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人大网(东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简介
一 z1~8bn6:5tK3.1s
东营市是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位于山东省东北部、黄河入海口的三角地带。东、北濒临渤海,西与滨州市毗邻,南与淄博、潍坊两市接壤,南北长123公里,东西宽74公里,总面积7923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50.34公里。这里是中国东部沿海土地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兼具沿海开放城市和西部内陆地区的优势。胜利油田、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和济南军区黄河三角洲生产基地座落在境内。 g,!2yI4?6lC7;5n
东营市建置于1983年10月。在此之前,地属原惠民地区广饶、利津、垦利3县及沾化、博兴县的局部。这里,尤其是市境东北部,历来是偏僻荒凉之地。直到60年代初期,“萧萧四野尽荒凉”的基本面貌未改,一直被称作山东的“北大荒”。1961年4月,华北石油勘探处在东营村附近打成第一口勘探井—华8井,获得日产8.1吨的工业油流。1962年9月23日,境内的营2井获得日产555吨的高产油流,是当时全国日产量最高的油井。1961—1963年,上述勘探机构的指挥中心设在东营村。1964年,经中共中央批准,石油部组建华北石油勘探会战总指挥部,到这一地区组织领导会战。为支援和协助石油会战,经中共山东省委批准,建立县级惠民地区驻东营办事处,并形成一批为矿区服务的商业、金融、邮电等行业机构。至1978年,胜利油田原油产量达到1946万吨,跃居全国第二位。石油工人和家属达到19.6万人,一个新兴的石油工业基地在这块土地上崛起。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石油工业和地方经济高速发展。胜利油田的勘探开发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在油田指挥部驻地形成了10余万人规模的生产、生活基地。在油田开发建设的带动下,地方经济迅速启动,快速发展。原惠民地区驻东营办事处的地方行政建置体制,已远远不能适应石油工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矿区建设的统筹规划、各项社会事业的兴办管理、工农关系和利益的协调,呼唤着一个统一领导的权威机构诞生。1982年8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向国务院请示,请求建立新的行政建置—地级东营市,1982年11月10日,国务院[82]国函字249号文批复。1983年10月15日,庆祝东营市成立大会召开,东营市正式建置。 i4+1Mh4;,tB3-3n
二 J7:,vK2.6lr7!,Q
东营地区历史悠久,文化渊源可追溯到人类的史前时代。境内考古发现的傅家、五村等遗址,说明早在57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自古以来,这里就是文明、富庶的地方。2007年,考古专家在广饶县发现的东北坞盐业遗址群、南河崖盐业遗址群以及本市东南邻的寿光市双王城、西北邻的沾化县杨家等众多古代大型盐业遗址群,都是规模宏大、分布密集的商、周时代盐业遗址。说明这里在商、周时代的盐业生产技术已经相当发达,经济已经相当繁荣。 l4-7Ib4!1Ml,;8r
古老的黄河文明和源远流长的齐文化,孕育了一代代黄河口人。广饶县早在西汉初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即已建县,利津县建置于金明昌三年十二月(1193年1月)。在东营几千多年的文明史上,出现过许多灿若明星的杰出人物。古代有春秋时期以《孙子兵法》而著称于世的 “武圣”孙武;西汉著名学者、官至御史大夫的倪宽;元代辅国上将军、宣慰使綦公直;明代进士成勇以及清代名扬齐鲁的文人李焕章、著名古钱币学家李佐贤、诗人张铨等优秀人物。在近代和现代历史上,一大批民主斗士、民族精英,或投身于民主革命洪流,或驰骋于民族解放战场,或献身于科学、艺术事业,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振兴做出了杰出贡献。有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民国斗士邓天一,担任过中共南京特委书记的烈士李耘生,著名革命宣传家、抗日战争时期担任过山东抗日民主政权主要负责人的李竹如,抗日名将李玉堂,还有著名苎麻纤维专家酆云鹤,吕剧创始人时殿元,著名医学家徐佐夏等。 J7?5Yl8~8ik1.7U
境内人民富有革命传统。清咸丰九年(1859年),乐安(今广饶)爆发了以李金鳌为首的响应太平天国的农民起义。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利津县农民高双魁、李吉锡为首组织起义和团,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辛亥革命后,1914年,广饶县碑寺、东齐一带农民,群起反抗袁世凯政府的验契增税,愤而打死县知事王文域,成为轰动全国的壮举。民国8年(1919年),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利津的季兰芬、季树楠组织爱国师生350多人上街游行示威,高呼“反对媚日卖国”“反对签订不平等条约”等口号,爱国热情唤醒民众。 A9?2oR1:3Xt7:8Y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东营人民的革命斗争揭开新的一页。1925年建立的广饶县延集、刘集两个农村党支部,均属于中国北方建立最早的农村党支部。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农民开展了一系列政治的、经济的斗争。这里是全省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地区之一。1926年,全国最早版本(1920年8月版)的《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就传到了广饶。抗日战争时期,广阔的黄河三角洲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抗日根据地。被称作“垦区延安”的垦利县“八大组”(今永安乡驻地),是著名的渤海平原抗日根据地中心。抗日军民在中共清河区委领导下,与日伪顽展开多次殊死搏斗,1941年1月、1942年8月、1943年11月,先后粉碎了日军万人以上海陆空配合的残酷扫荡,保卫了根据地。解放战争中,这里的人民为协助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攻,做到了“要人有人、要钱有钱、要粮有粮、要物有物”。先后有1.72万名青壮年报名参军,支援前线粮食17480吨,有3.1万人组成支援前线的前“轮战营”、担架队,配合主力部队转战全国主要战场,迎来全中国的解放。 Y4?9fS7.6ma6-3n
三 X8=,We1!4Dj12I
东营民主制度和民主政权的发展大致经过了参议会、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和人民代表大会三个阶段。 I3:3Kq9?3XM9.8b
清末,在民主思潮的影响下,当时的乐安(广饶)一批具有民主思想的先进分子,开始宣传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宣统元年(1909年),朝廷颁布《府厅州县地方自治章程》之后,宣统3年(1911年)6月,乐安(广饶)县议会成立。议会设议长、副议长和议员,虽然开了一次会即停止了活动,但却无疑是对几千年封建专制制度的宣战,开辟了东营地区民主运动的先河。同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广饶人中国同盟会会员邓天一参加了光复诸城之役;李少卿参加了青州独立运动;张立垣率领县教育界人士在乐安(广饶)县城开会,提倡民权,被清吏董大年(县知事)派兵驱逐。1912年,辛亥革命推翻清室建立民国后,提倡民主,民选议员,实行议会制度。议会为立法机构。同年4月,邓天一、李少卿、张立垣等回县后,组织力量将清吏董大年驱逐出县境。之后,建立中国同盟会乐安支部,并督促新任县知事(时称民政长)王文域推行新政,从而促成县议会的选举。从第一届议会会议到民国元年(1912年)县议会的选举,是东营地区在封建专制下民主建政的萌芽阶段。 h1,GK4!9pH3:8b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益寿临广四边县抗日民主政府和广北县政府,清河行政主任公署,在利津县东北部抗日根据地成立的垦区参议会,都对巩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改造乡村政权,备战反扫荡等工作起了巨大作用。动员和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参加抗日战争,并代表人民参与民主建政,分别设立县、区参议会,由抗日根据地的选民选举或由抗日群众团体民主推选参议会参议员。这一由人民在普遍、平等、直接、无记名投票的原则基础上选举产生,按照“三三制”人员配置的抗日民主政权,具有广泛的民主基础,为以后的民主政权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由于东营地区是共产党领导的华东抗日根据地,抗战时期形成的民主风气和民主政权一直比较健康发展,解放战争期间,这里是根据地和大后方,民主制度和民主政权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建国初期1951~1953年,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中央人民政府“关于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的规定,本地区各县实行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制。这一时期是东营地区民主制度和民主政权的发展阶段。 j9?5qc88UV2;7r
1953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通过了《关于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同年2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1954年,本地区各县举行首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组织召开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组织形式,是顺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本地区各县人民代表大会,是由各县人民代表会议发展而来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东营地区民主制度和人民政权建设的形成阶段。 r3;5Pw,=6wY,!8F
东营地区近代以来的民主发展进程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做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形式。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半个多世纪以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完善发展,表现出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加快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法制建设的进程。随着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也得到了极大的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激发出新的活力。加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既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实现依法治国的根本途径和必然要求,也是创造和维护安定团结的稳定局面、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坚持这一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L69Ud3:7dX4~1X
四 X6+8dk5:5Rv5?2D
1984年4月,东营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隆重举行,选举产生了东营市第一届人大常委会,开始依法行使管理地方国家事务的权力。从此,东营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在中共东营市委的领导下,肩负起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使命。 L,+,nw8=1Ln6=4Y
28年来,东营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市统一于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实践,统一于全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使全市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治日趋完备,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文化权益得到切实保障。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处理坚持党的领导与人大依法履行职责的关系,保证人大工作的顺利开展。 D7?6nl9-6oq9?5P
依法行使决定权,及时将党委决策变为人民意志,保证凝心聚力共促发展。重大事项决定权是宪法法律赋予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权,为更加有效地行使好这项职权,历届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立足本地实际,积极探索实践,紧紧围绕每个时期党委的中心工作作出决议、决定,及时将党的决策变为人民意志,凝心聚力,众志成城,有力地推动着全市经济社会的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国民经济计划的制定和财政预算的执行,关乎一个地方的国计民生。历届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每年年初都及时听取审议市政府关于预算执行情况及其审计工作的报告,审查批准上年度市级财政决算;对预算支出的变更,进行认真审查,作出相应决议。及时听取审议全市每一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纲要”,在充分讨论、提出修改意见的基础上,作出批准决议。同时,坚持每年第三季度听取审议市政府关于上半年计划、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汇报,定期召开经济形势分析会,并组织委员和代表对重大项目、主要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视察调查,及时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意见,确保各项计划任务的全面完成。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根本任务。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以强化执法监督为突破口,每年都有计划地听取“一府两院”的执法工作情况汇报,有重点地组织开展执法检查活动,及时审议通过每个阶段的普法和依法治市规划,分别作出相应决议,并监督“一府两院”狠抓执法责任制、行政过错和错案责任追究制度的落实,逐步在全市国家机关实现了执法主体明晰化、执法行为规范化、执法监督制度化。有力地推进了依法治市进程,为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先后对30余部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加大了对司法体制改革、查处职务犯罪、开展“严打”整治斗争等工作的监督支持力度,有效推动了政府依法行政,司法机关公正司法。 v5?9cd8?2TU4:4X
依法行使监督权,使人大监督工作有威有望,保证全市各项工作同步合拍协调推进。监督权是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民主权力的重要方式。28年来,市人大围绕创新发展作文章,推动监督工作始终沿着“方式不断改进、内容不断丰富、实效不断增强、质量不断提高”的方向良性发展,确保监督到位并日显刚性。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历届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始终把保障和促进农业发展放在工作的首位,每年都多次听取审议市政府关于农业法、农业技术推广法、水法等法律法规贯彻实施及农业发展情况的汇报。就农业综合开发、“双高一优”农业、粮棉生产、农用生产资料供应、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畜牧、水产、农村税费改革、农业结构调整、乡镇合并等问题,作出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减轻农民负担、奋战10年绿化东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等多项决议,对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确保农民增收减负目标的实现,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发挥着重要作用。工业强市、科教兴市、城市化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个地区发展的必由之路。28年来,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听取审议市政府关于工业发展、商品流通、外经外贸、银行工作等多项汇报,每年都多次听取审议市政府关于科技、教育工作汇报,专题视察调查教育科技投入、科技成果转化等问题,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没有稳定一切无从谈起。历届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始终把维护稳定作为工作重点,不断拓宽监督渠道,加大监督力度,努力为市和油田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常委会每年都听取审议“一府两院”关于全市社会治安、严打整治和审判、检察等项工作汇报,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围绕群众关注和反映强烈的重点问题进行专题视察调查和执法检查,督促解决存在的问题。多次作出依法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议,并多次对决议贯彻实施情况进行深入专题调查。有效的措施,有力的监督,极大地化解了社会矛盾,为市和油田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评议工作彰显我市人大监督工作的不断深化。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对政府部门的工作进行面对面的评议。依法监督工作由此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突出评议工作重点,对市直多个部门投资软环境建设情况进行“百人写实性评议”,市六届人大常委会对市政府的重点工作进行了评议。凸现了人大监督的权威。个案监督见证监督工作不缺位。权力机关要有作为,行使职权必须到位。在法学界和司法界对人大常委会该不该、能不能进行个案监督尚无定论的时候,市人大常委会已从法理和实际出发,依法制定并从监督实践中不断完善个案监督暂行办法。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维护着群众利益和法律尊严。邀请公民旁听人大常委会会议,是人大监督方式向深向实发展的一种延伸。从市五届人大常委会开始,不断有多位公民坐到旁听席上,他们的意见建议被转到有关部门认真办理。让民意直接亮相于人大常委会,不仅显示了人大与人民群众的零距离,也使得本身代表民意的人大常委会的意见更具说服力,进一步加重监督的分量。 t2+,sV5:1nC1~,y
依法行使任免权,对所任干部既任又管,保证人民公仆竭诚尽智履职为民。任免工作是市人大常委会工作的重要方面,能否把好干部任命关和监督关,事关人民群众的福址,事关全市大局。28年任免工作的历史是坚持党的领导、严格依法办事的历史,也是经过不断探索建立起一整套规范的任命和监督相结合机制的历史。早在1989年9月20日召开的市二届人大常委会第11次会议上,就审议通过了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任免办法,历届市人大常委会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对该办法进行了多次修订,并在反复实践的基础上,又制定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事任免工作的意见。任免工作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步骤越来越规范,程序越来越完善,措施越来越有力,直至建立起今天的“任前进行了解、法律知识考试,任中述职、供职、举行颁发任命书仪式”等较为科学健全的任免制度,把好干部任命的“入口关”,提高常委会任免工作质量。依法行使任免权不是孤立的,它的深刻内涵同样包含着强有力的任后监督。而把任命和监督结合起来,把监督事和监督人结合起来,正是历届人大不断探索,确保监督渠道一通百通的追求。把所任命的干部真正置于国家权力机关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在强化对任命干部监督管理上实现了质的飞跃。述职评议为人大常委会监督干部机制增添了新的血液和养分,使公仆们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和人大意识因此进一步增强,依法办事、廉洁勤政的自觉性进一步提高,作风和观念进一步转变,各项工作得以进一步加强。 q,=7YP65Ge7:8X
依靠代表,致力创新,保证代表工作日趋活跃,代表作用日益凸现。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主体,代表工作是做好人大工作的基础。历届人大常委会不断突出代表工作在人大工作中的基础地位,努力活跃闭会期间的代表活动,积极为代表执行职务创造条件,确保代表作用的充分发挥。全市各级人大代表,肩负着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和全市人民的重托,竭诚尽智,依法履职,无私奉献,谱写了一曲曲“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时代凯歌。强化宣传,舆论造势,大力营造代表发挥作用的浓厚氛围。制定并完善“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好新闻、先进个人、先进单位”评选制度,把对代表先进事迹的宣传放在了突出位置,写出了大量的宣传精品。代表法颁布以来,每年4月以纪念代表法颁布实施为契机,开展法律知识竞赛、代表征文、制作展板、编纂书籍等多种形式的大型活动。鲜活的宣传方式,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的人大意识和代表意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加深入人心。历届市人大常委会经过不断探索,逐步构筑起多层次全方位多渠道联系代表的“宽带网”,把代表切实纳入到人大大家庭中。请进来,通过邀请座谈、列席常委会会议、参加视察调查等方式,把人大代表请回“娘家”,共商发展大计;走出去,通过常委会组成人员每年集中走访代表和办事机构“七必访”制度,和每一位代表保持密切联系,沟通信息,增进了解,加深友谊,不断激发着人大代表依法履职的热情。代表发挥作用不仅表现在建言献策上,还直接表现在参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躬身实践中。市人大常委会倡议全市各级人大代表为黄河三角洲建设与发展建功立业,极大地调动了各级人大代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市人大常委会提出“贴近中心、参与中心、服务中心、保障中心、依法履职、促进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以大力推进油地军校团结结合、凝心聚力促进经济社会一体化作为工作重点,突出加强了与油军校、企业家和驻基层人大代表的联系,多次召开话共建、促发展专题座谈会,通报情况,征求意见,加深相互了解,增进各方友谊,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多形式、多领域、多渠道地推进经济融合和社会融合,形成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合力。 T8:2uB,+5ii3.4d
强化自身建设,提高整体素质,保证人大工作始终昂扬奋进充满生机。为使人大工作适应不断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提高整体素质和决策监督水平,更好地依法履行各项职权,历届市人大常委会始终把自身建设牢牢抓在手上。着眼干事创业,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历届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政治理论学习,注重对新理论、新知识、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学习研究,努力做到思维创新、制度创新、措施创新,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与市委的中心工作合拍,与“一府两院”的工作合力,与人民群众的愿望合心,努力克服传统的思维模式和不合时宜的做法,积极探索既有利于人大更好地依法履职,又能够最大限度地推进发展的新路子、新举措,思想大解放,谋求大作为,促进大发展。注重建章立制,强化机关建设。为更加规范有效地开展人大工作,先后制定完善了办文办会、财务管理、老干部服务、重大事项报告等规章制度;在重大事项的决定、监督重点和方式的选择、代表联系和活动渠道的拓宽、信访和申诉控告案件的受理与督办、常委会审议意见和代表议案建议的落实等方面根据形势的发展不断推出新的改进举措。同时,以创建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机关为目标,强化对机关干部职工的教育管理,经常给机关干部出题目、压担子、提要求,通过派出培养、包村扶贫、调查研究、组织招商、调研论文和人大好新闻评选等多种渠道,强化对年轻干部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考核,并加强工作调度,加快工作节奏,提高办事效率,确保各项任务的落实,机关的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不断提高。加强对外联系,扩大东营市的知名度。通过组团互访等形式,进一步加强了同国内外友好城市的交流与合作;与省内外40多个市地人大建立了友好往来和信息资料交流关系,连续多年承办或参加了全国石油城市人大工作研讨会;先后承办全省人大的30多次会议。借此大力宣传东营,扩大了东营的对外影响和知名度。 u1~7IP64SH8+3R
28年步履坚实,28年硕果斐然。东营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以恪尽职守的姿态、竭诚尽智的作为,诠释着赤心为民的情怀,为黄河三角洲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发展的美丽画卷添写浓墨重彩!历史继续前进,道路无限延长,发展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任务仍然艰巨而繁重。 j4+3vx8!7fa8.3q
人民要记住过去,人民更期待未来。 l,?3mM9=1Qh53D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