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简介
创建于1954年的中文和历史学科是上海师范大学历史最悠久、基础最雄厚的传统优势学科,于1996年组并为人文学院。学院现有教职工200余人,其中教授60余人、副教授40余人,拥有博士学位教师占学院教师总数的93%。有在读本科生1200余人,研究生1000余人。 N5!1rZ5+2KG5-9N
学院下设中文系、历史系、世界史系、古籍所(文化典籍系)和信息管理系,开设汉语言文学、历史学教育、世界史、古典文献学、档案学5个本科专业;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7个、硕士学位点20个;建有5个研究所、20个研究中心。 e,+5KS4~6Kt6-4Q
学院现有国家重点学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都市文化研究中心;教育部国家与区域重点研究(培育)基地:非洲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才培养基地:中国语言文学;教育部古典文献人才培养基地:古典文献学;上海高校E-研究院:都市文化E-研究院、比较语言学E-研究院;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近代社会研究中心;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全球城市与世界文明传承研究基地;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学科)建设计划:中国语言文学;上海高校高原计划:中国史、世界史。 J3;5dc41mt6~3g
学院定位:以培养学生具有优秀的道德品质、开阔的世界视野、扎实的文史基础、良好的审美素养和深厚的人文情怀为根本,以传承文明、创新文化的学术研究为基础,以服务国家和上海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为目标,建成“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高水平研究教学型学院。 g5?,Sp4?3kz7~60
系科目录: P,?3hb5-4i08?5g
中文系简介
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由老一辈著名学者如唐诗专家马茂元、宋词专家胡云翼,外国文学史家、翻译家朱雯,语言学家张斌等奠定学科基础。 J6~7BK8+4kq2=,m
1954年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创建,1956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81年率先招收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汉语、汉语文字学和世界文学硕士研究生,是全国第一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之一;1986年获批设立我校第一个博士学位点——汉语言文字学博士点,1994年获批设立我校第二个博士学位点——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点,1995被批准为国家文科人才培养基地,1998年获批建立博士后流动站,2000年被批准为一级学科博士点,2001年被评为上海市重点学科,2004年获批设立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都市文化研究中心,2006年“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获批国家重点学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系列课程”入选国家级精品课程;2010年汉语言文学专业被认定为教育部特色专业,2012年入选上海市一流学科建设计划,2015年入选上海高校高峰学科建设计划,2016年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等级为B+,2019年入选上海市高水平地方大学(学科)建设计划。 c,-5uE1+1sz89l
中文系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设8个二级学科: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学。现有教师70余人,其中95%有博士学位,28人为教授;在读学生1371人,其中本科生774人,硕士生477人,博士生120人。 h1?5Vd4.7sq6;2E
近5年来,中文系在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长足进展。张斌、郑克鲁先后获上海市哲社学术贡献奖,郑克鲁获法国文化部一级文化教育勋章和第四届傅雷翻译奖;多名教师在重要学术机构和学术期刊担任要职。本系还拥有一批中青年学术骨干,多人获青年长江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人才、上海市社科新人等称号。承担国家社科重大项目11项,并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语文》《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奖和上海市哲社奖共25项,取得社会服务成果多项。 O7~,Xz,-9hF69e
本系始终注重一流本科和研究生人才培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和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为保障,以国际化办学为途径,努力打造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自创建以来,已培养大批优秀人才,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 I72Tz4~6SU5~5n
在新一轮学科建设中,中文系的目标是:依据上海高水平大学建设要求,参照国际一流学科建设评价标准,建成国内一流、世界前列的学术研究重镇、具有卓越潜质的语文教师培养基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才培养基地、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交流平台、高端城市文化建设咨询智库,为上海乃至国家文化发展战略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服务。 U,.8TB3:4Zd9~9h
历史系简介
历史学系是上海师范专科学校成立时(1954年8月)设立的八个专修科之一,1956年7月,上海第一师范学院正式成立,原历史专修科扩大为历史系,设本科和专科,学制分别为四年和两年。1983年2月,历史系古籍整理研究室和中文系《汉语大辞典》编写组组建上海师大古籍整理研究所。1996年12月,历史系与中文系、古籍整理研究所、文学研究所四个单位共同组建成立了人文学院。2018年历史学系本科分为历史学(师范)专业和世界史专业。2019年7月,世界史专业从历史学系中分出成立世界史系。 J,=5YP6-5Dz,-2j
60余年来,历史学系保有深厚的历史积累和较为广泛学术影响力,拥有一批国内知名学者,是全国第一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之一,1981年首先招收中国古代史专业的硕士研究生。2000年设立中国近现代史博士点。2003年设立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2006年建立历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2010年新增世界历史一级学科。现有1个本科师范专业,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同时拥有1个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近代社会研究中心;2个上海市重点学科:中国近现代社会史、域外汉文古文献学;1个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中国古代史。 y4:,Li1=,Sm7-1E
历史学系现有教师25人,其中正教授12人,副教授6人。在人才培养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以师范教育为重,培养师德高尚的卓越教师;重视中国和上海的文化资源,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民族文化自信;注重创新意识培养和外语训练,塑造学生的合作交流和终身学习能力。 b4?8Gj5.7DS5?6j
近十年来,本科生就业率在97%以上,研究生就业率在80%以上。 0,+3io9~3xh4.7u
世界史系简介
世界史是上海师范大学最为悠久的学科之一,1984年获得世界史硕士学位授权点,2003年获得世界史博士学位授权点;2011年世界史升级为一级学科后,又成功获得世界史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2012年获准建立世界史博士后流动站,并被列入上海高校一流学科建设规划;2014年获得上海市高峰高原学科建设高原Ⅰ类;2018年获批建立世界史本科专业。2012年在全国世界史学科评估中获得19名。 H,?9ID3=4fL2.7t
本系共有专任教师30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7人,讲师8人。此外,还有特聘教授、教育部首批跨世纪人才1人,特聘教授5人。在这支师资队伍中,获得各类优秀人才称号的教师共8位,其中包括“马工程”首席专家1人、中宣部“万人计划”1人、“四个一批”文化名人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上海市申江学者”1人、“上海市曙光学者”2人和“上海市晨光学者”1人,占整个师资总数的26.7%。另外,师资队伍中,专职或特聘海外教师3人,海外著名大学留学归国人员6人,外籍教师2人。 H8:,aJ,=9Kq6.,G
本系包括四个学科方向:世界古代中世纪史、世界近现代史、世界区域与国别史、外国史学史与史学理论。在长期的教学和研究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西方社会文化史、非洲史、城市史、外国史学史等多个颇具特色和优势的研究阵地。 K4:5YB,+7iF6:7R
近年来,世界史学科教师共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16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6项,教育部马工程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7项,后期资助项目1项,青年项目2项。发表论文两百余篇,其中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世界历史》《新华文摘》等权威刊物发表论文共计30篇,并在国外刊物发表英文论文9篇。获省部级哲社奖项共5项,省教委优秀教学成果奖2项。 X7:1eb3;3Zw1=9J
目前,学科正按照“学科一流、追求卓越”的发展目标,描绘未来蓝图,夯实师资力量,培养一流人才,瞄准国际学术前沿,提升学科核竞争力;同时,对焦社会需求,聚焦国家和上海市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积极为国家社会服务提供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成果。 B8.3sA8!4cF4=9y
古籍所(文化典籍系)简介
古籍整理研究所的前身,为1971年学校成立的二十四史标点组,具体整理《宋史》。七十年代末,改名为古籍整理研究室,时任历史系第一副主任的程应鏐先生兼任研究室主任。1983年成立古籍整理研究所,是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直接联系的研究所之一。程应鏐任古籍所首任所长,教职员工最多时达到四十多人。1996年12月,古籍所与中文系、历史系联合成立人文学院。1999年在古籍所的基础上又成立了文化典籍系,形成系、所并存运行模式。 B3~9Gd3-3UJ4:8i
古籍所历任所长有程应鏐、朱瑞熙、陈伯海、范能船、虞云国、朱易安和戴建国。现古籍所设历史文献学和古典文献学两个教研室,有专职教师22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7人,讲师3人,90%具有博士学位。现有本科生121人,硕士生46人,博士生41人。 K1:1De8;6bl88a
1983年经由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委会批准,古籍所设立古典文献学本科专业,为古委会直接领导的全国四个本科专业之一。近三十届的本科毕业生,成为古籍整理研究的基础人才。 M59jJ9=1te2;4I
古籍整理研究室参与了全国首批研究生的招生,有古籍整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六人。现古籍所有历史文献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史学史与史学理论三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及硕士点,教师中有11人担任博士生导师,18人担任硕士生导师(含博导)。 d5;6aN8.5KY9.8a
三十多年中,古籍所教师先后整理和出版了大量唐宋基础文献,屡获全国和上海各类科研和图书奖项,并且编纂出版了上百种学术著作,如《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编》、《汉书补注》、《文献通考》的点校,《唐诗汇评》、《唐诗书目总录》、《唐诗文献学集粹》、《全宋笔记》的编纂和整理等。近年来,完成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两项,在研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两项、国家社科重点项目一项,此外还了承担了一批国家社科一般项目及省市哲社项目。 B1-3cG4~1uU69i
1984年,古籍整理学科成为上海市高教局批准的上海市地方高校第一批重点学科。2007年,由我所和历史系共同申报的中国古代史成为上海市教委第五批重点学科。近年来,中国古典文献学作为上海市高峰计划“中国语言文学”的一部分,历史文献学作为上海市高原计划“中国史”的一部分,参与建设。古籍所的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h,;7sx5.7nN4:1G
信息管理系简介
信息管理系的前身是创办于2002年的档案学系。在十余年的建设过程中,信息管理系以档案学专业本科建设为基点,不断向图书情报、信息资源管理等领域拓展。2005年同上海市档案局馆共同创办了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研究中心(现更名为“上海师范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中心主任为梁孟华教授);2011年起依托历史系招收专门史(信息管理史方向)硕士研究生;2012年1月档案学系更名为信息管理系;2014年档案学学科被列为上海师范大学第七期重点建设学科;2017年信息资源管理学科被列为上海师范大学第九期重点建设学科;2018年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点获批。目前信息管理系拥有一支10余人的在编专职与实践指导相结合的教师队伍,其中专职教师6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讲师1人;实践指导教师7人,其中正高1人、副高3人、中级2人。 J15HB3?,ou3=3n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信息管理系以社会信息化为发展契机,本着“面向市场、面向未来、面向信息化”的原则,及时调整教学与科研计划。在本科生培养层面,确立了“培养具有系统的现代档案学基础知识和信息化理念与技能的,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与修养,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各类信息机构从事现代文档管理、信息管理与服务的应用型档案学专业人才”的目标。截止2019年6月,共培养了300余名本科毕业生,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在研究生培养层面,着力培养图书情报专业硕士、信息管理史学术硕士,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30名左右;在科学研究方面,近10年来共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4项、上海市哲社项目2项、其他项目3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10余本,发表CSSCI期刊论文90余篇,在信息管理与服务、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评价、档案史等领域形成了鲜明的研究优势。 H6-,jS,!7TJ48N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