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简介
具有90多年历史的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是首批市级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学校位于瑞虹新城附近,总建筑面积近5万平方米,具有一流的教育教学设施。在“培养研究型学生、造就研究型教师、建设研究型学校文化”的办学理念指导下,学校为广大师生的成长发展提供了崭新的舞台。 A9:8SK9;4jG,!4n
目前学校共有教职工140余名,其中不乏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上海市模范教师等,仅2011年以来就分别有三位老师在全国学科教学评比中获一等奖;一位老师获“全国中小学外语教师教学能手”荣誉称号;一位老师获上海市首届“校园新星”称号。目前在校学生数近千人,共有24个教学班。学校还拥有“跨学科课程研究所”和“张思中外语教学法研究所”两个市级普教科研研究所。 H7!4mt7:7Au9.8c
我校学生活动丰富多彩,学校目前有25个学生社团,学校每年组织全校性师生爱心义卖活动,学校的学生科技活动如车模、头脑奥林匹克、机器人等在市区都有较高的知名度,OM、机器人等均获得过国际比赛冠军。 t2+8zD78IP6+4W
近年来学校在各方面成绩斐然,获得了众多的荣誉,如:全国“百佳网站”、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科技教育特色示范学校、上海市中小学行为规范示范校、上海市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暨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学校、上海华文教育基地、上海市学校心理辅导示范校等。 h35fd2:,gb67Q
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于1959年被命名为上海市重点中学,其前身是光华大学附中和大夏大学附中。学校地处虹口区北外滩区域瑞虹新城附近,新校区设计理念先进,建筑风格独特,现代技术含量高,是上海市中心城区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的学校之一,被选为向党的十七大献礼的全国11所著名学校中的一所学校。 z3:8Rp9+6Mq,~2d
学校足迹
一、耕耘拓荒(1925一1951) A,!5CO5=7GG,+9Q
校长:陆士寅 、廖世承、张芝联、包玉珂 e2.7Ap6;2Oq1!9V
1925年,上海发生“五卅惨案”,6月3日圣约翰大学的爱国师生,受到无理干涉后愤然离校,在张寿镛、王省三等支持下创立了“光华大学”和“光华大学附中”,由陆士寅任主任,不久由廖世承兼任附中主任,高中设文、理、商三科。抗日战争期间,校址数度搬迁,仍坚持上课。抗战胜利后,光华大学暨附中复校,廖世承、张芝联、包玉柯先后出任校长。廖校长在任时提出“积极研究、勇于尝试、艰苦卓绝”,主张学生全面发展,大大提高办学质量,成为上海市三大名校之一。 大夏附中创办于1925年秋,由鲁继曾任主任,当初仅设初中,后增设高中。抗日战争期间曾停办,1949年恢复,由宋成志任校长。复校后,师生团结努力,学习成绩普遍提高,体育上连续两次获市运动会冠军。 Q2~2eb7:9Tl5~6l
二、薪火相传(1951一1966) H4:6mC1+7Gx4:9P
校长:宋成志、林静、陆善涛、徐正贞 i7:5PV7:4vR6:5u
1951年,光华、大夏两大学合并为华东师范大学,两个附中遂合并为华东师范大学附中,由宋成志主持工作,后由林静任校长。1954年陆善涛出任校长,他视教学质量为教育管理的生命,提出“向管理要质量”。向前苏联学习,进行教学质量的考查、评定、记分制等方面的改革;他实行“推门听课”,制定课外活动计划,开展小型多样的科技活动,使科技活动成为学校一大特色;他知人善任,取消坐班制,支持教师教学研究。陆校长于1960年参加全国文教群英会,他在任十年被称为一附中发展的第一个辉煌期。 1958年,华东师大办起了二附中,学校改称为“一附中”。1958年,高中部改为上海市电子学校;仅过半年,又恢复原名。1964年,陆校长奉命上调,由徐正贞继任校长,釆取了“少而精”、“启发式”教学和因材施教、允许跳级等一系列措施,使学校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M3?5cP8.7tH8~,V
三、动乱遭难(1966一1976) Q9~2jy5,PC7~4w
校长:蔡祖康 j2+8gV5;60Q2;5t
1966年初开始,学校和全国一样,进行文化大革命。校园里贴满大字报,进行大揭发、大批判,大串连,怀疑一切,反对“封资修”,掀起了批斗风和打砸抢的浪潮;1968年末,66、67、68三届学生同时毕业,开始大规模上山下乡;继而清理阶级队伍、批林批孔、反对右倾翻案风等等,运动不断。 在学校教学秩序遭受严重破坏的日子里,广大教师始终没有忘记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文化知识和思维方法的传授以及动手能力的培养,让学校的教育传统悄无声息地感染着、薫陶着每个学生,努力使损失减少到最少。 Z4?1xo77Od7~9s
四、改革探索(1976一1999) a7+,Fu3.7aO,-6g
校长:黄慕义、徐正贞、李克勤、石源泉、宋耀生 r6;1vD1!4ng6.2G
1976年粉碎“四人帮”以后,我校被宣布为上海市重点中学。徐正贞校长提出“向科研要质量”,他组织教师听学术报告,参观学习,增强教师科研意识;他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的科研和改革试验;他总结“课内打基础,课外出人才”的经验,开展了“三个三分之一”的活动,让学生去探索新知,发展个性。在后继校长季克勤、石源泉、宋耀生的共同努力下,使学校逐步形成了“科研领先、教有特点;全面发展,学有特长”的办学特色。 在这段时间里,有多名教师获市教学大奖赛一等奖;教师发表论文300余篇,陆继椿、张思中、刘定一等科研成果丰硕,影响全国,与吴传发、崔乐美一起被喻为“五朵金花”,学校被称为“一附中”现象。学生每年在全市、全国获奖都在200人次以上,获上海市首届中学生智力竞赛第一名,曾获上海市高中生数学竞赛团体第一名。 n6:,KG4.8mO6:4F
五、创新发展(1999一2015) w63YP3?9WR4!8I
校长:孙稼麟、丁伟强、陆磐良 G5-1xa3.6zo1+1U
孙稼麟接任校长后,从“五朵金花”竞相盛开的“一附中现象”中,提炼出“培养研究型学生,创设研究型课程,造就研完型教师”的研究型文化的内涵,并以此为理念,带领全校师生努力再创辉煌,取得了一系列成果。2009年担任校长的丁伟强,思考如何弘扬和发展“研究型”的学校文化,把创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作为聚焦教师专业发展的重点和“研究型”学校文化新的突破点、增长点。 在这段时间里,特级教师李支舜、毕红秋建立工作室,继续发辉培训教师的作用;江源、徐凯里、刘超、邬文敏、蔡蕾、姜振骅、濮晓粹、方侃侃等骨干教师纷纷在全国和全市的教学大奖赛上获得一等奖,或被评为教学能手;2012VEX世界机器人锦标赛,学校获得高中组手控世界冠军;2013-2014DI上海青少年创新思维竞赛,学校获得“极限绝境”挑战赛高中组第一名;学校还与上海中学一起入选《向“十七大”献礼系列丛书一一走向名校》中的全国名校系列(全国共遴选出11所高中)。 V3.4mu8;5hj58a
历史沿革
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于1959年被命名为上海市重点中学,其前身是光华大学附中和大夏大学附中。学校地处虹口区北外滩区域瑞虹新城附近,新校区设计理念先进,建筑风格独特,现代技术含量高,是上海市中心城区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的学校之一,被选为向党的十七大献礼的全国11所著名学校中的一所学校。 o7-6BP7.6la7;5L
1951年秋,全国高等院校调整,光华大学、大夏大学为组建华东师范大学。两校的附中随之合并为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址在欧阳路259号。52年迁至现址中州路102号。当时华东师大派林静同志任副校长,主持学校工作。同时开始学习苏联凯洛夫教育学。上海市教育局拨昆山路103号给华东师大附中作为学生宿舍。 X,-,dd5!2ta8?8O
组建华东师范大学 n2.5oO5?3jH1~2M
1954年华东师大任命陆善涛任副校长,主持学校工作。提拔教导主任毛仲磐为副校长、同时又派苏联教育专家捷普列茨卡亚任校长顾问。推行五级分制、教室日志,强调伦理谈话,主题班会,建立班集体,实行校长责任制。1956年陆善涛被任命为校长兼任党支部书记、并筹建校办工厂,生产起重葫芦。 Z1=8tA9~7pq,.9T
任命陆善涛任副校长 m5?1Qn,~3jG1-,X
1958年因华东师大增办第二附中,遂改称华东师大第一附属中学。当时学校下设领导、总务两处,分管教学与后勤工作。教导处根据学科分设教研组,教师按教研组办公。 R2~8Cg4~4Xg3+5I
改称华东师大第一附属中学 w3-,yB1=2mh8:1U
1958年,高中部改为上海市电子学校;仅过半年,又恢复原名。 E4+1aB4!7Ww9=2m
高中部改为上海市电子学校 X6-1PE2=3eS9.8K
1960年学校对学制进行了改革,由中学六年制改为五年制进行试验。 q3;3zr,6Op2=,H
学校对学制进行了改革 H9?1nN8;2hm9?4h
1962年学校党组织、行政隶属、经费均划归虹口区领导。 T,?3ZX5=6aP1=8b
学校党组织、行政隶属、经费均划归虹口区领导 W3;1Db5.7VB9;4y
1966年,虹口区军垦中学并入我校。我校派出20位教工帮助虹口区教育局筹建红军中学。班级数量一度达70余个。为了便于管理,教师改以年级组办公。 x35Pi4+5ua3;2A
虹口区军垦中学并入我校 p9:3YU1-3IU7-7D
1976年粉碎"四人帮"以后,学校恢复正常,由校长负责学校工作。下属恢复教导、总务两处和校办厂,教师恢复按教研组办公。1980年又设校长办公室,处理校长室的日常事务。 M5+2Ht6-7Mf5-9f
学校恢复正常 U5?2SN8:,sZ4;3I
1980年在上海市教卫办协调下,华东师范大学与虹口区人民政府协议,华东师大一附中中党政主要领导的任命与调动,需经双方同意。一附中为华东师大的教育科研和学生实习基地。 o3=3gm42hZ3=9j
作为华东师大的教育科研和学生实习基地 o4.4GC3!7jo5~,e
1982年昆山路宿舍经虹口区城建办翻新。 E9:5lL1=5ge1?9o
宿舍翻新 o4.30j4?9GF,:7a
1987年学校开始举办外国中学生短期汉语学习班,增设内部招待所 g2.8004.6N03~2l
举办外国中学生短期汉语学习班 w,!1av3.1uY3=7A
1991年党支部扩建为总支。 E4:7PL3-2Qu6.7p
党支部扩建为总支 s33KK5!7PT1?3F
1993年教导处改设教导和政教两处,分别管理教学和德育工作。 q2~10c140c,3Y
教导处改设教导和政教两处 P7;8eW68Yy2;,l
1996年学校改为年级组和教研组并存。但以年级组为主,教师按年级组办公的管理体质 c5-2LT9+7Ji2;,L
改为年级组和教研组并存 d5;5Fk7~3Pw6.5y
1997年,停止招收初中学生,同时支持和帮助虹口区教育局创办华东师大第一附属初级中学,派陆继椿、陈剑波同志去担任正副校长。 w,!,gr58Dt,80
停止招收初中学生 w2;,Z07.1wm2.1I
2000年,最后一届初中学生毕业,华东师大一附中成立高级中学 Y5.8rQ1-6up87Z
成立高级中学 D1:,Vs2+2vJ9?1A
2000年5月,政教处、团委、学生会改组为学生处。 D5?6JY6~7ed2;1Y
政教处、团委、学生会改组为学生处 R,?,om,:5sk3;4l
2005年9月起瑞虹新校区开始部分启用,地址为虹镇老街158号,高一年级进入新校区学习。高二、高三仍在中州路102号老校区就学。 d2.2ck1=2wo1=,X
瑞虹新校区开始部分启用 w7=6cU7-3lZ4+1c
2007年8月起学校全部搬迁到瑞虹新校区,中州路102号老校区移交给民办新华初级中学使用。 L,=6mX7.4vY7;,p
学校全部搬迁到瑞虹新校区 n9;7tI,~8xi3!3X
2008年8月瑞虹新校全部建成,地址为虹关路88号。 N7-,vm8:1ho5~2O
瑞虹新校全部建成 u27Uv9=7mP2.2k
校址 : 上海市虹口区虹关路88号 Y3~5uo9;,QJ6;4U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