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网站 > 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中心

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中心

锁定 排行
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中心成立于2006年,是福建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之一。创会主任石奕龙教授,副主任董建辉教授、黄向春副教授。2013年,董建辉教授担任中心主任,刘家军副教授为中心副主任。中心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4人,助理教授2人。2014年,中心被评选为福建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优秀基地。
网站指数
2021-2-6 05:35
最近修复
编辑次数
2022-10-3 22:21
最近更新

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中心网站详情

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中心简介

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中心成立于2006年,是福建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之一。创会主任石奕龙教授,副主任董建辉教授、黄向春副教授。2013年,董建辉教授担任中心主任,刘家军副教授为中心副主任。中心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4人,助理教授2人。2014年,中心被评选为福建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优秀基地。 01;7eT7:2Ts2=1c

一、基地从事的主要研究方向 b6?6fo4=4yq8:4u

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中心传统研究方向主要有三个方面: W5!1FB5.4kD8;1H

(1)文化人类学、民族学。主要从事文化人类学理论与东南民族社会文化发展研究。注重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及内涵变化的本土化研究,强调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人类学体系。注重对汉人社会文化的研究,坚持以广泛深入的田野调查为本,在整体观、相对观视野下,对汉人社会文化的特征及其内在构造和发展变化开展长期的探索,积累了大量一手资料,尤其在惠东人、客家人、闽南人、闽越历史的研究上建树丰厚。同时也注重东南少数民族及族群文化的研究,在台湾少数民族、南洋民族、东南族群关系等方面在国内独树一帜。 H68oQ2.3xB6-9A

(2)历史人类学。注重“他者历史”的建构,以人类学田野调查(包括社区调查和考古发掘)的材料和文献解读结合、互补的方式,研究中国东南少数民族的历史,为过去没有历史的民族提供多元的历史理解。继承林惠祥教授和傅衣凌教授的学术传统,结合人类学和历史学的方法,收集实证材料,探讨中国社会结构的演变、历史发展的时空动态及其文化脉络,从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和习俗中,发现东南地域社会文化的内在机制。 I8?3IT2.7MI,2w

(3)考古人类学。立足考古学与狭义文化人类学(民族学)从理论到实践的有机整合,考察中国东南及邻近的东南亚地区古代民族社会(比如畲族、闽越国等)、文化变迁的过程与规律,探讨东南文化的区域性与东南土著族群的文明或文化模式。注重文化人类学不同理论方法在考古学上的运用,扩展土著社会文化认识与研究的视野,着力于丰富和发展我国人类学与考古学理论方法,成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体系中独树一帜的东南民族考古学派。 f8=,Ym,:3OE5-9j

近年来,中心在注重人类学学科建设的整体均衡发展、保持传统研究领域继续在国内领先的同时,尤其注重中国东南地区的人类文化发展与保护诸问题,如闽南人、客家人、台湾高山族等的族群与区域文化,闽台地区族群关系与文化、历史源流,海外华人华侨的各种社会实践,区域与地方宗教(比如闽台城隍及地方祖师的信俗本土化特征)、仪式,民俗文化,文化遗产学与旅游人类学,历史人类学与东南区民族文化与历史等方面的研究。目前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台湾原住民族群关系研究”等课题研究。 M,.9TA5+2BX6?9v

二、研究特点及研究贡献 z4+5HD9:8Ku3:2q

1、研究特点 D6.8Fk5.7it9+2T

(1)强调跨学科的整体研究。以文化人类学、民族学理论与方法为基础,结合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的理论、方法及资料,对区域或社区与族群的经济、政治、社会结构、宗教仪式、表意文化、民俗、地方性知识等进行综合性的整体性考察或专题研究,并讨论诸如共性与特殊性、社会记忆、叙事、客位建构与主位建构、族群认同、社会实践的生产与再生产、文化变迁、全球化与地方化、多元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产业发展等问题。 R4=6Yc66VY4~8Q

(2)强调现实与历史打通和有机结合。秉承中国人类学的南方历史学派的传统并发扬光大,注重文化与历史的密切关系,擅长社会结构、文化现象与民族或族群的历史过程分析,强调时空制度与文化的相互影响,使东南地区的人类学研究在国内独具长时段视野与历史深度。 N7!7Pq1=2eA1.9W

(3)强调实证性、科学性研究。通过实地参与观察与深度访谈从事调查,收集可靠的第一手资料,体验被研究者的生活实践,以便较好地把握客位与主位的社会事实与历史事实,深刻理解和认识他者文化与自我文化,探究文化发生、发展的规律。 A7=3Dt1?6rV3!9N

(4)强调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结合。既注重从中国本土的社区或族群研究中探索理论问题,与国际人类学、民族学的前沿理论对话;也注意研究现实中的社会问题,并实事求是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提供给政府有关部门参考。 T7+2cD5.6FE6;4i

(5)强调与港台人类学的交流与国际合作。长期注重密切而广泛地开展与港台及欧美、日本人类学界的交流与合作,既坚持自身传统特色,又关注国际人类学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并通过共同参与、组织国际学术会议以及各类研究项目,不断探索新领域和新方法。2016年5月成功举办“台湾原住民族群关系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国际学术研讨会。 d5:4Fn8;1LN75n

2、研究贡献 R5+4px5;1XO2-,f

(1)发挥闽台区位优势与人类学、民族学学科优势,大力开展台湾地区族群政治与文化研究,形成了国内目前最丰富的一批相关研究成果(比如闽台少数民族研究、南方少数民族谱牒研究、客家文化及闽南文化研究、闽台地方信仰研究、闽台朱熹文化研究、郑成功文化研究等),为推动台湾族群的祖国认同与和平统一做出了实际贡献。中心并服务于海西大开发背景下的东南民族地区社会文化发展,多次组织研究人员深入福建回族地区和畲族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就少数民族地区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形成专项研究报告提交地方政府,为福建省制定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法规以及发展规划建言献策。 B4!8tV,.5l07!,m

(2)加强产学研结合,为生态和遗产保护及地方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服务。中心积极参与对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的定期考察、评估、检测,评估结果形成报告,服务联合国世界遗产管理委员会对武夷山6年一次的评估,先后出版了《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检测与研究》等著作及论文,对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的检测、保护和文化价值挖掘和开发利用提出科学建议,对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中心对福建土楼世界文化遗产进行多次专项调研,充分挖掘土楼的文化价值,发现福建土楼在保护与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和措施,为福建土楼世界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心还配合政府和相关社会部门,对福建省和厦门市的民俗文化和文化产业发展状况进行深入研究,向福建省委政策研究室提交了福建省加强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对策建议,为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保护和文化产业发展提供科研服务。 X2-9um6:6fR7-3I

(3)弘扬中国和地方优秀文化,推动海外华人的中华认同。中心积极发挥侨乡优势,开展海外华人研究,已成为中国海外华人社会研究的重镇,其研究成果为国家侨务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咨询。中心还积极参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和东南优秀文化的活动,多次面向社会大众和相关部门举办中华文化和地方优秀文化专题讲座和宣传活动,积极配合福建省和厦门市文化建设部门宣传中华文化和地方优秀文化。 A5;5fP5=5FX,?3U

(4)积极参与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为促进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做出贡献。中心曾多次举办和参加两岸文化交流活动,并专赴台湾地区深入开展台湾社会文化及原住民族文化调研,与台湾社会团体共同举办两岸文化交流研讨活动和文化产业发展活动,向厦门市提交加强两岸文化交流的对策和建议,为促进两岸文化交流做出了积极贡献。 v3-,kk6;5aB4.8j

三、研究意义 N6!8FL1-2eW6!9h

(1)学科建设的意义 P2?9PE5=4Ua8+9i

厦门大学是中国人类学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国人类学研究的南方重镇,在国际人类学界也享有一席之地。自20世纪30年代林惠祥先生创立该学科以来,历经几代人的努力,厦门大学的人类学研究既形成了自身的优势与特色,其人类学研究所、人类博物馆、人类学系以及中国人类学会“四位一体”的建制,也使之成为中国人类学学科体系建设最为完备的范本。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人类学对国家认同与社会发展以及给其他学科的更新所带来的影响也日益显现,作为一门跨自然-人文-社会的科学,其重要性越来越得到认识,人类学进入各大专院校的普及已经开始,国内不少大学正计划或已经创办人类学系或人类学研究所,其发展趋势得以呈现。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中心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既要保持传统优势与特色,又要面对新问题,开拓新领域,试验新方法,提炼新理论。因此,以跨学科、国际化、产学研有机结合的姿态,创造研究平台,完善学科体系,对于厦门大学始终居于中国人类学发展前沿和学术中心的地位至关重要。 Q9?4Ke9;5TQ63z

(2)布局“海西”的意义 Q8:7sY1~4Zn6+6x

作为“海西”地区唯一的人类学阵营及国家人类学研究重镇,本中心一贯秉持“立足闽台、涵盖东南、广及东南亚、放眼世界”的立场,不但在长期的研究实践中形成了自成体系的学派,而且在闽台及东南地区包括东南亚的地域社会、文化、族群、移民等方面确立了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本中心学术团队秉承林惠祥所倡导的文化人类学、体质人类学、历史学、考古学、民族学、语言学等多学科整合研究区域民族史、文化史的方法,同时也十分重视引进新理论、新方法来阐释中国东南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在台湾高山族及华南民族的起源与形成、迁徙、地理分布、物质文化、经济生活、社会结构与形态、海洋文化传统、族群差异与区域比较、古代华南民族与中原汉族的互动、古代华南民族与现代华南少数民族关系、民族形成、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等方面,都积累了大批实证性与理论性、应用性兼具的成果,为国家及各级政府的决策和重大社会举措尤其是有关台湾问题及两岸关系的政治决策提供了大量有益的咨询和建议,充分体现了本中心布局“海西”的重大意义。 R9;6Mm,~5zP9=7U

(3)服务国家和社会的意义 f5+8bq2+,LO,?2e

作为一门与现实结合最为紧密、实践性也最强的人文学科,人类学历来对社会变革、社会问题触觉敏锐,并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深刻的综合性人文观察、反思、关怀精神及建立在跨文化理解基础上的务实态度。以学术研究服务国家和社会,为各项社会事业提供专业的参考咨询,是本中心研究团队的宗旨,也是人类学学科发展的大势所趋。中华民族正处于伟大的复兴时期,中国社会的政治制度、经济、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无不处在剧烈的变化和发展之中。要指出其发展的方向和趋势,解决其不断产生的矛盾和问题,协调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协调各个地域、族群之间的关系,化解各社会阶层的利益冲突,要建立起与新的经济基础相适应的崭新的价值观和文化精神,创造高度的精神文明、建立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等等,这些都是人类学的职责和课题,是社会对该学科的要求和期待。本中心多年来已建立起一套集理论、实地调查及战略性于一体的人类学学科实践机制,例如在对不同民族与族群“价值多元”、“多元一体”的和谐关系、人类与生态的和谐关系、不同地区间发展的和谐关系所进行的专项研究,以及文化遗产的论证、评估和保护、文化生态区的建设和运营等等,都已经在为国家及地方各级政府提供理论咨询服务的基础上发挥着重大的社会效益。 r4;1uk,+9uE2!1I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中心相关热词
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中心子站详情
厦门大学 共收录 个子站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厦门大学新闻教育历史悠久。1922年厦门大学就开始了早期的新闻教育,开启了中国人办新闻教育的先河。1983年成立新闻传播系,在中国大陆率先以“传播”冠名,体现了厦大新闻传播人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2007年成立了新闻传播学院,厦门大学新闻传播教育进入了新的快速发展时期,正在为打造面向海洋、亚洲一流的现代化新闻传播学院,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培养立足中华并具有国际化眼光的新闻传播高级人才。详情>>

更多>>
最近收录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