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图书馆简介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的前身是合作民族师范专科学校,始建于1984年。1986年5月16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在甘南视察,亲笔题写了“合作民族师范专科学校”的校名。1992年9月29日,经省教委批准,学校更名为“合作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9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民族本科院校,更名为“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V2-,gW8?3lX9,O
学院位于内地通往藏区的门户——甘、青、川三省交界处的甘南藏族自治州首府合作市,主要面向甘肃民族地区及周边川、青、藏、滇等民族地区招生、服务。费孝通先生曾在甘南考察时说:“这里地处藏汉接触的前哨,它有条件成为藏族现代化的跳板”。2006年8月,在教育部组织的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级”评价。 j2-5Gn3=6TJ5;,E
2008年,学院投入近5000万元,新建了建筑面积为26274平方米的新馆舍,使服务设施和功能齐全。经过30多年的文献建设,我校图书馆现已形成以藏文文献和河洮岷地方文献为特色, 能满足教育学、理学、文学、法学、历史学和艺术学等多个学科门类需要的文献体系。截至目前,图书馆拥有纸质文献90余万册、中外文印刷型报刊1200余种,15种数字资源及其它载体资源数据库包含有约144余万册电子图书和电子期刊。 C3.9pf3-3eQ9~,d
学院图书馆以“崇尚智慧、传承文明、塑造人格、至诚服务”为办馆理念,实行“大流通分类服务,智能化自主借阅”的服务模式,下设办公室、采编部、流通部、阅览部、民族文献部、文献检索教研室和信息技术部等7个部(室),并设有11个开架书库、3个密集书库、2个自习室、4个学习(研讨)中心和1个电子阅览室,座位近3000个。 R6+5K03;3Rz,;4B
本馆馆藏
截止2021年年底,图书馆拥有纸质文献累计926198册,纸质期刊1200余种,数字资源及其他载体资源15种(中国知网、超星电子数据库、读秀学术搜索、超星中外发现、超星学术视频、歌德借阅机、移动图书馆、数图嘉英书香甘民院、博看阅报机、云屏借阅机、新东方多媒体学习库、库客音乐数据库、EBSCO数据库(共建共享)、北大法意数据库、百度文库),累积电子文献1447321(种)册,其中电子图书1396136(种)册,电子期刊近51185 (种)册、(中文电子期刊累计量41371 册,外文电子期刊累积量9814 册),中文电子报刊1040 种、116.86万份。 R2.7Iv7:7HD2:1C
馆内藏有精装豪华版《四库全书》、《西北文献丛书》、《古今图书集成》、以及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出版社新出版的、目前最完整、最权威的新版本藏文《大藏经》重要文化典藏;法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的、由上海古籍出版社编辑出版的《法藏敦煌古藏文文献》等大型珍贵图书。 K8+7dV,.8DF9-4l
特色馆藏介绍
【大藏经简介】 p6;3rj9=5HG9=7O
《大藏经》(德格木刻版)是我馆最珍贵的文献之一,它是由藏文佛教典籍汇编而成的丛书总称,分为《甘珠尔》和《丹珠尔》两大部分。它不仅是一部佛学丛书,而且也是一部藏族文化百科全书,是藏族古老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q8=,iE6?5ia6:3Q
《甘珠尔》意为佛语部,亦称“正藏”,即迦牟尼语录的译文,内容收入律,经,论等,相当于汉文《大藏经》中的经和律的内容。其内容共分九大类(律部,般若部,花严部,宝积部,经部,续部,旧续部,时论经疏,陀罗尼集)100函卷。 Z6~1vl1?,Gf58y
《丹珠尔》意为论疏部,也称“副藏”,是佛弟子及后世佛教高僧对释迦牟尼教义所作的论述和注疏的译文。其内容包括:礼赞部、续部、般若、中观、经疏、唯识、俱舍、律部、本生、因明、声明、医方明、工巧明、修身部、杂部、阿底峡小部集和总目录等十八大类共235函卷。 c9!4hb7;5Qh3.7T
【四库全书简介】 A7:1TE6~6Bb,:7n
丛书名。清乾隆时编纂。1772年开始,经十年编成。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官修书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之一,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其中“经部”分为“易、书、诗、礼、春秋、孝经、五经总义、四书、乐、小学”等10类;“史部”分为“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等15类;“子部”分为“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等14类;“集部”分为“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等5类,总共44类。据文津阁藏本,该书共收录古籍三千五百零三(3503)种、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七(79337)卷、装订成三万六千余册,相当于同时期法国狄德罗主编《百科全书》的44倍。清乾隆以前的中国重要典籍,许多都收载其中,保存了丰富的文献资料。经、史、子、集四分法是古代图书分类的主要方法,它基本上囊括了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清代乾隆初年,学者周水年提出“儒藏说”,主张把儒家著作集中在一起,供人借阅。这是编纂《四库全书》的社会基础。由于编纂人员都是当时的著名学者,因而代表了当时学术的最高水平。 G9-9Ji7;5wv5.2X
【古今图书集成简介】 A3:8Sg1=9Qs2~8T
古今图书集成,全书共10000卷,目录40卷,原名《古今图书汇编》,与《四库全书》相似,是清朝康熙时期由福建侯官人陈梦雷(1650-1741)所编辑的大型类书。本书编辑历时28年,共分6编32典。是现存规模最大、资料最丰富的类书。其特点在于彻底贯彻“以类聚事”的原则。共设立“汇编”、“典”、“部”三级类目。各部下的资料按分类原则编排,共分十类:汇考、总论、图、表、列传、艺文、选句、纪事、杂录、外编。 c8?,sR2-2Hk5=3i
【回族典藏全书简介】 K9:9Vb25Cs9?1j
《回族典藏全书》搜集整理五代至民国时期回族典籍,全套共235册,收录古籍539种,3000余卷,约120000千字。依内容分为宗教、政史、艺文、科技四大类。其中宗教类209种、政史类112种,艺文类148种、科技类70种。所收回族古籍,大多散存于国内图书馆和民间,木刻版居多,有少量手抄本,其中不乏绝版的孤本。其中40%以上为珍稀古本,如《卫真要略》、《敦悦堂马氏宗谱》、《寰宇述要》、《萨天锡诗集》等,均为国内学界多年搜寻不得,断为失传的绝版孤本。回族历史人物如明末清初早期著名政治家(如高克恭、马文升、海瑞等)、思想家(如王岱舆、刘智、马注等)、文学艺术家(如丁鹤年、乃贤、改琦等)和曾在中国科技史上做出过突出贡献的回回人(如郑和、蒋湘南等)待的作品也尽收其中。 h3!7jw5:6wt3!5H
《回族典藏全书》所整理的书籍,来源广、种类多、数量大,实现了历史的突破与跨越,填补了我国历史上无系统整理研究回族汉文古籍的空白,竖起了一座历史的丰碑。《回族典藏全书》最大限度地抢救和保护了民族文化遗产,也为国内外深入开展回族文化研究提供了一套最为原始、权威、完整的综合性大型文献资料。同时,《回族典藏全书》印制工艺完全按照国优标准要求,所选材料代表了当今国际印刷材质的前沿:封面采用经典意大利高级变色皮,硬壳面采用进口荷兰双灰板,环衬采用珠光纸,扉页采用星语纸,正文内页采用五朵云笺,因此,《回族典藏全书》也具有很高的文献保存价值。 i5+9uI6~5Pn,6t
2007年以来,学校加大了对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投入力度,投资150万元,用于采购各类纸质图书,尤其是对新建专业重点建设,保障了新建专业科研、教学等方面的需求。投资36万元,采购电子图书40万种(册),大大加强了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 i6;6jV2;5jq2?1K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