、脂多糖等。 J,;6rH4-9xd2+7z
九仙桃 U,:1TA3?9aw7:3o
原产地在江尾镇的九仙村,俗称仙桃, 广东省优稀水果之一。九仙蜜桃,个重约200克,果大核小,果身饱满,皮红肉白,皮外层有红色小星点,肉质爽脆,蜜味浓香。 S4~3Mz61kY4!8n
江尾米粉 k2=9Ot8,eC2+2y
江尾米粉产于江尾镇,历史悠久。米粉选用山泉水和当地精米制作而成,从磨浆、蒸面、晒面到切面、晒干包装等皆用手工工作。米粉外观晶莹透明、面条均匀、煮炒皆宜、入口软滑清爽。 K8=8Ln46Rg,?2n
蔬菜 F5~5LB5;5Mb2?9T
翁源全年蔬菜种植面积26万亩以上,特别是荷兰豆是粤北最大的反季节荷兰豆种植基地,年种植面积7万亩,总产8万吨。翁源产荷兰豆豆型平直、大小适中、色绿鲜嫩、标豆率高。 R6!4NC4.7it9~,Z
糖蔗 J,!2mK9?5ap5~40
全县种蔗农户4600户,其中,30亩以上大户200户,种植面积占糖蔗面积70%以上,建成7个比较大型糖蔗基地,全县糖蔗种植面积达6万亩。 R1~,WA3;1Oe5=6n
蚕茧 j39Kp5!2Bo1!5m
韶关市农业企业之一的翁源县信达茧丝有限公司是集贸、工、农、科为一体的股份制民营企业。桑园面积2.7万亩,年产茧3.5万担。蚕桑专业村30多个,种桑养蚕户近5000户。拥有现代化缫丝厂一家,年产优质生丝200吨,优质丝棉胎1万张。 c,=4Dd8=7lm2:,z
兰花 i3-3nE1?3Jz2:1l
江尾镇仙鹤群山环抱,山峦叠翠,空气清新,无“三废”污染。独特的山地气候非常适宜兰花生长,以仙鹤兰花种植基地有限公司为依托,在省道S245线两旁江尾镇仙鹤建设3千米长兰花长廊,面积7000多亩,是全国最大的国兰生产基地。有20户台商落户,品种100多个。 p7~8YA3.4Ib55l
马牯塘莲 b8=2Fg,.9XK87R
马牯塘莲产于龙仙镇马牯塘村,为当地特殊土质所出特产,莲藕小而长,皮白带星点,质脆,味殊香,煲炒咸宜,远近驰名。 F85xj4?9vQ16b
果蔗 F8?6DG8!3vZ2~7Z
产地分布在翁城、新江镇,果蔗向龙仙、江尾等镇发展。翁源产的果蔗汁多、质脆、口感好。全县种植面积近3万亩。 w7~3rd4+7EF5~4u
作珍芝麻冰花饼 G5=2Dx3+2Sy6+,o
翁源特产的作珍芝麻冰花饼采用祖传秘方,精选本地优质花生、芝麻、冰糖、冰片糖等原料,经过多道工序加工精制而成。是享誉粤北及广东省的绿色食品,曾荣获第二届中国食品展销会金奖。 Y7~,Cf6=6NB1-5o
著名人物
翁源文化底蕴深厚,千百年来,孕育出不少名人志士,有晚唐诗人邵谒,明朝抗倭名将陈璘,当代旅美华人、全美油画家协会原主席、油画大师涂志伟等。 k9!6xw,=3ll3:1T
所获荣誉
2008年12月,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授予广东省翁源县“中国兰花之乡”的称号。 M6;1HM6?9Pa6?3o
2020年3月,获得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称号,被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予以通报表扬。 D4:1mZ1!9We8-7Z
2020年7月,全国爱卫会确认翁源县为2019年国家卫生县城。 M1+,KS3?4gZ1~,y
2020年7月10日,入选2020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 N45xj61Jq9~1i
2020年12月,被评为2020年度中国全面小康百佳示范县市。 g2~4ji72lA3.,A
2021年,入选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名单。 l6?6Lq4!9Ox7=8I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